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环境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
建设策略探讨
摘要:在互联网环境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应对疾病爆发和
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手段。
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逐渐显露出各种问题,亟需结
合互联网环境下的新要求,进行改进和升级。
鉴于此,本文以互联网环境为背景,针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展开详细探讨,为进一步提高疾控中心档
案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疾控中心档案管理是指在公共卫生领域中,对各类疾病和公共卫生事件相关
信息进行收集、存储、整理、分析和管理的系统化工作,其目的是有效地控制和
预防传染病、疫情暴发以及其他公共卫生问题,保障人民的健康与安全。
档案管
理信息化建设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档案管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智能化的
改造和升级,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
电子档案,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档案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利用。
随着信息化
时代的不断发展,借助互联网技术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
意义,可提高数据采集、存储、共享和应用的效率,加强疾病监测、分析和预警
能力,有利于提升应对疫情和疾病控制的能力,促进疾控中心之间和与其他卫生
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强合作与应对协调能力,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水平。
一、智能化数据分析与预测
通过使用数据挖掘技术,疾控中心能够挖掘大规模的疾病数据、病毒基因序列、患者信息等多源异构数据,发现数据中隐藏的模式和规律,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疾病传播模型、预测疾病发生的概率,进行风险评估,如基于大数据分
析和深度学习算法,对疾病的传播路径和趋势进行更精准的预测,提前采取针对
性的预防措施。
互联网环境下,疾控中心可以整合来自各个渠道的数据,包括社
交媒体信息、公共交通数据、医疗机构报告等多源数据,建立多维度、多角度的
数据集合,综合分析不同来源的数据,更全面地评估疾病的传播路径和影响范围,实现更准确的疾病预测和风险分析,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1]。
利用
互联网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建立疾病预警系统,监测人群健
康状态、疾病爆发动态以及医疗资源分配情况等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提前
预警,利用智能算法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分析,迅速推出应对措施,如借助实
时数据流处理技术和智能算法,迅速识别并预测疫情的传播趋势,及时调整防控
策略和资源配置,降低疫情对社会的影响[2]。
二、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疾控中心可采用区块链构建分布式账本,每个数据块中都包含着前一块数据
的哈希值,这些数据块通过密钥连接形成链条,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性和透明性,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上,而非集中式的服务器,使任何恶意攻击都需要同时
改变多个节点上的数据,大幅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3]。
智能合约是一种在区块链
上运行的自动化协议,用于管理数据访问权限,疾控中心可以利用智能合约设置
数据的访问规则和权限,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有效保护
数据的隐私性,通过权限管理,对不同级别的人员(如医护人员、管理人员)设
置不同的数据访问权限,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利用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对
数据进行加密存储,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疾控中心可应用非
对称加密、哈希算法等技术,将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护数据在网络传输和存储
中不被窃取或篡改,区块链技术还能够实现匿名化处理,隐藏数据的真实身份和
敏感信息,保护个人隐私。
三、云计算与弹性架构
疾控中心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根据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计算和存储资源,通
过弹性的资源分配和自动化的管理,满足疾控中心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变化,
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如面对疫情暴发时的数据激增,云计算平台能够
自动扩展计算资源,满足疾控中心的需求,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
疾控
中心可在云端建立高可用的架构,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多个数据中心和备份机制,
实现数据的容灾备份和自动故障转移,降低数据丢失和系统故障的风险,保证档
案数据的安全可靠,通过定期的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使疾控中心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恢复运行[4]。
疾控中心可通过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等手段,加强对档案数据的保护,借助云计算平台的安全功能,疾控中心能够实现对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端到端加密,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或窃取,强化的身份验证和权限控制机制,对用户进行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授权管理,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敏感数据,保障数据的隐私性和安全性。
四、建设跨部门协同与信息共享平台
疾控中心可以推动各相关部门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格式,确保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通过制定数据交换协议、统一数据字段和编码规范,实现不同部门间数据的无缝对接和共享,如制定统一的病例报告格式,以便不同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之间实现数据的互通互用,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5]。
疾控中心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包括专门的在线平台或门户网站,为相关部门提供数据上传、共享和查询功能,通过建立数据共享的机制和权限管理系统,确保不同部门间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合规共享,实现实时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速度和效率,建立专职领导小组,共同制定信息共享的流程和机制,推动跨部门协同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推进数字化医疗健康档案建设
疾控中心可采用先进的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将传统的纸质医疗档案数字化,建立个人基本信息、就诊记录、诊断报告、药物处方等全面的电子化医疗档案,使医疗数据能够更便捷、安全地被存储、共享和管理,疾控中心能够更快捷地获取所需数据,提高数据利用效率。
利用移动医疗应用,疾控中心能够方便地收集和管理健康数据[6]。
让个人记录健康数据、生活习惯等信息,如血压、血糖、运动量等,形成个人健康档案,将数据匿名化汇总,用于疾病监测和预警,帮助疾控中心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人群健康状况。
结束语:
在互联网环境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建立健全的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体系,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确保敏感信息得到妥善保护,推动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机制建设,促进各级疾控中心之间的协作与信息共享,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提升疾控中心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将迈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方向,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地域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机制,强化公共卫生领域整体协同作战能力,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水平的。
参考文献:
[1]孔燕.互联网背景下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
务,2023(18):20-22.
[2]程炜.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研究[J].东方文化周刊,2023(28):190-192.
[3]姜异楠,孙雪莹.疾控中心档案管理加强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的策略[J].新丝路,2022(7):250-252.
[4]王建红.疾控中心档案管理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探析[J].兰台内
外,2023(31):37-39.
[5]杜美琴.疾控中心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建设探述[J].魅力中
国,2021(26):398-399.
[6]赵程.新时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兰台内外,2022(2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