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米族地区农业植物资源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普米族地区农业植物资源调查
康平德;徐中志;陈翠;徐福荣;汤王外;张恩来;阿新详;杨少华
【摘要】The investigation , colle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agricultural botanic resources related to work and life of the Pumi national minority were carried out in 32 villages distributed in 18 townships in
Yulong,Ninglang,Lanping and Weixi county, Yunnan province from 2008 to 2009. The survey coUected accessions of 284 agricultural botanic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aituation of local agricultural botanic resourcea, the types and the value use of collected resources were analyzed. The usage,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botanic resources in the ares of Pumi national minority were discussed,
and the proposals for the development af the area of Pumi national minority were offered.%2008年至2009年对云南省普米族较集中的玉龙、宁蒗、兰坪、维西4个县的18个乡(镇)32个村与普米族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收集与整理,共收集到农业植物资源284份.本文对当地农业植物资源现状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对4个调查县普米
族地区农业植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普米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建议.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1(024)001
【总页数】7页(P356-362)
【关键词】云南;普米族地区;农业植物资源;调查
【作者】康平德;徐中志;陈翠;徐福荣;汤王外;张恩来;阿新详;杨少华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丽江,674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丽江,674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丽江,674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丽江,6741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3;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云南,丽江,674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84
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北部地区兰坪、宁蒗、维西、玉龙和永胜 5县,北纬24°04′~29°15′,东经98° 05′~101°15′之间。
属横断山脉纵谷区中部地带,金沙江和澜沧江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多南北走向,形成高山峡谷、小盆地交叉相间的地形。
该地区具有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多种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4.7~16.5℃,年平均降雨量300~1600mm,境内平均相对湿度69%~72%,无霜期 129~197 d。
有太阳辐射强,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年降水量西部多于东部、南部多于北部、山地多于河谷、迎风坡多于背风坡等特点。
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赋予了该地区独特而丰富的生物与文化多样性、神奇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水能和矿产资源。
根据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普米族共有 33 600人,云南省的普米族有
