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
试题
3.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没有农业的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
的社会主义。

”这说明毛泽东已经认识到()
A.只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促进农业的社会化
B.农业的社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条件
C.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
D.要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先完成农业集体化
4.“它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
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
“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5.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
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论……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

”这说明() 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
6.“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
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

在20 世纪90 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
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 ) 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 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
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 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
7.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
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
用的人”。

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1992年4月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

不单是深圳人
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此书。

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
A.确立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9.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

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0.舒建中在《美国与1947年日内瓦会议》中说:“‘关贸总协定’机制的规则体系主要体现了美
国的政策目标,日内瓦(关贸总协定)的多边关税减让成果则体现了美国实质性的优势。

”这一
评价的着眼点是( )
A.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是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
B.自由贸易有利于美国推广自由、民主的价值观
C.关税壁垒的消除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D.“关贸总协定”使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13.2012年9月17日,中国金融40人论坛指出:“今天的世界需要新的‘马歇尔计划’,促进全
球范围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打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瓶颈,并给高收入国家的结构性改革
提供空间。

”这一设想( )
A.以推动世界经济整体发展为目的 B.以全球基础设施为主要投资范围
C.以扩大资本在全球的流动为手段 D.对促进高收入国家的发展更有利
14.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
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
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
A.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15.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
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
A.韩非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16.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
强调(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17.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
“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18.《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
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C.趋向“三教合一”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19.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20.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

“因信称义”的提出(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21.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
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

”这反映了在该地 ( ) 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22.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
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

”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23.孟德斯鸠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反对专制、提倡法治。

他认为,防止专制的根本途径是( )
A.以民意制约权力
B.以道德制约权力
C.以权力制约权力
D.以权利制约权力
24.“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
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

”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25.《物种起源》经翻译传入中国后,有人认为该书中思想在中国古代某部著作中已经有所涉及。

这部著作最可能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26.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27.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
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
可不问,恐无此理。

”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28.“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
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9.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
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新文化运动,何以学
了西方仍然失败。

”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结论是()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富强 B.要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30.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
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 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

材料一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焚书·答耿司寇》材料二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

”“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

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摘编自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

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

(8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

(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教材说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

分析此态度形成的原因。

(7分)
32.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卢梭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

”……“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材料二人生来平等,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

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中表达的思想内容。

(4分)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思想,并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的相同点。

(至
少三点)(9分)
(3)试从社会转型角度说明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产生的不同影响。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