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健康与保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的健康与保育
—、学前丿L童的健康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前提。
一个人自诞生之日起,父母和长辈就期望其能健康、幸福;人们也常常在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中写道:祝你健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健康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是人一生中所渴望得到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那么,你了解健康的真正含义吗?
(-)健康的概念
过去,人们普颯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健康的儿童就是能吃、能睡、不生病,或是长得白白胖胖、结结实实。
这种仅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健康是不全而、不完整的。
因为人不仅仅是生物的人,而且也是社会的人,是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存的一个有机整体。
人不仅有生理活动,而且还有心理活动以及对社会环境、社会事件的适应和反应。
医学研究不断证实,不仅生物因素会导致疾病,而且许多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也会作用于机体,引起疾病的发生,影响人的健康。
所以,对健康的理解,不能仅仅从生物学的角度上去考察,而应该从更加宽广的视角去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探寻人类健康的真正内涵。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英宪章中首先为健康下了这样的左义:“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可以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概念作了一个较为全而而深刻的界左。
近几十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左义和解释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使得人们的健康观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而改变了“没有疾病和缺陷就是健康”的旧健康观。
根据WHO的健康泄义,一个健康的人应该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
对于幼儿来说,健康的幼儿不仅应该是身体各器官系统发育正常、功能良好、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而且还应该具有情绪愉快、开朗乐观等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对社会环境较好的适应能力。
由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因此,健康这一概念主要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
同时,又因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对于健康概念的理解还应该考虑其两者之间的关系。
健康首先应是身体的健康。
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而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健康的身体之上。
身体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健全的大脑是心理发展的基
本保证,只有身体各个器官、系统发育正常、功能良好,才能保证心理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和良好发展。
因此,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人要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并得到发展,首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
另一方而,一个人的心理发展状态(尤英是人的情绪、个性特征和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对于身体的健康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健康的心理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整体的健康观应该包括以下主要的内容:
1.健康这一概念主要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2.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的。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两个方而都处于健全、良好的状态,相互协凋发展,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明确健康概念的含义,树立起整体的健康观,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观念基础,学前儿童教疗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什么样的幼儿才算是一个健康的幼儿?总的来说,一个健康的幼儿应该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而都是健全、良好的,并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1.身体健康方面
身体健康主要是指身体发弃正常和机能协调发展,体质强健。
身体健康的幼儿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1)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
例如:①身高、体重、头圉、胸用等项指标的数值,均在该年龄组儿童发展的正常值范围之内。
②形态发育正常(如无脊柱异常弯曲,无扁平足、身材的比例符合该年龄组儿童发展的基本特点等)。
③各器官、系统功能正常,并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
④身体能保持正确的姿势(如站姿、坐姿)。
⑤身体无疾病和缺陷(无龌齿、斜视、弱视、近视、佝偻病、贫血等)。
⑥食欲较好、睡眠较沉、精力充沛等。
(2)机体对内外环境具有一爼的适应能力。
例如:①具有一左的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少生病。
②对环境及其变化有一左的适应力(如寒冷、炎热、冷热的变化等)。
③能适应多种体位的变化(如摆动、旋转、身居高处等)。
(3)体能发展良好。
①身体的基本动作能适时地产生(如抬头、翻身、坐、爬、站立、走、跑、跳跃等)。
②走、跑、跳、钻、爬、投掷、攀登等动作能力不断提高。
③肌肉较有力,身体动
作较平稳、准确、灵敏和协调。