32 923人[1],其中兰坪县 14 124人,主要分布在通甸、河西、金顶、拉井、石登营盘、春龙镇等地;宁蒗县 9725人,主要分布在翠玉、永宁、拉伯、新营盘、红桥、
西川、金棉、宁利、战河和大兴镇等地;玉龙县 5400人,主要分布在鲁甸、石鼓、
鸣音、宝山、石头、九河、太安、奉科和大研镇等地;维西县 1228人,主要分布在
攀天阁、永春等地[2]。
国内对普米族的相关研究有:解鲁云从历史、社会经济、社会结构、文化等方面对
普米族的相关状况作了综述[3];木基元于 2000年 10~11月对普米族地区作了专
题调研,对普米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进行了阐述研究[4];李明、李跃敏、余发昌对 230例健康成年纯血统普米族的体质特征作了研究[5];高等荣对普米族传统的经济模式以及普米族文化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描述和探讨[6];汪宗俊、施大文、
昊泽云对 20种普米族常用草药的来源、采集、加工、功能及应用经验作了阐述[7]。
对云南省普米族地区农业植物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还未见报道[8]。
根据“云南农业生物资源调查与共享平台建设”项目要求,笔者对居住在云南省兰
坪县、宁蒗县、玉龙县和维西县的普米族所掌握的农业植物资源进行调查,涉及这
些地区特有和特异的农业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并对普米族在生产、生活、传统
文化、宗教习俗活动中对农业植物资源的利用情况、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资源采集。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及方法
2008年至 2009年由云南省农科院项目办统一协调组织,在大量查阅有关普米族分布县的县志、农业区划、民族文化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普米族人口数、农业植物资源、民族文化习俗及居住地海拔等几个因素后,由来自云南省农科院高
山所、生物所、粮作所、园艺所、甘蔗所、经作所的涉及粮食作物、药用植物、蔬菜、食用菌以及民族文化等不同专业的13名队员(先后共计 26人次)组成跨专业
联合调查组,对云南省普米族较集中的丽江市玉龙县、宁蒗县,怒江州兰坪县,迪庆州维西县4个县开展了 5次普米族农业植物资源系统调查,走访了具有代表性的 18个乡(镇)、24个村委会、32个自然村或村小组(表1)。
同时调查了解当地普米族利用农业植物资源的情况。
表1 兰坪县、玉龙县、宁蒗县和维西县 31个调查村基本情况Table 1 The situation of 31 villageswhich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agricultural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Yulong,Ninglang,Lanping and Weixicounty调查地点Place县名County 乡或镇Township村委会Executive village村小组Village海拔m Altitude北纬(N) Latitude东经(E) Longitude总人口数(人) Population普米族人口数(人) Pumi popu lation生活状况自我评价Existent condition主要民族Themain nationalities人年均收入(元) Average income per peop le人均耕地面积(hm2) Average land area per people玉龙县(Yu long)九河乡金普拉普2725 26°46.450′099°56.117′ 290 234 0.11 良 600 普米、汉、纳西冷水沟 2775 25°45.385′099°56.007′ 55 55 0.15 良 200 普米石鼓镇仁和石支下村 2390 26°51.467′099°50.683′ 262 244 0.11 良 1020 普米、汉、傈僳石支上村 2534 26°51.642′099°50.000′ 191 162 0.09 良 1000 普米、汉、傈僳石头乡利苴上利苴村2524 26°45.765′099°39.210′ 138 103 0.17 良 750 普米、傈僳族金美古26°7 26°47.177′099°39.008′ 128 128 0.18 良 700 普米鲁甸乡鲁甸甸心四组2548 27°11.633′099°27.600′ 240 213 0.11 良 1800 普米、汉、纳西新主红星村2320 27°16.111′099°28.147′ 128 84 0.15 良 2000 普米、傈僳、纳西红岩村2320 27°16.111′099°28.147′ 122 88 0.12 良 800 普米、傈僳、纳西新华村2362 27°15.617′099°28.095′ 310 192 0.13 良 1000 普米、傈僳、纳西太安乡松子源甲果村3040 26°41.315′100°01.442′ 74 72 0.09 良 2000 普米儿空落村3109 26°40.742′100°01.378′ 99 99 0.25 良 2500 普米鸣音乡鸣音仲路村 2769
