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歌剧《叶甫盖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音乐分析作者:刘旭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01期
摘要:《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谱曲的三幕歌剧。

俄语脚本由作曲家和康斯坦丁·西罗夫斯基(К.С.Шиловский)基于俄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1830年发表的同名长篇诗文小说改编而成。

该剧1879年在尼古莱·鲁宾斯坦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抒情歌剧的典型作品。

歌剧脚本的遣词用字十分贴近普希金的原著,保留了不少普希金的原诗,还有柴科夫斯基添加的音乐和戏剧元素。

本文就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音乐进行分析。

关键词: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音乐
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反映出人与社会矛盾冲突背景下的苦闷压抑、美好向往和牺牲精神。

听他的音乐,给人的感受恰如阅读普希金(Pushkin)的诗歌和散文。

聆听他的音乐,内心会有一种美好的情怀,一种莫名的感动。

在他的乐曲里可以找到惆怅和痛苦,可以体会到一腔悲情,但却永远找不到悲观、失望、堕落和失神。

柴科夫斯基描绘的人生画面永远是人性中向上的那股激情,那种气象万千的悲欢和每个人心灵深处的风景。

1作品评价及简介
柴可夫斯基一生共创作过十一部歌剧。

这部完成于1878年的歌剧《奥涅金》是其歌剧创作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它取材于普希金的同名诗体小说,体现了柴氏一贯的真挚、朴素和抒情的风格。

全剧由三幕构成,分为七个场景,除序曲以外共二十二个音乐段落。

歌剧表现了达吉亚娜、奥涅金、连斯基等几个贵族青年由于厌倦了本阶级的生活方式,在朦胧地追求理想的生活道路上所经历的悲剧。

音乐以悠长、抒情的旋律,细致表现人物心理为特征。

整部剧的音乐创作方面充分体现了柴氏中期作品的创作态度和风格。

2作曲家简介及创作经过
柴可夫斯基一直想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选择富于人情味、接触到内心世界的题材作为歌剧脚本。

俄罗斯著名的女低音歌唱家拉夫洛夫斯卡娅得知后便向他推荐普希金的《奥涅金》。

因原著为诗体小说,缺乏戏剧的因素,故作曲家认为这是一个狂妄的想法。

但过后,他又觉得可行。

在诗人希洛夫斯基的协助下,作曲家开始投入到了《奥涅金》的创作中。

在作曲过程中,安东尼娜突然向他提出结婚要求,两人经过几周的婚后生活,由于感情破裂,柴氏产生了自杀念头,以致后来发病到国外疗养。

由此中断了《奥涅金》的音乐创作。

他在瑞士日内瓦湖畔库拉兰疗养期间,与他仅有书信来往的好友梅克夫人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了他很大的安慰和帮助,使他得以恢复健康,重新有了创作能力,终于在1878年完成了《奥涅金》的音乐创作。

3《奥涅金》艺术赏析
3.1故事背景和序曲歌剧脚本由诗人希洛夫斯基根据普希金的同名诗体小说改编。

故事发生在1820年的俄罗斯乡村和圣彼得堡两地,主要涉及的人物有庄园主的两个女儿———姐姐达吉亚娜和妹妹奥尔加、男主人公———贵族青年奥涅金和他的朋友连斯基。

这部歌剧的序曲没有运用雄伟的奏鸣曲形式,为了表现纯洁的庄园主之女达吉亚娜,以朴素的半音阶动机简单的反复,构成了前奏曲式的简短小曲。

该序曲很好地表现了整个歌剧的亲切气氛。

3.2第一幕全剧由三幕二十二个音乐段落组成。

第一场景为庄园主家的阳台。

【第一段】达吉亚娜和妹妹奥尔加的二重唱,以及母亲拉丽娜和乳娘菲利普耶芙娜加入的四重唱。

这两个唱段,用伤感的风格表现了寂静田园的和平气氛和达吉亚娜的温柔性格。

【第二段】农民们上场,唱起了俄罗斯古老的丰收节之歌。

这首歌曲由一人领唱,众人随和,很像民谣,颇有趣味。

接着是简单的动机音调,经过不断反复,形成了让人印象深刻的舞曲。

【第三段】奥尔加的咏叹调。

这个咏叹调,描绘出小姑娘无拘无束的性格,与爱幻想的达吉亚娜形成了对比。

【第四段】农民们离去,埋头阅读的达吉亚娜心有不祥预感,惴惴不安。

【第五段】有人通报连斯基来访。

他向达吉亚娜介绍了自己的朋友奥涅金。

这一段在音乐处理方面用了一个四重唱的手法。

【第六段】连斯基热恋奥尔加的咏叹调。

管弦乐舒展地描绘了连斯基浪漫、纯情的美好心灵。

另外,第六段中间部分,还在G大调上安排了奥涅金和达吉亚娜的对话。

去掉经过原来E 大调属音上的持续低音,再返回到连斯基的咏叹调,在E大调主音的持续音上结束,构成古典的三部形式。

【第七段】夜幕静静笼罩着俄罗斯的田野。

奥涅金给达吉亚娜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第二场景为达吉亚娜的寝室
【第八段】导入部是乳娘和达吉亚娜的场景。