④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良好等。
2.心理健康方面
心理健康主要是指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相互协调、发展较充分,并能与客观环境相统一和适应。
心理健康的幼儿应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1)智力发展正常。
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等方而的表现,都符合其年龄发展的特点。
(2)具有良好的情绪特征。
情绪愉快,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情绪反应适度,逐渐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3)个性特征良好。
活泼开朗、乐观、自信、积极主动、独立性较强、谦虚、诚实、勇敢、意志较坚强等
(4)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乐于与人交往、合群、能与他人友好相处、行为较符合社会的要求和规范。
(5)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
知道爱惜自己、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及初步的生活能力
(6)没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如攻击性行为、口吃、夜惊、遗尿症等。
人的健康状况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状态。
一方而,每个人的健康状况与特
点并非完全一样,而是因人而异的:另一方而,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时期、甚至是在每天每时,英健康状况也是会有一泄变化的。
幼儿也是如此。
对于幼儿来说,又正是处于身体和心理不断发育和发展的过程,我们总不能期望一个只有三四岁的幼儿就具备以上诸方而的特征,这是既不现实又不可能的。
因此,在评价和衡量幼儿是否健康的时候,不能简单地依照这些特征来进行判断,而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在发展过程中的年龄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性, 要从培养与发展的角度出发,明确每个幼儿比较理想的发展方向,然后,积极地创造条件,努力促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身心两个方而朝着健康的目标发展。
二、学前丿L童的保育
刚刚出生的婴儿,是一个十分孱弱的个体,他无法离开成人而独自在社会中生存。
他弱小得甚至无法移动自己的身体,更无法自己去寻找食物……人类赖以生存的所有的基本需要,都必须通过成人而获得。
即使是在幼儿期,幼儿也尚不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其自我照料、自我保护的能力以
及知识经验等都比较缺乏,也必须依赖于成人而生存和生活。
婴幼儿的这种依赖性,决左了成人要为他们提供必需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要给予他们精心照顾和养育,这是婴幼儿得以生存和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有关这方面的工作,在托儿所、幼儿园通常称为保育工作。
幼儿的保疗工作是托儿所、幼儿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幼儿的年龄越小,英保冇工作的重要性也就越加显得突出。
(一)保疗的概念
传统的保冇,主要是指对幼儿的身体方而进行保护和照顾,这种理解是很不完整的。
随着健康概念的日趋完善以及人们对婴幼儿生理、心理和教冇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有关幼儿保育的概念也在不断地得到扩展和深化。
1.保育:是指成人为幼儿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需的、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给予幼儿精心的照顾和养育,以保护和促进幼儿正常发育和良好发展。
它包括对幼儿的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个方面。
2.身体保育:是指对幼儿身体及其机能的保护、照顾与促进。
它既包括对幼儿的身体进行保护和照顾,使英不受伤害,能正常发育,同时也包括采取各种保健手段与措施,以促进幼儿身体机能的发展和完善。
如天气变冷时,教师应及时为幼儿添加衣服,防止幼儿受凉。
这是对幼儿身体进行保护和照顾。
同时,为了使幼儿的身体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教师还应该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在户外较冷的空气中进行适当的身体锻炼,不断提髙幼儿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 这是对幼儿身体机能的促进。
3.心理保冇:是指对幼儿心理及其能力的保护与增进。
它既包括对幼儿的心理加以保护,使其不受伤害,能正常发冇,同时也包括对幼儿心理能力进行适当的培养,以增强幼儿的心理能力。
例如,当幼儿在活动中受到挫折而表现出伤心或退缩时,教师应该表现出对幼儿的关心和理解,这可以保护幼儿的心理不受伤害。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幼儿学习调石自己的情绪,使情绪能逐渐稳左下来,并积极地鼓励幼儿,使幼儿能愉快地、充满信心地投入到新活动中去。
这就是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心理保冇的过程。
幼儿的身体与心理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在对幼儿进行保ff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的有机结合,不能顾此失彼。
只有将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貞•正有效地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健康。
例如在幼儿进餐的过程,幼儿教师要同时考虑到幼儿身体和心理两个方而的保育。
幼儿园为幼儿提供营养丰富、搭配合理的膳食,这是对幼儿身体保育的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应尽可能引导每个幼儿都吃完一定量的食物,以满足其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
但是,如果为了完成这项任务而采取消极的办法,逼迫幼儿吃,则会使幼儿对进餐过程产生消极的情绪,这不但会影响幼儿机体对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甚至会逐渐导致幼儿产生神经性厌食。
因此,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身体保冇的过程中,必须同时重视对幼儿心理保育,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环境,积极鼓励幼儿多吃一些食物,如果幼儿实在不想吃,则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决不能逼迫幼儿吃。
综上所述,全而的保育观应该包括以下主要的内容:1.
