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普通大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REER HORIZON
・152・
收稿日期:2012-09-27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课题(2008B288)和湖北省孝感学院2008教学研究项目(200836B)作者简介:汪晓琳(1975-),女,湖北工程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教师教育、体育课程与教学等研究。
大学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增强身体、心理的健康以及道德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体育和毕业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如今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很多大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兴趣、频率等。
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充分满足了大部分喜欢运动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个人特长和个性,加强了学生以体育为手段的社会交往;改善了人际关系,丰富了体育知识,培养了他们积极拼搏、顽强勇敢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可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来讲,大学生的体育态度与行为现状还是很令人堪忧。
据全国一所重点大学的调查表明,该校大学毕业生只有68%的人保持着健康身体,19.5%的毕业生能够坚持体育锻炼。
另一项调查表明近几年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普遍下降。
因此,探讨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准确把握大学生体育态度的主流,以此进行积极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非常有必要。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大学、湖北师范学院、长江大学等大学生进行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1995~2008年有关体育态度方面的期刊、专著40多篇,收集并参考了其
湖北省普通大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研究
汪晓琳1,朱 琳2,胡俊胜1
(1.湖北工程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2.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摘要: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频率、时间、项目等,也影响着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育工作的开展及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研究以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湖北省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态度进行研究,以期为更好地开展学生体育工作提供翔实的数据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态度;终身体育
中的一些相关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研究的需要,设计了《关于大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0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880份。
其中,男生440份,女生440份,有效回收率88%。
(3)数理统计法。
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SPSS18录入、管理和分析。
(4)访谈法。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情况,到运动场、宿舍、教室等地与部分学生进行了实地访谈,主要涉及内容为平时的体育爱好、对体育的看法、对改进学校的体育设施的建议、学生自身体育态度等。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对大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
(1)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价值分析。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价值认识依次是:健身健美价值、调整情绪宣泄的价值、感官刺激价值、社会交往的价值、美感的价值、磨练意志的价值。
其中有38%的学生认为体育有健身健美的价值。
随着健康体适能概念的传播,以及大学生对严峻现实状况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体能对于适应环境、学习和生活、以及享受休闲、应付突发事件的重要性。
提高体能水平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而且更能有效改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缓解不良心理和情绪障碍。
29%的学生认识到体育在调整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
说明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本质功能把握比较清楚,但是对体育活动的整体价值认识还比较肤浅,大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交往、磨练意志、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表1中还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态度呈综合化、多元化趋势,不再局限于体育可以强身健体,而
・153・
是更广泛的意识到体育对学习、心理健康价值方面的作用,反映出大学生对体育“育”字的理解和认识逐渐深入。
表1 大学生体育活动价值分析统计表
(2)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较多。
据相关资料报道,只要一次性活动“持续”为30分钟左右的运动,对心理健康就有很大的作用。
但从实际情况看,0.5小时以下的学生占20%,0.5-1小时的占66%,这与当代大学生平均每天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基本相当,虽然他们认识到体育可以强身健体,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等。
但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体育,只是健身体育的接受者,体会到体育的力与美,因为这个原因去感受体育带来的精神享受和情感的体验。
他们欣赏体育的刚劲、刺激、优雅、舒展、流畅或者是去打发自己无聊的时间等,究其原因:一是他们在进大学之前,没有稳定的体育态度和习惯,参加体育活动只是为了完成学业或者打发课余时间,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正确态度,他们认为体育是一种暂时的
工具,而不是对自己终身有用的东西。
二是学校的体育基础设施配备不足,无法满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从外在条件上影响了学生的体育态度,由于受到场地的影响,很多女生表现出情感内倾、懒动、胆小、怕脏、怕别人嘲笑等而不去参加体育
活动。
表2 大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统计
(3)大学生对体育的喜欢程度分析。
从表3可以
看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总体是积极的,具有很强的运动倾向。
男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显著。
这跟女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如有的女生从体育态度上认为体育学着无用,还有的女生怕长肌肉等等。
因此,应该加强对女大生体育态度的培养,从而使其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喜欢体育的学生对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基本上达到同化的阶段甚至内化阶段。
表3 大学生对体育的喜欢程度调查
(4)大学生对终身体育的认识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是否从事终身体育这个问题的看
法比较模糊,有63%的学生不愿意进行终身体育锻炼,表明学生还没有把体育作为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28%的学生说不准,对体育锻炼犹豫不决。
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在中学时由于只注重文化学习,不重视体育的学习,更不把体育作为一门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课程来看待,只是一味的强调升学率,只培养在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而没有照顾大多数人的意愿。
