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秋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18课心术课件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说,苏洵从小就很不喜读书,不知自强和上进。婚 后依然没什么改进,也许是在婚后妻子程氏的百般苦劝之 下,苏洵忽然在他 27 岁那年幡然醒悟了过来,决定“治 学”,发奋读书,自强自立。
对苏洵的幡然觉悟,程氏甚是喜悦,自然分外支持。 程氏,苏洵的妻子,苏轼和苏辙的母亲,是她成就了 这个卓越的“三苏”,她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女性。
治心(首段)—养士(2、3、4)段—审势(5、6 段)—出奇 (7 段)—守备(8 段)
二、课文主旨 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与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 权之术,涉及战争中诸多重要问题,以其朴素辩证法思 想的光辉,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三、艺术特色
1.分论点独立成段,论证严密。 2.中心统一,论证严密。 3.文章的语言风格十分鲜明。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袒.裼.而按剑(
)
2.据.兵.而寝,则童子弯弓杀之矣(
)
答案:1.袒裼:脱衣露体 2.据兵:靠着兵器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使战士们没有什么顾忌 但有所依靠。
赏读:只要有利于国家社会的事,做起来可以不顾自 身。
夯基础
1.作者名片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 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 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 洵少时不喜读书,好交游,年二十五始发奋读书。北宋嘉 祐初年(1056),苏洵带二子进京应试,谒见翰林学士欧阳 修。欧阳修很赞赏他并向朝廷推荐他,文名因而大盛。
第二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不义.(
)
答案:义:合乎正义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军事崇尚正义。如果不合乎正义,即使有利可 图也不要行动。
第三段重点词句
[即时演练拓展]
一、通假字
1.凡兵上.义“____”通“____”,________ 2.小挫益厉.“____”通“____”,________ 3.彼将不与吾校.“____”通“____”,________ 4.此黄帝之所以七十战而兵不殆.也 “____”通“____”,________ 5.吾抗而暴.之“____”通“____”,________
文章逐节论述用兵的方法,分治心、尚义、养士、智 愚、料敌、审势、出奇、守备等八个方面,而以治心(即 将帅的思想与军事素养)为核心,所以标题叫“心术”。
3.文学常识
程氏,成就了卓越的“三苏” 苏家三个男人的成绩斐然,与他们背后的程氏这个贤 妻良母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据载,程氏生于公元 1010 年,眉山人,系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程家在四 川眉州是一个望族大户,家境非常富有,使程氏从小就受 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由此而通经史,有气节。司马光在 为程氏所写的墓志铭中,也赞美她“喜读书,皆识其大义”。
因为“惟义可以怒士”,怒士,就是激励士气,“士 以义怒,可与百战”,正义之师无往而不胜。
3.待战之道在于四养,请指出四养的方法,并思考 四养中哪一个是最重要的。“养心”之道有何作用?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四养即“养财”“养力”“养气”“养心”,
) )
) ) ) )
答案:1.名词活用为动词,崇尚 2.名词活用为动词,
戴上;穿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严谨;使……严 格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要之处 5.形容词活用为名 词,长处和短处 6.名词或用为状语,用鞭子
四、古今异义
1.然.后.可以制利害。 今义:表示顺承关系的连词。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样以后
答案:1.上 尚 崇尚 2.厉 励 激励 3.校 较 较量 4.殆 怠 懈怠 5.暴 曝 暴露
二、一词多义
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
2.坐停车坐.爱枫林晚 (
)
何坐.?坐盗。
(
)
3.固彼故善固.用有兵所者侮以而形动也固.((
) )
4.怒夫怒.惟不足义则可有以余怒.勇士((
“养财”的方法为“谨烽燧,严斥堠,使耕者无所顾忌”; “养力”的方法为“丰犒而优游之”;“养气”的方法为 “小胜益急,小挫益厉”;“养心”的方法为“用人不尽 其所欲为”。四养中“养心”最重要。“养心”能够培养 和保持士兵积极的心态、高昂的斗志。
全文结束!谢谢 仅供参考学习之用
第七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
)
答案:狎:轻忽 堕:落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军队自有长处和短处,无论敌我都如此。
第八段重点词句
第五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凡兵之动,知敌之主.(
)
2.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
答案:1.主:君主 2.缚:捆绑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彼固有所侮而动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邓艾本来就对刘禅轻慢,所以才出兵于危险之 地。
)
而不故养士其皆心委己,一而.战听而命.胜((
) )
使之狎而.堕其中 (
)
答案: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 并列 连词,表修饰
