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
效结合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因为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
方都会应用到语文的相关知识,而阅读与写作永远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大文豪苏轼曾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
”说明阅读是写作的理论基础,而
写作是展现知识储备的重要途径,两者互促互进密不可分。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
学中要进行阅读与习作的有效结合,教师需要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
针对现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让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提升综合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现状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业压力比较大,将学习成绩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的,倘若在教学过程中仅针对考试要求反
复灌输重难点知识,学生也会对语文学科失去兴趣。
教师虽然也注重阅读与写作
的结合,但在教学创设方面模糊不清,只注重阅读内容,轻视作者思路、写作技
巧以及所衍生的知识点等,不能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反之是将阅读与写作分离,则导致学生在阅读时之重情节,写作时不能倾注自身情感,味同嚼蜡,内容
空洞乏味。
究其根本皆因模板化习作教学方法,致使大多数学生写作热情遭到扼杀。
例如,在学习议论文时,部分教师为了急于求成,竟将写作结构进行标准统
一化,不可否认这样的写作方式有利于学生初期掌握写作技巧,但随着时间推移,长期套用这种方法,对学生思维予以严重束缚。
学生没有创造力,自然逐渐就失
去写作兴趣。
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学生往往以走马观花的形式式进行阅读,毫无情感。
主
要原因在于日常阅读教学,大多学生只能停留在表面字意的理解,无法体会到文
中真正的意境之美,致使学生对文章的感受和理解显得十分肤浅,无法同作者产
生在情感上达成共识,也无法领悟文章中潜藏的人生哲理。
除此之外,师生之间
还缺少深度交流,学生学习过于被动,无法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不能切实参
与到教学中,这种被剥离式阅读和写作教学模式,使得阅读教学意义无法得以体现,也不能为后续写作顺利实施夯实基础。
二、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策略
(一)鼓励自由阅读,掌握写作手法
真情实感是写作中首要达到的写作要求,学生要想达到此要求,
必须具备良好语感。
而拥有良好语感的基础是通过广泛阅读沉淀自己、提升自己。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组织阅读类活动,让学生在自由阅读过程中,掌握
各种写作方法,并通过小型作文练笔,将文章中的写作方法得以实践,继而将阅
读和写作完美相结合。
在初中阶段,很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应予以进步,而不是停
滞在小学简单写作层面,致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感受巨大压力,不敢落笔表达自
己的真实想法。
这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书籍阅读,让其在阅读中寻
找乐趣,培养阅读能力,收集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技巧,使自身写作能力有所提高。
例如,在学习《乡愁》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对课文进行朗读与分析,通过朗读感受诗人浓烈的思乡情感,领会诗人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具体形象,抒写文章的好处,让学生知道运用独特的比喻,将抽象化、难
以捕捉的离愁予以形象体现,该种写作手法看似普通,却蕴含饱满的感情,学生
再次进行朗读,就能深入领会文章富有的语言特色。
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与写
作水平就会变的越来越出色,从而让其有效理解和掌握各种写作手法,达到阅读
与写作有效结合的预期目的。
(二)加强创造性与语言概括能立培养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借笔抒心”,将自己对待事物的看法予以真实展现,因
此写作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学生思想意识中的创造能力,倘若只是为了满足应
试教育的需求,学生个性自然得不到体现。
所以,学生应合理转化所学知识作为
写作素材,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的创作风格。
例如,《皇帝的新装》一课,多数学
生和教师始终在批判人们的无知、虚伪与愚蠢,却很少有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文中看出骗子的聪明之处,以及皇帝的愚蠢之处,充分利用其他人的胆小、虚
伪等人性弱点进行行骗,这也是智慧的另一种表现,说明骗子身上也有我们值得
学习的优点。
长期在传统教学的思想禁锢下,骗子身上是毫无学习之处的,学生
无法用逆向思维对自己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致使学生在写作中缺乏逆向思维
的创造力。
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改变写作教学方法,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写一篇真正有思想的文章,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
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在日常授课中培养学生语言概括
能力,使其学会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所有内容,直观表达自身观点,加深对文章
的理解,对写作有着良好的推进作用。
例如,《济南的冬天》一课,让学生用简
洁语言对文章进行概括,并给出入下提示:原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什么“济南”与“冬天”与题目中的位置发生互换?概括出来即是引起读者兴趣,由
浅入深、平中藏奇。
再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称赞济南冬天的美,如,阳光和煕、
巧而清秀、气候宜人等。
当然,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语句都能让学生的概括能
力得以锻炼,学生只有在阅读中掌握语言概括能力,才能在后续写作中凝练语言,避免学生写作空泛或语序不通顺等问题,不断提升习作文字质量,从而逐渐提升
学生写作水准。
写作训练不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还可培养其自身素养。
教师可
指导学生深化理解文中经典语句,积累丰富语言素材。
尤其是古诗词教学,通过
简短的诗句提炼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在寥寥几字之中了解人物所经历的事情,在凝练学生语言的同时,提升语文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可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取各种信息,使其在大量阅读中摸
索总结写作方法,学会对当前所认知的事物予以逆向思维,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
合在一起,不仅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还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以便学生在
书籍阅读中获取写作灵感,在提笔写作中拥有独特的认知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