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庄子》二则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作品简介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今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其正色邪(用在选择问句中,表示选择)
通假字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同“溟”,海。
(2)其正色邪:邪,同“耶",句末语气词。
文言句式
(1)文言句式: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去以六月息者也(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为“以六月息者去也”)
课文精读
再读《北冥有鱼》,思考下面问题。
明确:鲲鹏御风而行,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
5、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那么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没有局限呢?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作佐证.
明确:由“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的意思告诉我们:鹏鸟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鹏鸟认识也是有局限的啊。由此可知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1、这段文字分几个层次?各写了什么意思?
主要写了两层意思,一是鱼变为鸟,鲲变为鹏,描绘了鹏的变化和展翅高飞的情景;二是“鹏南飞”有所待。
2、大鹏的形象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
明确: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的磅礴壮观。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其次是转换问题的角度(偷换概念)。“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这正展示了庄子善用语词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明确: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3)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4)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听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上》,完成下面练习。
3、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濠梁(háo) 鲦鱼(tiáo)
4、根据听读,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诗歌主题.
板书设计
鹏鸟奋飞——凭借海运和风力
水雾尘埃——靠气息相吹
庄子 鱼乐 惠子
心境快乐自得 好辩,寻根究底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庄子思想
庄子主张是"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庄子还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可笔记。
了解庄子的思想。
把握词义
(1)怒而飞: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其翼若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听,并在文中找相关句子。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结合注解初步理解文意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姓庄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北梁园区蒙墙寺)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庄子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2认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启发学生把握自然万物的真理。
教学难点
体会庄子的辩论风格,学习他淡泊名利的思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有这么一个人,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梦醒后,他自己糊涂了:是自己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自己?这个人就是庄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两篇短文,了解其人其事。
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前面说过,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说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4、通过庄子与惠子的辩论可以看出两个人有何不同?
明确:惠子力辩、拘泥,重求实,对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有灵性,崇尚美,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的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的表达效果。
明确: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刻画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作者运用“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4、作者这篇文章借鲲鹏的寓言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固: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副词,固然)
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
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助词 的)
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可不译)
我知之濠上也(代鱼,鱼之乐)
为 其名为鲲(叫作)
化而为鸟(成为)
而 化而为鸟(连词,表顺承)
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其 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其视下也(代词,它,代大鹏)
5、通过辩论,庄子向我们宣扬了一种什么观点?
明确:鲦鱼出游从容,而“心”感应,这就给人们宣扬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形象把握.
重点句子的理解。
主题把握。
修辞手法及其作
语言特点。
感知文章内容。
体会文章主题思想.
培养学生开放思维的能力.
听.
用“庄周梦蝶"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听读《北冥有鱼》,完成下面练习。
1、语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
北冥(míng) 鲲(kūn) 齐谐(xié)
抟扶摇(tuán) 邪(yé)
2、根据听读,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2)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A.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 《齐谐》者,志怪者也(特别奇怪)
B。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C。 汝安知鱼乐(怎么)
D.循其本:追溯(追溯)
3、通过二人的辩论,你认为谁才是胜者?
明确: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占据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他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6、从这篇故事中,可以看出庄子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明确:在这篇文章中,庄子以鹏喻人,从鹏的局限来说明人的局限.这样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
再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上》一文,思考下面问题。
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明确:首先是转换角度思考问题(有意曲解)。从逻辑上说,惠子本来不肯定庄子是否知鱼之乐,且有不知鱼的快乐的意思,而庄子却说惠子已经说过,知道他是知道的,可以说是扭曲了惠子的愿意
3、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B)
A.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B.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之苍苍,其正色邪?
译:天空灰蒙蒙的,这是它的本色吗?
C.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译: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D.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字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一种动物的名称.)
(3)安知鱼之乐。(古义:怎么;今义:安全。)
笔记。
积累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字)
莫名其妙(动词,说出)
人物形象把握。
主题把握。
拓展延伸
读《庄周梦蝶》这篇短文,体会庄子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课后阅读。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巩固提高
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上》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哪里知道我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庄子>二则》教学设计
课题
《〈庄子〉二则》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教学重点
1。了解寓言的内容、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寓意。
4、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这说明了什么?
(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鲲的体形有几千里,变成鸟后,鸟的脊背不知有几千里长。说明庄子想象力丰富.)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万物有所恃
北冥有鱼
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老师希望大家能凭借知识的力量、人格的魅力达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们能插上知识的翅膀,怀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去乘长风,破万里浪。
(3)志怪者也:记载。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5)去以六月息者也:气息,这里指风.
(6)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7)是鱼之乐也:这。
(8)汝安知鱼乐:怎么。
(9)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10)循其本:追溯。
笔记。
积累文言词语。
疏通文意
《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大,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啊;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种鹏鸟呀,在海动风起时就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当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一扇动翅膀激起的水花就达三千里,乘着旋风盘旋而起,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北海的。"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动荡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这是它的本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旷辽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也像这样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