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伊通满族自治县鹿文化溯源与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伊通满族自治县鹿文化溯源与研究
作者:历楠
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23期
内容摘要:伊通满族自治县盛产鹿,而伊通满族自治县历史上是海西女真故地。

鹿在满族
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鹿在满族文化中一直是神的象征。

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伊通满
族自治县鹿文化的溯源,鹿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的影响。

关键词:鹿文化起源生活价值
一.伊通鹿文化的起源及发展
我国身处在亚洲的东部,从自然带到寒温带,有很多复杂的自然环境,正因为这样所以中
国有很多的鹿类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与人类文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国
有很多的鹿种,包括麝、獐、梅花鹿、糜鹿、水鹿、马鹿、向唇鹿等,在伊通最多的就是梅花鹿。

伊通地理资源得天独厚,环境气候,山水草木都非常适合梅花鹿休养生息,这里是梅花鹿
的故乡,并且多为双阳型梅花鹿,这种鹿种是世界上首例鹿科动物定型品种。

最早在中国就开始养鹿了,可以说中国是鼻祖,在世界上来说是历史最悠久的。

我国养鹿
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了,当时商纣王建立了“大三里、高三尺”的鹿台,用来饲养梅花鹿,而鹿
台养的这些鹿都用来给贵族们观赏、食用、狩猎、祭祀等。

春秋战国时期,发展成了较大的鹿苑,养鹿初具规模。

伊通养殖梅花鹿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大清年间曾被封为皇家围场。

1987年伊通满族自治县伊丹镇建立了安源鹿场,养了几千只梅花鹿。

到现在伊通成为了名副其
实的梅花鹿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梅花鹿之乡。

二.鹿文化对伊通人们的影响
伊通作为梅花鹿之乡,对于当地的服饰也有一定的影响。

他们所戴的帽子都有双鹿角的造型,衣服以鹿皮和犴皮来制作的。

远古人与鹿是形影不离的伙伴,在伊通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再
鹿的身影。

用鹿皮来制作冬季长袍、套靴、帽子、手套、袜子等等。

神帽是服饰这种最重要的
一部分,人们认为神灵是住在高处的,树冠或者山顶上,而在人们看来鹿的角很像树权,所以
认为鹿角是神所居住的地方,帽子一共分为两部分内衬帽和外套帽,前额地方有装饰物,有的
是用鹿皮拧成的辫绳,有的是珠子串成的。

人们穿的衣服也是有三部分组成的,袍、坎肩、裙,在衣服的关键部位都有铜镜,成为护身之物,鹿皮是刀剑插不进射不透的质地,可以保护人的
身体。

在饮食文化中,从有文字记载以来,许多典籍中都记载了关于鹿的名菜佳肴,到近现代鹿
食品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菜式,并且成为各种不同规格的筵席宴会特色菜,受
到了人们的欢迎成为了中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伊通的鹿最为著名,所以鹿肉是人们餐桌宴会
上的主要食品。

伊通养鹿业不断的发展,鹿的数量也不断增多,所以在吃法上也做出了新的花样,以鹿肉为食材的菜肴不下百十种,成为我国食文化中光辉一页。

汉代有鹿身百宝之说,说明了梅花鹿全身都是宝,在古代为皇帝贵族提供长寿的补品。

在《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鹿茸、鹿鞭、鹿胎等都可以成为药材,用来预防疾病,并且有养生
保健之功效,成为治病的良方,被称为“中国钻石”。

而伊通的梅花鹿更被誉为“珍稀梅花鹿”。

它的“珍”是由于梅花鹿的鹿茸在药材中被称为“黄茸”是鹿茸里边价格最贵的;说其“稀”是因为鹿的种类在中国有近20个种,目前人工驯养鹿500多万头,与世界人口比较起来这种鹿的数量少的可怜,所以鹿产品被定为为少数人服用的极品、皇家贵族的象征、稀有药材
的代表。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了,对于鹿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多,其药用价值的影响
更是不断地在扩大。

伊通满足自治县位于吉林省西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哈达岭西麓、大黑山南麓。

这里环境
幽静,到处长满了茂密的树林、翠绿的青草、美味的野果,这里还有山泉溪水,非常甘甜,山
间也长满了芍药和红百合。

再加上吉鹿堂,鹿文化博物馆以及鹿的传说的点缀,这里吸引了一
批又一批的游客。

近年来随着梅花鹿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的国内外专家、游客以及鹿产品的
消费者纷纷慕名而来,给伊通创造了可观的旅游价值。

并且得到了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伊通
梅花鹿之乡一定会越建越好,一定会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三.伊通鹿文化的艺术表现
在伊通有一个关于梅花鹿的传说,有两只小鹿迷路了遇到个雪花仙子,便追了上去,要跟
仙子一起走。

仙子答应了小鹿很开心。

雪花仙子感觉疲惫进人梦乡了,小鹿怕她冷就生了火,
结果仙子从梦中惊醒之后化作空气。

仙子消失之后两只小鹿身上使出现了千朵雪花。

之后小鹿
发现了牧鹿人回到了鹿群,听到唱山歌:是谁给鹿娃绣满了一身花朵?一朵朵向梅就像着了魔。

啊,梅花鹿,美丽的梅花鹿,这名字真是妙不可说。

冬去春来梅花鹿生生不息,伊通成为了梅
花鹿的家园,梅花鹿的全身都是宝,为什么的健康提供了珍贵的药材。

伊通的梅花鹿闻名遐迩,人们问它们来自哪里,它们呼唤着哈达岭伊通河。

梅花鹿是伊通满族文化的吉祥物,是人类健
康的使者。

有了文字以后,鹿常常出现在绘画雕刻、诗词歌赋中。

岩画是最早的绘画,早年间,发现
刻画在伊通岩石上的图形艺术,记录了伊通人们的狩猎放牧等生活。

在《山海经》中也有对鹿
的描述,有关鹿的诗歌出现在《诗经》中。

例如《诗经,小雅,鹿鸣》诗句:“呦呦鹿鸣,食
野之苹。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还有贾世涛为伊通梅花鹿写了梅花鹿
之歌,鹿文化早已融人人们的生活。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文法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