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背景下地方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以衡阳市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卷第09期传媒观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背景下
地方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研究
----以衡阳中为例
李广伟 蒋柿红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是推动跨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的必要手段〇本文在梳 理国内外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对衡阳特色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及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弘扬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为建设一个与历史相承接、与文化相贯通,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经济和社会相辉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服务。
关键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地方特色文化;对外传播;衡阳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 09-0009-02
_、引言
我国5000年的历史孕育了一批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 厚的城市。
为了保护这些城市的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历史 文化,1982年,国务院开始设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40年 来,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方面,它 们凝聚了人心,使人民更加热爱自己的文化,推动了精神文 明建设:另一方面,它们让世界人民更全面地接触了原汁原 味的中国文化。
衡阳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湖湘文 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
经过数代人的文化积淀,逐步形 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名山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抗战文 化及民俗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拟在梳理国内外文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对衡阳特 色文化对外传播方式及策略进行研宄,旨在弘扬地方特色的 历史文化,为建设一个与历史相承接、与文化相贯通,自然与 人文相融合、经济和社会相辉映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服务。
二、国内外文化传播的现状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佘年 2009:225)。
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之间人们 的信息传播及文化交往活动。
从本质上说,它是人类社会关 系和社会交往的跨文化、跨区域的一种延伸过程(孙光勇 2011:222)。
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传播方面起步较早,在世 界舞台上处于领先地位。
英美两国很早就将英语在全世界 的普及定为国家战略。
为了传播本国文化,英国的文化委员 会通过各种渠道在世界各地设立300多个分支机构和教学中 心,美国则将语言作为"战略武器”,制定各种策略,宣扬美国 的意识形态(金吉华,郑晓坤2014:139)。
韩国也在1998年正 式提出“文化立国”的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新世纪发展国 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陈国战2015:31)。
近年 来,西方国家更是通过文化市场、互联网及现代信息技术等 手段加强了其文化的传播,己经实现了从“单媒体”向“全媒 体”的时代跨越(孙岳兵,卜才娟2018:60)。
当前,越来越多 的国家纷纷将文化传播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增强国际影响 的重要战略措施。
在国内,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的对内输入己 经开始发展为向外输出。
2002年,为了展现“文化中国”的新 形象,时任文化部部长的孙家正同志正式提出了文化“走出 去”战略。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2004年11月,全球首 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标志着我国的文化传播进入了新的 发展阶段。
迄今为止,已有达到541家孔子学院和1170个孔子 学堂遍布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推广汉语教学、传播中 国文化及国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 confuc i ous i nst i tutes/node_ 10961 _htm)。
当前,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软 实力的有效途径。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官方的文化传播虽具 有系统性、广泛性和权威性的特点,但却存在着不够全面,不 够生动活泼,不易被海外大众所接受的弊端(王东2018:223)。
在文化互通、文明互鉴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下,地方特 色文化逐步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衡阳市特色文化 资源为一代代衡阳人提供了精神源泉,其敢为天下先与经世 爱国,勤劳务实的文化精髓与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 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成为当代 衡阳人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
衡阳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 于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大的 实践价值。
然而,当前衡阳市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研宄还处 在起步阶段。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文化资源整合度低,理念落 后;传播方式单一,渠道相对狭窄;对外传播人才严重缺乏等 一系列问题。
三、衡阳市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当前,衡阳市致力于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历史文 化名城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外界了解衡阳的金字招牌,应引起相 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以下就衡阳市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策略 进行探讨。
(一)整合资源,转变传播理念
1.开发与保护并重,突出特色
在文化资源整合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既要将名山文
作者简介:李广伟,男,汉族,山东鄄域人,博士在读,副教授。
研究方向:语料库翻译学。
