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动物疫源性人皮肤炭疽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2021年8月,阜阳市确诊一起人皮肤炭疽疫情。
病患来自颍州区某屠宰点,主要从事屠宰肉牛工作。
为查明疫情发生源头、传播链条和潜在扩散风险,提出阻断传播扑灭疫情的防控建议,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卫健委以及省疾控中心流调人员,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经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及询问查证,结合国家、省疾控中心在外市调查结果,基本判断本次疫情可能源于外市某养殖场从外地购买牛,该养殖场再把带疫牛输出到阜阳市颍州区涉疫屠宰点,从而导致阜阳颍州区人感染疫病。
关键词:皮肤炭疽;紧急流调
一起动物疫源性人皮肤炭疽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訾振义,姚磊,靳宇田
(阜阳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安徽阜阳236065)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4.001
疾病防治
收稿日期:2023-08-24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此细菌为需氧芽孢杆菌属,生活史包括繁殖体和芽孢两种形式。
繁殖体形式较脆弱,抵抗力不强,易被物理、化学等因素灭杀;但在外环境中形成的芽孢不同,抗逆性强,对高热、严寒、干燥、紫外线、化学消毒剂等不良条件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其污染的土壤、水源及场地,如处理不当易形成持久的自然疫源地[1]。
该病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皮肤接触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和昆虫叮咬感染,畜间以牛、羊、马等草食动物多发,通常因破损皮肤接触患病动物、食入土壤中的芽孢或由携带炭疽芽孢杆菌的蚊蝇叮咬而染病。
人类感染炭疽主要是通过动物疫源,如接触患病的动物或被病菌污染的畜产品,也有环境疫源感染人造成皮肤炭疽病例的报道,如2021年9月,济南市章丘区发现一例人皮肤炭疽病例[2]
,感染源来自草地环境中污染的炭疽芽孢杆菌,患者手臂破损且割草时未采取防护措施引发感染。
人感染该病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皮肤炭疽、胃肠道炭疽、肺炭疽,皮肤炭疽最常见[3]。
2021年8月,阜阳市发生一起人皮肤炭疽疫情,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卫健委以及省疾控中心流调人员,联合开展了全面调查,并研究提出了疫情处置措施。
1人间病例相关情况
据市卫健部门通报,2021年8月16日,5位皮肤病患者到医
院就诊,8月17日,经实验室检测,1人确诊皮肤炭疽阳性,另外4人出现明显症状,患者均为颍州区某屠宰点从事屠宰肉牛的工人。
从第一个新发病例推算(5人中有一人为8月2日—6日临时到屠宰场帮忙),在发病潜伏期(20d [4])前后时间内,应重点排查7月1日以来至8月16日该屠宰点供牛方及该屠宰场点的生产经营情况。
经询问,7月1日以来至8月16日,该场点日屠宰1~2头黄牛,屠宰的牛来源于颍泉区某养牛场和外市某养牛场,牛肉在颍泉区一牛羊肉经营铺售卖,牛杂和牛皮销售到颍州区某牛羊肉熟食点加工。
2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1病例定义
可疑病例。
按照《炭疽防治技术规范》规定,炭疽潜伏期为20d ,
为确保排查全面无遗漏,将可疑病例定义为:涉疫市区2021年7月1日至8月16日突发不明原因死亡或出现炭疽症状的易感动物。
确诊病例。
对可疑病例采集血液送市疾控中心和市动物疫控
中心进行检测,经PCR 检测为阳性的即为确诊病例。
2.2调查内容与方法
1)现场调查。
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卫健委以及省疾控中心流
调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按照调查问卷
