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项目式教学促进初中古诗文教学发展的路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项目式教学促进初中古诗文教学发
展的路径
摘要:项目的学习,目前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学生深入学习的最优化模式
之一,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当前教学中,存在学生常常
处于被动学习,被教育的角色,大部分是老师和家长在促进其学习。

目前,古诗
文教学多仅了解字义,体会情感;理解浮于表面,简单略过语言美。

远没有达到
新课标及当前大语文观对语文素养的要求。

基于此,本文探究运用项目式教学促
进初中古诗文教学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初中;古诗文;教学
前言:在古诗文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可以有效整合古诗文教学中的各类网
络资源,锻炼学生的古诗文思维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让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将古诗文更好地理解,让学生养成良好
的读书习惯。

一、项目式教学的意义
依据新课标理念,古诗文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让学生各类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具体课程
内容,设计方案合理的项目式学习方案,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为目标,让学生
参与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在活动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提升他
们的专业技能,弥补传统教育教学对能力塑造的不足。

与此同时,项目式学习还
可以锻炼学生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文字素养、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升学
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运用项目式教学促进初中古诗文教学发展的路径
1.明确教材编排融合文化元素
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初中生的古诗文系统学习的特色项目清单。

将项目与学生的文化趣味联系起来,是一种学生增进学习内驱力参与的有效
方式。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感悟贤者情怀探寻古人魅力”,意在让学
生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语文要素更是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

在明晰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之后,
学习《诗词五首》时,把传统文化内涵融入,作为本单元统整古诗文综合性学习
的教学目标之一。

根据学习的需要,项目式清单的设置成为课程学习的核心驱动教学,建立在
传统古诗文教学基础上,衍生的文化趣味。

通过了解“赤壁”的相关资料,借助
浓浓的文化元素理解词义。

项目内容的设置提出“人生命运的感悟和思考”,展
示田园生活、悠然心境的心境,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在寻找答案的
过程中去深入探讨“空有才华,国破家亡和沉闷现实的不满等方向”这样理解文本,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升思维水平。

可见,项目式学习清单融入文化元素就能无缝衔接,渗透其中。

能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古诗文深层的语文元素。

2.挖掘学科资源整理古诗文内容项目
多数教师在教学古典诗词时,教学重点放在对古诗词的翻译和解析上,较少
引导学生对古诗的角色进行感悟,因此就很难对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感悟。

以《愚公移山》一课为例:
【项目一】阅读课文,找一下文中先后出现过哪些配角?
明确:匈奴(敌人);细柳军军士吏,军门都尉,壁门士吏(部下);天子
先驱,天子使,天子从属,群臣(天子随从);刘礼,徐厉,霸上军,棘门军
(友军);汉文帝(君主)。

【项目二】请以本文为例,重读《愚公移山》,看一下《愚公移山》中又有
哪些配角?作者是怎么描写他们的?这些描写对塑造愚公形象有什么作用?这个
环节充分利用写作资源,为巩固所学知识地学习起阶梯性辅助作用,效果显而易见。

【项目三】请课后运用以配角来塑造主角的写作手法来写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或老师。

【课后项目清单】(1)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给大人听。

(2)方法引领,重读《愚公移山》。

(3)细品角色在文章中的作用。

(4)充分推想,理解配角的含义在哪里。

在这堂别出心裁的“角色扮演课”课上,现实既掌握了人际关系、写作的知识,又学到了如何找出课文角色的重要性,还锻炼了习作技能,一举多得。

以多学科融合为举措,设计实施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摒弃以往传统教学中的单一、框架式、随意的种种问题,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也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3.深化语文要素设计单元策略项目
设计单元策略项目需要单篇文章阅读做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在多篇文章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

单元阅读教学时,我们把多篇文章看成一个整体,设计比较性、迁移性、冲突性等问题,将多篇文章横向联合起来,培养学生重整、伸展、评鉴、创意等高阶阅读能力。

例如: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题,提出一个阅读要素记“事”、记“游”、记“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编排了三篇课文来实现阅读要素训练。

在文言文《桃花源记》中,学生要思考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生活和谐、民风淳朴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什么不满和对什么生活的向往;在《核舟记》中,学生要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对刻舟者的精巧技艺进行深刻的理解,分析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小石潭记》一文中,学生要探讨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在文章中对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应该先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合适的办法去解决。

阅读要素的实现,在每一课有不同的方法和要求,如果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用一定议题为依托,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深化语文要素,设计单元策略项目。

根据整个单元组学习古诗的步骤,我们列出单元学习项目清单:
《桃花源记》中,学生思考世外桃源的景象,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并结合生活说说有没有类似的事例。

《核舟记》中,学生思考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以及文中写到刻舟者的精巧技艺的情形的语句。

小石潭记中,学生从文中提炼游玩整个过程关键信息,小石潭的具体景色:不利的状况和有利的条件。

这种立足单元组设计指导学生阅读,能促使学生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和思考力。

学生思考的支架是多样的,难度是提升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式古诗文教学课堂模式,是以项目引导为教学设计靶心,把教与学设置到学习项目情境中,通过探究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在预设的项目情境中,让学生主动去学习、认知、探索,协作解决真实的学习问题,学习隐含于项目清单背后的古诗文知识与能力,从而引领学生学会探索,体悟情感,内化古诗文的核心知识,学习语文要素,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春文.整合主题,推进古诗文统整教学[J].语文教学通
讯,2020,No.1124(35):40-43.
[2]刘春文.整合思维项目推进——兼评“项目式推进古诗文教学统整策略暨‘整合思维’”研讨课[J].语文教学通讯,2020,No.1100(17):47-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