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功效: ① 调整肌张力,协调肌运动,调整体态
姿势,维持平衡。
② 管理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③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由锥体系发起 27 然后由锥体外系管理。 第27页
锥体外系:
组成: 大脑皮质、纹状体
背侧丘脑、底丘脑
红核、黑质、脑桥核
前庭核、小脑
网状结构等。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28
第28页
42
第42页
(二)、脊蛛网膜 (spinal arachnoid)
半透明薄膜, 与脑蛛 网膜相延续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43
第43页
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
脊蛛网膜与 软脊膜之间 间隙, 两层间 有许多结缔 组织小梁相 连, 充满 脑脊 液。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44
第44页
终池(terminal cistern)
硬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 内充满脑脊液。
脊髓被膜 脊髓蛛网膜:
(内→外)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36
第36页
(一)、硬脊膜 (spinal dura mater)
上: 附于枕骨大孔,与硬脑 膜相延续
位置 下: 包裹马尾和终丝,末端 附于尾骨
两侧: 与脊神经外膜相延续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37
第37页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2、掌握:颈内动脉、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行径及主要分支 (皮质支和中央支)分布。脑底动脉环组成。
3、掌握:脑室系统以及脑脊液产生和循环路径。 4、熟悉:硬脑膜窦位置和交通;脑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蛛
网膜粒、软脑膜和脉络丛。 5、了解:齿状韧带。 6.了解:脑浅、深静脉主要属支和回流情况;脊髓动脉
起源、分布特点以及脊髓静脉回流。
枕骨大孔
38
第38页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39
第39页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40
第40页
硬膜外隙: (epidural space) 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 膜之间间隙,内有脂 肪、淋巴管、静脉, 略成负压。
硬膜下隙:
(subdural space)
硬脊膜与脊蛛网膜之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41
第41页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神经元

节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内囊后肢
视辐射
距状沟两侧
• 在视交叉中, 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纤 • 维交叉,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12
第12页
视觉传导路(光)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视交叉 鼻侧视网膜来纤维交叉 颞侧视网膜来纤维不交叉
距状沟 两旁皮 质
13
锥体外系主要传导通路有三条:
① 皮质
纹状体 背侧丘脑
对皮质运动区有反馈调整作用
② 皮质
脑桥 小脑
完成共济运动, 损伤表现共济失调
③ 纹状体
黑质 多巴胺能通路, 损伤可致震颤麻痹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29
第29页
病例一:
女,5岁。近两天腰痛,两腿痛。突然发烧,体
温39.5℃,次日早晨不能下床,左下肢不能活动。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提醒
左脊髓半横 断损伤
31
第31页
病例三:
❖男,62岁,在观看足球赛中突然晕倒,意识丧
失2天。意识恢复时,右侧上、下肢瘫痪。6周
后检验发觉: 右侧上、下肢痉挛性瘫痪,腱反射
亢进,伸舌时偏向右侧,舌肌无萎缩。右侧眼裂
以下面瘫。整个右半身各种感觉缺损程度不一,
但深感觉和精细触觉全部丧失。温度觉个别丧失,
面神经核下部 舌下神经核
对侧
面肌(眼裂 以下)
舌肌
23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第23页
核上、下瘫对面肌影响图解
面神经核上部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面神经核下部
24
第24页
核上、下瘫对舌肌影响
➢ 一侧皮质核束损伤, 对侧 舌下神经核失去皮质控制, 使其支配舌肌瘫痪, 伸舌 时, 舌尖偏向健侧(对 侧)。

