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之老阳三干创作(二)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②查《部份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那时:GLⅡ六排的ε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年夜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年夜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手不年夜.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年夜,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年夜的吓人.于是我设计采纳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这样就呈现了年夜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从而到达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105.26-46.52)≈(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ω≤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水阻的年夜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按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理论上可以使△Pω≤70Kpa,有ω≤1.8874m/s,但知识告诉我们:不能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1.5m/s为合理.] 平安起见,设令:ω=1.2m/s⊙要求V,可初估迎面尺寸(计算标明风速和流速的增加,将带来K值的增加,但K值的增加,却招致迎面的减小,间接使整个换热面积A的减小,我对Vy=2.8m/s进行的计算标明,K值的增加,A值减小,K×A之积增加其实不明显.从这点来看牺牲K值换A值较为有利于整体换热效果,特另外要保6~8排的K值,换来的是将在以后用4~6排的增加面积来弥补,是很得失相当的,况且那时K值还得再按0.8倍计算.但按Vy=2.0m/s计算标明:A值增加,K×A之积也反而减小,K=65.336,考虑其它因数K=54.23,β≈,γ≈;ε1≈0.5665534,提出t w1℃的分歧理要求.由屡次的计算看出存在一个K×A最佳年夜值,即以下的分析计算).控制V左右,有:迎风面积Ay=q vg2令:表冷器长L=1500 L’=1500+120+120+60=1800表冷器高≈迎面换热管数n=h/39≈(根)取n=29根同时总供水根数N=29×4=116根有:表冷器高h=1131 h’=1131+84=1215迎风面积2迎面风速Vy= q vg≈⊙可提供的冷水流量 q mw:经反复屡次验算,按△tw =℃左右较为合理.冷冻水量q mw=Q/C×△tw×==18.71L/s(67.356CMH)根据所提供的110CMH的水量分配到前表冷器可在75CMH左右(由于水泵的选年夜,实际流量已在120CMH以上,分配到前表冷器可达80CMH).通水截面Aw= n× Ad =116×1.54×10-4=1.7864×10-2m2ω= q mw /Aw≈提高到ω=m/s 有 q mw = L/s(77.17248CMH)则:△tw≈3.0544℃≈3.1℃④表冷器结构尺寸(GLⅡ型)查《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age584~586《空气冷却器性能参数》表:肋管D18×2+φmm单位长度管传热面积:Fd=0.64㎡/m考虑局部存有片距为3.2~3.4㎜,统一按Fd=0.61㎡/m计.换热面积A:A=n×8×L×Fd =29=28㎡⑤析湿系数:ξ⑥传热系数:K8yξ8)]-1≈99.077W/㎡℃K8计= K8×η×≈82.234W/㎡℃η—修正系数(考虑排数、污垢、概况积灰、计算误差等平安因素)⑦计算热交换效率系数ε1:计算传热单位数:β=KA/ξq mg Cp×28/3.231×4.667×1.01×103≈计算水当量比:γ=ξq mg Cp/q mw C≈ε1=[1-e-(1-γ)β]/[ 1-γe-(1-γ)β]≈≈⑧校核计算冷冻水初始温度t w1:⊙t w1=t g1-(t g1-t g2)/αε15×0.656432≈℃(根据〈简明空调设计手册〉page150介绍:考虑平安系数α=0.94.这是针对冷冻水从头走究竟的情况,我们选取的是八排四进四出,冷排管始终坚持一个平均高温状态,可以使平安系数α=0.95~1,取α=0.95)t w1=℃>6℃满足可提供6℃的冷冻水要求.取t w1=℃⊙我们的结构更多的可能是α=1:t w1=t g1-(t g1-t g2)/αε1=35-(35-17)/1×0.656432≈℃⊙t w2= t w1+△tw =6+3.℃⑨校核计算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tm△tm=[(35-9.1)-(17-6)]/ln[(35-9.1)/(17-6)]≈℃⊙Q=KA△≈303736(w)≈3(Kw)⊙平安系数≈10.8%分析:由于我们在参数的取值设定上已是最晦气的情况,而计算又充沛考虑了余量,且使用的计算公式自己就是根据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还有余量是平安合理的.⑩风阻校核计算:六排:△P≈八排:△P×8/6≈1≈175Pa⑾水阻校核计算:六排:△PωKPa这里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估取△Pw=40Kpa,满足要求.(二)后表冷器a. 已知:⑪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s⑫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14.5℃湿球:℃⑬空气进、出口焓值:/29.79KJ/㎏⑭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⑮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 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1-(t g2-t s2)/(t g1-t s1)=1-()/()≈0.7843②查《部份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3m/s时:GLⅡ六排的ε2-6>0.78922、GLⅡ四排的ε2-4通过我以前屡次的计算比力,选取12排才华较好的满足K×A的要求,为不使水阻过限,分三组每组走四排(两个来回).