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赵文伟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0期
赵文伟
作者简介:赵文伟(1982—),男,湖南衡阳人,本科,学士,讲师,会计师,审计师,
主要从事会计与财务管理教学研究。
当前,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职会计教育的关键。
本
文针对当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提升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
目前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的质量还不能够达到社会的需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重新构建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其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本
文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阐释了构建该人才培养模式的
主要策略。
一、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当前社会,要想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业人才,首先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
定位,进而提出人才培养的方案,包括当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改进等。
通过确定合理的培
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在培养过程中严格遵循,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专业化的人才。
(一)当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对会计人才的既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但是,在培
养的过程中,达到既定目标的却很少,大多数学生都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及时处理能力,而且培
养出的学生,既不具有创新精神,也没有相应的社会实践能力,最终导致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使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时候遇到很多问题。
这是因为,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社
会需求的因素,只是按照自己的目标进行培养,这样就导致学生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导致“一毕业就失业”的状况时有发生。
因此,学校要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不断的完善。
(二)制定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充分到考虑社会的需求,而社会需求最多的就是具有创新
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培养目标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其次,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改革开发以后,学校的类型在不
断的增加,包括财经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性大学等都设置了会计专业,另外,除了公办
高校以外,包括一些私利院校也都设置了会计专业。
这些院校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大同小异,
培养目标也差别不大。
这就导致了培养出的人才不能很好的满足经济发展,也不能适应多元条
件下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充分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
比如,综合性的大学和财经类院校,在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应该是不同的,前者更注重培养
复合型的人才,而后者则是培养专业型的人才。
对于一些重点院校来说,培养的学生应该是高
素质的,而一些高职院校则应强调人才的应用型和技能型。
再次,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教育背景,制定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例如,对于一些高职院校
的学生来说,主要应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而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综合类院校培养复合
型人才,普通院校则培养应用型人才。
对于一些学历较高的人才来说,如硕士生和博士生,最
重要的是对应用型教育和研究型教育进行明确的区分。
二、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对一些热门专业的
人才,如会计专业,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知识,还应该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比
如说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外界的沟通能力等,这些都是一个会计专
业应用型人才必备的。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随时应对多变的形势,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除此
之外,良好的工作态度和适宜的工作方法也是会计专业的人才必需的,只有认真的对待自己的
工作,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转化成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效用,帮助企
业获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在新时代的发展需求下,会计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知识,更重
要的是要拓展他们的专业技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这包括开拓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
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
(二)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目前,在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为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经常采用的是会计模拟实训
的形式,会计模拟实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与实际的操作还是具有很
大差距的。
因此,我们需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实验区的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人才。
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
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能够提高学生获
取知识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
(三)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
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目标,提出一套新的教学任务,根据会计人才
的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教学课程。
课程体系中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素质提升课、公共基
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践课,这样才能适用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素质提升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与心理素质等,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一些公共基础课、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
公共基础课是经济管理类专
业必修的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学、财务学等,而专业基础课涉及的就是
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用来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
最后的实践课程则包括模拟实验和一些社会
实践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能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改革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教学方式上不能只是一味的传授理论知识,更
多的是要与实践相结合,讲解的理论知识最好与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在课堂上,教师
可以将理论知识的讲解、模拟训练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辅助一些案例
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吸收理论知识。
在教学手段上,应选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
技术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也有特殊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实践型
会计人才。
首先,可以鼓励教师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丰富他们的教学经验。
其次,可以让教
师多参加一些资格证的考试,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参加与企业
共同合作的课题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最后,教师可以对企业的会计
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对他们的了解,加强与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交流。
三、提升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措施
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
是要增加他们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设置实验班
为了达到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既定培养目标,提升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可以采取设置
实验班的方式。
实验班的设置就是为了提升学生应对社会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可以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以后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另外,实验班还要注重对学生财务信息分析与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就能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
的需求。
(二)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
实践课程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主要包括会计模
拟实验、社会实践以及毕业实习这三部分的内容。
会计模拟实验主要是针对课堂讲解的基础知识进行认知性实验以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保证
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
它也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一种较好的
方式。
会计模拟实验主要包括单元模拟实验、课程模拟实验、综合模拟实验和ERP沙盘模拟实
验这几部分。
单元模拟实验是一种针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单项实验练习,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
簿等会计核算内容,主要用于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课程模拟实验是比较综合性的实验,一般
在所有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ERP沙盘模拟实验应用到一些现
代管理的理论,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模拟方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判断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决策
分析能力等。
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要为学生安排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通过一些大学生创新
项目,或者直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能够让学生进行实际操练,从而真正融入到企业中,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