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中考模拟习题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初中地理中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2小题,每题3分,共计36分)
1.(1)穿过欧洲西部的特殊纬线是()
1.(2)欧洲西部地形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1.(3)欧洲西部的农业生产部门主要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本初子午线
【答案】C
【解析】(1)据图分析可得,穿过欧洲西部的特殊纬线是北极圈。
故选C。
【答案】B
【解析】(2)欧洲西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山脉分列在南、北两侧,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故选B。
【答案】B
欧洲西部重要农业生产部门是畜牧业。
故选B。
2.(1)如图,判断邹城市14日的天气状况是()
2.(2)邹城市14日的气温日较差是()
2.(3)在14日,下列活动中,适合学生去做的是()
A. 小雨
B. 雷阵雨
C. 冰雹
D. 雨夹雪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邹城市14日的天气状况是雨夹雪,气温2-5^\circ C 。
【答案】C
【解析】气温日较差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所以邹城市14
日的气温日较差是5-2= 3^\circ C 。
【解析】读图可知,该天气为雨夹雪,适合学生去做的是校园赏雪景。
3.(1)三个大洲的轮廓图中加点地区的气候类型均为()
3.(2)该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3.(3)该气候类型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 热带雨林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答案】C
【解析】
【答案】D
【解析】
【答案】D
【解析】
4.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样,都是自东向西
B. 地球公转的轨道近似正圆,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个月
C.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D. 地球公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C
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产生的现象是季节的变化。
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1)图中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5.(2)这种生产方式多见于我国的()
A. 种水稻
B. 种小麦
C. 种油菜
D. 种牧草
【答案】
【解析】
【答案】
【解析】
6.阿拉伯的传统服装为白色长袍,是因为()
A. 宗教要求
B. 吉祥的颜色
C. 防沙散热
D. 色泽明亮
【答案】C
【解析】阿拉伯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色的缠头巾和宽大的白色长袍,这主
年炎热干燥,沙漠广布,长袍可以抵御风沙,白色对强烈的阳光有反射作用,吸热较少。
7.学习地理要学会不断地收集地理信息。
下列关于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错误的是()
A. 电视新闻
B. 访问互联网
C. 阅读各种报刊
D. 道听途说
【答案】D
【解析】访问互联网站是收集地理信息的便捷途径。
我们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就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收集到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了解到地理学科的新进展;看电视新闻、报刊、阅读地理学科书籍等也能收集到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不能通过道听途说收集地理信息。
故选D。
8.(1)该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所示气候类型的特点是()
8.(2)这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A. 全年高温多雨
B. 终年炎热干燥
C. 一年分旱、雨两季
D. 全年温和多雨
【解析】
【答案】A
【解析】
9.(1)甲地的经纬度是()
9.(2)当“北京时间”(东八区)在2021年4月1日8时时,“纽约时间”(西五区)是在()
9.(3)甲地位于98°E,31°N;乙地位于88°W,28°S,甲地在乙地的()
A. 40°N、20°E
B. 40°S、20°W
C. 40°N、20°E
D. 40°N、20°W
【答案】D
【解析】(1)读图可知,东西经度的划分是以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以东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符号W表示。
南北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的纬度称北纬,用符号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符号S来表示。
由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20°W,40°N。
故选D。
【答案】A
【解析】(2)纽约位于西五区,与北京所在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也就是
2014年4月1日8时时,“纽约时间”(西五区)是在2014年3月31日19时。
故选A。
【答案】B
【解析】(3)在经纬网上,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甲地位于98°E,31°N;乙地位于88°W,28°S,则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北方向。
故选B。
10.关于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 同一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D. 同一纬度地带,冬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答案】B
【解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高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所以C错误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所以D错误;
同纬度地带,海拔高的地区比四周气温低,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所以A错误。
故答案选B。
11.下列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的是()
B. 清明时节雨纷纷
C. 秋分日各地昼夜等长
D. 昼夜更替周而复始
【答案】D
【解析】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等,而地球上各地四季分明、秋分日各地昼夜等长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清
明时节雨纷纷是天气现象,与地球自转无关。
故选:D.
12.某中学组织登山活动,学生绘制了等高线地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山顶
B. 乙是盆地
C. 丙是陡崖
D. 丁是鞍部
【答案】A
【解析】由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均属于山顶,丙是位于两座山峰间的鞍部,丁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陡崖,故选A。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
13.(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____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因素。
13.(2)根据图中广州→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概括出我国降水空
间分布规律________。
13.(3)________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因素。
13.(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与图中的________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答案】(1)南北温差大,南温北寒, 纬度
【解析】(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南温北寒,其主要影响
因素是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大气温差异明显。
【答案】(2)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解析】(2)根据图中广州→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括出我国降水
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答案】(3)青藏高原, 地形(地势,海拔)
【解析】(3)青藏高原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主要景晌因素是地
形(地势;海拔)因素,因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海拔每
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答案】(4)400
【解析】(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与图中的400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五次外长会议是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
背景下举行的,彰显了澜湄国家命运与其、共克时艰的精神。
此次会议上,中方提出推动澜湄合作与“陆海新通道”结合,助力建设澜湄流域经济发展,并得到澜湄国家的积极响应。
材料二:中南半岛河流与城市分布图、东南亚部分物产分布图
(1)据图可知,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的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甲________(海峡)是当今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3)澜湄流域的城市主要沿河流分布,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任答两点)(4)马来西亚橡胶手套出口量在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后,销量较往年同
期增长近40%,结合图,写出马来西亚生产橡胶手套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马六甲海峡
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
供充足水源/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任意两
原料丰富
【解析】(1)据图可知,中南半岛山脉与河流的分布特点是山河相间、纵
列分布,河流大多自自北向南流。
(2)由图可以看出,甲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重要的海上通道,是当今
世界最繁忙的海峡之一。
(3)澜湄流域河流沿岸地形平坦,为城市提供建设用地、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水源、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水
源充足。
(4)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马来西亚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国,生
产橡胶手套的原料丰富。
15.(1)海拔指________。
15.(2)图1中,甲点的海拔为________米,乙点的海拔为________米。
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15.(2)根据图2中给出各点的海拔高度,将相同各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
起来,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等高线地形图。
【答案】(1)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解析】(1)海拔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答案】(2)1500, 500, 1000
【解析】(2)图1中,甲点的海拔为1500米,乙点的海拔为500米。
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1500米−500米=1000米。
【答案】(3)如图:
.
【解析】(3)将图2中相同各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幅完整的等高线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