27°14.642′100°22.647′ 165 165 0.14 中 1060 普米奉科乡奉科新民村 2320 27°42.155′100°21.913′ 300 250 0.22 中 1000 普米、汉、纳西宝山乡住古住古村2625 27°27.210′100°12.933′ 140 140 0.24 良 1430 普米宁蒗县(Ninglang)
新营盘乡新营盘牛窝子村2486 27°09.273′100°55.225/ 758 758 0.09 中 5130 普米翠玉乡翠玉白岔河村2540 27°25.790′100°39.748′ 290 250 0.37 良 700
普米、汉红桥乡大水沟拉挎村2651 27°34.070′100°48.214′ 290 290 0.26 良2000 普米永宁乡木底箐大村2950 27°38.142′100°40.865′ 136 136 0.19 良850 普米泥鳅沟八珠村2646 27°44.869′100°42.114′ 450 80 0.14 中 750 普米、摩梭、汉温泉托泽村 2730 27°51.741′100°40.960′ 245 80 0.25 中 750 普米、
摩梭、汉落水落水上村2704 27°40.293′100°46.029′ 580 280 0.15 优 2000 普米、摩梭、汉兰坪县(Lanping)金顶镇高坪下高坪村2524 26°30.425′99°25.497′ 210 199 0.13 中 2500 普米、白通甸镇龙塘上水仹村 2965
26°37.103′99°27.997′ 340 340 0.14 中 900 普米得胜罗古箐村 2562
26°49.063′99°30.710′ 420 420 0.14 中 3000 普米河西乡大羊大古梅村 2560 26°50.317′99°25.043′ 369 369 0.23 中 1160 普米唐山村 2650
26°50.317′99°25.043′ 310 310 0.17 中 1160 普米联合阿货吉村 2440
26°45.628′99°25.742′ 322 200 0.11 差 300 普米、汉、傈僳啦井镇挂登挂登村2790 26°35.960′99°20.778′ 368 368 0.15 中 1422 普米河西乡箐花玉狮场村2629 26°54.085′99°26.652′ 360 360 0.09 中 700 普米维西县(Weixi)攀天阁乡
皆菊迪姑下村2538 27°20.627′99°13.875′ 150 150 0.11 良 2000 普米迪姑上村2538 27°20.627′99°13.875′ 143 118 0.15 良 2000 普米、汉
在开展调查前,充分了解调查县普米族分布情况,并掌握该县的农业植物资源分布情
况和农业产业结构、民族分布情况,确定重点调查的乡(镇)。
首先,进入调查乡(镇),
组织乡(镇)访谈,掌握该乡(镇)农业植物资源分布情况,进一步确定调查的村委会及村
小组,填写相应表格及调查问卷。
其次,进入村委会,组织村委会访谈,请村委会主任、书记等了解该村委会情况的人员进行访谈、填写问卷调查表,重点调查该村委会农作物种植历史及现状,并做好原始记录,做好访谈全过程的录音工作,填写相应表格及调查问卷。
然后,分专题进入村小组农户,开展六大类农作物种质的调查、收集、填写问卷调查表工作,或由向导带领上山进行野外考察与收集工作。
最后对所收集的民族知识及种质样本进行保存、整理、分类并及时总结[8~11]。
1.2 取样原则
按照与民族特有、特异、特优相关的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药用植物 4个作物种类作为取样单位,并按照郑殿升等[12]编写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收集各个资源种子、植株、块茎、块根、枝条等,典型种质按照该规程制作标本。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业植物资源现状及种类
兰坪县、玉龙县、宁蒗县及维西县普米族地区调查收集到农业植物资源 284份,其中稻类 4份、玉米26份、小麦 13份、杂粮 64、豆类 72份、蔬菜及一年生经济作物 52份、果树 19份、药用植物 23份,食用菌 11份。
填写了各类资源调查问卷表 284份、乡镇级与村级调查表 73份,拍摄了照片 4500张,录音、摄相若干。
同时调查了当地普米族利用农业植物资源情况与普米族传统习俗。
在收集到的 284份资源中,豆类、杂粮最多,分别占收集作物总数的25.35%、22.54%,可见普米族主要以杂粮、豆类为主要的食物或收入来源之一,杂粮中燕麦、青稞、大麦、苦荞是主要的农作物;其次,蔬菜及一年生经济作物占18.31%,这也是普米族收入来源之一,玉米在普米族种植作物中占 9.16 %。
普米族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和半山区,水田面积极少,所以几乎不种植稻类,仅维西县攀天阁乡、玉龙县奉科乡、宝山乡及宁蒗县永宁乡等地有少数普米族种植水稻,收集稻类仅占1.41%(图1)。
2.2 与当地民族生活、生产及文化密切相关的农业植物资源
图1 调查收集资源类型Fig.1 Variety ratio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collected 2.2.1 粮食类种质资源兰坪县、玉龙县、宁蒗县、维西县普米族地区调查与收集到的与当地普米族生产生活、民族习俗密切相关的粮食类种质资源有禾本科(Gramineae)、蓼科(Polygonaceae)、豆科(Leguminosae)、苋科(Amaranthaceae)、菊科(Composit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茄科(Solanaceae)共7科、13属的202种作物(表2)。
