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爱情悲剧的原因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的原因探究
杨净麟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摘 要:《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天才之作。
书中以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恨情仇所导致的复仇为主线,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描述和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爱情悲剧的同情,对女性问题的思考,以及对工业革命的反思。
本文旨在社会原因和人物性格原因两方面探讨造成主人公爱情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悲剧;原因;爱情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132-02
1.背景介绍
艾米莉•勃朗特是英国的著名作家之一,也曾被誉为十九世纪22位杰出诗人之一,她与夏洛蒂•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被称为勃朗特三姐妹。
《呼啸山庄》是她唯一一部小说。
她出生在一个牧师家庭,因为家境贫庸,无法上学,艾米莉的父亲只能亲自教她们学习。
艾米莉受到父亲的影响从小喜欢读书。
虽然她沉默寡言,但是在读书时总有自己的见解,她的内心是热情而奔放的。
后来母亲和姐妹的相继离世也给她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她也从未放弃写作。
十九世纪的英国处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封建主义没落,资本主义不断地发展壮大,但是落后封建残留思想并没有完全消除。
虽然英国在工业革命之后成为了世界工厂,生产力不断发展,但是快速的发展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英国政府对民主改革斗争和工人运动采取高压手段,阶级矛盾不断扩大。
艾米莉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创作出了这部小说。
2.作品简介
《呼啸山庄》是一个关于爱情和复仇的故事。
山庄主人恩肖先生从外面带回来了一个孩子,取名为希斯克利夫并将他收养,对他无限宠爱,甚至超过自己的亲生儿女。
希斯克利夫也得到了主人女儿凯瑟琳的钟爱,但凯瑟琳的哥哥欣德利却十分厌恶他。
当肖恩死后,欣德利便折磨羞辱希斯克利夫,想拆散他俩。
而凯瑟琳在爱希斯克利夫的同时又无法放下优越的生活和金钱的诱惑,希斯克利夫知道后便离去。
当他回来时得知到凯瑟琳结婚的消息,心怀怨恨,开始了自己的复仇计划。
他把自己对凯瑟琳的爱化成了恨,他的报仇造成了凯瑟琳的死亡。
最后他虽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可是他和他深深爱着的凯瑟琳还是无法在一起。
他无法从对凯瑟琳的爱恋中走出来,所以他也选择了死亡,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婚姻和爱情。
这样的结局是凄凉的,他们的爱情悲剧是社会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3.爱情悲剧的原因
3.1社会原因
这部作品的背景是十九世纪的英国。
那个时代,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等级制度森严,整个社会处于动荡时期,父权制也主导着整个社会。
许多的女性都是男性的私有财产,她们得不到自由,没有权利,受到了很多的压迫。
女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是没有继承权的,所以凯瑟琳想要通过婚姻的方式来得到自己想要的名利与地位。
希斯克利夫是恩肖先生从外面捡回来的孩子,他与凯瑟琳和欣德利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
在大家眼里他与仆人是没什么区别的。
尤其在恩肖死后,他就是奴隶。
而凯瑟琳是恩肖的女儿,她从小过着优越的生活。
而希斯克利夫则是下层阶级的人,所以在阶层上他们两个也就注定不可能在一起。
阻碍他们还有腐朽的社会价值观。
凯瑟琳虽然爱着希斯克利夫,但她认为嫁给希斯克利夫就等于放弃了优越的生活和社会地位。
她努力地想要成为一名淑女,然后嫁给一位富有的绅士。
然后她背叛了自己的人性和灵魂,嫁给了富有的林顿。
