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下河南乡村旅游民宿发展问题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决策探索
2019.1
下
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下河南乡村旅游民宿发展问题探析
文/李晓东
化建设,支持有能力的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牵头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
支持服务业多业态融合发展,发挥枢纽型平台型服务企业的引领聚合作用,带动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联盟。
(三)注重人才,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做好智力支撑
人力资本是服务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人才。
要更加注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人才为核心要素,不断发展壮大服务业专业人才队伍,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做好人才支撑。
健全人才使用和激励机制,完善职称评定、薪酬制度、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措施,支持人才以知识、技能、管理等多种创新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促进服务业各领域人才资源有序自由流动。
加大国际人才的引进和合作,探索职业资格国际互认,逐步放宽服务业重点领域高层次和急需的外籍专业人才聘雇条件限制,推动境内外专业人才和专业服
务便利流动。
(四)优化布局,为服务业转型升级奠定空间基础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大,促进服务业转型升级,需要进一步调整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动东部地区服务业率先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支持东北地区依托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基础,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鼓励中部地区在原有区位及产业优势的基础上,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扩大服务业规模、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西部地区服务业投入力度,发展特色优势服务业。
做强中心城市,强化都市圈的核心带动作用,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集中布局发展金融、科技、教育、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促进中小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服务业对接,利用中心城市服务资源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以农村生活服务和乡村旅游等特色农村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进入,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服务业均等化,
在空间布局上实现服务业转型升级。
(五)扩大开放,为服务业转型升级激发新的活力
在全球价值链深入发展、国际贸易规则重构的背景下,推动服务业开放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是推动我国服务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动力。
要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推动服务业双向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
总结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的成熟经验,充分发挥地方在发展服务贸易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在管理体制、开放路径、发展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力。
利用国内服务需求旺盛的市场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服务企业,引入教育、医疗等国内急需的服务产业和服务模式,在有效引导国外资本投向服务业的同时,倒逼国内服务行业与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和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决策观察
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成为国家精准扶贫的新渠道。
本文基于精准扶贫政策,对河南乡村旅游民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为河南乡村旅游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河南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
必要性
(一)乡村旅游民宿发展是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旅游扶贫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扶贫、是造血式扶贫、是广泛受益的扶贫、是物质和精神‘双扶贫’、是富有尊严的扶贫、
是促进和谐的扶贫、是促进国际交流的扶贫。
从实践看,旅游产业不仅是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也是综合效益最好的扶贫产业之一。
”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
到2020年前,我国政府计划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这些人口占全国脱贫人口的17%。
旅游业特别是乡村旅游业是贫困地区增加农民收入最现实、最直接、最有效、最可持续的支柱产业。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旅游成为扶贫和富民新渠道。
通过乡村旅游民宿发展实现
精准扶贫,对于打赢扶贫攻坚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河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2018年9月以来,河南省旅游局根据“以精品民宿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3批国内顶级民宿专家、民宿主和企业家一起走进卢氏、嵩县、鲁山、淅川、栾川和西峡,为6县的民宿旅游发展把脉问诊、建言献策,落地精品民宿项目,积极助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做好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河南省旅游局局长姜继鼎在卢氏县调研民宿发展时指出,民宿作为一