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55.62-29.79)≈Kw(112735Kcal/h)⊙控制Vy=3m/s,可初估迎面尺寸:Ay=q vg3≈1.2963≈1.3m2令:L=1500(统一外型宽度)L’=1500+120+120+60=1800h=Ay/L=1.3≈mn=h/39≈22.23根取n=22根、 N=22×3=66根有:h=858 h’=858+84=942Ay= L×h=×0.858=1.287m2Vy= q vg287≈m/s⊙管内水流速ω根据在前表冷器的分析,设令:ω≤1.1m/s⊙可提供的冷水流量 q mw:经反复屡次验算,按△tw =℃估:q mw=Q/C×△tw×≈kg/s=L/s(CMH)根据所提供的110CMH的水量分配到后表冷器可在35CMH左右(由于水泵的选年夜,实际流量已在120CMH以上,分配到前表冷器可达40CMH).Aw= n× Ad =66×1.54×10-4=1.0164×10-2m2ω= q mw /Aw≈m/s(小于设定的ω≤1.1m/s)q mw = L/s(40CMH)可提高到ω=m/s则:△tw≈℃≈℃④表冷器结构尺寸(GLⅡ型)查《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age584~586《空气冷却器性能参数》表:肋管D18×2+φmm单位长度管传热面积:Fd=0.64㎡/m考虑局部存有片距为3.2~3.4㎜,统一按Fd=0.61㎡/m计.换热面积:A=n×12×L×Fd =22×12=241.56㎡⑤析湿系数:ξ=1(因为没有除湿)⑥传热系数:K12yξ8)]-1≈43.64W/㎡℃K12计= K12×η×≈≈31W/㎡℃η—修正系数(考虑排数、污垢、概况积灰、计算误差等平安因素)⑦计算热交换效率系数ε1:⊙计算传热单位数:β=KA/ξq mg Cp=31×2/1×4.667×1.01×103≈⊙计算水当量比:γ=ξq mg Cp/q mw C=1≈01336⊙ε1=[1-e-(1-γ)β]/[ 1-γe-(1-γ)β]≈≈⑧校核计算冷冻水初始温度t w1:⊙t w1=t g1-(t g1-t g2)/αε1=-(-1)/×≈℃t w1=℃>6℃满足可提供6℃的冷冻水要求.取t w1=℃⊙t w2= t w1+△tw ℃⑨校核计算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tm△tm=[(-)-(1-6)]/ln[(3-)/(1-6)]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ln/≈1℃⊙Q=KA△tm=31×2×1≈130722(w)≈(Kw)⊙平安系数≈8.44%分析:由于我们在参数的取值设定上已是最晦气的情况,而计算又充沛考虑了余量,且使用的计算公式自己就是根据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还有余量是平安合理的.⑩风阻校核计算:6排:△P≈12排:△P×12/6≈≈315Pa⑾水阻校核计算:6排:△PωKPa这里12排管(即实际上的4排管)估取△Pw=60Kpa,满足要求.创作时间:二零二一年六月三十日。
中央空调表冷器设计计算书
℃ ℃ m3/h m/s m/s
根据给定的设计参数、室外参数和进风温度,可以计算表冷器进出风状态点的参数如下: 大气压力 进风干球温度t1 进风湿球温度ts1 进风焓 i1 出风干球温度t2 出风湿球温度ts2 出风相对湿度rh% 出风焓 i2 机器露点 t3 101325 27 19 46.32 14 12 90% 34.08 27.36 85.55 kJ/kg ℃ kJ/kg Pa ℃ ℃ kJ/kg ℃ ℃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进水温度tw1 出水温度tw2 水量 换热管内水流速ω 集水管内水流速ω ' Kvs=Gv/[(ΔP)^0.5]
7 12 1.719690456 0.295545731 0.834315627 2.719069493
投标单位: 投标项目:
Ф 9.52表冷器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设计风量 设计冷量 本机采用铜管套铝片表冷器,其结构参数如下: 翅片形状 每排管管数N= 管排数P= 分路数n= 每路水程数m= 盘管组合数Z= 每组盘管集水管规格S= 每组盘管集水管内径Di= 翅片密度FPI= 片间距e= 管间距s1= 排间距s2= 叠片长度L= 铜管内径di= 铜管外径do= 翅片厚度δ = 则: 每米肋管长的肋片表面积Af=(s1*s2-π *do2/4)*2/e 每米肋管长的肋片间基管外表面积Ap=π *do*(e-δ )/e 每米换热管外表面的换热面积为A=Af+Ap 每米换热管内表面的换热面积为Ai=π *di 肋化系数τ =A/Ai 肋通系数(每米肋管外表面积与迎风面之比)a=A/s1 净面比(最窄流通断面积与迎风面之比) ε =(s1-do)(e-δ )/s1/e 总的换热面积 F=A*总换热管长 迎风面积 Fy=N*s1*L*Z 迎面风速 Vy=Qf/Fy/3600 最小流动截面的风速v=Vy/ε 空气流通段面的当量直径 de=2*(s1-di)*(e-δ )/((s1-di)+(e-δ )) 0.454381651 0.029664154 0.484045805 0.029091147 16.63893819 19.05692145 0.576283713 27.88103836 0.73152 2.468224458 4.283002286 0.003569537 m2 m2 m/s m/s m m2 m2 m2 m2 波纹 24 2 24 2 1 DN25 0.027 12 0.002116667 0.0254 0.022 1.2 0.00926 0.00996 0.00011 根 排 路 程 个 m m 片/英寸 m m m m m m m 6500 10 m3/h kW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3600≈s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③空气进、出口焓值:㎏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s时:GLⅡ六排的ε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ω≤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理论上可以使△Pw=ω≤70Kpa,有ω≤s,但常识告诉我们:不能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s为合理。
] 安全起见,设令:ω=s⊙要求Vy=~s,可初估迎面尺寸(计算表明风速和流速的增加,将带来K值的增加,但K值的增加,却导致迎面的减小,间接使整个换热面积A的减小,我对Vy=s进行的计算表明,K值的增加,A值减小,K×A之积增加并不明显。