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73a064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97.png)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长。
跨国并购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对中国企业自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全面了解并购背后的动因和影响因素,也有助于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概况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规模逐年增加,特别是在跨国并购领域。
截至目前,中国企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国并购国家之一。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领域包括能源、原材料、金融、制造业等。
典型的案例包括中国海外收购石油公司、矿业公司等资源型企业,以及中国企业收购国外汽车、机械、化工等制造业企业。
这些并购案例不仅在规模上居于国际领先地位,而且在产业结构调整、国际市场布局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扩张、资源获取、技术引进和品牌建设等多个方面。
市场扩张是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之一。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企业需要通过跨国并购来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特别是一些技术含量较高、品牌影响力较大的行业,如汽车、电子、化工等,通过跨国并购进入国际市场成为中国企业的首要选择。
资源获取是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另一重要动因。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费国之一,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需求十分巨大。
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的方式,获取海外资源,保障国内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技术引进和品牌建设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重要动因。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常面临着技术、品牌等方面的短板,因此通过并购国外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和知识产权,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品牌价值。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对中国企业自身的影响是显著的。
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以快速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并为自身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https://img.taocdn.com/s3/m/7632f12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cb.png)
交易背景
中国汽车为提高品牌和技术水平,收购了沃尔沃汽车公司。
02
交易过程
中国汽车通过股权转让和资产收购的方式,获得了沃尔沃汽车的控制权
。
03
交易影响
此次收购为中国汽车带来了沃尔沃的技术和品牌优势,提高了其在国内
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也为沃尔沃提供了在中国市场的拓展机会。
06
跨国并购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特点
跨国并购涉及不同国家的企业, 具有国际性、复杂性、高风险性 等特点。
跨国并购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跨国并购起源于19世纪末,随着全 球化的加速发展,跨国并购逐渐成为 企业扩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发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 深入发展,跨国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 断扩大,涉及的行业和领域也越来越 广泛。
战略匹配
选择在行业中具有领先地位的目标企 业,以确保并购后能够获得技术、品 牌、市场份额等优势。
选择与自身发展战略相匹配的目标企 业,以促进长期协同发展。
财务状况
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 量表等,以确保并购后能够实现稳定 的盈利。
交易结构的设计与优化
支付方式
理和运营。
人力资源整合
对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全面 整合,包括员工培训、晋升、薪 酬等方面,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业务协同发展
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合作等方式 ,促进并购后的业务协同发展,
提高整体竞争力。
04
跨国并购的风险与防范
政治风险
政治稳定性
目标国家的政治稳定性对并购活动至关重要,政 局动荡可能导致并购失败或产生额外成本。
根据目标企业的估值和自 身财务状况,选择合适的 支付方式,如现金、股权 交换等。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7f4839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c.png)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历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大批企业开始迅速的崛起,并快速的进行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开始在现实情况下,显著的进行了增强。
目前,中国已经是国际第二大经济体,毫无疑问,这一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我国企业的发展速度。
而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跨国并购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跨国并购,能够直接的帮助我国企业,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资源整合,完成产业升级。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已经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大趋势。
从其实际的发展历程来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其往往是由一家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的证券,对国外另一家企业或者多家企业的资产或股票进行购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对这一企业的全部资产(或某项资产)的所有权。
按照我的理解,对于那些寻求扩张的中国企业来说,其往往会面临着内部扩张的选择,内部扩张在实际情况下,往往需要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而通过跨国并购,则可以迅速的达到预期的目标。
1990年左右,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在参与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往往占有着较大的比重,在这种具体的情况下,政府也就直接的变成了进行具体决策的主体,而参与到跨国并购中的企业则不能更好的自主决策,这也就直接的反映出了一点问题,那就是,在我国现有的经济形势下,政府如果在实际情况下对其进行了介入,就势必会直接的导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存在着一定的非经济性。
此外,由于政府的角色定位,能够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起到核心作用,因此,按照我的理解,企业往往并不能够较好的具备运作主导权,而政府的强制行为,也会使得并购双方,基本都很难在实际情况下达成共识,因此,在后续的整合经营过程中,出现矛盾摩擦是十分常见的事。