没有在中学这个基础环节中为学生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是导致大学生没有形成稳定的终身体育态度的重要因素。
这就要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运动爱好和专业特长的形成,在学生自身心目中构建积极的体育态度,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强调运动技术学习的工具功能,即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内化运动表象为体育态度的目的,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
表4 对大学生是否愿意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统计
2.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分析表5 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原因的调查
(1)没有形成稳定的体育锻炼习惯。
表5显示,有5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养成良好锻炼的习惯是影响他们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虽然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多年的体育教育,却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态度,没有形成稳定的体育态度。
这与他们中学的体育教学、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他们都不想去运动,这就提醒我们在大学的体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体育态度,让其成为习惯,引导他们用积极的体育态度去对待体育;另外还要加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开发新兴的运动项目,特别应该把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贯彻到大学的体育教学当中。
CAREER HORIZON
・154・
(2)学校的场地器材匮乏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体育场馆的欠缺和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薄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体育态度的积极性。
学生在考虑可不可以去运动,到哪里去运动这一中心问题,其思想和行为也必然围绕这一问题进行思考。
表5显示有30%的学生认为场地器材匮乏是影响他们体育态度的因素。
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设施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大部分学生只能从事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而且男生的活动时间明显高于女生。
但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大学生的体育参与的态度差异,不能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创造健身的机会,这必将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
(3)沉重的学业压力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有4%的学生认为学习紧、时间少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
因为社会对当今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选择考研、考专业技术等级、社会实践的占很大的比例,他们就很少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
就业形式严峻也是导致学生不喜欢体育的因素之一。
大一的学生虽然他们有比中学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但还没有适应大学生活的方式,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学世界,他们没有明确的方向,导致他们的大学生活处于无计划状态,导致文化课程与体育健身不能兼顾,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态度。
三、结论与建议
1.结 论(1)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强身健体、调整情绪,对体育的生物学功能认识比较清楚,如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特征,但对体育在其它文化领域的功能认识还很肤浅,这与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场馆的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在时间段的选择上,大部分学生是集中在周末和一天的下午,在早上和中午的相对较少。
(2)男女学生的差异很显著,有终身体育意识男生占90%,女生占10%,女生体育态度成为影响她们健身的重要因素。
在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方面,锻炼身体和放松身心是学生的首选,是积极的一面,但选择完成学业和服从集体的也占了一定的比例,但是比例较少,说明学生上体育课带有很大的功利性,这是消极的一面,也是今后体育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3)大学生没有养成科学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学习紧、时间少,软硬件设施不完善,开发程度不高,体育环境不理想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学生的体育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和调整情绪,在其它领域的比例不大,说明学生对学校体育的价值认识范围还很狭窄,对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认识还很肤浅。
学生对终身体育的打算很模糊,虽然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了解体育的生物学功能,也知道学生是全民健身、终身体育、体育人口的带头人,但由于受今后的工作学习的影响,对将来从事体育锻炼持不肯定的态度。
2.建 议
(1)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发展。
我们都知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从思想上影响学生的体育态度,在校园网中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网站是进行良好体育态度的有效途径,通过网站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强健的身体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是现代人正常生活、工作的基本条件,学校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群体对体育态度影响的重要性,加大校园内对体育文化的宣传,对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要进行积极的引导,要使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彻底转变自己的消极态度,同时,给他们创造良好的进行体育活动的环境。
如创建校园体育网站,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宣传体育的健康、力与美。
(2)体育态度本身制约着人的发展,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参与体育的程度,使大家了解体育、参与体育、享受体育。
以各校体育学院为中心,掀起各校群众性体育运动的高潮,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重体育的大环境影响,促进建设校级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促使学生体育态度的转变和促进大学的精神文明建设。
由于各个学校的类型、模式、办学条件、师生结构的不同,加上学校所处的地区、环境、地理等差异,决定了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思路有所不同。
因此,在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各个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校园体
育文化,最终形成具有传统而又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3)引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健身内容,树立良好的体育态度。
各高校应该开设体育专题讲座,让学生充分了解体育的各种功能,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使他们从根本上认识锻炼身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并形成习惯。