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4.667kg/s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889m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30.9/16.5℃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0.878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2.3~2.5m/s时:GLⅡ六排的ε2=0.887~0.875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105.26-46.52)≈274.14Kw(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64.68ω1.854≤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1.04356m/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mg=(14000×/3600≈s空气体积流量 qvg=14000/3600≈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③空气进、出口焓值:㎏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g2-ts2)/(tg1-ts1)=1-/≈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s时:GLⅡ六排的ε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mg ×(h1-h2)×-≈(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ω≤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理论上可以使△Pw=ω≤70Kpa,有ω≤s,但常识告诉我们:不能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s为合理。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qmg=(14000×1、2)/3600≈4、667kg/s空气体积流量qvg=14000/3600≈3、889m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30、9/16、5℃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g1-t s1)=1-(17-16、5)/(35-30、9)≈0、878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得接触系数ε2》表:当Vy=2、3~2、5m/s时:GLⅡ六排得ε2=0、887~0、875从这我们可以瞧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得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就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得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与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得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得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得吓人。
于就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得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得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得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得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得目得。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Q= q mg×(h1-h2)4、667×(105、26-46、52)≈274、14Kw(235760Kcal/h)⊙由六排管得水阻△Pw=64、68ω1、854≤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1、04356m/s[水阻得大小与水程得长短也有密切得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得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得水阻必为六排管得1/3。
表冷器热工计算(终极版)
f
db
)0.205( X f Pd
)0.558( Sf
Pd
f
)0.133
(2-5)
Req— S1— S2— Sf— δf— db—
由式(2-5)得:
j= 0.037235175
Xf— Pd—
计算空气的质量流量 Gm
Gm
G q
3600
(2-6)
查表得空气的平均密度,且作为常 数
ρq=
式中:
G—
Nf —
S1— Sf— db— δf—
计算表冷器最小单元格的截面积 f
'min
f
' min
S1 1.0
Sf 106
(1-7)
式中:
S1— Sf —
由式(1-7)得: f 'min=
6.72042E-05 m2
计算表冷器净面比 ε
fmin
f
' min
(1-8)
式中:
由式(1-8)得:
ε= 0.560551057
υq=
1.506E-05 m2/s
S1— Sf — db— δf —
计算最小空气流通单元处的空气雷诺数
Req
Re q
vmax de
q
(2-4)
式中:
由式(2-4)得: Req= 281.5368708
vmax— de— υq—
计算翅片传热因子 j
j
0.394Req0.357(SS12 )0.272(S f
初始参数
参数
1 盘管参数
(1)铜管外径
d0
(2)铜管壁厚
δ
(3)铜管孔距
S(41)铜管排距
S(52)翅片厚度 (6)每英寸翅片片数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q mg=(14000×1.2)/3600≈4.667kg/s空气体积流量q vg=14000/3600≈3.889m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30.9/16.5℃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0.878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2.3~2.5m/s时:GLⅡ六排的ε2=0.887~0.875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Q= q mg×(h1-h2)4.667×(105.26-46.52)≈274.14Kw(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64.68ω1.854≤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1.04356m/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表冷器计算介绍模板之欧阳数创编