一、内容梳理
论论““将兵””((““为凡将兵之上道义,”当)先治心”) 论“战”(“凡战之道”,有四养) 论战时为将之道(“智而严”)士则应“愚” 心术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彼——举例论证 论战时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势、知节”) 论运用长短之术(避实击虚和暴短阴长的辩证 思考) 论善用兵之道(“无所顾”“有所恃”)
北宋嘉祐二年(1057),二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曾任秘书省试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等,志平三年(1066) 病逝于京师,时年 58 岁。有《嘉祐集》传世,代表作有 《权书》《衡论》《六国论》等。
2.故事背景
北宋中期,国势日衰,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 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嚣张。为求苟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 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 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 战例,《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 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第五单元
第18课 心 术
学国学
爱国 1.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
——《呻吟语》 赏读: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 危险也不躲避。 2.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赏读:表达自己临危不惧的豪情,用以激发人们的爱国 之志和勇于战斗的激情。
3.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 ——《忠经·天地神明章》
第四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故士皆委.己.而听命(
)
2.夫安.得不愚(
)
答案:1.委己:委屈自己,指主动献身 2.安:怎么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战士们都把自身完全交出来听从命令,怎 么能不愚昧呢?
) )
5.为为非.将一之动道之为.害(( 答案:1.军事 士兵 兵器
) )
2. 坐 着
因 为 ……
犯……罪 3.确实 牢固 4.激起义愤 愤怒 5.作为 成为
三、词类活用
1.凡兵上.义( 2.冠.胄衣.甲( 3.谨.烽繸,严.斥堠( 4.而后可以动于险.( 5.此用长.短.之术也( 6.尺棰.当猛虎(
2.什么是“上义”?你是怎样看待苏洵的“上义” 说的?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义”就是崇尚正义,“不义,虽利勿动”,
把正义性作为军事行动的准则。苏洵是从利的目的性出 发提出尚义原则的,因为背义逐利的战争只能获得一时 之利,最终将弄到“不可措手足”的地步,那就大不利 了。依利而行,则可尽天下之大利。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谨烽.燧.(
)
2.丰犒.而优游之(
)
答案:1.烽燧:烽火 2.犒:慰劳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取得小的胜利,要使战士感到更加紧迫;受到 小的挫折,要让战士得到更大的激励,这就是培养士气 的做法。
1.什么是“治心”?作者认为作为主将,应该具有 怎样的心理品质?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治心”,就是提升心理修养。作者认为主将 的心理品质最重要的有二:第一,超人的镇定,临大事 而不乱,“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第二,极度的沉静, 能有效地排除一切干扰,“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能如 此,就能把握利害得失,能够抵御敌人。
第六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不足以辱.吾技.也(
)
2.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
答案:1.辱:玷污 技:本领 2.支:经得起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一忍可以抵御百勇,一静可以控制百动。
2.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今义:兴起。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然出现
3.能以兵尝.敌。 今义:辨别滋味。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试探
五、文言虚词
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教材重点词句]
第一段重点词句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或说出用法
1.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
2.然后可以制.利害(
)
答案:1.兴:突然出现 2.制:控制
二、翻译文中重点句子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作为将领的原则,应当首先修养心性。
4.识记字音
麋.鹿( )
谨烽燧.( ) 严斥堠.( )
丰犒.( )
蓄.其怒( ) 蜥.蜴.( )
使之狎.( ) 而堕.其中( ) 缒.兵于穴中( )
知势则不沮.( ) 尺棰.( ) 据兵而寝.( )
冠胄.衣甲( ) 有所恃.( )
答案:mí suì hòu k o xù xī yì xi duò zhuì jǔ chuí qǐn zhòu s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