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7 最后一课教学案(无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背景,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通过对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和韩麦尔先生神态、语言、动作等描写分析人物的思想。
3.理解作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的观念。
教学重点: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结尾描写的精妙之处。
课时安排:2课时
助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简介小说的创作背景。
二、学生自助:
1.初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2.通读课文,了解小说的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整体感知课文。
主要人物:韩麦尔先生线索(重要)人物:小弗郎士
情节结构:课前——课上——下课或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这篇小说,特别要启发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
三、求助互助:
1.自读课文1—6小节,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初步认识小弗郎士。
2.读课文7—10小节,最后一堂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语句,填
平日上课最后一课
气氛
学生
老师
后排
板凳
四、教师补助:小说的创作背景。
五、课堂小结:
1.整体感知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
2.初步认识小弗郎士。
3.“最后一课”的异常情况。
六、课堂巩固:说话训练结合课后练习四
七、续助方案:《同步练习》。
第2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本课。
二、学生自助: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文中圈点批注。
三、求助互助:
1.要把人物刻画得生动感人,还要注意细节的生动,以“习字课”一段为例,找出几处细节,并讨论其作用。
①“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这一细节,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②“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③小弗郎士对鸽子的叫声产生的联想,有什么深刻含义?
2.分析文章结尾。
(1)写粉笔字本不是吃力的事,韩麦尔为什么“使出全身力量?”
(2)为什么韩麦尔竟至于“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3)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好在哪里?
四、教师补助:体会句子的含义。
(结合探究练习二)
五、课堂小结。
六、课堂巩固:《同步练习》语段阅读。
七、续助方案:
小练笔:学习“习字课”段落的描写写一段话,表现一下考场上的气氛。
课题:《最后一课》班级姓名
课前自助:
1.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督.学()郝叟
..()()摊.()懊.悔()磨损.()
chéng fá()()钥匙
..()() qídăo ( )( ) 哽.()3.感知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最后一堂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什么不同?从文中找出语句,填写表格,并说说这
平日上课最后一课
作用:
问题探究:
1.分析人物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找出文中描写韩麦尔先生的相关语句,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3)你觉得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
▲2.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这一细节,烘托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②“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也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一细节,反映了孩子们怎样的心理?
③小弗郎士对鸽子的叫声产生的联想,有什么深刻含义?
★ 3.体会句子的含义。
(结合探究练习二)(在书上批注)
续助方案:
小练笔:学习“习字课”段落的描写写一段话,表现一下考场上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