表冷器计算书(一)(二)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q mg=(14000×1.2)/3600≈4.667kg/s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889m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30.9/16.5℃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0.878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2.3~2.5m/s时:GLⅡ六排的ε2=0.887~0.875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105.26-46.52)≈274.14Kw(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64.68ω1.854≤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1.04356m/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表冷器性能计算书
表冷器性能计算书风量25000m3/h,要求的制冷量127KW,表冷器前的参数为t干=27℃,t湿=19.5℃,焓值=56KJ/Kg,表冷器后的参数t干=15.3℃,t湿=14.6℃,焓值=40.8KJ/Kg确定表冷器为4P,表冷器净长1750,表冷器高40孔。
表冷器的迎风面积=表冷器净长*表冷器高*38/1000000=1750*40*38/1000000=2.66m2表冷器迎面风速=风量/3600/迎风面积=25000/3600/2.66=2.61m/s表冷器换热面积=表冷器排数*排间距*表冷器孔数*孔间距*表冷器净长/片间距*2/1000000-3.14*8*8*表冷器排数*孔数=4*32.91*40*38*1750/3.0*2/1000000-3.14*8*8*4*40=234m2 水量=冷量/5/1.163=127/5/1.163=21.9m3/h铜管内的水流速=水量/3600/(排数/管程数*单管内的流通面积*表冷器也数)=21.9/3600/(4/8*0.0002*40)=1.53m/s 析湿系数=(表冷器入口焓值-表冷器出口焓值)/干空气定压比热/(表冷器入口干球湿度-表冷器出口干球温度)=(56-40.8)/1.01/(27-15.3)=1.28传热温差=((入口干球温度-12)-(出口干球温度-7))/LN ((入口干球温度-12)-(出口干球温度-7))=((27-12)-(15.13-7))/LN((27-12)-(15.13-7))=11.3 传热系数=1.038*(1/(1/(28.943*迎面风速0.619*析湿系数0.816)+1/(174.513*铜管内的水流速0.8))=0.943*(1/(1/(28.943*1.730.619*2.510.816)+1/(174.513*1.15770.8))=47.9W/(m2. ℃)传热量=传热温差*传热面积*传热系数/1000=11.3*234*47.9/1000=127KW传热量满足制冷量的要求,即所选表冷器的排数与尺寸合理。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q mg=(14000×1.2)/3600≈4.667kg/s空气体积流量q vg=14000/3600≈3.889m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30.9/16.5℃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0.878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2.3~2.5m/s时:GLⅡ六排的ε2=0.887~0.875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105.26-46.52)≈274.14Kw(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64.68ω1.854≤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1.04356m/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Ф16铜管表冷器设计计算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设计风量 设计冷量 本机采用铜管套铝片表冷器,其结构参数如下: 翅片形状 每排管管数N= 管排数P= 分路数n= 每路水程数m= 盘管组合数Z= 每组盘管集水管规格S= 每组盘管集水管内径Di= 翅片密度FPI= 片间距e= 管间距s1= 排间距s2= 叠片长度L= 铜管内径di= 铜管外径do= 翅片厚度δ = 则: 每米肋管长的肋片表面积Af=(s1*s2-π *do /4)*2/e 每米肋管长的肋片间基管外表面积Ap=π *do*(e-δ )/e 每米换热管外表面的换热面积为A=Af+Ap 每米换热管内表面的换热面积为Ai=π *di 肋化系数τ =A/Ai 肋通系数(每米肋管外表面积与迎风面之比)a=A/s1 净面比(最窄流通断面积与迎风面之比) ε =(s1-do)(e-δ )/s1/e 总的换热面积 F=A*总换热管长 迎风面积 Fy=N*s1*L 迎面风速 Vy=Qf/Fy/3600 最小流动截面的风速v=Vy/ε 空气流通段面的当量直径 de=2*(s1 -di)*(e-δ )/((s1-di)+(e-δ )) 进水温度tw1 出水温度tw2
0.956222152 20.49 1.583354863 63.8670001 8.798691788 8.329945574 0.943916919 W/m2℃ ℃ kW kW
1.286859236 59.34628807
% %
49.67285831 94.07969034 25.62982536
Pa Pa kPa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4.667kg/s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889m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30.9/16.5℃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0.878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2.3~2.5m/s时:GLⅡ六排的ε2=0.887~0.875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105.26-46.52)≈274.14Kw(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64.68ω1.854≤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1.04356m/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算书之杨若古兰创作(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时:GLⅡ六排的ε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请求.(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老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添加排数仍旧帮忙不大.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实了这一点.