到了2008年之后,政府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干涉程度降低,但是,中国企业往往会在相关的发展过程中,直接的陷入到规模经济与多元投资的误区当中,从而为了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而不断的进行盲目扩张,最终,导致相关的定位不明确,犯下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e1561e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0.png)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并购市场之一。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历程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成熟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一、起步阶段(2000年-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2000年之前几乎没有取得突破。
中国加入WTO后,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内市场的饱和,使得一些中国企业寻求海外市场扩张。
然而,在起步阶段,中国企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相对不成熟,缺乏海外市场拓展的经验。
其次,对于海外并购对象的选择和尽职调查不够谨慎,导致一些交易出现问题。
此外,金融手段和机制也非常有限,难以支持大规模的海外并购行为。
二、探索阶段(2008年-2015年)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使得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不安。
中国企业看到了机会,纷纷选择购买低估价值的海外资产。
探索阶段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起步和探索期,也是中国企业积累经验和教训的时期。
在探索阶段,中国企业开始更加重视战略并购,选择与企业业务和产业链相匹配的目标,通过并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企业对于目标企业的尽职调查、风险控制和整合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升。
然而,中国企业在探索阶段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
首先,由于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差异,一些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遇到了文化差异、法律风险以及管理问题。
其次,一些并购交易过于依赖金融杠杆,导致资金链断裂和风险暴露。
三、成熟阶段(2015年至今)从2015年开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
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了企业在海外并购中的能力和机会。
在成熟阶段,中国企业开始更加注重价值投资而非财务收益,注重战略并购的长期效益。
中国企业在对目标企业进行尽职调查和评估时更加严格,注重风险控制和整合能力。
同时,中国企业也开始更加关注精细化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
通过引进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和标准,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4b942fd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6.png)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日益频繁,成为了国际市场上的重要力量。
在这些跨国并购中,中国企业不断提升其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总额已经突破1.2万亿美元,涉及的行业领域也越来越广泛,包括能源、金融、制造业、高科技、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
其中,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收购和投资数量和规模都位居前列。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优势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资源。
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其资源优势,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
2.技术优势。
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强,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获取更多的技术和知识产权,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3.品牌优势。
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4.成本优势。
中国企业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等领域拥有较低的成本优势,通过跨国并购,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挑战虽然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具有很多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避免文化冲突。
2.法律制度。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不同,中国企业需要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法律纠纷。
3.资金和融资。
跨国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中国企业需要面对国际资本市场和融资渠道的竞争,保证资金的充足和可靠性。
4.管理和人才。
跨国并购需要进行跨文化管理和人才培养,中国企业需要具备相应的管理和人才培养能力,以确保并购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趋势未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一些趋势值得关注:1.多元化发展。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动因和对策研究.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动因和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4ecfcabcd126fff6050bac.png)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动因和对策研究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动因(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纳入全球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在获得资源、开拓市场、获取技术、品牌建设等动机的驱使下,诸多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并购的频次、金额、范围等不断扩大,日益成为跨国并购中活跃的主角。
1. 数量显著增加,规模逐步扩大。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近年来吸引了各界关注。
2003 年中国海外并购为 36 亿美元,从 2003 年到 2007 年五年间,投资增长了 10 倍, 2007 年并购规模达到中国 GDP 的0.8% , 2008 年并购规模已达 423 亿美元。
2. 交易分布地理特征明显。
发生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大多处于全球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如汽车、制药、高科技、能源和基础材料;而房地产、消费品和零售行业则较少发生海外并购。
在交易的地理分布上,总体上并购交易集中在亚洲,但由于中国自身矿产和能源资源供应有限,对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收购则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