基金项目:2015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汉英双语平行语料库的译者风格多维研究”(项目编号:15W L H43)及2015年衡阳市社科基金项 目“国家历史文化名域创建背景下的衡阳特色文化对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5D081 )”及南华大学创新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湘楚文化的传播现状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9
传媒观察H媒於第3卷第09期
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抗战文化及民俗文化有机融为一 体,做到合理开发与保护并重,又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倾力 打造本地所独有的南岳文化、王船山文化等品牌文化,使其 成为外界了解衡湘文化的亮丽名片,进一步提高衡阳在国内 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名城效应。
2.改变单一主体,突破灌输式传播模式
在传播主体上,发挥官方和民间主体的协同优势。
一方 面,发挥政府传播主体的作用,发挥电台、报纸、新闻网站的 传统优势,制作体现衡阳特色文化的宣传片:另一方面,发挥 各种文化机构、文化团体、文化组织(如高校、社科联、文联、译协等)的协同传播作用。
在传播模式上,突破传统的灌输式 传播模式,建立传播者和受众之间平等的对话关系。
明确目 标受众的信息需求、心理特点和思维习惯,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孙岳兵,卜才娟2018:59),提高传播能力,树立文 明、开放和进步的新形象。
(二)借助信息技术,拓宽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播技术发展迅速,低门槛、高效率 的传播模式己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邹波2019:92)。
在当前 的新媒体环境下,衡阳市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要趁着信息技 术的东风,建立海外受众数据库,建立互动和反馈机制,进行 及时沟通和互动,深入挖掘受众的偏好与口味,更有针对性 地满足受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增强对外传播效果(孙岳 兵,卜才娟2018:59)。
同时,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自媒体 平台等手段,如微信、QQ、抖音、快手等为代表的微媒体平台 和中国大学慕课平台及国外知名慕课平台,拓宽传播渠道,增强特色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影响力,实现传统文化传播的 精准化、高效化。
在传播内容上,增强对外传播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一方 面,针对民俗文化,可以录制系列短小精焊的微视频,在自媒 体和慕课平台发布,激发受众的兴趣;另一方面,在纪念场 馆,如衡阳保卫战遗址、石鼓书院、陆家新屋,可以运用VR技 术,让受众亲身体验衡阳的特色文化,增强与受众的互动性。
在表达方式上,既要体现鲜明的衡阳文化特色,也要兼顾海 外国家惯用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系。
既要倡导以小人物折 射大变化,以小事件透视大时代,以小故事阐释大趋势(孙岳 兵,卜才娟2018:60),又要用海内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衡阳故事。
(三)加大投入,提升对外传播人才培养质量
地方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需要加大投入,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的对外传播人才、优秀翻 译人才和优秀媒体传播人才。
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在义务 教育阶段,适当融入衡阳特色文化的内容,培养学生对本土 文化的热爱。
在高等教育阶段,依托高校的资源优势,大力提 高传播人才的培养质量,尤其是国际化翻译人才的培养质 量。
因为翻译活动本身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承载着地方文 化传播的责任。
只有成功地将本地区的特色文化对外传播,形成一定的文化影响力,才能更好地把本地区的经济活动扩 展到国际范围(邹艳菁2012: 28),达到更准确、生动地讲好 衡湘文化的目的。
其次,加大对文化传播相关项目的立项资 助力度,资助高校及科研院所成立衡湘文化传播中心,形成 科研促传播的态势。
最后,大力引进高端传播人才,完善人才 引进机制,为高端传播人才提供实现自我的平台,做到人尽 其才,物尽其用。
四、结语
地方特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外传播 是推动跨文化交流和对外宣传的必要手段。
衡阳市特色文化 的成功传播是衡阳面向未来、面向国内、面向世界,提升软实 力的必由之路,它不但有助于让国内外人民领略衡阳名人文 化独领华夏风骚,名山文化独秀天下,书院文化彰显中华神韵 的独特魅力,推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而且有助于把本 地区的经济活动扩展到国际范围,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参考文献:
[1] 陈国战.跨文化传播中的韩流现象[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5(2):
31-39.
[2] 金吉华,郑晓坤.西方文化传播方式对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启示
[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4(1):139-140.
[3] 孙光勇.邯郸成语典故的跨文化传播研究[J].河北学刊,2011(3):
222-225.
[4] 孙岳兵,卜才娟一带一路”背景下提升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力的
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2018(6):56-61.
[5] 王东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特色文化的海外传播研究[J].教育
现代化,2018(22): 222-223.
[6] 余年.人文特色,衡湘魅力一{衡阳历史文化丛书>i平介[J].船山
学刊,2009(3).
[7] 邹波.新煤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J].传媒,2019(19):
90-93.
[8] 邹艳菁.地方特色文化的英语翻译与对外传播一以赣南地区为
例[J].中国报业,2012(20):28-30.
其他作者简介:
蒋柿红,女,汉族,江苏溧阳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翻译学。
D issem ination o f Culture with Local C haracteristic under the
B ack grou n d o f Establishing the N ational H 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A case Study of Hengyang City
Li Guangwei J ia n g Shi hong
(School of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USC,Hunan Hengyang 421001)
Abstract: Cul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culture,and its dissemination is a necessary means to promo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cultural dissemination,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disseminating unique culture of Hengyang. The purpose is to build a connection with history and culture,and contribut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Key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China;culture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dissemination;Hengyang city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