➢ 一侧舌下神经或神经核损 伤, 舌肌直接失去神经支 配, 故同侧舌肌瘫痪, 伸 舌时, 舌尖偏向患侧。
第13页
损 伤 示 意 图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14
第14页
损伤
1、一侧视神经损伤,患侧视野全盲;
2、视交叉中部交叉纤维损伤,双眼视野颞 侧
半偏盲
3、一侧视交叉外侧部不交叉纤维损伤,患 侧
视野鼻侧半偏盲
4.一侧视束以上部位(视辐射、视区)损 15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伤,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第15页
瞳孔对光反射路径 Pupillary reflexes
(1)概念 瞳孔对光反射——光照一侧瞳孔, 引发两眼 瞳孔缩小反应。
直接对光反射——光照该侧反应。
间接对光反射——未照侧反应。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16
第16页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
鼻侧视网膜来纤维交叉 颞侧视网膜来纤维不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上丘臂
顶盖前区
视辐射 视区
19
第19页
二、运动传导路
(一)、锥体系特点:
1、由两极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指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大锥体细
胞,其轴突组成锥体系。 下运动神经元—指脑干躯体运动核及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其轴突直接支配至骨骼肌。 2、左右交叉:一侧锥体系纤维交叉支配对侧骨 骼肌运动。 3、上、下颠倒: 4、必经内囊: 5.支配骨骼肌随意运动,损伤后表现为瘫痪。
20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第20页
锥体系:
上运动神经元 ——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 —— 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躯体运 锥体束 皮质核束 脑神经运动核
动区锥体细胞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21
第21页
1.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检验发觉: 头、颈、两上肢和右腿无运动障碍,左
下肢完全瘫痪。左腿肌张力减退,腱反射(膝和
跟腱)消失。三周后,左大腿能够屈收,并能伸
膝,但其它运动未见恢复。一个月后,足肌、小
腿肌、大腿后面肌松弛,显著萎缩。无其它任何
感觉障碍。
提醒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脊髓灰质炎 (小儿麻痹症)
30
第30页
病例二:
❖男,24岁,背部被刺伤,立刻跌倒,两下肢失去 运动。数日后右腿稍能活动,又过一周后,右下肢 基础恢复运动,但左下肢完全瘫痪。检验发觉: 左 下肢无随意运动,腱反射亢进,babinski征阳性。 右侧躯干剑突水平以下和右侧下肢痛、温觉丧失, 但左侧痛、温觉完好。左侧躯干剑突以下和左下肢 触觉减弱,但右侧触觉未受影响。左下肢本体觉丧 失,但右下肢正常。
脑被膜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47
第47页
(一)、硬脑膜 (cerebral dura mater)
1.组成: 由两层合成,外层兼 有颅骨内膜作用,一 些部位两层分开组成 硬脑膜窦,硬脑膜在 颅底处与颅骨结合紧 密。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48
第48页
(一)、硬脑膜 (cerebral dura mater)
2.特点:
1)内层较外层后, 两层间有丰富血管神经。
2)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 易分离, 故硬脑膜血管损 伤时可形成硬膜外血肿。
3)硬脑膜在颅底处与颅骨结合紧密, 故颅底骨折时, 易将 硬脑膜与脑蛛网膜同时撕裂, 使脑脊液外漏。
4)硬脑膜内层褶叠形成若干板状突起, 深入脑各部之间更 好保护脑。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第1页
神经系统传导路
The Nervous pathway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P281)
2
第2页
本章重点要求
1、掌握:躯干、四肢本体感觉(躯干、四肢痛、温、 粗触觉;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组成,各级神经 元胞体所在部位及纤维束在中枢内位置以及向大脑皮 质投射;瞳孔对光反射路径。 2、熟悉:视觉传导通路组成以及向大脑皮质投射。 3、了解:非意识性本体感觉束向小脑投射;听、平衡 和嗅觉传导通路。 4、掌握:锥体系组成、行径、交叉 及对各运动核支配情况。 5.了解:锥体外系组成、纤维联络 概况和功效。
动眼神经损 丧失

(—)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丧失 (—)
存在 (+)
存在 (+)
18
第18页
听觉传导路 Auditory pathway


蜗神经节 蜗神经 蜗神经前、后核

外侧丘系 下丘核(同、侧对侧)