内容,调查组首先到医院隔离病房通过现场询问了解病人接触史、宰杀牛的来源、处理等情况;重点对涉疫屠宰点、牛肉售卖铺、牛杂加工点、肉牛养殖场进行现场调查,向相关人员了解牛饲养、发病、死亡、引种、免疫以及周边牛羊养殖情况;并对疫点、涉疫牛场所在村镇卫生院进行排查。
赴患者所在村组开展进户调查,与养殖户访谈,了解是否存在畜间疫情;与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相关人员访谈,了解当地炭疽易感动物养殖场户的分布、饲养规模以及免疫情况,并组织人员对全市506户易感动物养殖户进行拉网式流调排查,重点排查搜寻可疑病例。
2)采样检测。
市疾控中心对疑患和密切接触者进行抽血检测,
对疫点和涉疫情养殖场点采集环境样品检测;市动物疫控中心对疫点和涉疫情养殖场存栏肉牛进行抽血检测,并采集环境样品检
测;对牛杂加工点库存牛皮采集样品、并对其周围环境采集环境样品检测。
2.3结果
1)屠宰点情况。
场点占地约200m 2左右,坐北朝南。
场点内工
作人员:长期工3人,临时工1人,拉牛车司机1人,有时也打下手。
屠宰约1~2头/d ,重大节日屠宰3~5头/d 。
该屠宰点内有待宰黄牛6头、护院狗2条,均抽血检测,并作无害化处理。
场主自述屠宰牛主要由颍泉区某养殖场和外市某养殖场提供,或者从此二人提供的渠道购买。
自7月1日以来,购买了外市某养殖场自养的6头牛,介绍购买的共计39头;从颍泉区某牛场购买了3头牛,介绍购
买了20多头牛。
该村目前有肉羊养殖户两家,共存栏29只羊;肉
牛养殖户一家,存栏肉牛5头,均无异常。
2)涉及养殖场情况。
①颍泉区某养牛场。
牛场现存栏22头牛,均健康,7月前经常为涉疫屠宰点联系介绍待宰肉牛源,从7月1日之后,除销售自养的3头肉牛给涉疫屠宰点外,没有联系其他牛源给涉疫屠宰点。
②外市某养牛场。
该场现存栏牛52头,未佩戴耳标,健康无异常情况。
7月1日以来,出售6头牛给涉疫屠宰点,还介绍同县某养殖场出售39头牛给涉疫屠宰点。
3)对5名患者询问情况。
联合调查组在做好二级防护措施情况下,进入医院隔离区对5名患者进行逐一询问,5名患者口径统一,没有屠宰过病死牛,全部为健康牛。
4)牛杂加工点现场调查情况。
调查组对颍州区某牛杂加工点进行现场调查,半封闭库房里存有盐腌生牛皮100余张。
冷库面积约30m3,冷库中存有牛油,少量牛骨、部分牛肉。
店主每日凌晨1: 00—3:00开车至颍州区涉疫屠宰点购买牛内脏和牛皮等,由其母亲加工卤熟,早晨在街上售卖。
2.4实验室检测情况
1)市疾控中心检测情况通报。
8月16日市疾控中心和颍州区疾控中心采集涉疫屠宰点患者血液样本5份,密切接触者血液样本16份,环境样本13份,共34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炭疽杆菌。
经检测,颍州区2家涉疫牛羊肉售卖铺的案板、架子、墙面,牛杂加工点的门把手、牛皮等5份样本PCR检测阳性。
2)市动物疫控中心兽医实验室检测情况。
8月17日,市动物疫控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涉疫屠宰点采集10份环境样本、6份血清学样本,对颍泉区肉牛养殖场采集10份环境样本、4份血清学样本,共计30份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经检测,全部为阴性。
3疫情处置
按照阜阳市疫情处置方案,卫健、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及颍州区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紧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业人员健康监测、畜产品召回、环境消杀以及畜产品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对全市牛饲养及从业人员情况等开展摸底调查,了解近期全市牛羊异常死亡情况,及时查封扣押屠宰场点、售卖点储存的牛肉及副产品。
对疫区周边的牛羊进行隔离观察,加大疫情监测,对环境及污染区域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
终末消毒后,对重点区域采集环境样本送检,结果全部为阴性。
经报请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考核审验合格后,解除养殖场动物移动限制措施。
4疫情溯源
颍州区、颍泉区农业农村部门就辖区养牛场情况进行流调,未发现养殖场有牛死亡现象。
实验室检测结果,涉疫屠宰场一名工作人员、牛肉售卖铺环境、牛杂加工点牛皮和环境均发现阳性样品。
颍泉区涉疫肉牛养殖场抽检环境样本、血清学样本全部为阴性。
外市涉疫肉牛养殖场流调未发现有炭疽症状的牛。