云南省普米族主要食用的粮食作物有玉米、麦类、马铃薯,兼食豆类、稻类、向日
葵等。
在收到的禾本科(Gramineae)作物中,玉米为当地农户的主粮,也是酿酒和饲
料的来源,先将玉米用石磨磨成粉,用筛子筛去玉米壳层,壳层一般作家畜饲料,较粗玉米粉碎后,可拌入大米一起煮吃,细碎玉米面可以煮甜酒、蒸粑粑、做炒面,炒面拌食白糖或蜂蜜。
玉米品种有黄包谷、马牙、花包谷、大白籽、糯包谷等,由于玉米在
普米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所以玉米种植面积也较大,很多传统的、优异资源才得
以长期保存下来。
禾本科(Gramineae)中的大麦属(Hordeum)、小麦属(Triticum)和稻属(Oryza)在普米族生产、生活、文化习俗中也占有重要的作用,麦类用来制作各中粑粑、炒面和酿酒,酒是祭祀和待客的重要礼品,用于“祭山神”、“祭龙神”、“祭灶神”等的祭祀活动中。
普米族经常饮用的酒有白酒、黄酒和有名的苏里玛酒。
苏里玛酒多是用上好的大麦酿制而成,其味浓香醇厚,甘冽清爽,是待客、馈赠亲友的重要礼品。
稻类仅在少数普米族地区有种植,品种有红谷、麻谷、大黑谷,大黑谷色、香、味俱佳,适宜在较高海拔种植,抗寒性也较强,是当地很有特色的优异资源。
豆类既是普米族的食物,也是普米族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当地种植面积大,品种繁多,豆类用来做豆腐,磨凉粉,熬糖等,其中白芸豆、黑芸豆品质优异,深受市场欢迎,种植的经济
效益较高。
表2 收集到的粮食作物种质资源种类Table 2 The collected speciesof food
crop resources in Yulong,Ninglang,Lanping and Weixi county科Fam ily 属Genus 种质数No.of germplasms占粮食类种质资源比率(%) Accounting for the percentage禾本科Gram ineae 玉蜀黍Zea mays 26 12.87禾本科Gram ineae 大麦属Hordeum 39 19.31禾本科Gram ineae 小麦属Triticum 13 6.44
禾本科Gram ineae 稻属Oryza 4 1.98蓼科Polygonaceae 荞麦属Fagopyrum 15 7.43豆科Leguminosae 大豆属Glycine 13 6.44豆科Leguminosae 豌豆属Pisum 8 3.96豆科Leguminosae 菜豆属Phaseolus 45 22.28豆科Leguminosae 野豌豆属Vicia 9 4.46苋科Amaranthaceae 苋属Amaranthus 4 1.98菊科Compositae 向日葵属Helianthus 4 1.98十字花科Cruciferae 芸苔属Brassica 10 4.95茄科Solanaceae 茄属Solanum 12 5.94
2.2.2 蔬菜类、野菜类种质资源在兰坪县、玉龙县、宁蒗县、维西县普米族地区所调查与收集到的当地蔬菜类、野菜类种质资源种类有百合科Lili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茄科(Solanaceae)等共8个科,葱属(Allium)、芸苔属(Brassica)、
辣椒属(Capsicum)等共8个属30份种质资源(表3)。
收集类型较少,数量也较少,
说明当地普米族食用的蔬菜种类较单调。
云南省普米族主要种植的蔬菜是以青菜、白菜、辣椒、蔓菁、瓜、萝卜、葱等为主。
收集到的十字花科芸苔属的青菜、白菜有 9种,占收集到蔬菜类种质资源的 30%,普米族村寨附近种植较多,几乎一年四季
都可种植,是普米族不可缺少的蔬菜。
收集的的葱属有6份,占20%,葱食味佳,有葱、大葱2种。
蔓菁既是蔬菜又可以作饲料,其中盛产于兰坪县的红蔓菁,栽培使用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多作蔬菜和水果食用,还可以制作红蔓菁腌菜,为猪肉上红色或炖肉,办喜事时招待客人,提取红色素,为食品着色,亦作药用和畜用,用于行气、解毒、消食、解暑。
普米族在房前屋后习惯种植花椒,自己食用,也可拿到市场上销售,增加经济收入。
花椒主要用来提取花椒油和制作花椒粉,是普米族日常的调味品。
调查收集到的 5份
花椒资源,色、香、麻味佳,是特异种质资源。
表3 收集到的蔬菜类种质资源种类Table 3 The collected speciesof vegetabl resources in Yulong,Ninglang,Lanping and Weixi county科Fam ily 属Genus 种质数No.of germplasms占蔬菜类种质资源比率(%) Accounting for the percentage百合科Liliaceae 葱属Allium 6 20.00十字花科Cruciferae 芸苔属Brassica 9 30.00茄科Solanaceae 辣椒属Capsicum 2 6.67葫芦科Cucurbitaceae 南瓜属Cucurbita 4 13.33伞形科Umbelliferae 芫荽属Coriandrum 1 3.33十字花科Cruciferae 萝卜属Raphanus 1 3.33芸香科Rutaceae 花椒属Zanthoxylum 5 16.67天南星科A raceae 魔芋属Amorphophallus 2 6.67