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添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因而我设计采取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如许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降低.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ω≤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是非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必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理论上可以使△Pω≤70Kpa,有ω≤1.8874m/s,但常识告诉我们:不克不及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1.5m/s为合理.] 平安起见,设令:ω=1.2m/s⊙请求V,可初估迎面尺寸(计算标明风速和流速的添加,将带来K值的添加,但K值的添加,却导致迎面的减小,间接使全部换热面积A的减小,我对Vy=2.8m/s进行的计算标明,K值的添加,A值减小,K×A之积添加其实不明显.从这点来看就义K值换A值较为有益于全体换热后果,特此外要保6~8排的K值,换来的是将在当前用4~6排的添加面积来弥补,是很得不偿失的,况且那时K值还得再按0.8倍计算.但按Vy=2.0m/s计算标明:A值添加,K×A之积也反而减小,K=65.336,考虑其它因数K=54.23,β≈,γ≈;ε1≈0.5665534,提出t w1℃的分歧理请求.由多次的计算看出存在一个K×A最好大值,即以下的分析计算).控制V摆布,有:顶风面积Ay=q vg2令:表冷器长L=1500 L’=1500+120+120+60=1800表冷器高≈迎面换热管数n=h/39≈(根)取n=29根同时总供水根数N=29×4=116根有:表冷器高h=1131 h’=1131+84=1215顶风面积2迎面风速Vy= q vg≈⊙可提供的冷水流量 q mw:经反复多次验算,按△tw =℃摆布较为合理.冷冻水量q mw=Q/C×△tw×==18.71L/s(67.356CMH)根据所提供的110CMH的水量分配到前表冷器可在75CMH摆布(因为水泵的选大,实际流量已在120CMH以上,分配到前表冷器可达80CMH).通水截面Aw= n× Ad =116×1.54×10-4=1.7864×10-2m2ω= q mw /Aw≈提高到ω=m/s 有q mw= L/s (77.17248CMH)则:△tw≈3.0544℃≈3.1℃④表冷器结构尺寸(GLⅡ型)查《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age584~586《空气冷却器功能参数》表:肋管D18×2+φmm单位长度管传热面积:Fd=0.64㎡/m考虑局部存有片距为 3.2~3.4㎜,统一按Fd=0.61㎡/m计.换热面积A:A=n×8×L×Fd =29=28㎡⑤析湿系数:ξ⑥传热系数:K8yξ8)]-1≈99.077W/㎡℃K8计= K8×η×≈82.234W/㎡℃η—批改系数(考虑排数、污垢、概况积灰、计算误差等平安身分)⑦计算热交换效力系数ε1:计算传热单元数:β=KA/ξq mg Cp×28/3.231×4.667×1.01×103≈计算水当量比:γ=ξq mg Cp/q mw C≈ε1=[1-e-(1-γ)β]/[ 1-γe-(1-γ)β]≈≈⑧校核计算冷冻水初始温度t w1:⊙t w1=t g1-(t g1-t g2)/αε15×0.656432≈℃(根据〈简明空调设计手册〉page150介绍:考虑平安系数α=0.94.这是针对冷冻水从头走到底的情况,我们拔取的是八排四进四出,冷排管始终坚持一个平均低温形态,可以使平安系数α=0.95~1,取α=0.95)t w1=℃>6℃满足可提供6℃的冷冻水请求.取t w1=℃⊙我们的结构更多的可能是α=1:t w1=t g1-(t g1-t g2)/αε1=35-(35-17)/1×0.656432≈℃⊙t w2= t w1+△tw =6+3.℃⑨校核计算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tm△tm=[(35-9.1)-(17-6)]/ln[(35-9.1)/(17-6)]≈℃⊙Q=KA△≈303736(w)≈3(Kw)⊙平安系数≈10.8%分析:因为我们在参数的取值设定上已经是最晦气的情况,而计算又充分考虑了余量,且使用的计算公式本人就是根据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还不足量是平安合理的.⑩风阻校核计算:六排:△P≈八排:△P×8/6≈1≈175Pa⑾水阻校核计算:六排:△PωKPa这里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估取△Pw=40Kpa,满足请求.(二)后表冷器a. 已知:⑪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s⑫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14.5℃湿球:℃⑬空气进、出口焓值:/29.79KJ/㎏⑭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⑮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 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1-(t g2-t s2)/(t g1-t s1)=1-()/()≈0.7843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3m/s时:GLⅡ六排的ε2-6>0.78922、GLⅡ四排的ε2-4通过我之前多次的计算比较,拔取12排才干较好的满足K×A的请求,为不使水阻过限,分三组每组走四排(两个来回).③选型分析:⊙冷负荷 Q= q mg×(h1-h2)4.667×)≈Kw(112735Kcal/h)⊙控制Vy=3m/s,可初估迎面尺寸:Ay=q vg3≈1.2963≈1.3m2令:L=1500(统一外型宽度)L’=1500+120+120+60=1800h=Ay/L=1.3≈mn=h/39≈22.23根取n=22根、N=22×3=66根有:h=858 h’=858+84=942Ay= L×h=×0.858=1.287m2Vy= q vg287≈m/s⊙管内水流速ω根据在前表冷器的分析,设令:ω≤1.1m/s⊙可提供的冷水流量 q mw:经反复多次验算,按△tw =℃估:q mw=Q/C×△tw×≈kg/s=L/s(CMH)根据所提供的110CMH的水量分配到后表冷器可在35CMH摆布(因为水泵的选大,实际流量已在120CMH以上,分配到前表冷器可达40CMH).Aw= n× Ad =66×1.54×10-4=1.0164×10-2m2ω= q mw/Aw≈m/s(小于设定的ω≤1.1m/s)q mw = L/s(40CMH)可提高到ω=m/s则:△tw≈℃≈℃④表冷器结构尺寸(GLⅡ型)查《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age584~586《空气冷却器功能参数》表:肋管D18×2+φmm单位长度管传热面积:Fd=0.64㎡/m考虑局部存有片距为 3.2~3.4㎜,统一按Fd=0.61㎡/m计.