在腐朽的社会价值的引导下,她失去了自我。
凯瑟琳的背叛让希斯克利夫认为金钱就是一切,贫穷就会被羞辱。
他认为自己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金钱才能达到他的目的,他把对凯瑟琳的爱化成恨,变成前进的动力。
正因为如此,他们的爱情结局才会以失败告终。
3.2个人原因
3.2.1希斯克利夫的个人原因
希斯克利夫是一个冲动的人,有时很冷漠,还有着强烈的报复心理。
他被肖恩先生带回来的时候非常的孤僻。
他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被遗弃的事实给他留下了巨大的阴影。
来到山庄后,陌生的环境和山庄里其他人的歧视,间接地导致了他内心的孤僻与阴暗。
但是肖恩先生却非常宠爱他,这也引起了欣德利极度的不满,尤其是当肖恩死后,欣德利便折磨羞辱希斯克利夫,为之后的报复行为埋下了伏笔。
凯瑟琳与林顿结婚让他感受到了背叛,尤其是听到凯瑟琳的真心话后,他的自尊受到了羞辱。
所以他决定开始报复。
他与伊萨贝拉结婚,唯一的目的就是想侵吞伊萨贝拉的财产并且以这种方式来向凯瑟琳报仇。
他深深地爱着凯瑟琳但又无法停止对她的恨。
当凯瑟琳濒临死亡的时候,他来到了她家里,抱着凯瑟琳并与她亲吻。
当凯瑟琳死后,他的复仇计划并没有因此停止。
希斯克利夫认为,他与凯瑟琳的分离与欣德利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他计划夺走《呼啸山庄》,开始教欣德利赌博,使他破产。
他曾经说过“我不在乎等多久,只要最后能报仇就行了。
但愿他不要在我报仇之前就死掉”。
后来他让自己的儿子与凯瑟琳的女儿相爱,并挟持小凯瑟琳与自己的儿子结婚,然后侵吞了林顿家族的财产,以此完成自己的复仇计划。
希斯克利夫死前说“我的灵魂本身就没有得到满足”。
可想而知,他的一生都是在痛苦中度过的。
3.2.2 凯瑟琳的个人原因
凯瑟琳是一个任性、倔强、大胆,同时也充满反叛精神的女孩。
她是恩肖先生唯一的女儿,在父亲和哥哥的溺爱与管束中长大,自由奔放,调皮任性。
她去了画眉山庄之后,发现那里的生活与外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被山庄的高雅生活所吸引,她无法拒绝那种生活,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她变得虚伪,在林顿面前,温文尔雅,乖巧懂事,不愿露出自己野性的一面。
当希斯克利夫当着林顿的面表示轻蔑时,她不会像林顿不在场时那样的附和他。
而她的种种表现,
132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茨比是一个出身贫寒的暴发户。
虽然他们都属于资产阶级,但盖茨比这样的新兴阶层却往往得不到人们的承认,也被黛西所抛弃,“小说中汤姆的宅邸就建在东区, 那是一座豪华典雅的乔治殖民时期的建筑, 象征了他代表的根基稳固的老一代资产阶级。
而像盖茨比这样的新富翁无法挤入这块‘世袭领地’, 所以他在西区落脚。
他修建了时兴富丽的别墅, 代表了新一代资产阶级。
文中向我们展现了分别以盖茨比、汤姆为代表的西区、东区新老资产阶级的较量”(顾军,2009)盖茨比难以融入上流社会,“以盖茨比为代表的底层人物的表现消费,表面上融入了上层社会,但事实上他们难以真正成为上流人物”(庄严,2004)这表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社会仍然保有一定的等级制度,不仅仅限于财产多寡,也受到家庭出身的影响。
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阶层等级制度已经受到冲击,如上文所述,盖茨比这样出身低微的人物通过个人奋斗积累财富,在小说中是受到肯定的,而黛西也曾一度对他回心转意。
不论其结局如何,盖茨比既有的成功受到认可,就表明了那种以出身划分等级的制度已经开始瓦解,更重要的是,新一代资产阶级已经开始取代依靠家族势力和守成的老派资产阶级,社会阶层处于转换之中。
2.4 女性权利
作品中,菲茨杰拉德刻画了一个自私、庸俗的女性形象——黛西,描写她导致了茉特尔和盖茨比的死亡,对她的种种行为作了带有贬损内涵的暗示。
从女权主义的角度来说,描写黛西沉迷于物质财富之中,跟随汤姆是为了奢华的生活,存在物化女性的倾向。
另外小说中的女性大多都是被男性随意利用的存在,忍受着男性的不忠与无视,“书中对女性角色的处理都带着浓重的惩罚色彩,对女性存在潜在的蔑视和否定,没有人得到幸福”(王秀芬,2014)这一切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的偏见,甚至是“厌女”倾向,也反映出了当时整个社会女性权利的低下。
当然,作品中也反映出当时女性的权利相比过去已经开始改善,比如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能够参加社交活动,热衷于享乐,同时也不再完全是男人的工具,作品中描写茉特尔偷情就反映出当时的恋爱观趋于开放,女性地位有所提高。
