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和负荷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颅内动脉斑块易损特征和负荷的关系严雪娇;施笑蕊;汤敏;高洁;张小玲;李玲
【期刊名称】《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4(45)6
【摘要】目的利用高分辨血管壁成像评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颅内症状性斑块中易损特征和负荷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因脑缺血症状接受颅脑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检查的118例患者。
根据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病理生理水平将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high homocysteine, HHcy)组(Hcy>15μmol/L),正常同型半胱氨酸(normal homocysteine, NHcy)组(Hcy≤15μmol/L)。
获取患者颅内症状性斑块的面积、狭窄程度、重塑率、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ized wall index, NWI)以及斑块内存在的易损特征,包括对比增强、斑块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IPH)、表面不规则或阳性重塑。
根据每个斑块中易损特征的数量作为易损负荷并进行分级。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斑块易损特征及负荷的关系。
结果在调整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和斑块测量指标后,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颅内症状性斑块IPH[校正比值比
(OR)=3.051,95%CI:1.065~8.738,P=0.038]和表面不规则性(校正
OR=2.745,95%CI:1.024~7.363,P=0.045)的独立预测因子。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与症状性斑块易损负荷呈正相关(r=0.524,P<0.001)。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缺血性患者颅内斑块的IPH和表面不规则独立相关,并可能在颅内斑块易损负荷中起作用。
【总页数】8页(P646-653)
【作者】严雪娇;施笑蕊;汤敏;高洁;张小玲;李玲
【作者单位】陕西省人民医院MRI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1
【相关文献】
1.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易损性斑块的关系分析
2.肱动脉内皮功能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
3.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斑块的HR-MRI研究
4.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nnexin A2、miR⁃9⁃5p表达与颅内动脉粥样斑块负荷、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5.HR-MRI评估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脑缺血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