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002molL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W5:为第三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W6:为第四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W7:为第五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W8:为第六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加新沸过的冷水25ml与硫酸10ml,搅拌使溶解,自滴定管中迅速加入本液约25ml(边加边振摇,以避免产生沉淀),待褪色后,加热至65℃,继续滴定至溶液显微红色并保持30秒钟不褪;当滴定终了时,溶液温度应不低于55℃,每1ml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相当于6.70mg的草酸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草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V4=ml V5=ml V6=ml
计算:
F=
W基×1000
V×6.70
F4=
W基4×1000
=
×1000
=
V4×6.70
×6.70
F5=
W基5×1000
=
×1000
=
V5×6.70
×6.70
F3=
W基6×1000
=
×1000
=
V6×6.70
×6.70
平均偏差:
F复均=
F4+F5+F6
=
=
3
3
平均偏差=
V1=ml V2=ml V3=ml
计算:
F=
W基×1000
V×6.70
F1=
W基1×1000
=
×1000
=
V1×6.70
×6.70
F2=
W基2×1000
=×1000=Fra bibliotekV2×6.70
×6.70
F3=
W基3×1000
=
×1000
=
V3×6.70
×6.70
平均偏差:
F均=
F1+F2+F3
=
=
3
3
平均偏差=
︳F1- F均︳+ ︳F2- F均︳+ ︳F3- F均︳
×100 %
3×F均
平均偏差=
×100 %=%0.1%
3×
标化人:
复标记录: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草酸钠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
W基4=W5- W6=g-g =g
W基5=W6- W7=g-g =g
W基6=W7- W8=g-g =g
W基3=W4- W5=g-g =g
注 :W3:为第一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W4:为第二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W5:为第三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加新沸过的冷水25ml与硫酸10ml,搅拌使溶解,自滴定管中迅速加入本液约25ml(边加边振摇,以避免产生沉淀),待褪色后,加热至65℃,继续滴定至溶液显微红色并保持30秒钟不褪;当滴定终了时,溶液温度应不低于55℃,每1ml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相当于6.70mg的草酸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草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配制人:
标定记录: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草酸钠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
第一次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W1=g
第二次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W2=g
两次干燥至恒重的差:W1- W2=g-g =g0.3mg
W基1=W2- W3=g-g =g
W基2=W3- W4=g-g =g
滴定液配制及标化记录
R–A409–02
滴定液名称
高锰酸钾(0.02mol/L)
配制数量
1000ml
基准试剂名称
基准草酸钠
配制日期
年 月 日
指示剂名称
---
使用期限
三个月
标化温度
标化日期
年 月 日
复标温度
复标日期
年 月 日
配制方法:
取高锰酸钾g(3.2g)加水使成1000ml,煮沸15分钟,密塞,静置2日以上,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摇匀。
︳F4- F复均︳+ ︳F5- F复均︳+ ︳F6- F复均
×100 %
3×F复均
平均偏差=
×100 %=%0.1%
3
相对偏差=
︳F均- F复均︳
×100 %
F均+ F复均
相对偏差=
×100 %=%0.1%
结果计算:
F=
F均+ F复均
=
=
2
2
复标人:
结论:本标准溶液浓度为
W6:为第四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W7:为第五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W8:为第六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加新沸过的冷水25ml与硫酸10ml,搅拌使溶解,自滴定管中迅速加入本液约25ml(边加边振摇,以避免产生沉淀),待褪色后,加热至65℃,继续滴定至溶液显微红色并保持30秒钟不褪;当滴定终了时,溶液温度应不低于55℃,每1ml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相当于6.70mg的草酸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草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V4=ml V5=ml V6=ml
计算:
F=
W基×1000
V×6.70
F4=
W基4×1000
=
×1000
=
V4×6.70
×6.70
F5=
W基5×1000
=
×1000
=
V5×6.70
×6.70
F3=
W基6×1000
=
×1000
=
V6×6.70
×6.70
平均偏差:
F复均=
F4+F5+F6
=
=
3
3
平均偏差=
V1=ml V2=ml V3=ml
计算:
F=
W基×1000
V×6.70
F1=
W基1×1000
=
×1000
=
V1×6.70
×6.70
F2=
W基2×1000
=×1000=Fra bibliotekV2×6.70
×6.70
F3=
W基3×1000
=
×1000
=
V3×6.70
×6.70
平均偏差:
F均=
F1+F2+F3
=
=
3
3
平均偏差=
︳F1- F均︳+ ︳F2- F均︳+ ︳F3- F均︳
×100 %
3×F均
平均偏差=
×100 %=%0.1%
3×
标化人:
复标记录: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草酸钠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
W基4=W5- W6=g-g =g
W基5=W6- W7=g-g =g
W基6=W7- W8=g-g =g
W基3=W4- W5=g-g =g
注 :W3:为第一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W4:为第二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W5:为第三次称取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试剂后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
加新沸过的冷水25ml与硫酸10ml,搅拌使溶解,自滴定管中迅速加入本液约25ml(边加边振摇,以避免产生沉淀),待褪色后,加热至65℃,继续滴定至溶液显微红色并保持30秒钟不褪;当滴定终了时,溶液温度应不低于55℃,每1ml高锰酸钾滴定液(0.02mol/L)相当于6.70mg的草酸钠,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草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配制人:
标定记录:
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基准草酸钠约0.2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
第一次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W1=g
第二次干燥至恒重的称量瓶和基准试剂重:W2=g
两次干燥至恒重的差:W1- W2=g-g =g0.3mg
W基1=W2- W3=g-g =g
W基2=W3- W4=g-g =g
滴定液配制及标化记录
R–A409–02
滴定液名称
高锰酸钾(0.02mol/L)
配制数量
1000ml
基准试剂名称
基准草酸钠
配制日期
年 月 日
指示剂名称
---
使用期限
三个月
标化温度
标化日期
年 月 日
复标温度
复标日期
年 月 日
配制方法:
取高锰酸钾g(3.2g)加水使成1000ml,煮沸15分钟,密塞,静置2日以上,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摇匀。
︳F4- F复均︳+ ︳F5- F复均︳+ ︳F6- F复均
×100 %
3×F复均
平均偏差=
×100 %=%0.1%
3
相对偏差=
︳F均- F复均︳
×100 %
F均+ F复均
相对偏差=
×100 %=%0.1%
结果计算:
F=
F均+ F复均
=
=
2
2
复标人:
结论:本标准溶液浓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