一些行业的领先企业已开始更积极寻求增长和全球发展,并购交易趋向于涉及全球多个地区和多个行业。
3. 业绩表现喜忧参半。
中国企业近年完成的海外并购交易在业绩表现上不如西方企业。
按照价值创造标准,以交易宣布前后的股价变动即交易增加值和成交价格过高的比例来衡量,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业绩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如 2007 年 11 月,中国平安已累计向富通集团投资人民币 238.7 亿元,由于该集团股价大幅下挫,进而连累中国平安这笔投资的价值缩水了逾 95% 。
2008 年末,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主要经济体,危机已经扩散至实体经济,其中汽车业已成为受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
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销售大幅下滑,无一幸免地陷入了困境,就连一向凯歌高奏的丰田汽车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对未来发展表示出了前所未有的谨慎,国际市场资产价格短短数月已经出现大幅缩水。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报告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0be70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8.png)
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报告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分析报告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中国企业日益走向国际化,跨国并购成为其拓展海外市场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并针对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评估。
通过深入研究和信息梳理,为中国企业制定有效的跨国并购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资本实力和技术实力逐渐增强,跨国并购成为其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至2019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交易规模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
其中,金融、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领域。
在金融领域,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来拓宽国际业务渠道,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例如,中国银行收购了美国银行的美国投资银行业务,中国平安保险收购了比利时的寿险企业等。
在制造业领域,中国企业通过并购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市场渠道,提升核心竞争力。
例如,中国联通收购了美国通信设备公司Motorola,中国海尔收购了美国的家电品牌GE等。
在房地产领域,中国企业通过收购境外房地产资产,来实现资产配置和风险分散。
例如,中国恒大地产收购了英国的伦敦市中心房产等。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更多地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等地。
这些地区的市场规模大、产业发达,对中国企业来说具有比较成熟的市场和技术资源,同时也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护。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一些国家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跨国并购活动进行限制。
比如,美国政府对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了更为严格的审查,并对一些中国企业施加限制措施。
其次,文化差异和管理问题。
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往往会面临与外国企业在商业文化和管理模式上的差异,这需要中国企业进行适应和调整。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acea33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1.png)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背景、意义、现状、挑战、成功因素及前景,并通过案例分析加以说明。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背景和意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国家提出了“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到海外拓展市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攀升。
这不仅有利于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二、文献综述跨国并购是指一国企业通过购买另一国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获得其控制权或经营权的行为。
已有研究表明,跨国并购的动机主要包括市场拓展、技术获取、品牌提升等。
例如,通过跨国并购获得了西方企业的技术和市场渠道,从而提升了其在通信领域的竞争力。
此外,一些学者还提出了跨国并购的成功因素,如企业文化差异、整合能力、管理经验等。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了解跨国并购的基本概念、动机、成功因素等。
其次,结合具体案例,对样本企业进行深入剖析,获取对其跨国并购实践的详细了解。
四、结果与讨论1、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攀升。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总额达到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8%。
同时,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逐渐成为主导力量,开始由过去的“引进来”向“走出去”转变。
2、跨国并购挑战尽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但其在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企业文化差异是影响跨国并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在文化、价值观和管理理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容易导致沟通障碍和整合困难。
其次,跨国并购还面临着政治、法律、税收等方面的风险。
此外,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ce2d5b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1.png)
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和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并购重组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企业要实现更快的发展和更好的发展,必须加快并购重组的步伐,加大投资和输出力度,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本文将从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和趋势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现状1. 并购重组的规模不断扩大自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
根据中国对外投资统计,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从2005年的27亿美元增加到了2016年的1833亿美元。
其中,去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并购的逆差达到651亿美元,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隐忧。