换热面积:A=n×12×L×Fd =22×12=241.56㎡⑤析湿系数:ξ=1(因为没有除湿)⑥传热系数:K12yξ8)]-1≈43.64W/㎡℃K12计= K12×η×≈≈31W/㎡℃η—批改系数(考虑排数、污垢、概况积灰、计算误差等平安身分)⑦计算热交换效力系数ε1:⊙计算传热单元数:β=KA/ξq mg Cp=31×2/1×4.667×1.01×103≈⊙计算水当量比:γ=ξq mg Cp/q mw C=1≈01336⊙ε1=[1-e-(1-γ)β]/[ 1-γe-(1-γ)β]≈≈⑧校核计算冷冻水初始温度t w1:⊙t w1=t g1-(t g1-t g2)/αε1=-(-1)/×≈℃t w1=℃>6℃满足可提供6℃的冷冻水请求.取t w1=℃⊙t w2= t w1+△tw ℃⑨校核计算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tm△tm=[(-)-(1-6)]/ln[(3-)/(1-6)]=/ln/≈1℃⊙Q=KA△tm=31×2×1≈130722(w)≈(Kw)⊙平安系数≈8.44%分析:因为我们在参数的取值设定上已经是最晦气的情况,而计算又充分考虑了余量,且使用的计算公式本人就是根据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还不足量是平安合理的.⑩风阻校核计算:6排:△P≈12排:△P×12/6≈≈315Pa⑾水阻校核计算:6排:△PωKPa这里12排管(即实际上的4排管)估取△Pw=60Kpa,满足请求.。
表冷器计算书
表冷器计较书之五兆芳芳创作(一)前表冷器a.已知:①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s②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③空气进、出口焓值:105.26/46.52KJ/㎏④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⑤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计较:①接触系数ε2:ε2=1-(t g2-t s2)/(t g1-t s1)=1-(17-16.5)/(35-30.9)≈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时:GLⅡ六排的ε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便可满足要求.(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忙不大.我近30遍的手工计较也证明了这一点.提高水流速和下降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加积极的奉献.通过计较我们可以发明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于是我设计采取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很容易我们发明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良多.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③选型阐发:⊙冷负荷 Q= q mg ×(h1-h2)4.667×)≈(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ω≤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理论上可以使△Pω≤70Kpa,有ω≤1.8874m/s,但知识告知我们:不克不及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1.5m/s为公道.] 平安起见,设令:ω=1.2m/s⊙要求V,可初估迎面尺寸(计较标明风速和流速的增加,将带来K值的增加,但K值的增加,却导致迎面的减小,直接使整个换热面积A的减小,我对Vy=2.8m/s进行的计较标明,K值的增加,A值减小,K×A之积增加其实不明显.从这点来看牺牲K值换A值较为有利于整体换热效果,特此外要保6~8排的K值,换来的是将在以后用4~6排的增加面积来弥补,是很得不偿失的,况且那时K值还得再按0.8倍计较.但按Vy=2.0m/s计较标明:A值增加,K×A之积也反而减小,K=65.336,考虑其它因数K=54.23,β≈,γ≈;ε1≈0.5665534,提出t w1℃的不公道要求.由多次的计较看出存在一个K×A最佳大值,即以下的阐发计较).控制V左右,有:迎风面积Ay=q vg2令:表冷器长L=1500 L’=1500+120+120+60=1800表冷器高≈迎面换热管数n=h/39≈(根)取n=29根同时总供水根数N=29×4=116根有:表冷器高h=1131 h’=1131+84=1215迎风面积2迎面风速Vy= q vg≈⊙可提供的冷水流量 q mw:经频频多次验算,按△tw =℃左右较为公道.冷冻水量q mw =Q/C×△tw×==18.71L/s(67.356CMH)按照所提供的110CMH的水量分派到前表冷器可在75CMH左右(由于水泵的选大,实际流量已在120CMH以上,分派到前表冷器可达80CMH).通水截面Aw= n×Ad =116×1.54×10-4=1.7864×10-2m2ω= q mw /Aw≈提高到ω=m/s 有q mw= L/s (77.17248CMH)则:△tw≈3.0544℃≈3.1℃④表冷器结构尺寸(GLⅡ型)查《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age584~586《空气冷却器性能参数》表:肋管D18×2+φmm单位长度管传热面积:Fd=0.64㎡/m考虑局部存有片距为 3.2~3.4㎜,统一按Fd=0.61㎡/m计.换热面积A:A=n×8×L×Fd =29=28㎡⑤析湿系数:ξ⑥传热系数:K8yξ8)]-1≈99.077W/㎡℃K8计= K8×η×≈82.234W/㎡℃η—修正系数(考虑排数、污垢、概略积灰、计较误差等平安因素)⑦计较热互换效率系数ε1:计较传热单元数:β=KA/ξq mg Cp×28/3.231×4.667×1.01×103≈计较水当量比:γ=ξq mg Cp/q mw C≈ε1=[1-e-(1-γ)β]/[ 1-γe-(1-γ)β]≈≈⑧校核计较冷冻水初始温度t w1:⊙t w1=t g1-(t g1-t g2)/αε15×0.656432≈℃(按照〈简明空调设计手册〉page150介绍:考虑平安系数α=0.94.这是针对冷冻水从头走到底的情况,我们选取的是八排四进四出,冷排管始终保持一个平均低温状态,可以使平安系数α=0.95~1,取α=0.95)t w1=℃>6℃满足可提供6℃的冷冻水要求.取t w1=℃⊙我们的结构更多的可能是α=1:t w1=t g1-(t g1-t g2)/αε1=35-(35-17)/1×0.656432≈℃⊙t w2= t w1+△tw =6+3.℃⑨校核计较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tm△tm=[(35-9.1)-(17-6)]/ln[(35-9.1)/(17-6)]≈℃⊙Q=KA△≈303736(w)≈3(Kw)⊙平安系数≈10.8%阐发:由于我们在参数的取值设定上已是最倒霉的情况,而计较又充分考虑了余量,且使用的计较公式自己就是按照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在此根本上还有余量是平安公道的.⑩风阻校核计较:六排:△P≈八排:△P×8/6≈1≈175Pa⑾水阻校核计较:六排:△PωKPa这里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估取△Pw=40Kpa,满足要求.