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学业分层测评 中图版必修2(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版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2节城市化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2节城市化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中地理第2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第2节城市化学业分层测评中图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学业分层测评(五)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城市发展情况统计表,读表,完成1~2题。
1.
A.甲B.乙
C.丙D.丁
2.近年来,该地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
B.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
C.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D.城市中心区的萎缩
【解析】第1题,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四个方面。
工业产值不能反映城市化进程。
第2题,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人口数量较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农村产生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剩余劳动力大多涌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答案】1。
B 2.C
读图,完成3~4题。
【导学号:27290023】
3.由上图可知,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①
4.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阶段是( )
A.①B.②
C.③D.②③
【解析】①时期表示城市化水平低、速度慢,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②时期表示城市化速度加快,水平提高,处于城市化进程中期加速阶段;③时期表示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很慢甚至停止,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发达国家处于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处于中期阶段。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阶段是后期阶段.
【答案】3。
C 4.C
读世界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和城市化水平对比图,回答5~6题。
5.据图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期,世界城市人口()
A.总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B.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增加
C.欠发达地区所占比重在减少
D.两类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
6.世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
A.1825年前后B.1875年前后
C.1925年前后D.1950年前后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中表示发达地区的曲线是M1和N2,表示欠发达地区的曲线是M2和N1。
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占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差别不大,说明两地区所占比重基本持平;发达地区比重呈降低趋势,欠发达地区比重呈上升趋势;随着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世界城市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
第6题,世界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开始快速提升的时期出现在1925年前后。
【答案】 5.D 6。
C
读漫画,完成7~8题。
7.漫画所反映的城市问题是( )
A.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用地紧张
B.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
C.热岛效应显著,城区温度较高
D.土地面积小,居住条件差
8.解决漫画所示城市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A.建设新城区,扩大城市规模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削弱城市热岛效应
C.研制新型制冷设备,减少氟氯烃化合物排放
D.建设卫星城,分散城区的人口与工业
【解析】漫画反映出城市污染严重,小鸟原本洁净的羽毛如墨染一般.建设卫星城,分散
城区过密的人口和工业,减少污染物排放,是改善城区环境的有效措施。
【答案】7。
B 8。
D
9.读某区域三个发展阶段略图,回答问题。
(1)阶段Ⅰ,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阶段Ⅲ,在铁矿产地与煤矿产地间开挖了人工运河,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2)阶段Ⅱ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如果该地区为发达国家的某地区,阶段Ⅲ可能出现的人口迁移现象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试分析该地区在阶段Ⅲ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解析】读图可知,阶段Ⅰ城市主要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开挖运河是为了连接铁矿产地与煤矿产地,因为这两地都可以发展钢铁工业,利用运河运输原料或燃料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阶段Ⅱ该地区人口迁移是从乡村到城市,到阶段Ⅲ,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所以人口迁移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该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和网络化的特点。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问题,二是该地区大规模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答案】(1)位于河流交汇处随着铁矿产地与煤矿产地钢铁工业的发展,运输量增大,为降低运输成本开挖了人工运河.
(2)由农村到城市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回流,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发展迅速,乡村人口增多
(3)耕地减少;绿地面积减少;水资源短缺;污染加重,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
[能力提升]
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该地区A城市从阶段I到阶段Ⅲ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环境污染加剧
C.城区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11.下列关于阶段Ⅲ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始出现逆城市化
B.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人口密度较高
C.相对阶段Ⅰ、Ⅱ,中心区环境污染较轻
D.城市沿河流延伸
【解析】第10题,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破坏了原有生物的栖息地,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量大,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城市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城市热岛效应;城市地面硬化地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会造成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第11题,阶段Ⅱ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开始减少,出现了逆城市化;由阶段Ⅰ到阶段Ⅲ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城市中心区污染不断加剧;由图可看出,城市沿河流延伸.
【答案】10。
C 11.D
下图为某区域城市化战略设想图。
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题。
【导学号:27290024】
注: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区人口
12.下列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约为50%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C.2030年超过80%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解析】城市化=(城市人口/总人口)×100%,根据题目注释可知,2010年该区域中心城区人口比重约为40%,郊区人口比重约为10%,因此城市化水平约为50%,选项A正确.随着乡村人口转移到中心城区和郊区,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到2030年城市化水平超过70%。
【答案】A
13.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
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表。
(1)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阶段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第(2)题,城乡一体化的地理意义需要从对城市和农村的影响方面回答,其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第(3)题,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受到热力环流的影响。
【答案】(1)加速发展阶段。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增加,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
(2)有利于缓解城市压力,壮大城市经济实力;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或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3)方向:高空污染物由城市向郊区扩散,近地面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原因: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选择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