实际上,这个逆差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国企业不断加大对海外企业的投资和并购重组力度所引起的。
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中国企业并购重组不仅扩大了规模,而且优化了产业结构。
通过并购重组,中国企业不仅实现了自身业务的增强和拓展,而且加速了产业升级和国际整合,推动了国内外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例如,中国海外购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大豆粉厂,并将其一步步整合成为亚洲最大的大豆粉生产企业——金龙鱼油脂,使得我国的大豆油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完善了大豆产业链。
3. 面临多重风险挑战但是,中国企业并购重组也面临很多挑战和风险。
随着国内投资环境和政策调整的不断变化,企业投资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在不断增加。
此外,海外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必须具备更加成熟的财务、法律、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能力,才能够避免并购失败和不良资产的产生。
二、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1. 多元化投资战略未来,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投资战略将会更加多元化:在其它更加现代化的工业领域中寻求投资机会,比如生命科学和高端制造业;但是也将会在人工智能和家庭服务等新兴领域增加投资。
通过多元化的投资,中国企业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其资源和优势,实现投资的最佳效益。
2. 产业链社区化发展未来,随着企业对产业链的深度理解,将逐渐转向更加社区化的发展模式,即依托产业链所在区域的资源和产业发展环境,建立产业链上的社群,优化区域协同,从而实现资源和效益的双重优化。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bdb62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5.png)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研究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日益频繁。
这些跨国并购使中国企业得以进入海外市场、获得技术和资源优势,加速实现全球化发展战略。
然而,跨国并购活动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
本文旨在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进行研究,分析其现状、特点、挑战和机遇,以期为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和数量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20年底,中国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2万亿美元,而其中跨国并购占比最大,涉及行业广泛。
这一规模的跨国并购活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对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特点1.战略驱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战略布局和发展需求。
通过并购海外企业,中国企业可以快速进入海外市场、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而提升竞争力和降低风险。
2.资源获取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往往以获取资源为驱动力。
无论是能源、原材料还是技术和知识产权,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可以迅速获得所需的资源,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发展。
3.品牌建设一些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国际品牌的建设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通过收购国际知名品牌,中国企业可以借助其品牌号召力和声誉,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面临的挑战1.文化冲突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往往面临文化冲突的挑战。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导致管理方式、价值观念等存在差异,需要中国企业适应和融合,在管理层面进行文化的交融。
2.法律法规中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需要遵守目标国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要求。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文化背景差异可能对中国企业的并购行为带来限制和阻碍,需要公司进行深入的法律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
3.财务风险跨国并购涉及大量的资金投入和财务风险。
中国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财务分析和评估,确保并购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降低财务风险。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1269da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8.png)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分析摘要:并购特别是跨国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获得先进技术和资源的重要手段。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与中国企业有关的跨国并购活动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大量跨国并购数据的分析,详细阐述了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与特点。
关键词:跨国并购;协议收购;恶意收购1 中国企业并购的发展(1)第一次企业并购浪潮(1984年1989年)。
据统计,80年代,全国共有6226户企业并购了6966户企业,减少亏损企业4095户,减少亏损金额5.22亿元。
这一阶段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并购的动因主要是由于政府部门要卸掉财政包袱,消除亏损企业。
企业产权改革不配套、企业经营自主性差、缺少竞争机制和利益驱动机制,工作效果并不甚理想,有的并购增加了优势企业的负担,使优势企业效益下降。
(2)第二次企业并购浪潮(从1992年至今)。
自1992年中国经济确立市场经济的方向后,企业并购无论在规模还是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企业并购的高潮又一次来临。
近十几年来,我国企业并购的规模越来越大。
特别是从2002年开始,随着我国dp规模的扩大,我国并购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并购金额与dp的相关系数为0.667,由此可知,我国企业的并购金额与dp呈中度相关,也就是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的并购规模越来越大;并购笔数与并购金额的相关系数为0.333,可见它们之间呈负相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单个企业并购的金额很大,而且中国目前的企业并购越来越活跃。
2 中国跨国并购的现状及特点分析本文收集了2003年2006年在中国发生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大部分并购数据(大约40个并购案例),发现在目前我国的跨国并购(包括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和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活动的一些特点:(1)以协议收购为主。
目前阶段,中国跨国并购中协议收购的比重最大,占50%。
这说明,不管是中国企业并购外国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并购中国企业,在并购发生前,都是先发出收购意向,然后再和被并购公司签订并购协议最终完成跨国并购。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c2f462bfe4733687e21aa90.png)