12
决策探索
2019.1
下
决策观察
种将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生态人居业“三合一”的新业态,是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是旅游业态改善、旅游品质提升、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是农民增收、农村变美、农业变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乡村对接城市最好的平台。
卢氏县有着上天赋予的绿水青山,希望卢氏县委、县政府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按照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举全县之力通过打造精品民宿,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从而带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最终助力卢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早日脱贫摘帽、建成小康社会。
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美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返璞归真的生活、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为吸引游客的核心竞争力。
河南拥有山水风景优美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村,基于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要求,结合当地人文历史、生态环境和农林渔牧生产活动等,发展深度体验的乡村旅游民宿不仅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变,还可以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化亲密交流,带动农村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成为河南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河南乡村旅游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法规不完善
河南很多乡村旅游民宿在开发中缺乏完善的环保管理法规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对资源盲目、过度开发。
且多数经营者环保意识淡薄,如卫生设施不到位,对垃圾处理不当,盲目开发如露天烧烤、卡拉Ok 等项目,使得原本静谧、闲适的乡村旅游意境遭到破坏。
特别是在旅游旺季,废水、汽车尾气等给乡村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乱丢垃圾、随意攀折花木、踩踏庄稼等,更是对乡村的良好环境造成了破坏,令当地农民十分反感,严重影响了乡村旅
游民宿的健康发展。
(二)产品同质化严重
在民宿游蔚然成风的今天, 大量经营者的涌入加剧了民宿产品的同质化。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发展乡村旅游时,由于经营者受思维、眼界、经营能力所限,很容易造成“千店一面”的局面,民宿除了满足基本的吃饭、睡觉外, 缺乏特色, 乡野、风俗、乡情、文化等要素无法做到有效融合。
加上开发乡村旅游民宿时普遍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破坏了环境、降低了资源的价值,而且造成了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
(三)服务意识淡薄
长期自由散漫的农村生活方式使乡村旅游民宿经营者在服务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同时又因为农村地区相对落后的生活条件,使得其本身对基础设施、卫生条件的要求不高,因此很难预见客人的潜在需求,往往等客人张口后他们才会有所行动。
例如,一些开展农家乐的农户还不能适应目前散客化旅游的趋势,为了节约成本,其开餐时间固定统一,当同时接待有团队、散客时,存在客人不到齐不开餐的现象。
另外大多数农户不能认识到服务质量对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认为乡村旅游民宿不需要搞服务,那些是城里星级酒店才需要的,服务意识缺失现象较为严重。
三、解决对策
(一)完善环保法规,引导民宿合理发展
民宿作为新型的旅游住宿模式, 只有得到政府的支持、法律的认可与规范, 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 要努力建立完善相关法律与政策性规定,确立主管部门, 加强民宿行业的行政指导和管理,针对存在卫生、消防、安全等隐患的民宿,要健全惩戒淘汰机制。
同时结合民宿所在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深挖民宿所在地的文化资源,设计既符合市场需求又各具特色的民宿产品,真正实现乡村旅游民
宿的发展,使得乡村的风俗人情渗透到民宿之中,给游客带来全新的旅游感受。
同时,还应根据客源调整民宿供给结构,形成高、中、低价位结构合理的椭圆形市场结构,从而引导民宿合理化发展。
(二)丰富乡村旅游民宿产品将民宿与当地特色产业或风俗相结合,延伸产业链条,增加民宿的附加收益。
农家乐发展之所以遇到瓶颈,是因为大部分农家乐缺乏有趣的娱乐项目。
真正吸引游客的民宿应让他们深度参与其中,与民宿主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娱乐。
在住宿的同时,发展休闲餐饮业、有机农业、渔业、畜牧业、林业等相关产业,丰富乡村旅游产品。
同时,在开发民宿旅游产品时也可充分挖掘本地特色的乡村生态活动,让游客参与其中,如举办油菜花音乐会、乡村中草药认知比赛等系列主题活动。
(三)实现乡村旅游民宿品牌化为促进乡村旅游民宿的发展,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宣传,有效提升其知名度,使乡村旅游民宿更快地融入整个旅游市场。
同时,在民宿管理过程中实现品牌化,让客人感到名副其实。
第一,在精品民宿中展现当地固有的民俗和风情,装修和装饰尽可能简约、复古,展现当地纯朴的山乡风情,也可以利用特有的人文资源营造精品民宿的氛围。
第二,要注重突出精品民宿服务方式的培养和教育。
如在服务人员的服饰、服务语言、民俗演艺等方面下功夫进行挖掘。
第三,全面挖掘和培养精品民宿的饮食,利用当地有机的食品原料,开发出具有当地浓郁特色的地方菜系,让客人把当地的特色和味道带回家,从而提高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本文系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精准扶贫政策下河南乡村旅游民宿发展研究”(17240041044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郑州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