3. 总结
通过小说内容分析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价值观的诸多变与不变,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社会已经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阶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代,传统价值观与各种新思潮正发生着激烈的冲突与碰撞,导致整个社会在思想领域十分复杂,令当时的人们感到困惑,产生了所谓“迷惘的一代”,这也是之后美国社会价值观的大变动的前奏。
参考文献:
[1]菲茨杰拉德, and 姚乃强. 了不起的盖茨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
[2]王秀芬.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厌女倾向."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1(2014):13-13.
[3]庄严. "从消费社会学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破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2(2004):56-60.
[4]顾军.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主义的运用." 开封大学学报 23.3(2009):35-37.
[5]龙云, and 金志英.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消费主义."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6.6(2014):839-841.
[6]王蒙. "论了不起盖茨比中的物质主义和理想主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4(2015).
[7]赵峰. "再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10(2013):83-83.
俘获了林顿的心。
当林顿与她求婚时,凯瑟琳虽然爱着希斯克利夫,但却答应了林顿的求婚。
她屈服于世俗,违背了自己的内心。
她知道嫁给希斯克利夫会降低自己的身份,但嫁给林顿却不一样,林顿年轻,活泼,最重要的是他有钱。
可悲的是,她在已经嫁给了林顿后,还不能克制自己对希斯克利夫的爱,她觉得只有希斯克利夫才懂她,是她的灵魂伴侣。
她为了与希斯克利夫见面,可以不顾林顿的感受。
甚至直到她死之前,也不想要希斯克利夫离开她。
是她的矛盾、虚荣和愚蠢,葬送了自己的爱情,造成了巨大的悲剧。
4.结语
《呼啸山庄》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一部小说。
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见男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我们也看到了人性的美和丑;同时我们也看见了社会的畸形。
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原因,父权制的社会和阶级固化造成了他们社会地位的不同,他们价值观的不同,他们的爱情受到了社会现实的限制。
二是主人公自身性格的原因。
凯瑟琳的虚荣,反叛,希斯克利夫的报复冲动。
虽然凯瑟琳爱希斯克利夫胜过自己,可当她抉择时,她还是放弃了他,选择了地位与金钱。
希斯克利夫虽然爱着凯瑟琳,但当凯瑟琳背叛他时,他选择了报复。
他们性格的扭曲也是他们爱情悲剧的重要原因,所以即使他们相爱也无法在一起。
其实他们都是阶级社会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惠婧蕊. 试析《呼啸山庄》中爱情悲剧的根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43-44.
[2]李瑞玲.试论《呼啸山庄》的悲剧主题[J].英语广场,2018(09):33-34.
[3]薛丽. 《呼啸山庄》的悲剧根源解析[J]. 文学界(理论版),2012(11):167+169.
[4]杨亚萍. 论《呼啸山庄》的悲剧意识[D]. 山东师范大学,2011.
[5]宛子鑫. 《呼啸山庄》中爱情悲剧的原因探析[J]. 林区教学,2014(12):39-40.
(上接第131页)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