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物理测试试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物理测试试题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余音绕梁B.尘土飞扬C.人声鼎沸D.花香扑鼻
2.一杯热水放在空气中,慢慢变凉了,这是因为()。

A.热水的温度传到空气中去了
B.热水对外做功,内能减小了
C.热水的内能传给了空气,本身的内能减小了
D.热水放出了热量,它的热量减少了
3.将一艘木制的小船,轻轻地放入一个装满水的鱼缸内,鱼缸内的部分水会被小船所排开,流到鱼缸以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船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小船的重力
B.小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C.放入小船水溢出后,鱼缸内水对缸底部的压强变大
D.放入小船前鱼缸的总重等于放入小船后鱼缸和船的总重
4.汽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车上的乘客看到窗外的雨是竖直下落的,那么在地面上的人看来,雨滴的下落方向是:()
A.竖直下落; B.斜向东下落;
C.斜向西下落; D.斜向南下落或斜和北下落
5.把一金属块放入盛满水的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 g水,则金属块的体积是:()
A.10 cm3; B.100 cm3; C.5 cm3; D.无法判断.
6.关于磁感线的概念,下面说法中错误
..的是............................................................... ()A.磁感线是磁场中确实存在的
B.磁体周围越接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C.磁感线是一种假想的曲线,在磁体外部是从N极到S极
D.磁针北极在某点所受的磁力方向跟该点磁感线的方向一致
7.站在高压输电线上的小鸟不会触电的原因是().
A.鸟是绝缘体不会触电
B.鸟的耐压性强不会触电
C.高压线外层有绝缘层
D.鸟只站在一根电线上,两爪间电压很小
8.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测量工具,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A.-4℃B.-6℃.C.6℃D. 16℃.
9.音乐会上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乐曲,我们也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这主要是依据 .................................................................................................................................... ()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
10.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键S闭合时,发现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电路中的电阻R或灯L有一个出现了故障,则可能是 ........................................ ()A.电流表A示数为零,电阻R短路B.电流表A示数为零,灯L断路
C.电压表示数为零,电阻R短路D.电压表示数为零,灯L断路
11.邮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做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反射声音; B.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C.不能传播声音; D.以上都不对.
二、多选题
12.(09南昌)(多选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三、填空题
13.高速公路上的物理知识
当我们坐着汽车,快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你不妨做个有心人,看看有什么物理知识:
雷达测速的原理,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而得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
度,请写出测速的公式__________
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
公路两旁的标志牌,既有限速牌又有限重牌,请解释为什么不同的车型如小汽车和大卡车限速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些路口立有的凸面镜能起到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14.将三个质量、体积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三种不同的液体中,静止后如下列各图所示,则________图中的液体密度最大。

15.蓄电池是化学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它在放电过程中将能转化为能。

16.当初,发明学生用电流表的人应该有以下思维过程:
(1)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电路中,这样,利用串联电路的特征“”可知:电流表显示的电流值就等于被测电路的电流值。

(2)为提高测量的精度,电流表的接入对原电路的影响应该可以忽略,因此,电流表的内部电阻应该。

1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台开关S后,只有灯泡L1发光,并且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可能出现的故障为
A.电压表断路B.灯泡L2断路C.电压表短路D.灯泡L2短路
18.用一手指面紧贴玻璃平面镜时,发现手指与它的像之间最近距离是6mm,可见该平面镜玻璃厚度约是mm.
19.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面鼓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不同。

20.(4分)按照我旧交通管理的规定“红灯停、绿灯行、黄灯预备”,小刚在科技活动中设计
了一个实验电路,用以模拟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如图所示。

请你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规定红灯发出的光作为交通的停止信号,其原因是
(2)当单刀多掷开关接通位置“1”时,灯发光,发光的各灯采用的是联方式,
(3)当开关接通位置“3”时,允许方向的车辆迎行
四、作图题
21.有一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经过A点和B点的两条磁感线。

22.下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方向,标出电源的正极和小磁针的N 极.
五、实验探究
23.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驾乘人员使用安全带的必要性展开了探究。

实验如下:
Ⅰ.如图甲,让载有正方体橡皮泥的实验小车,分别从斜面的A、B处自由下滑,观察小车与障碍物碰撞后橡皮泥抛落、受损情况,记录数据如下表。

Ⅱ.如图乙,用胶带纸将相同橡皮泥绑在小车上,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车在斜
面上位

是否
绑胶
带纸
橡皮泥第一次
落地点到碰撞
处距离/cm
橡皮泥受
损程度


车在斜
面上位

是否
绑胶
带纸
橡皮泥第一次
落地点到碰撞
处距离/cm
橡皮泥受损程度
④A否10.2磨损较多
③A是
0不明显凹痕10.9磨损较多0不明显凹痕10.0磨损较多0不明显凹痕
②B否17.4磨损多
④B是
8.2磨损较少,明显凹痕17.6磨损多8.4磨损较少,明显凹痕17.7磨损多8.1磨损较少,明显凹痕
根据实验和所得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橡皮泥第一次落地点到碰撞处距离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碰撞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2)每一处实验都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实验_______表明,在同样碰撞速度的条件下,胶带纸可以有效减轻碰撞造成的后果。