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 | 管理纵横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20权和决策权等,这样才能在确保总部对境外经营机构的相对集中管控的前提下,实现对境外机构管理层的约束,进而有效降低境外资产的运营风险。
(二)提高境外资产管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是有效预测、规避风险和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风险的前提,而风险防范和应对的最终目的在于防止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所以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应当从把握好境外投资的战略决策环节入手来提升其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首先要明确进行境外经营的战略意义,例如获取战略性资源、开拓境外市场等,这些战略目标和动机必须细化;其次是要明确境外项目投资的选择标准,例如从东道国国别选择和入驻方式等;最后是要对境外机构的战略角色进行定位。
只有这样才能在进行境外资产管理时的目的性较强,合理控制境外资产的风险。
(三)优化境外资产管理的控制活动要优化境外资产管理的控制活动,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必须明确财务管理不能替代业务控制活动,必须根据境外资产的运营特点设计针对性和适应性强的业务控制活动;二是要建立规范科学的财务报告和管理制度,从而来防范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三是要有效利用内部控制的牵制机制,即从构建境外机构管理层的权利制衡机制入手来防止个人权利过大,进而损害境外国有资产的问题。
结束语:随着国有企业在境外资产规模的逐年扩大,其境外资产管控成为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在境外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国有企业实际提出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够帮助国有企业突破其境外资产管理的困境和难点,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1]汤媛媛,杨春.中央企业境外资产监管与风险防范[J].当代经济研究,2017.03[2]卢享光.浅议如何对国有企业境外资产进行有效监督管理[J].现代商业,2014.11[3]卢永真,姜华欣,胡迟.加强境外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途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02[4]周煊.中国国有企业境外资产监管问题研究—基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01浅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问题及对策梁圆皓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 201900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以实现各种资源全球最佳配置为目标的企业在境外的直接投资活动发展迅猛。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0a1ea3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7b.png)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并购已成为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跨国并购并非简单的企业间的资产交易,它涉及到企业战略、文化、管理、财务等多个层面的深度整合。
因此,对于我国企业来说,跨国并购后的整合问题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问题,为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实现有效整合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与趋势近年来,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步伐不断加快,涉及的行业领域越来越广,并购的规模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这既是我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跨国并购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涉及到的文化差异、法律制度、管理方式等问题都需要我国企业在并购后进行有效的整合。
三、跨国并购整合的核心问题(一)战略整合战略整合是跨国并购整合的核心。
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需要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被并购企业的战略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战略体系。
这需要我国企业在并购前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评估,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以及被并购企业的潜力和价值。
(二)文化整合文化整合是跨国并购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需要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以实现与当地文化的有效融合。
这有助于减少文化冲突,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管理整合管理整合是跨国并购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和高效化。
这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我国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被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
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策略(一)制定明确的整合计划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后,应制定明确的整合计划,明确整合的目标、步骤和时间表。
这有助于确保整合工作的有序进行,避免出现混乱和延误。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及其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29928d8ce2f0066f533229e.png)
迎来一个跨国并购热情高涨的时期。 二 、跨 国 并 购 的 动 因 分 析 1、国 内 经 济 环 境 为 中 国 企 业 进 行
海外投资提供了便利 中国国内持续的经济增长为企业
进行大规模并购活动提供了较为充裕 的资金。许多中国的大公司通过发行 股票和自身产生的现金流积累了大量 现金储备, 他们急于为这些资金找到 出路。一些企业需要通过投资获得海 外的原材料, 另一些企业则追求获得 进一步的发展。中国企业海外收购金 额 由 前 年 的 38 亿 美 元 上 升 到 去 年 的 918 亿美元。据中国商务部预测, 未来 5 年中国对外的投资将至少以每年 22%的速 度 增 长 , 到 2010 年 的 累 计 金 额将高达 600 亿美元。
另外, 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 产业的整合为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良 好的契机。国企改革不断深化, 其中结 构调整在许多时候会涉及企业并购。 同时, 中国产业整合, 越来越多的企业 通过资本运作手段, 有效整合市场资 源, 增强核心竞争力, 获得了规模发
展, 公司治理结构取得了显著的改进, 这些无疑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H OLDINGS 72. 6%的股权, 但没能成 技术、品牌等短板。
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个铝矿开
此外, 中国企业的并购案例中还
采权的竞购中, 由于其他国际买家出 有一些不是以获取技术和品牌等资源
于对矿藏质量等问 题 的 担 忧 退 出 交 为目的的, 而是获取海外上市公司的
易,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唯一 “壳资源”, 通过收购比如在美国上市
