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奶中苯甲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初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从表中可以看出,挤奶后3-5小时奶温降 到8℃,随贮存时间的延长,乳房炎乳和隐性乳房炎 乳的微生物含量和苯甲酸含量迅速上升。非乳房炎乳 的苯甲酸含量上升相对较慢。12小时后乳房炎乳苯甲 酸含量上升12.89mg/kg。隐性乳房炎乳苯甲酸含量上升 9.98mg/kg。非乳房炎乳苯甲酸含量上升2.37mg/kg。
㋏߫
58
(2)第二组实验数据:共检测乳头样41个,细 菌总数最高值200万,苯甲酸最高值1.95mg/kg。主要 分布在1—1.2mg/kg,占总样品比例的73.17% 。
赛默飞世尔科技分子光谱和微区分析副总裁兼总经理Mike Jost 先生这样说道:“Thermo Scientific QuasOr EBSD产品的发布,标志着业界首次将EBSD、WDS、EDS分析平台综合集成在一个系统中使用!目的是为客 户能同时快速获得成分和结构以更好的揭示样品特性。这个全新的一体化系统将以易用、卓越、完备、高效 面向全球实验室。”
60
EBSD是用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测定样品的微区晶体结构。当分析例如合金、陶瓷及地质样 品时,可以对复合材料和矿物进行晶体学的面分析以表征样品特性。在采集EBSD数据期间,EDS和WDS可以 同时测定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Thermo Scientific QuasOr作为NORAN System 7微区分析系统的卓越部分可以使 得整个系统提供在高速采集EBSD面分析的同时采集能谱和波谱的全谱图像数据。一体化综合的分析系统避 免了对应用程序间的繁琐切换,在同一界面即完成数据采集、分析及完备的报告,从而提升了微区分析采集 速率、效率!
新闻动态
赛默飞世尔科技发布全新电子显微分析产品
2010年6月28日,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 —— 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今天发布了全 新电子显微分析产品QuasOr EBSD(电子背散射衍射),其与NORAN System 7微区分析系统提供了完整的一 体化微区分析解决方案。这个系统是业界第一个集成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能谱仪(EDS)及波谱仪 (WDS)在同一个软件界面的微区分析系统。Thermo Scientific QuasOr 是完全集成到NORAN System 7微区分 析平台中,以确保新用户便捷地在同一软件界面下同时完成EBSD、EDS、WDS的数据采集。
3 试验名称:保存时间对原料奶苯甲酸含量 的影响;不同酸度原料乳、不同微生物指 标对苯甲酸含量的影响。
3.1 试验要求 (1)模拟挤奶、收奶、生产加工过程的时间情
况,包括奶站收奶样、工厂收奶样、生产加工的奶样。 (2)取正常牛体样,样品总量不得少于22个,保
2、例如:乳头样斜率0.11,苯甲酸含量为0.5, 1.0,保存2、4、6………..20小时后奶中苯甲酸含量分 别为:
生命科学仪器 2010 第8卷/8月刊
ч᠓♢
䱤ᗻч᠓♢
䴲ч᠓♢
˖ ˖ ˖ ˖ ˖ ˖ ˖ ˖ ˖ ˖ ˖
㣃⬆䝌
ҹϞ
(3)酸度
从同一个样品看,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滴定
酸度基本呈上升趋势,苯甲酸增长,个别样品起始酸 度高,在放置贮存后酸度降低,有检验误差的因素影
响,对苯甲酸含量的影响轻微,属于非主要因素。
4 试验分析:
通过对全脂乳粉苯甲酸指标的试验,加强控制, 逐渐降低产品中含量。
㋏߫ ㋏߫
2 试验名称: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对苯甲酸 含量的影响
2.1 试验要求 (1)首先普查乳房炎、隐性乳房炎情况,分别
挑选乳房炎乳、和非乳房炎乳牛的牛体样进行检测。 (2)样品数量分别不得小于22个。 (3)保证样品的降温保存效果,检测对比样品
的微生物指标。 2.2 试验结果
(1)牛体样半小时内做苯甲酸、微生物、酸度。
(3)挤奶后及时降温(1-2小时奶温降到8℃), 每2小时检测一次,检测数据如下。
ч᠓♢
䱤ᗻч᠓♢
䴲ч᠓♢
˖ ˖ ˖ ˖ ˖ ˖ ˖ ˖ ˖ ˖ ˖ ˖
㣃⬆䝌 mg/kg
ᖂ⫳⠽ (ϛ) 䝌ᑺ
㣃⬆䝌䞣 㒚㦠ᘏ᭄ ϛ ϛ ϛ ϛҹϞ
挤奶后3-5小时奶温降到8℃,随贮存时间的延 长,乳房炎乳和隐性乳房炎乳的微生物含量和苯甲酸 含量迅速上升。
根据苯甲酸基数分别调整收奶、加工时间:挤奶 后在2小时内降温到4--6℃,最高斜率以0.185计算。
X----保存时间 Y----保存一定时间后苯甲酸含量。 1、例如:乳头样斜率0.185,苯甲酸含量为0.5, 1.0,保存2、4、6………..20小时后奶中苯甲酸含量分 别为:
结论: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乳房炎乳的酸度比非乳 房炎的酸度低,微生物比非乳房炎乳的微生物高,苯 甲酸比非乳房炎的苯甲酸数值略高。隐性乳房炎的数 值在两者之间。
