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
摘要】目的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达到长
期全面有效地控制血糖。

结果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发生
发展的认识,做到合理用药、合理膳食、适宜运动,配合糖尿病治疗工作,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延缓并发症,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

结论对糖尿病治
疗的同时,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更为重要。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组常见的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升糖素活性增高所
引起的代谢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严重时常导致酸碱平
衡失常;其特征为高血糖、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

糖尿
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其患病人数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临床诊断技术进步而增加。

估计全国大约有三千万患者,居
世界第二位。

糖尿病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非传染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所以加强社区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1开展健康教育
1.1 大众教育通过社区刊物、板报、讲座、声像、录像和节假日义诊咨询活动等
丰富多彩的形式,宣传糖尿病的危害,使糖尿病患者和家属正确认识各种治疗的
重要性。

鼓励糖尿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既不要因为无症状而无所谓,不
控制饮食;也不要对疾病过分担心,终日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引导患者克服不
良嗜好,如吸烟、喝酒,指导患者合理膳食,饮食有度,尽量保持心情舒畅,加
强锻炼。

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正确留尿和自我检测尿糖的方法,正确口服降糖药
和胰岛素注射以及剂量调整,同时提高患者对低血糖的认识和教会患者自救。

1.2 针对性教育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个性话的指导。

初患糖尿病患者着重
饮食指导和运动情况及血糖的监测;对患者时间长但尚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
定期电话随访,督促他们定期到医院就诊,并给予积极治疗;对年龄较大、病情
较重、行动有困难者,应定期进行上门服务和指导。

1.3 小组教育这也是一种个性化教育的延伸。

可根据患者年龄、文化水平、病理、有无并发症及身体健康状况等,组成若干小组接受针对性的教育,同时,邀请积
极配合治疗、病情控制理想的患者介绍自己的成功经验。

这种病友之间最直接、
最实际、最生动的交流,最容易打动病友,起到提高学习兴趣、增进友谊和战胜
疾病信心的作用。

2注重家庭对患者饮食的控制。

在社区健康促进中,指导家庭成员认识到家庭饮食控制的重要意义,协助患者
建立有规律的健康生活秩序,注意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养成食物品种多样化,
以素为主,荤食为辅,粗细搭配,一日三餐或一日多餐的良好饮食习惯非常有意义。

3加强运动疗法
3.1 提高患者的认识糖尿病的发病与患者缺少运动、肥胖有关,许多糖尿病患者
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患了糖尿病少吃含糖分高的食物或吃点降糖药就可以控制病情,用不着锻炼运动。

对此,应耐心讲解,告诉患者及其家属,糖尿病不同于其
他疾病,饮食、运动就是一种治疗措施,如不控制饮食、加强锻炼,将会严重影
响健康和预后,使其得到启发,改变错误观念。

3.2 配合运动治疗专职人员,酌情制定适当的运动计划可依据患者病情、年龄、
全身状态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以免盲目锻炼带来危害。

3.2.1 运动的方式选择患者感兴趣、简单、方便又利于坚持的运动项目,如游泳、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3.2.2运动强度简易计算方法是运动中脉率=170-年龄(岁)。

3.2.3 运动时间饭后1-2小时进行,(因此时血糖浓度较高)每周4-5次,每次
30-60分钟。

3.2.4运动量以运动后有微汗、轻度肌肉酸痛、休息后很快恢复为宜。

4督促患者坚持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的监测
药物治疗是有效控制和防止并发症发生的主要措施。

可根据老年病人经常忘记服
药的问题帮助他们设计不同颜色的服药杯或提醒他们把服药杯放在显眼的位置等,严格控制高血糖可以使各种慢性并发症减少50%-70%,所以教会患者自我检测血
糖或使用血糖检测仪,督促患者定期检查心、脑、肾、眼、血压、血脂等,以及
时发现病变,及早治疗。

总之,糖尿病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赖于社会各界包括医护人员、糖尿病患
者及家属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为减少这一顽症给人类健
康带来的危害而奋斗。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这项工程中作出应
有贡献,使每位糖尿病患者拥有一份真正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实用内科学 [M]第12版新陈代谢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
2 冯烈糖尿病现代综合治疗与饮食治疗糖尿病[J] 实用糖尿病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