演愈烈, 企业利润下降, 还出现了 仍 是
量库存积压的现象, 因此企业必须寻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题
找新的市场和出路。而另一方面, 加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c254653e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7e.png)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现状及展望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并购成为全球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巨大的影响。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跨国并购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跨国并购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本文将对我国跨国并购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1. 发展历程我国跨国并购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企业对外投资逐渐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投入跨国并购的研究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并购成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一部分,吸引了更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的关注,并为跨国并购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层次的研究内容。
2. 研究现状目前我国跨国并购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跨国并购的影响因素研究。
学者们对影响我国跨国并购的因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包括政策环境、市场条件、企业竞争力、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2)跨国并购的绩效评价研究。
学者们对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结了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案例,为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3)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研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在选择跨国并购战略时需要考虑各种风险和机遇,学者们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4)跨国并购的法律与金融问题研究。
跨国并购涉及到多个国家的法律和金融市场,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为企业的跨国并购活动提供了法律和金融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3. 存在问题尽管我国的跨国并购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研究内容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跨国并购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影响因素、绩效评价和战略选择等方面,对于其他一些重要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薄弱。
(2)理论研究不够深入。
我国跨国并购研究大部分停留在实证研究层面,对于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拓展还有待加强。
(3)学术交流不畅。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86acab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5.png)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趋势愈发明显,成为支撑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全球化背景下,通过企业跨国并购获取国际竞争力、拓展国际市场、获得先进技术、优化资源配置等已成为各国企业国际扩张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围绕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崛起,并于21世纪初进入高速扩张阶段。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更加成熟和广泛,跨足了各个领域,形成了“走出去”的大局面。
1.并购规模和数量2016年,全球并购市场规模达3.5万亿美元,中国企业的全球并购交易总额超过了2200亿美元,覆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包括金融、房地产、能源、制造业等。
据统计,仅2016年,中国企业就完成了161次海外并购。
尽管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中所占比重远远不及美国、欧洲等企业,但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扩大进军海外市场的力度,其在全球并购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步上升,越来越受到国际市场的关注。
2.并购领域与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包括能源、基础设施、制造业、金融、文化娱乐、农业等多个领域。
比如,2016年中国化学集团以430亿美元收购瑞士农业化学公司先正达,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并购案之一。
除了收购,中国企业还将出资并购、股权投资等方式纳入跨国并购的范畴。
随着并购领域的逐步扩大,中国企业在并购规模和方式上愈发灵活多样,成为带领中国企业走向全球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发展趋势1.并购区域的多样化八十年代初,中国国有企业对非洲和南美洲进行了一系列的外交投资,但是由于这些投资大多数没有取得预期的回报,因此此后的二十年里,中国对境外投资的关注点都较为单一,主要放在发展中的亚洲、非洲和拉美三大地区,这也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中相较于欧美等企业还存在一定的区域分布缺陷。
但是,随着2019年《外商投资法》等一批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的投资领域进一步得到了拓展,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都成为了中国企业关注的重点。
论我国公司的跨国并购
![论我国公司的跨国并购](https://img.taocdn.com/s3/m/1216da8dcc22bcd126ff0cfb.png)
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郭佳丽会计3班 20076670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企业纷纷加快速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现在中国正在走入跨国并购时代。
然而,在我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的进程中,失败往往多于成功。
是什么导致了我国企业并购的失败,文章系统地对我国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加强我国的企业对跨国并购中的各种问题的重视,从而采取针对性的积极措施,使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趋向良好的状态发展。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现状(一)1979-1987年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萌芽时期伴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经济的起步,一部分中国企业开始涉足跨国经营。
中国企业的早期跨国经营以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为主,逐步发展到在国外开设办事处和贸易中心等。