达吉亚娜由于思念奥涅金难以入眠。

在此,富有标识性的达吉亚娜动机音调的各种变化处理,叙述了她自己无法理解的苦闷心情。

【第九段】写信的场面。

达吉亚娜的热情,首先在管弦乐的强奏中展示出来,她下决心给奥涅金写信。

这一场面与第二幕第二场中连斯基等候决斗对手时所唱的伤情咏叹调,被誉为该歌剧的双珠。

在以切分音节奏推进而成的弦乐伴奏带领下,木管喃喃细语般地描绘了一个纯洁少女心中的秘密。

小节末尾奏出的简短琶音,暗示着写信人写到语尾之处时的心情,确切地表
达了人物的烦躁情绪。

这段音乐由四个对照曲调构成,即降D大调、d小调、C大调、降D大调、降d小调,表现出曲调的匀称。

【第十段】二重唱。

达吉亚娜写信时,天已破晓。

她坐在窗前沉思冥想。

牧场传来优美的笛声,清晨一派清新景象,此情此景同达吉亚娜彻夜难平的心绪,恰相对照。

由此再度奏出第九段开头部分热情洋溢的动机音调。

达吉亚娜把写好的信托付给乳娘,而后默默地伏在桌上。

第三场景为达吉亚娜家的庭院
【第十一段】少女们的合唱。

采摘草莓的少女们,唱出了类似舒伯特作品的优美的女声合唱。

这个合唱在这场戏的两头形成了一个画框。

【第十二段】奥涅金的咏叹调。

他面对含羞的达吉亚娜冷冰冰地像道学家似的教训她,并宣告说自己是不适合在人间做丈夫的。

采摘草莓的少女们又唱起合唱,声音逐渐在远处消失。

(三)第二幕第一场景为达吉亚娜的命名日(她家的客厅)。

【第十三段】间奏曲和合唱后的圆舞曲。

把从写信那场中间部分引用过来的动机音调略加变化,构成了幕前的引子部分。

接着用著名的D大调圆舞曲开幕。

此曲中间,巧妙地插进了前来祝贺的客人们的对话。

【第十四段】法国人特里凯的祝贺歌。

由于奥尔加只顾和奥涅金跳舞,连斯基嫉妒在心。

特里凯应大家邀请,唱了一段内容空洞的歌曲。

【第十五段】玛祖卡舞曲。

客人们在跳玛祖卡舞,受到侮辱的连斯基跟奥涅金激烈地争吵,两人提出要进行决斗。

【第十六段】终曲。

合唱和终曲的四重唱、五重唱,描写了在悲惨的结局面前,每个人错综复杂的心理活动。

奥尔加当场晕倒。

第二场景在早晨,积雪的水车小房附近。

构成这场戏的两段场景,就其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深度而言,具有全剧音乐高潮之感。

【第十七段】引子部分场景和连斯基的咏叹调。

激烈响起的减七和弦和咏叹调动机中间缠绕着悲痛感情的三连音音符的变化造成了一个短小的引子部分。

连斯基与朋友扎列茨基对话后,唱出了那首著名的咏叹调——《青春,你去往哪里》,伴奏中出现的上下移动的三连音符,动人肺腑,使人不免为之落泪。

柴可夫斯基所具有的按生活真实尽力展开抒情的真正本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十八段】决斗场面。

奥涅金和仆人登场。

奥涅金和连斯基过去是要好的朋友,今天却变成了仇敌,两人谁也不看谁,嘴里念念有词地说些自责与回顾之类的同样的话。

拿起手枪,
充满戏剧性的十六分音符的变化,使人提心吊胆。

从第一幕连斯基得意时所唱的咏叹调中取来的动机片段,描绘出了临死之人脑海中浮现出的往日图景。

一个最强音瞬间消失,枪响后,连斯基应声倒下。

管弦乐继续奏出以前出现过的旋律,大幕随着断肠般的音乐回声落下。

3.3第三幕第一场景为圣彼得堡的社交场所
【第十九段】大幕在辉煌的波兰舞曲中揭开。

这一场没有歌曲和合唱,全是舞蹈。

【第二十段】格列明公爵的咏叹调。

首先是奥涅金的独白,接着插进了舞蹈伴奏音乐苏格兰舞曲。

之后,格列明公爵连同夫人达吉亚娜上场。

管弦乐以优雅的圆舞曲旋律配合了这个场面。

随后,格列明公爵唱了一首抒发自己同达吉亚娜心心相印的咏叹调——《爱情之花》。

【第二十一段】奥涅金的咏叹调。

公爵向夫人介绍了奥涅金。

达吉亚娜下场后,奥涅金长久地耽于虚幻之中,前面出现过的苏格兰舞曲再次奏起后转场。

第二场景为公爵家的会客厅。

【第二十二段】达吉亚娜怀着同奥涅金结束关系的愿望,出来同他会面。

她克制了心中燃起的初恋感情,终于把奥涅金斥退。

作曲家在此侧重强调了音乐的雄辩力量和人物的内在感情。

4结束语
《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罗斯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塑造了奥涅金这个“多余人”的形象。

用奥涅金的冷漠、怀疑,连斯基的理想主义热情,达吉雅娜的纯洁、孤寂,突出反映了19 世纪20 年代俄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和知识分子追求自由时迷惘的心理。

参考文献:
[1]刘亚囡.任你是谁,都会感受到美好.瓦赫坦戈夫剧院《叶甫盖尼·奥涅金》观后[J].上海戏剧,2017(11):14-15.
[2]王冬梅.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女高音唱段音乐分析——以"书信场景"为例[J].音乐创作,2017(10):163-1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