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色达县包虫病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色达县包虫病调查
102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4年9月第2卷第3期ParasitosesandInfectiousDiseasesSept.2004V.oJ.21..3
原,为免疫学诊断中一种很有前途的检测方法,还
可推广到基层单位和现场使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
变化.流行区居民防病意识较差,普遍有食用生蟹
或吃油煎,火烤溪蟹及饮用生水的习惯;非流行区
居民食醉蟹,火锅蟹以及烧烤等,使得肺吸虫病的
流行有进一步加重或扩散的可能,因此对该病的
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居民
的健康教育,改变其不良饮食习惯,减轻和消除肺
吸虫病对当地居民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危害,将是
一
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8].
4参考文献
[1]SpielbergF.RyderRW.Fieldtestingandcomparative
evaluationofrapid,visuallyreadscreeningassaysfor antibodytOhumanimmunodifficiency,,ncet.
1989,1:580.
[2]刘玉冰,张洪花,徐洪秀,等.滴金免疫测定法用于检测囊虫
病患者循环抗原的研究r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2,18
(2):84—86.
[33刘英杰,刘云,曲耀华,等.应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旋毛
虫病患者血清IgGE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3,21(6):342—344.
[4]HuangQiaojia,LanXiaopeng,TongTao,eta1.Dot—
immunogoldfiltrationassayasascreeningtestforsyphilis
口].JClinMicrobiol,1996,34:2011—2013.
[53沈丽英,干小仙,丁建祖,等.金标免疫渗滤法(DIGFA)快
速检测抗血吸虫循环抗原的研究口].中国人兽共患病杂
志,2000,16(1):12—14.
[6]FrensG.Controllednucleationfortheregulationofparticle sizemonodispersesuspension[J].Nature,1973,24:295—
297.
1-73乐进清,郭莲.dot—ELISA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的免疫诊断研
究口].泸州医学院,1996,19(2):104—107.
[8]王英,张锡林,黄勇,等.斯氏狸殖吸虫病在三峡库区奉节县
的流行与当地健康教育现况的研究口].寄生虫与医学昆虫
,2002,9(2):126—128.
(收稿日期:2004一O5一O1)
2002年色达县包虫病调查
张清寿,赤诚,郑云太,杨建
(四川省色达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色达626600)
中图分类号:R532.32文献标识码:E文章编号:1672—2116(2004)03—0102—01 包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
病,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藏以及四
川I.近年的资料显示四川省包虫病流行严重.为了解包虫
病在色达县流行情况,于2002年9月20日~1O月5日在
县城,色柯镇,大则乡开展人群包虫病现状调查工作.
1调查方法
在城区,乡村设立调查点,调查对象按照填表登记一
采血一腹部B超检查的步骤进行.血清标本的检测是用
ELISA法测定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包虫病诊断试
剂盒由珠海海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提供).
表1色达县包虫病调查结果
2结果
本次共调查1001人,B超和血清学诊断包虫病(1iD)
患者32人,人群患病率3.2O,其中泡球蚴病(AE)16
.辐寺.,上—
人,AE患病率1.6O,囊型包虫病(CE)16人,CE患病率
1.6O.三地详细情况见表1.
结果显示大则乡包虫病流行程度最为严重.
3小结
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初步分析表明:包虫病严重流行
于色达县,并且在我县呈高度混合流行.牧区患病率>城区的特点明显.调查结果大则乡牧民患病率6.36,县城1.O6.据1995年调查色达县犬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率为21.28(10/47),传染源的大量存在是本病高度流行的主
要原因.在流行区牧民与城镇居民普遍养犬较多,每年还有大量遗弃或走失的犬散布在寺庙,城镇,人群与其接触密切;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寄生虫生活史在犬与牲畜间稳定循环,流行区牲畜屠宰无卫生管理,病畜内脏被弃去喂犬,有的地区牦牛肝肺作为狗的饲料;患者大多文化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包虫病的流行主要还是在一些经济基础薄弱,文化教育与医疗卫生发展滞后并采用传统放牧方式的地区.降低包虫病对人群和畜牧业的危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收稿日期:200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