在这一时期的早期,参与对外投资活动的企业不多,兴办的境外企业也不多,主要是一些专业的外贸进出口公司、大企业或企业集团与国外的公司有着产品或原材料的贸易往来,以及一些技术引进项目。
随着与国外企业来往的逐渐增多,这些企业或企业集团开始在国外开设办事处或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贸易公司。
如:1986年,中信加拿大公司于加拿大鲍尔公司共同并购了加拿大赛尔加纸浆厂。
(二)1988-1999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起步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大型企业开始涉足跨国并购。
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和海外投资都有了明显的增长,企业数从1979年的4家上升到1994年的1764家,中方的投资额也从无到有,增长到了17.58亿美元。
但是,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主体还比较单一,主要局限于国家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而其他类型的企业往往因跨国经营能力有限、政策扶持力度小等而望而止步。
同时,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规模还比较小,频率也比较低,且并购母的大多局限于获得资源,或是出于国家宏观经济考虑的战略性并购,并购只涉及少数垄断性行业,如钢铁、是有、电信、化工等。
表1 1988—1996年间的跨国并购事件简表(三)2000年以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我国企业纷纷加快速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据商务部统计,2002年我国企业境外并购投资额为2亿美元;2003年为8.34亿美元;2004年为11.81亿美元(未包括香港上市公司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12.5亿美元);2005年境外收购兼并23亿美元,占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56.5%。
16619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与挑战
![16619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9e38ff02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1d.png)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与挑战一、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采取跨国并购来扩张市场,并试图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但是,在实践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笔者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与挑战。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1.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现状近年来,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规模逐年扩大,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企业日益走向国际市场。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5年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交易额已经达到了1199.7亿美元,同比增长了90%。
2.成功案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案例不在少数,比如,海航集团收购瑞士商业银行和德国飞机租赁公司等,中国化工收购意大利倍耐力轮胎等。
这些成功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方面的实力。
3.实践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包括政治,文化,经济,法律等多个方面。
首先政治风险是企业投资海外最主要的障碍,包括政策风险、政治变化、不稳定的地缘政治形势等。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企业投资海外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文化习惯和观念会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运营效率。
此外,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因素也需要企业格外关注。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挑战1.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需要进行国际化战略规划,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但如何在企业内部协调良好,推动并购计划的实施是一个挑战。
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团队合作也是一个难点。
企业需要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全球人才战略,才能进行有效的国际化并购。
2.资金、储备的问题现在的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大多是“买买买”,很少是投资或企业战略扩展并购,而且大多数都是现金收购。
但现金收购也需要充分的财务规划和强大的财务实力,公司必须有计划储备一定的现金。
因此,资金、储备的问题也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挑战。
3.国际化管理能力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没有具备国际化管理能力的公司,要想进行跨国并购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 ·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
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
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和阶段划分。
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和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
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 第143个成员国,中国企业开始逐步走向世界,积极参与海外经营和跨国并购,但也在此过程了付出了较为惨重的代价;3、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以及随后欧元[1]吴茜茜.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绩效实证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11:20-22 [2]马建威.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35-39区经济的持续低迷,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海外快速夸张的良好机遇,因此这个阶段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2.1.1 第一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以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踏上了跨国并购的征程。
这一阶段,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刚刚起步,国家正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走出去”战略适时提出并逐步渗入企业经营理念。
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呈现出规模小、次数少、目的地局限等特征。