为了真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应该根据课程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在理论知识方面应该着重
于体育思想、体育精神、体育保健、体育健身知识和促进身心发展的手段和调节脑力活动等,从理论上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运动内容的选择上不能过于陈旧、复杂、难度不能过大,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以学生为中心,从而调整和改变学生的体育态度。
(4)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学生体育价值观与终身体育衔接的纽带。
从表1看出:强身健体仍然是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但认为可以提
高社交、磨练意志、愉悦心情的比例也很多,使体育需求呈综合化、多样化、合理化。
学校体育教学应该给予教师和学生很大的自主权,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向学生展示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实践和理论联系起来。
这有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体育态度。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中以丰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锻炼机会,用客观物质条件来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个性,(下转第157页)
・157・
方面的知识。
总之,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选择适宜的就业方向,增强其就业能力,挖掘其创业的潜力,在
高校大众化和就业压力极大的情况下,使其实现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1] 新乡学院就业信息网[EB/OL]
.http://jiuye.xxu.edu.cn.2012-06-15.[2] 李锋,朱燕空,杨武歧.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与探
索.中国教育新闻网[EB/OL].www.jyb.cn.2012-06-17.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ntion and Counter-measure
Study based on Newly-buil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ZHENG Xue-song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from elite to mass ,it is an indisputable fact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has been becoming very difficult. The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n-tion is certainly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How is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ntion of Newly-buil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into their employment consciousness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s,proposing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suggestions by combining with realit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tention; newly-buil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untermeasure (上接第154页)
培养其自觉、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基础,也是“体育”的核心。
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重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心理氛围,从而化不利为有利,因势利导,完成三维医学的健康教育思想的转变和体育态度的转变,提高对体育态度的认识。
(5)改善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加大体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孝感学院还没有室内大型综合的体育场馆,设施不完备,利用效率比较低。
室外的体育设施大部分是硬质水泥地面,不适合长时间的激烈运动,对学生的下肢关节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建议各高校加大体育场馆以及各类体育设施建设的资金投放,拓宽筹资的渠道,逐步改善场地、器材的现有条件,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并根据学生的爱好加大新兴运动项目建设,以符合学生本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保证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的正常开展,带动学生体育态度的认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汪海涛.论课外体育与校园体育文化的互动作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86-87.
[2] 季浏.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5:51-52.
[3] 潘志贤,孙明兴,李犀.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
机的调查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636-1637
[4] 杨鄂平,童丽平,李传东,等.体育教学与体育态度学习
关系的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918-920.
[5] 刘贵恩.试论课外体育在校园文化中的教育功能[J].吉
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20(4):13-14.
[6] 李静波.我国大学生的体育课态度及成因的调查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554-1556.[7] 刘勇,常生良,史蒂坚,等.体育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运动
快乐感的影响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4):43-46.
[8] 黄建,于志涛.大学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J].广
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1):70-72.
[9] 聂东风,王家彬,高炳宏,等.8所重点大学学生健康的
体育意识与行为倾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476-478.
[10] 杜勤.学生对体育课的喜欢程度与其体质的关系[J].体
育学刊,2004,(2):110-112.
The Research on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ubei
WANG Xiao-lin,ZHU Lin,HU Jun-sheng
Abstract: The attitude to sport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some degree affect their taking part in .such as: motives,frequency, time project, also influen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their sports work. at the same it also affect in building sports culture.on the base of philosophy,sociology behavioral science and psychology,the author makes use of method of documentary questionnaire and talking,investigated the attitude to sport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develop sports work,the article provide detailed and accurate data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attitude;life-long spo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