表4 收集到的果树类类种质资源种类Table 4 The collected speciesof fruit resources in Yulong,Ninglang,Lanping and Weixi county科Fam ily 属Genus 种质数No.of germplasms占果树类种质资源比率(%) Accounting for the percentage胡桃科Juglandaceae 核桃属Juglans 5 31.25蔷薇科Rosaceae 木瓜属Chaenomeles 4 25.00蔷薇科Rosaceae 苹果属Malus 3
18.75蔷薇科Rosales 梅属Prunusmume Sieb.et Zucc. 1 6.25蔷薇科Rosaceae 梨属Pyrus 1 6.25蔷薇科Rosaceae 李属Prunus salicina Lindl. 1
6.25蔷薇科Rosaceae 桃属Amygdalus 1 6.25
2.2.3 果树类种质资源兰坪县、玉龙县、宁蒗县、维西县普米族地区调查收集到的果树资源包括胡桃科(Jugland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2个科,核桃属(Juglans)、木瓜属(Chaenomeles)、苹果属(Malus)、梅属[Prunus mume Sieb.et Zucc.]、
梨属(Pyrus)、李属(Prunus salicina Lind l.)、桃属(Amygdalus)共7个属,共计16份果树资源(表4)。
普米族大部分是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半山区和山区,适宜种植果树。
很多果树资源是
特优资源或具有特殊用途,如胡桃科(Juglandaceae)核桃属(Juglans)的核桃,有泡核桃和铁核桃两种,泡核桃皮薄,吃起来很方便,个头大,味香可口;铁核桃个头小,但核桃
油含量高,营养价值高,可用于压榨食用油和生产保健食品,核桃在普米族地区栽培历史悠久。
普米族种植核桃树,既可以自己食用,同时又增加了经济收入。
蔷薇科木瓜
属的木瓜在普米族村寨房前屋后、菜园地边普遍种植。
木瓜花色灿烂,树形好、病
虫害少、抗寒性强,是庭园绿化的良好树种,又是作绿篱的好材料,春可赏花,秋可观果;果实可作蜜饯,又供药用,能疏通经络,驱风活血,化湿舒筋,浸酒(木瓜酒)服,治风湿性
关节痛。
此外,还调查收集了苹果、梨、李、梅子、桃子。
普米族种植苹果,除了自
己食用外,还拿到市场上卖,增加自己的收入,如宁蒗县新营盘乡新营盘村委会牛窝子村小组的苹果种植面积较大,农户卖苹果的收入占其经济总收入的 70%,该普米族村经济收入也较所调查的其他普米族村高出许多。
调查的这些果树资源,对当地普米
族生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高寒半山区和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资源。
2.2.4 药用植物类种质资源在以上 4个县普米族地区调查收集到的药用植物资源包括龙胆科(Gentianaceae)菊科(Compositae)、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等15个科,龙胆属(Gentiana)、风毛菊属(Saussurea)、牛蒡属(Arctium)等17个属,共计
22份资源(表5)。
普米族居住地区一般海拔较高[所调查的村寨海拔在2320~2965 m(表1)],气候冷凉,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良好,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
普米族采集或种植药材以直接使用或出售为主,基本不进行加工,储藏期短暂。
调查
中发现,一些常用草药也是常用中药,在普米族民间被广泛应用,有其独到之处。
接骨木,当地普米族采挖回来栽培于庭院,全年可采取干燥茎枝,加工为斜向横切的薄片,研磨成粉末外敷,用来治创伤出血,接骨木粉末煎服可用来治疗肾炎水肿;接骨木还被用来治打损接骨,用法是接骨木500 g,川当归、川芎、重楼各 100 g,搅匀,制作成药丸服用。
调查的木兰科南五味子,果实中等,果皮紫红,肉厚,柔润,是1种特优种质资源。
五味子鲜果发酵酿造而成五味子酒,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之功效。
唇形科(Labiatae)紫苏属(Perilla)的紫苏,药食两用。
散寒解表,理气宽中,主治感冒发热,
怕冷,胸闷,咳嗽等症。
在锅里炒熟,和白砂糖或红糖搅拌均匀,放在面食中一起蒸熟,
味道极佳。
菊科(Compositae)风毛菊属(Saussurea)的云木香,在一些普米族村种
植面积较大,每千克价格为5.0~8.0元,每公顷可产干品10 500 kg,种植经济效益
较可观。
云南重楼,在当地多用来治拉肚子以及肠炎等症,效果不错;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应用,治热毒疮疡;与鬼针草等同用,治毒蛇咬伤。
兰科(Orchidaceae)白芨属(Bletilla)具有补肺、止咳化痰、止血生肌的作用,当地人用口水调白抹涂在鼻梁上
低处,另取白芨末0.1 g,水冲服,可治鼻血不止;每日服白及末,米汤送下,可治重伤呕血。
伞形科植物羌活在秋季采挖,除去泥土和须根,晒干备用,具有止咳平喘、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等功能。
用于治疗风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痛,风湿痛等,每次用本品 5~15 g,水煎服。