(2)实验中牛体样苯甲酸数值差距不明显,因此 通过验证贮存时间对三者苯甲酸含量的影响。挤奶后 降温不及时的情况(3-5小时奶温降到8℃)。每4小时 检测一次,检测数据如下。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控制苯甲酸含量的重要条 件为,控制保存条件,及时降温,降低苯甲酸增长 速度。同时缩短保存时间,保证挤奶样的苯甲酸含 量。
挤奶后的及时降温是控制苯甲酸含量的关键因素。 59
研究简报
生命科学仪器 2010 第8卷/8月刊
(2)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在100万以内、苯甲酸含量在2mg/kg以 内的比例为79.33%,细菌总数在200万以内、苯甲 酸含量在2mg/kg以内的比例为88.67%。但是细菌总 数在50万以内时,苯甲酸含量小于1mg/kg的比例最 高。说明细菌总数越低,苯甲酸含量也越低。 不同苯甲酸含量不同细菌总数所占比例见下表:
结论:从表中可以看出,挤奶1-2小时后温度降 到8℃,随贮存时间的延长,三种鲜奶苯甲酸含量上升 速度都很缓慢。20个小时后乳房炎乳苯甲酸含量上升 1.07mg/kg。隐性乳房炎乳苯甲酸含量上升1.45mg/kg。 非乳房炎乳苯甲酸含量上升0.92mg/kg。
以8.5吨奶耗计算,20小时后非乳房炎乳生产的产 品苯甲酸含量将达到24.565mg/kg。
研究简报
证从挤奶到加工时间控制在20小时内 到厂后每两个小 时检奶样。
(3) 保证样品的降温保存效果,检测对比样品 的微生物指标。(必要时可调整储存温度。) 3.2 试验结果
(1)贮存时间 在4℃条件下贮存,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苯甲酸 含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增长平缓。通过趋势线可以看 出,增长率为0.11----0.185。
˄eT˅
Hale Waihona Puke
(1)刚挤出的正常鲜奶中苯甲酸含量较低,平 均在0.4-1.02mg/kg,不同饲喂方式对鲜奶苯甲酸含量有
影响,但差异不大。 (2)乳房炎乳苯甲酸含量比非乳房炎的苯甲酸
数值略高,但差距不明显。 (3)微生物是影响鲜奶苯甲酸含量的重要因
素,应控制鲜奶的细菌总数在50万以内。 (4)贮存条件是苯甲酸控制的关键因素,在2小
时内降温到4--6℃条件下保存,鲜奶中苯甲酸含量增 长速度减缓。
(5)原料乳的贮存时间是苯甲酸控制的第二个 关键因素,即使贮存条件具备,苯甲酸含量仍处于增 长趋势。因此及时降温、及时运输、及时加工尤为重 要。原料奶在10小时内加工,能更大程度保证产品苯 甲酸含量控制。
5 小结
优质的原料奶才能生产出优质的乳制品,这就 需要企业严把源头关,以身作责,从食品安全角度 出发,使乳制品市场不要再度走入低谷,当然乳制 品中的苯甲酸的存在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原料(食 品添加剂)、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苯甲酸,只 要企业把生产的每一道工序控制好,就会把苯甲酸 含量控制在安全数值以内。
1 试验名称:乳头样苯甲酸含量的对比试验
1.1 试验要求 (1)分别取集中饲养、散户饲养乳头样做苯
甲酸含量的对比分析。 (2)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片区和牛场,样品
对比数量不得小于22个。 (3)排除乳房炎乳、体细胞超标乳。 (4)保证样品的降温保存效果,检测对比样
品的微生物指标。 1.2 试验结果
(1)第一组试验数据:共检测乳头样26个, 细菌总数最高值200万,苯甲酸最高值9.5mg/kg。由 于检测数值偏差较大,分析为检测过程中和取样、 保存过程中造成的异常,随即进行第二次实验。
引言
苯甲酸是食品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防腐保鲜剂, 在多数乳品中不允许添加,不得添加并不意味着不 得检出。一般情况下苯甲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摄 入高剂量的苯甲酸也可能带来哮喘、寻麻疹、代谢 性酸中毒等不良反应,尤其是对婴幼儿等特殊人 群,他们主要的食物就是奶粉,且生理功能尚未健 全,若长期摄入必定对身体带来伤害。那么如何来 控制它呢?那就要从源头抓起,从榨乳的第一道工 序抓起。我们通过多次试验找出苯甲酸含量的影响 因素和控制的措施,以保证奶粉中苯甲酸的含量控 制在安全范围内,试验如下。
˄mg/kg˅
ᖂ⫳⠽ (ϛ)
䝌ᑺ ˄eT˅
研究简报
生命科学仪器 2010 第8卷/8月刊
原料奶中苯甲酸含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初探
曹燕1 刘昊2 (1. 黑龙江省农垦乳品检测中心 2.北安完达山乳品有限公司 150090)
摘要 选择在不同的饲养情况下,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以及患有乳房炎的牛身上采集到的牛乳样品进行苯甲酸的含量 的检测及比较,同时做模拟挤奶、收奶以及生产加工过程中时间的不同对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微生物 指标是控制苯甲酸的含量前提条件。 关键词 牛体样;乳房炎;细菌总数;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