以1992-2001年为例,这10年中中国企业每年的跨国并额占同期世界并购额份额的比例不足一个百分点[1],如下表2.1所示:(数据来源:联合国贸发会议. 《世界投资报告》)2.1.2 第二阶段: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2001年中国加入WTO 后,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愈发紧密,出现了许多“强强联合”的跨国并购案例(见表2.2),其中的很多案例已成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长河中经典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
2004年联想以17.5亿美元(12亿美元的现金+价值约5亿美元的19%联想股份)收购了蓝色巨人IBM 的PC 业务,成为了当年轰动一时的新闻。
时至2012年10月,根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 发布最新调查研究报告称,联想在PC 市场[1]葛晓春.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无锡:江南大学;2010:23-25份额已由2004年的2%上升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15.7%,超越惠普和戴尔,成为全球最大的PC 制造商,并且还拥有了笔记本电脑的第一品牌ThinkPad 。
对联想来说,这无疑是一笔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
然而,这一阶段也出现了很多在日后被众多中国企业引以为戒的失败的跨国并购案例。
2003年,TCL 分别并购了法国汤姆逊的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的手机部门,试图打造全球性规模经营的消费类电子企业集团,然而这两项并购最终都以失败告终[1]。
2005年,明基并购了老牌通讯设备制造企业Siemens 公司的手机业务,试图复制第二个“索爱模式”,然而在此后几年中,明基-西门子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最终不得不以失败告终[2]。
因此,在这一阶段,中国企业迎来了加入WTO 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并购时机,开始了跨国并购喜忧参半的蹒跚起步。
(数据来源:根据相关资料整理汇总)[1]王增涛,庄贵军,樊秀峰.中国制造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与分析框架.南开管理评论,2005[2]康荣平.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若干因素的思考.国际经济合作,2010:27-292.1.3 第三阶段: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同时欧债危机带来的欧元区经济持续低迷,这给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一方面,国外企业普遍估值偏低,濒临破产,股东出售意愿强烈,放松了对中国企业的并购管制,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背后对能源、成熟技术、广阔市场需求日益激增,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国企业从2007年至今迎来了跨国并购的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在2012年1月发布的《2012年中国并购市场年度研究报告》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企业共发生110起跨国并购交易,同比增长93%,几乎是2010年并购数的两倍,并购总额高达280.98亿美元,同比增长113%,不论是并购交易数还是并购额,都达到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史的最高峰。
从2007年到2011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总体出于快速增长趋势,如下图2.1所示:图2.1 2007-2011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额2.2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2012年,中国企业继2011年之后迎来了跨国并购的另一个高峰期,根据投中集团披露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企业共发生166起跨国并购交易,同比增长51%;并购总额高达306.23亿美元,同比增长9%。
结合对2012年发生的166起跨国并购案例进行梳理,笔者发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点:2.2.1 跨国并购行业以能源、制造业为主2012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共涉及18个一级行业,按行业分布来看,能源行业、制造业居前两位,交易案例分别为41、38起,占比25%、23%,如下图2.2所示:图2.2 2012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行业分布(数据来源:China Venture)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行业分布我们可以看出,其目标主要是为了获取国际性战略资源(如中石油以16.3亿美元收购必和必拓澳大利亚Browse 液化天然气项目)、品牌(如潍柴动力以7.38亿欧元收购德国工业叉车巨头凯傲集团25%股权)、技术(如小马奔腾联合印度媒体巨头信实媒体以3200美元收购美国著名Digital Domain的核心资产及视觉特效等核心技术)、市场(海尔以7.37亿美元收购新西兰厨房和洗熨用品制造商Fisher and Paykel Appliances 部分股权)等相对匮乏的资源。
2.2.2 目标公司多为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从跨国并购目标国家来看,中国企业在经历了最初并购目标多以发展中国家企业之后,开始指向了欧美、澳洲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究其原因,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目标紧密相关。
以2012年为例,跨国并购数量最多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交易完成案例分别为 20、18 和 13 起;交易总金额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葡萄牙,并购完成金额分别为 58.58 亿美元、58.17 亿美元和 56.94 亿美元,如下表 2.3 所示:表 2.3 2012 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十大目标国目标国家美国英国葡萄牙澳大利亚加拿大荷兰韩国德国新西兰西班牙并购交易额(单位:百万/美元) 5857.51 5817.44 5694.02 5402.30 1587.38 1405.81 1000.00 911.26 737.12 540.97 并购交易案例数 20 10 2 18 8 5 1 13 1 3 (数据来源:China Venture) 2.2.3 跨国并购主体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并购主体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这与我国企业现有的股份制结构是相吻合的[1]。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和 China Venture 相关数据显示, 2012 年中国企业完成的十大跨国并购案例中,在有 7 个并购主体是如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五矿这样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如下表 2.4 所示:表 2.4 2012 年中国企业完成的十大跨国并购交易排名并购方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性质国企行业能源及矿产被并购方公司葡萄牙 Galp 能源公司葡萄牙电力公司AMC Theatres Inc. Devon Energy Co. 行业能源及矿产能源及矿产娱乐传媒能源及矿产并购金额 (US$M 5,156.00 1 2 国企能源及矿产 3,362.50 3 民企房地产2,600.00 4 国企能源及矿产 2,440.00 [1] 阮祥伦.2001-2007 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58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国企能源及矿产加拿大塔利斯曼能源公司英国图洛石油公司 Anvil 矿业公司熊津豪威生活用品有限公司 Extract Resources Ltd. 凯傲集团公司能源及矿产能源及矿产能源及矿产制造业能源及矿产机械制造 1,500.00 6 国企能源及矿产 1,467.00 7 国企能源及矿产 1,330.00 8 民企制造业 1,000.00 9 国企清洁技术 979.00 10 民企汽车958.44 (数据来源:China Venture&清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