8月16日市卫健委相关人员询问病患时,有员工反映屠宰过病死牛。
8月18日上午询问屠宰场点老板时,自述没有屠宰过病死牛。
下午,联合调查组进入二院隔离病室询问,员工推翻自己之前看到屠宰过病死牛的说辞,声称是临时顶替上班,不熟悉情况,误将从外地拉过来并屠杀过的牛看成病死牛。
当时天气炎热,运到屠宰场时该牛已中暑,在车上下不来,工作人员硬拉,导致牛从车上掉下来,摔死了。
另据牛杂加工点店主回忆,7月30日前后在涉疫屠宰点购买牛内脏的过程中,发现场内有一头倒地正在放血的死牛,听屠宰人员说此牛是热死后进行屠宰的。
自7月1日以来,涉疫屠宰场经外市涉疫养殖场介绍购买了外市某县2个养殖场共计39头牛,8月19日,调查组对该县一乡镇卫生院疫情排查时,发现3例皮肤炭疽患者。
经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及询问查证,结合国家疾控中心和省疾控中心在外市调查结果,基本判断本次疫情可能由于外市某养殖场从外地购买牛有关,该养殖场再输出到阜阳市颍州区涉疫屠宰点,从而导致阜阳颍州区人感染疫情。
5讨论
1)强化多部门联防联控。
炭疽疫情的发现,多关联人间病例,这与患病动物身具皮毛,轻微皮肤症状难以提前发现有关。
开展炭疽疫情紧急流调,需要多部门联合,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排查易感动物调运、畜间传播等情况;卫生健康部门重点关注人间感染情况;公安机关进行调查询问,排查资金交易流水等证据;市场监督排查动物产品流通情况等。
各部门间分工合作,保持信息畅通,根据阶段性结果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是快速、高效完成紧急流行病学的保障。
2)加强动物检疫监管。
本次外省输入牛携带炭疽病原,再一次提示了畜禽调运检疫监管的重要性。
动物卫生监管部门应当加强畜禽流通、屠宰环节的检疫监管,严厉打击参与分割、转运和贩卖病死畜的相关人员,切实保障畜禽产品安全。
养殖场地、屠宰场不得从疫区调运易感动物;从非疫区调入动物要有齐全的检疫手续,落地后要隔离观察,无异常情况再混群饲养。
3)加大防疫宣传培训力度。
该病近些年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报道较多[5],阜阳已多年未发生炭疽疫情,群众对炭疽的认识少,防范知识更少。
全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应加大炭疽病、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群众尤其是养殖、屠宰行业的从业人员对炭疽病的危害认识和防范意识,对病死动物做到不宰杀、不食用和不买卖。
从事屠宰和皮毛加工等职业人员应重视职业防护,在操作时佩戴口罩、手套,避免可能的病原菌经皮肤或吸入引起感染。
对于疑似炭疽的病死畜,及时报告农业部门,不得私自宰杀、处理。
4)持续做好监测预警。
炭疽疫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夏秋季雨水较多、吸血昆虫活动频繁时更易发生[6],主要因为一些埋藏在土壤里的炭疽芽孢被雨水、山洪等冲刷暴露,被易感动物误食引发感染;养殖屠宰等畜牧从业者因高温穿着较少,皮肤暴露风险增加。
各级动物疫病监测机构应做好日常监测、流调,在疫病高发期、特殊时间节点,加大监测和流调力度,做好疫情预警、排查,形成完备的监测预警机制,确保疫情早发现、早处理。
█
参考文献:
[1]孙翔翔,张培培,范颖,等.动物炭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诊断与防控[J].
中国动物检疫,2023,40(4):77-84.
(下转第004页)
(上接第002页)
[2]胡莉萍,张月,楚遵锋,等.一起自然疫源人皮肤炭疽疫情的畜间现场调查
与处置[J].中国动物检疫,2022,39(1):33-36.
[3]张玲艳,宋丽丽,贾伟娟,等.炭疽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
医,2020(15):43-47.
[4]农业部兽医局.《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技术规范》等14个动物疫病防治
技术规范:炭疽防治技术规范[S].北京:农业部,2007.
[5]杨向东,袁庆虹,吴汝环.2000-2015年云南省炭疽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
监测,2018,33(7):590.
[6]张海霞.人兽共患病:炭疽的综合防控[J].山东畜牧兽医,2022,43(1):
66-69.