内侧膝状体 内囊后肢 颞横回
听辐射
思索: 一侧听觉传导路损伤,会导 致损伤侧全聋吗?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锥体细胞
内囊后肢
脑干各部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脊神经 躯干肌、四肢肌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22
第22页
2.皮质核束: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锥体细胞
皮质核束 展神经核
(中央前回下部) 内囊膝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眼外肌
副神经核
咀嚼肌
双侧 面肌(额肌、眼轮匝肌)
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痛觉未受影响。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但两眼视野
右侧半缺损。
提醒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32
第32页
脑和脊髓被膜、血管 脑脊液、脑室
P288
新医大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10
33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第33页
本章重点要求
1、掌握:脊髓被膜形态特征;蛛网膜下隙和硬膜外隙与 麻醉关系;硬脑膜组成特点、形成物(大脑 镰、小脑幕)及硬脑膜窦。
第10页
总结
1、都要经过三级神经元,以接力方式形成神经链
2、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均在周围神经节,第三级神经 元胞体均位于对侧丘脑,只有第二级神经元胞 体位置有所不一样.
3、第二神经元发出纤维均交叉上行.
4.第三级神经元纤维都要经过内囊后肢,投射至 大脑中央后回.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11
第11页
视觉传导路(特殊) Visual pathway
25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第25页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比较
临床表现 肌张力 深反射 浅反射 肌萎缩 病理反射 瘫痪类型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增高
降低
亢进
消失
消失
消失
不显著
显著


痉挛性(硬瘫)弛缓性(软瘫)
26
第26页
锥体外系
一、定义: 锥体系以外控制躯体运动一切传导路
二、特点: ①发生古老 ②结构复杂 ③含有多神经元,多突触联络。 ④损伤后表现为共济运动失调、震颤麻痹 肌张力改变等。
8
第8页
③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肌肉 肌腱 关节
周围突 脊神经
①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薄束、楔束

薄束核 楔束核
对侧内侧丘系

背侧丘脑腹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
脑干各部 后外侧核
中央旁小叶后部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9
第9页
Medial lemniscus 内侧丘系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10
49
第49页
颅顶部损伤
翼点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硬膜外出血
50
第50页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颅底部损伤
51
第51页
硬脑膜形成特殊结构
3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第3页
一、概 述
➢定义:大脑皮质与感受其效应器之间联络传导通路
➢分类: 传出传导路(运动) 传入传导路(感觉) 普通感觉传导路 浅感觉传导路
深感觉传导路 特殊感觉传导路:嗅,听,视,平衡
➢特点: ① 必须有两个以上神经元才能完成每一条通路
② 都含有特定功效反射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4
第4页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6
第6页
② 头、面部痛温触压觉传导通路(浅)

皮肤 周围突 粘膜 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节
中枢突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
三叉丘系
③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7
第7页
Trigeminal lemniscus
三叉丘系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34
第34页
脑和脊髓被膜
概念: 脑、脊膜是覆盖在脑和脊髓表面结 缔组织膜。
脑脊膜(外→内)
脑被膜
脊髓被膜
硬膜 蛛网膜
软膜
硬脑膜 蛛网膜 软脑膜
硬脊膜 蛛网膜 软脊膜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35
第35页
一.脊髓被膜
脊髓表面包有三层被膜, 对其含有支持、保护作用。
硬脊膜:
硬膜外隙: 内有椎内静脉丛、淋巴管、神经根、 脂肪、疏松结缔组织。
左眼瞳孔 括约肌
睫状神经节 左侧动眼N
左侧动眼神 经副核
右眼瞳孔 睫状神经节 右侧动眼N 括约肌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右侧动眼神 经副核
17
第17页
不一样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患侧眼
健康侧眼
直接对光反 间接对光反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反


反射

视神经 损伤
丧失 (—)
存在 (+)
存在
丧失
(+) (—)
蛛网扩充。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45
第45页
(三)、软脊膜 (spinal pia mater)
薄而富有血管, 紧 贴脊髓表面
齿状韧带: 尖端附于硬脊膜上,固 定脊髓。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46
第46页
二.脑 被 膜
硬脑膜 脑被膜 脑蛛网膜 (内→外) 软脑膜
硬膜下隙 蛛网膜下隙
一、普通感觉传导路(浅)
① 躯干、四肢痛温粗触压觉传导路:

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脊髓Ⅰ、 Ⅳ~Ⅶ层

脊髓丘系 背侧丘脑腹 脑干各部 后外侧核
内囊后肢
对侧脊髓丘脑束
侧束: 前束:
痛温觉 粗触觉
白质前连合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传导路脑膜脑血管
5
第5页
Spinal lemniscus 脊髓丘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