(4)比较实验③、④表明,在___________________过大时,胶带纸也不能阻止橡皮泥被抛出。

24.实验桌上有如下实验器材: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阻已知的定值电阻各1个,电阻箱(电路图符号)一个,已调零的电流表两块,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两个电阻R1与R2并联时,如果R1的阻值保持不变,则电阻R1与R2并联
的等效电阻R跟电阻R2的关系为:1
R=1
R2+b(b为常量)”。

请你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
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25.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可以测未知导体R的电阻值(即伏安法测电阻),图a为一种测量方案的原理图。

(1)某次实验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如图b所示,电压表的读数为 V,电流表的读数为 A,则电阻的测量值R=Ω
(2)考虑到电压表的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必然会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那么用这种方案测量出来的电阻值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电阻的真实值,其原因是:。

2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张老师在物理课上让同学们做了两个实验:①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②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同学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有些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尽管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但是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于是有些同学认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为了纠正这部分同学的错误认识,你能将实验进行改进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吗?你的改进方法
是:。

(3)王明、李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王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所示,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填“大”或“小”)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王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27.小明、小花和小强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小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花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小强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1)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
(2)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
六、论述计算题
28.(8分)下表是上海世博会15座4轮电动观光车的部分技术参数。

设电动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g取10N/kg) ,求:
⑴设每个乘客的平均质量为60kg,求满载时车对路面的压强;
⑵若观光车以最大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功率为4×103W,求车子行驶时受到的阻力;
⑶若蓄电池组某次充满电后,可供电动车匀速行驶90km,求电动观光车的效率。

29.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速度是60km/h,有一次因故迟开了20min ,为了准点到达乙站,火车司机把车速提高到72km/h ,求
(1)甲、乙两站的距离;
(2)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
30.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6V,R1的阻值为2Ω,R2的阻值为3Ω,R3的阻值为6Ω。

求(1)S1、S2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2)S1、S2都断开时电路的总功率。

【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
D
2.
C
3.
C
4.
B
5.
A
6.
D
7.
正确答案选D.解析鸟不是绝缘体,事实上鸟和人一样也是导体,它的耐压性也不强,高压线外面设有绝缘层,鸟在高压线上不触电是因为鸟的双爪在一根电线上,鸟的身体很小,两爪间的距离很近,加在鸟身体上的电压很小,通过鸟的电流也极小,因此不会触电。

选题角度:本题用于考查安全用电.
8.
A
9.
B
10.
C
11.
A
二、多选题 12. A B C
三、填空题 13.
s =vt
2; 传播过程中;不同车型的车,即使速度相同,它们的质量也不同,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更小;扩大视野
14.

15.
化学 电
16.
各处电流相等【I=I 1=I 2】 非常小【尽可能小】
17.
CD
18.
3
19.
响度
20.
(1)红光能在空气中传播更远的距离人眼对红光比其他色光更敏感(2)南北“绿”,东西“红”并(3)东西。

四、作图题 21.
如答案图所示。

22.
五、实验探究 23.
(1)受损程度 (2)减小实验误差 (3)①、③或②、④ (4)碰撞速度
24.
如图:
实验步骤:
⑴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⑵断开开关,调节电阻箱R 2的阻值。

闭合开关S ,用电流表A 1测量通过定值电阻R 1的电流I 1,用电流表A 2测量通过干路的电流I 2,将R 1、I 1、I 2、R 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⑶仿照步骤⑵,分别改变5次电阻箱R 2的阻值,用电流表A 1分别测量相应的电流I 1的数据,用电流表A 2分别测量相应的电流I 2的数据,并分别将R 1、I 1、I 2、R 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⑷利用公式R =U I =I 1R 1
I 2,分别计算出6次并联电路的6个等效电阻,并分别记录在实验数
据记录表中。

⑸利用R 和R 2的数据分别计算出1R 和1
R 2的数据,并分别记录在实验数据记录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表
A 2
R R 1
A 1 S
25.
(1)1.6 ,0.5,3.2 (每空1分) (2)小于, 电流表实际测量的是通过待测电阻和电压表的总电流,即电流偏大,而电压是准确的,由R =U/I 可知,电阻的测量值小于实值(每空2分,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26.
(4)E A D C (3)小 ①
(2)将一些小纸团放在桌面上,通过纸团的跳动来观察桌面的振动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7.
(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3)在鼓上放几张小纸屑,敲响时,纸屑在跳动.
六、论述计算题 28.
解:⑴P =F S =G S =15×60kg ×10N/kg +103kg ×10N/kg
4×25×10-4m 2
=1.9×105Pa ⑵f =F =P v =4×103W
10m/s
=400N ⑶η=W 有用W 总=Fs UIt =400N ×90×103m 48V ×250A ×3600s
≈83.3%
29.
已知:v 1=60km/n v 2=72 km/h t 1-t 2=20min =1
3h 求:s =? t 1=?
解: t 1-t 2=13h s v 1-s v 2=13h s 60km/h -s 72km/h =13h ∴s =120km t 1=s v 1=120km 60km/h
=2h.
答:甲、乙两站的距离为120km.正常行驶的时间为2h。

30.
S1、S2都闭合时,R2、R3并联总电流I=U
R2+
U
R3
=6V


6V

=3A
S1、S2都断开时,R1、R2串联总功率P=U2
( R1+R2)=(6V)2
2Ω+3Ω
=7.2W 答:电流表示数为3A,总功率为7.2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