养殖场数量不足的,以羊的养殖场和养殖户(村)问卷补齐;填写《养殖场布病防控问卷调查表》和《养殖户(村)布病防控问卷调查表》。
2调查结果和分析
新罗区调查共采集辖区内54个羊场(村),检测动物数1326头,其中奶羊户4个场全采血样76份、其他羊50个场血样1250份;共采集辖区内11个牛场(村),其中奶牛1个场全采血样15份,其他牛10个场血样150份;猪血样10个村250份,检测发现阳性血样0份,阳性率为0,说明新罗区家畜布病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布病防控知识知晓度调查结果。
调查共收回羊场调查问卷10份、牛场10份、猪场10份、行政村级防疫员10份,调查发现,养殖场对于场内的饲养管理卫生状况较为重视,从业者对布病的认知程度较高,能够执行“不免疫、监测、阳性扑杀、消毒”措施,该病由于母畜较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流产较多,临床发现患有阴道炎、流产母畜和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公畜应及时淘汰[3],每年对饲养家畜按照10%随机抽样普查监测,保证养殖场处于布病稳定控制,提高生产效益。
3思考与对策
3.1存在问题
鉴于福建省是布病防控二类区,需采取“不免疫、监测、阳性扑杀、消毒”措施保证家畜布病处于稳定控制并向净化进档,为此新罗区布病防控为系统工程,目前存在组织、经费、队伍、应急、联防联控保障弱化、工作扁平化趋势,专技干部存在实际技术操作能力不能满足和胜任工作问题[4]。
3.2建议
1)落实组织保障,成立由新罗区农业农村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畜禽屠宰监督管理站、新罗执法大队为成员单位的布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布置工作、落实责任,确保防控工作用真功、见实效。
①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各镇负责组织畜牧兽医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对辖区内的养殖场(户)进一步摸清家底完善档案,针对畜间流产可疑畜群、外购牲畜、人间新发报告病例等关键环节、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追溯性调查,详细记录相关信息。
排查采样监测可疑感染场,及时掌握畜间疫情动态,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阳性家畜100%扑杀;②加强生物安全,积极开展布病风险评估。
组织专家对牛羊布病防控工作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置、动物防疫条件、设施设备、制度落实、检疫监管、档案记录等因素和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加强布病防控档案管理,将布病免疫、流调、检测、扑杀、无害化处理、
检疫监管、消毒、发放扑杀补贴等原始资料整理归档,永久保存,做到“一点(疫点)一档一案”;③落实消毒灭源,统筹资金物资,在畜禽生产、运输、屠宰、销售等环节全面开展“大清洗大消毒”;④规范检疫监督,规范检疫管理,强化易感牛羊调运的报批、报检手续。
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严禁易感牛羊由高风险地区向低风险地区的流动,建立布病疫情巡查制度,对未经检疫购入外地易感牛羊按规定处理,及时无害化处置患病牛羊,消除疫情隐患;⑤加大调运监管,积极落实省外调入动物监管,严格屠宰卫生准入制度和安全生产工作。
严格取缔辖区内私屠滥宰牛羊场所;⑥积极宣传培训,通过媒体、手机短信、微信、宣传单、明白卡、宣传图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布病危害及防控知识,做到防控知识进村、入户,形成群防群控的局面,抓好兽医技术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布病
防控知识、技术培训,保证各项防控措施在执行中更加科学、规范。
2)落实经费保障,积极争取财政部门的支持,落实布病防控工作经费,将监测流调、检疫监督、疫病净化、应急处置等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确保满足日常工作需要。
3)落实队伍保障,按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的要求,争取有利政策进一步稳定畜牧兽医机构和队伍,配齐配强动物疫病防控、动物卫生监督实际技术操作能力强的专技干部和动物防疫执法人员,确保动物防疫能力与布病需求相匹配。
4)落实应急保障。
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培训演练,熟练掌握疫情核查、报告、认定、处置程序和要求。
出现人感染病例时,第一时间将有关情况逐级报至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严格执行24h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联络畅通。
做好应急知识和物资储备,提升布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发现布病疫情,严格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处置,对发病和监测阳性动物进行100%扑杀,对扑杀动物、流产物、被污染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5)落实机制保障。
加强与卫健、林业、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部门联防协作,建立布病防治合作机制,及时通报人间和畜间布病的防治信息,积极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建立健全防控长效机制,分析疫情和研究防控策略,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人间、畜间疫情,联合开展检查指导,进行宣传教育与行为干预。
█
参考文献:
[1]黄保续.兽医流行病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64-81.
[2]刁新育,杨林.基层动物疫病监测[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7-8.
[3]郑明球,蔡宝祥.动物传染病诊治彩色图谱[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6-7.
[4]李凤珍,梁小鹏,张富全.阿克苏地区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建议[J].当代畜牧,2020(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