(二)后表冷器a. 已知:⑪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 q mg=(14000×1.2)/3600≈空气体积流量 q vg=14000/3600≈3/s⑫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14.5℃湿球:℃⑬空气进、出口焓值:/29.79KJ/㎏⑭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⑮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 计较:①接触系数ε2:ε2=1-(t g2-t s2)/(t g1-t s1)=1-()/()≈0.7843②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3m/s时:GLⅡ六排的ε2-6>0.78922、GLⅡ四排的ε2-4通过我以前多次的计较比较,选取12排才干较好的满足K×A的要求,为不使水阻过限,分三组每组走四排(两个来回).③选型阐发:⊙冷负荷 Q= q mg ×(h1-h2)4.667×)≈Kw(112735Kcal/h)⊙控制Vy=3m/s,可初估迎面尺寸:Ay=q vg3≈1.2963≈1.3m2令:L=1500(统一外型宽度)L’=1500+120+120+60=1800h=Ay/L=1.3≈mn=h/39≈22.23根取n=22根、N=22×3=66根有:h=858 h’=858+84=942Ay= L×h=×0.858=1.287m2Vy= q vg287≈m/s⊙管内水流速ω按照在前表冷器的阐发,设令:ω≤1.1m/s⊙可提供的冷水流量 q mw:经频频多次验算,按△tw =℃估:q mw =Q/C×△tw×≈kg/s=L/s(CMH)按照所提供的110CMH的水量分派到后表冷器可在35CMH左右(由于水泵的选大,实际流量已在120CMH以上,分派到前表冷器可达40CMH).Aw= n× Ad =66×1.54×10-4=1.0164×10-2m2ω= q mw/Aw≈m/s(小于设定的ω≤1.1m/s)q mw = L/s(40CMH)可提高到ω=m/s则:△tw≈℃≈℃④表冷器结构尺寸(GLⅡ型)查《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age584~586《空气冷却器性能参数》表:肋管D18×2+φmm单位长度管传热面积:Fd=0.64㎡/m考虑局部存有片距为 3.2~3.4㎜,统一按Fd=0.61㎡/m计.换热面积:A=n×12×L×Fd =22×12=241.56㎡⑤析湿系数:ξ=1(因为没有除湿)⑥传热系数:K12yξ8)]-1≈43.64W/㎡℃K12计= K12×η×≈≈31W/㎡℃η—修正系数(考虑排数、污垢、概略积灰、计较误差等平安因素)⑦计较热互换效率系数ε1:⊙计较传热单元数:β=KA/ξq mg Cp=31×2/1×4.667×1.01×103≈⊙计较水当量比:γ=ξq mg Cp/q mw C=1≈01336⊙ε1=[1-e-(1-γ)β]/[ 1-γe-(1-γ)β]≈≈⑧校核计较冷冻水初始温度t w1:⊙t w1=t g1-(t g1-t g2)/αε1=-(-1)/×≈℃t w1=℃>6℃满足可提供6℃的冷冻水要求.取t w1=℃⊙t w2= t w1+△tw ℃⑨校核计较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tm△tm=[(-)-(1-6)]/ln[(3-)/(1-6)]=/ln/≈1℃⊙Q=KA△tm=31×2×1≈130722(w)≈(Kw)⊙平安系数≈8.44%阐发:由于我们在参数的取值设定上已是最倒霉的情况,而计较又充分考虑了余量,且使用的计较公式自己就是按照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在此根本上还有余量是平安公道的.⑩风阻校核计较:6排:△P≈12排:△P×12/6≈≈315Pa⑾水阻校核计较:6排:△PωKPa这里12排管(即实际上的4排管)估取△Pw=60Kpa,满足要求.。
中央空调表冷器设计计算书
101325 27 19
46.32 14 12 90%
34.08 27.36 85.55
Pa ℃ ℃ kJ/kg ℃ ℃
kJ/kg ℃
kJ/kg
-0.312006118 26.52
0.941538462 42.34292254 10.49675841 12.39210189 0.93641329
kW
W/m2℃ ℃ kW
58 下面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验证:
59 换热偏差:(Q-Q0) / Q0 *100%
-53.27261731
投标单 位投:标项 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Ф9.52表冷器设计计算书(完整版)
设计风量 设计冷量 本机采用铜管套铝片表冷器,其结构参数如下: 翅片形状 每排管管数N= 管排数P= 分路数n= 每路水程数m= 盘管组合数Z= 每组盘管集水管规格S= 每组盘管集水管内径Di= 翅片密度FPI= 片间距e= 管间距s1= 排间距s2= 叠片长度L= 铜管内径di= 铜管外径do= 翅片厚度δ= 则: 每米肋管长的肋片表面积Af=(s1*s2-π*do2/4)*2/e 每米肋管长的肋片间基管外表面积Ap=π*do*(e-δ)/e 每米换热管外表面的换热面积为A=Af+Ap 每米换热管内表面的换热面积为Ai=π*di 肋化系数τ=A/Ai 肋通系数(每米肋管外表面积与迎风面之比)a=A/s1 净面比(最窄流通断面积与迎风面之比) ε=(s1-do)(e-δ)/s1/e 总的换热面积 F=A*总换热管长 迎风面积 Fy=N*s1*L*Z 迎面风速 Vy=Qf/Fy/3600 最小流动截面的风速v=Vy/ε 空气流通段面的当量直径 de=2*(s1-di)*(e-δ)/((s1-di)+(e-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冷器计算书(一)前表冷器a.已知: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q mg=(14000×/3600≈s空气体积流量q vg=14000/3600≈s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35/17℃湿球:℃空气进、出口焓值:㎏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计算: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s时:GLⅡ六排的ε2=~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六排管即可满足要求。
(可得出如下结论:在表冷器外型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从增大换热面积来提高换热总量总是不大理想,即使强行增加排数仍旧帮助不大。
我近30遍的手工计算也证明了这一点。
提高水流速和降低水温对提高换热总量有更为积极的贡献。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钢管的水阻实在太大,稍微增加一点,水阻就大的吓人。
于是我设计采用了两组双排供、双排回的表冷器,在两组总排数仅8排的表冷器里同时供回水达四排之多,水程就一个来回。
这样就出现了大流量小温差的情况,水流速ω可以提高。