保育这一概念包括身体保育和心理保育两个方面。
2.两种保育都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对身体和心理的保护和照顾,使其免受伤害,能正常发育:二是对身体机能和心理能力的促进和增进,使苴能更好地发展和完善。
3.在对幼儿进行保育的过程中,要将两种保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忽视任何一方,以促使幼儿的身心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树立全而的保育观十分重要,它是做好幼儿保冇工作的基础,更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二)幼儿保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托幼机构的保冇工作涉及到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等各个方而。
可以说是十分繁杂的,甚至有些琐碎,但它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却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是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重要保证。
托儿所、幼儿园的保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方而的内容:
1.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主要包括:良好的、符合安全与卫生要求的物质环境以及良好的精神环境。
2.做好幼儿日常生活的保冇工作: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对幼儿的进餐、睡眠、穿脱衣服、盥洗、排泄等生活环节给予精心的照顾。
3.做好教育过程中的保冇工作:注意用眼卫生、坐姿是否正确、运动量的大小、活动时间的长短、动静交替等。
4.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每日进行晨检、左期进行健康检査,做好卫生消毒、病儿隔离、计
划免疫、疾病防治等
5.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房屋、设备、消防、交通等的安全防护和检査,药物的管理、幼儿接送时的管理。
6.积极锻炼幼儿的身体: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以及户外体冇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幼儿的身体。
7.做好特殊幼儿的保育工作:对体弱儿、残疾儿以及有心理问题的幼儿提供特殊的照顾、帮助与指导等。
(三)幼儿保育工作的实施
为了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在具体实施保疗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而:
1.坚持保育和教冇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我国托幼儿园所教疗工作的基本原则。
保育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了幼儿更好地发展,对幼儿实施全而发展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要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要发展幼儿的心理能力,这些都需要在对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实现。
只有将对幼儿的保冇和教冇紧密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兼顾、相互渗透以及相互促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共同完成幼儿教疗的任务。
因此,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做好幼儿身心的保冇工作以及幼儿的教冇和培养工作,又要在保育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必要的教育,在教疗的过程中实施一泄的保冇,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保教结合。
例如,幼儿绘画活动通常属于教育活动的范畴,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这一活动时,需要注意到幼儿的坐姿与握笔的姿势是否正确、光线来源与亮度是否合理、幼儿用眼时间与握笔时间的长短等。
同时,还应该利用这一过程,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帮助,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教育幼儿爱护自己的眼睛、讲究用眼卫生,这就做到了在教冇过程中实施保育,在保育过程中进行教育。
2.保育工作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托幼儿所的保冇工作,不只是幼儿教师和保冇员的工作,它更需要医务、保健人员的参与以及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配合。
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主要依靠医务、保健人员的具体负责与实施:幼儿膳食的烹调过程,需要厨房工作人员的直接参与;而幼儿入恫、离园时的安全,则离不开园所大门管理人员的配合……只有托幼园所的全体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有可能将幼儿的保冇工作圆满完成。
3.保育工作需要得到家庭的支持与配合
家庭也是幼儿生活的环境,家长理应承担起维护和增进幼儿健康的重任。
要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只靠园所单方而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得到幼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例如有些新入恫的幼儿,由于不太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午睡时常常不能很快入睡或较早地醒来,午睡时间明显不足,而且,
幼儿第二天还要早早地起来上幼儿园,这很可能会使幼儿每日的睡眠时间不够充足,长此下去会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
为此,幼儿教师除了要做好幼儿午睡时的保疗工作,还需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告诉家长幼儿午睡时的情况,并建议家长让幼儿能在晚上早些就寝,适当调整幼儿在家里的生活作息时间,双方相互配合,共同保证幼儿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确保幼儿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