这些常用的药材,药效和用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开
发和利用。
此外,云南省普米族地区还有虫草、贝母、当归、天麻等名贵药材资源。
表5 收集到的药用植物类种质资源种类Table 5 The collected species of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in Yulong,Ninglang,Lanping and Weixi county
科Fam ily 属Genus 种质数No.of germplasms占药类种质资源比率(%) Accounting for the percentage龙胆科Gentianaceae 龙胆属Gentiana 3
13.60菊科Compositae 风毛菊属Saussurea 2 9.09菊科Compositae 牛蒡属Arctium 2 9.09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鬼灯檠属Rodgersia 1 4.55唇形科Labiatae 紫苏属Perilla 1 4.55唇形科Labiatae 藿香属Agastache 1 4.55木兰
科Magnoliaceae 南五味子属Kadsura 1 4.55五加科Araliaceae 五加属Acanthopanax 1 4.55萝藦科Asclepiadaceae 牛皮消属Cynanchum 1 4.55忍冬科Caprifoliaceae 接骨木属Sambucus 1 4.55杜仲科Eucomm iaceae 杜仲属Eucommia 1 4.55伞形科Umbelliferae 茴香属Foeniculum 1 4.55蔷薇科
Rosaceae 扁核木属Prinsepia 1 4.55百合科Liliaceae 重楼属Paris 1 4.55兰科Orchidaceae 白芨属Bletilla 2 9.09樟科Lauraceae 山胡椒Lindera glauca 1 4.55十字花科Cruciferae 油菜属Brassica 1 4.55
3 云南省普米族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云南省普米族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问题突出,公益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发展程度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
具体表现在:
(1)调查的 32个普米族自然村或村小组中,95 %的村寨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田地路、渠、沟等设施较差,缺乏灌溉条件,没有高产稳产田地,农作物收成少,种植业科技含量较低,普遍广种薄收。
(2)调查的 32个普米族村中,小学文化人口普遍占50%以上,文盲占 15%~20%,比
例明显偏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科技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不强,农业科技实用技术推广普及慢,获取科技信息渠道狭窄,缺乏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3)因普米族居住在偏远山村,交通闭塞,至今部分自然村未通公路,人畜饮水设施不完善,医疗及环境卫生条件差,人畜混居问题尚未解决。
(4)部分村委会及自然村虽然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因外商注册受益,使得当地资源、环境遭到影响和破坏的同时,村委会没有收益,村民也得不到实惠。
4 云南省普米族地区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云南省普米族地区农业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当地存在问题及资源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大力改善普米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继续增加对当地
普米族交通、设施设备、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重点建设一批与当地人民群众生产
生活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电力通信、乡村道路、广播电视、贸易集市、
清洁能源等中小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2)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以加快普米族聚居地区生
产发展为重点,制定普米族村的产业发展规划,帮助普米族聚居村逐步建立起以苹果、花椒、核桃、大棚蔬菜、药材、黑头山羊、黑绵羊、肉牛、生猪等为主的种养殖业,为普米族村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