在冷冻水里添加乙二醇,使冷冻水的冰点下降。
很容易我们发现对数平均温差提高了很多。
从而达到了提高换热总量的目的。
)选型分析:⊙冷负荷Q= q mg ×(h1-h2)×-≈(235760Kcal/h)⊙由六排管的水阻△Pw=ω≤70Kpa得:管内水流速ω≤s[水阻的大小和水程的长短也有密切的关系,经验公式没有对此给个说法。
推论: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在流速一定时的水阻必为六排管的1/3。
理论上可以使△Pw=ω≤70Kpa,有ω≤s,但常识告诉我们:不能如此取值,可以判定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的ω≤s为合理。
] 安全起见,设令:ω=s⊙要求Vy=~s,可初估迎面尺寸(计算表明风速和流速的增加,将带来K值的增加,但K值的增加,却导致迎面的减小,间接使整个换热面积A的减小,我对Vy=s进行的计算表明,K值的增加,A值减小,K×A之积增加并不明显。
从这点来看牺牲K值换A值较为有利于整体换热效果,特别的要保6~8排的K值,换来的是将在以后用4~6排的增加面积来弥补,是很得不偿失的,况且那时K值还得再按倍计算。
但按Vy=s计算表明:A值增加,K×A之积也反而减小,K=,考虑其它因数K=,β≈,γ≈;ε1≈,提出t w1=℃的不合理要求。
由多次的计算看出存在一个K×A最佳大值,即以下的分析计算)。
控制Vy=s左右,有:迎风面积Ay= q vg /Vy==令:表冷器长L=1500 L’=1500+120+120+60=1800表冷器高h=Ay/L=≈迎面换热管数n=h/39≈(根)取n=29根同时总供水根数N=29×4=116根有:表冷器高h=1131 h’=1131+84=1215迎风面积Ay= L×h=迎面风速Vy= q vg /Ay=≈s⊙可提供的冷水流量q mw:经反复多次验算,按△tw =℃左右较为合理。
冷冻水量q mw =Q/C×△tw=×=s=s根据所提供的110CMH的水量分配到前表冷器可在75CMH左右(由于水泵的选大,实际流量已在120CMH以上,分配到前表冷器可达80CMH)。
通水截面Aw= n× Ad =116××10-4=×10-2m2ω= q mw /Aw≈s提高到ω=s 有q mw = L/s()则:△tw ≈℃≈℃表冷器结构尺寸(GLⅡ型)查《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age584~586《空气冷却器性能参数》表:肋管D18×2+φ38钢绕片片距单位长度管传热面积:Fd=㎡/m考虑局部存有片距为~㎜,统一按Fd=㎡/m计。
换热面积A:A=n×8×L×Fd =29×8××=㎡析湿系数:ξ=-/[(35-17)]=传热系数:K8=[1/ K8计= K8×η=×≈㎡℃η=—修正系数(考虑排数、污垢、表面积灰、计算误差等安全因素)计算热交换效率系数ε1:计算传热单元数:β=KA/ξq mg Cp=××××103≈计算水当量比:γ=ξq mg Cp/q mw C=××21×≈ε1=[1-e-(1-γ)β]/[ 1-γe-(1-γ)β]≈≈校核计算冷冻水初始温度t w1:⊙t w1=t g1-(t g1-t g2)/αε1=35-(35-17)/×≈℃(根据〈简明空调设计手册〉page150介绍:考虑安全系数α=。
这是针对冷冻水从头走到底的情况,我们选取的是八排四进四出,冷排管始终保持一个平均低温状态,可以使安全系数α=~1,取α=)t w1=℃>6℃满足可提供6℃的冷冻水要求。
取t w1=℃⊙我们的结构更多的可能是α=1:t w1=t g1-(t g1-t g2)/αε1=35-(35-17)/1×≈℃⊙t w2= t w1+△tw =6+=℃校核计算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tm△tm=[-(17-6)]/ln[/(17-6)]=11≈℃⊙Q=KA△tm=××≈303736(w)≈(Kw)⊙安全系数()/≈%分析:由于我们在参数的取值设定上已是最不利的情况,而计算又充分考虑了余量,且使用的计算公式本身就是根据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还有余量是安全合理的。
风阻校核计算:六排:△Ps= ≈八排:△Ps=×8/6≈≈175Pa⑾水阻校核计算:六排:△Pw=ω这里八排管(即实际上的二排管)估取△Pw=40Kpa,满足要求。
(二)后表冷器a. 已知:风量:14000CMH空气质量流量q mg=(14000×/3600≈s空气体积流量q vg=14000/3600≈s空气进、出口温度:干球:℃湿球:℃空气进、出口焓值:㎏进水温度:6℃,流量:110CMH(前、后冷却器)阻力:水阻<70KPa,风阻700Pa(前、后冷却器)b. 计算:①接触系数ε2:ε2= 1-(t g2-t s2)/(t g1-t s1)=1-查《部分空气冷却器的接触系数ε2》表:当Vy=3m/s时:GLⅡ六排的ε2-6>、GLⅡ四排的ε2-4<通过我以前多次的计算比较,选取12排才能较好的满足K×A的要求,为不使水阻过限,分三组每组走四排(两个来回)。
③选型分析:⊙冷负荷Q= q mg ×(h1-h2)×控制Vy=3m/s,可初估迎面尺寸:Ay= q vg /Vy=3≈≈令:L=1500(统一外型宽度)L’=1500+120+120+60=1800h=Ay/L=≈n=h/39≈根取n=22根、N=22×3=66根有:h=858 h’=858+84=942Ay= L×h=×=Vy= q vg /Ay=≈s⊙管内水流速ω根据在前表冷器的分析,设令:ω≤s⊙可提供的冷水流量q mw:经反复多次验算,按△tw =℃估:q mw =Q/C×△tw=×≈s=s根据所提供的110CMH的水量分配到后表冷器可在35CMH左右(由于水泵的选大,实际流量已在120CMH以上,分配到前表冷器可达40CMH)。
Aw= n× Ad =66××10-4=×10-2m2ω= q mw /Aw≈s(小于设定的ω≤s)q mw = L/s(40CMH)可提高到ω=s则:△tw ≈℃≈℃④表冷器结构尺寸(GLⅡ型)查《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page584~586《空气冷却器性能参数》表:肋管D18×2+φ38钢绕片片距单位长度管传热面积:Fd=㎡/m考虑局部存有片距为~㎜,统一按Fd=㎡/m计。
换热面积:A=n×12×L×Fd =22×12××=㎡⑤析湿系数:ξ=1(因为没有除湿)⑥传热系数:K12=[1/ K12计= K12×η=×≈≈31W/㎡℃η=—修正系数(考虑排数、污垢、表面积灰、计算误差等安全因素)⑦计算热交换效率系数ε1:⊙计算传热单元数:β=KA/ξq mg Cp=31×1×××103≈⊙计算水当量比:γ=ξq mg Cp/q mw C=1×××≈⊙ε1=[1-e-(1-γ)β]/[ 1-γe-(1-γ)β]≈≈⑧校核计算冷冻水初始温度t w1:⊙t w1=t g1-(t g1-t g2)/αε1= 满足可提供6℃的冷冻水要求。
取t w1=℃⊙t w2= t w1+△tw =6+=℃⑨校核计算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tm△tm=[ =≈℃⊙Q=KA△tm=31××≈130722(w)≈(Kw)⊙安全系数()/≈%分析:由于我们在参数的取值设定上已是最不利的情况,而计算又充分考虑了余量,且使用的计算公式本身就是根据实验得出的经验公式,在此基础上还有余量是安全合理的。
⑩风阻校核计算:6排:△Pg= ≈12排:△Ps=×12/6≈≈315Pa⑾水阻校核计算:6排:△Pw=ω这里12排管(即实际上的4排管)估取△Pw=60Kpa,满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