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与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确实做到“以农养畜,以畜促农”。
(3)加强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切实加强农村科技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素质。
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当地农业特色开展免
费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重点加强对
村干部和种养专业户的培训,通过专业户示范,带动千家万户,全面提高现有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科技素质。
(4)发挥生态优势,建设和谐新农村。
要立足山区实际,发挥生态优势,把生态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普米族地区特有的天然生物、旅游资源,保护当地得
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把推进普米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实现普米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自己民族特色
和地域特色的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5 讨论
在云南省 4个普米族调查县收集到农业植物资源 284份,其中初步确定特异资源
95份,都是与当地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
这些资源中有些资源是当地特有的,有些是当地特用的,有些特优资源。
特有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否则就会在不久的将来
消失。
特用资源是具有悠久种植历史和长期利用的资源,与当地民族生存习习相关,
是研究该民族文化习俗不可缺少的资源[13~15]。
特优种质是培育适宜当地推广
种植新品种的中间材料。
收集到的其他类型资源的特异性及价值还有待进一步评价和鉴定。
所调查的普米族县农业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特色资源较多,民族特色也较明
显,目前仍然保留了很多优良地方种质和特异种质资源,还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云南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云南省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2]杨照辉.中国人口较少民族丛书.普米族[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7.8-9.
[3]解鲁云.国内普米族研究综述[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1):75-78.
[4]木基元.普米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调研报告[J].学术探索, 2002(2):59-62.
[5]李明,李跃敏,余发昌.云南普米族的体质特征[J].人类学学报,1995,14(3):227-232.
[6]高登荣.云南兰坪普米族的民族文化与生态保护[J].生态经济, 2000(6):43-44.
[7]汪宗俊,施大文,昊泽云.云南丽江地区20种普米族药介绍[J].中药材,1991,14(12):12-15.
[8]刘光立,陈其兵,喻晓钢,等.川西低山区木本彩叶植物资源调查及应用[J].四川农业大学学
报,2010,28(2):174-178.
[9]向国红,涂超峰,吴建军,等.洞庭湖区乡土园林植物资源的调查与利用[J].广东农业科
学,2010(3):128-131.
[10]张月琴.焦作市野生纤维植物资源调查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0(7):33-34.
[11]沈迪玉,刘军,陈小红,等.喇叭河自然保护区野生观赏木本植物资源调查[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28(2):179-186.
[12]郑殿升,刘旭,卢新雄,等.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3-20.
[13]汪云刚,刘本英 ,宋维希,等.云南茶组植物的分布[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5):1750-1753.
[14]唐一春 ,杨盛美 ,季鹏章,等.云南野生茶树资源的多样性、利用价值及其保护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2):518-521.
[15]解玮佳 ,李兆光 ,徐春莲,等.云南省蓝钟花属植物资源调查初报[J].西南农业学
报,2009,22(1):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