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苏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曾经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

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

这种粒子一定不是()
A.电子B.原子核C.中子D.质子
2.铜常被用来制作导线,因为它具有()
A.良好的导电性B.良好的导热性C.良好的弹性D.较大的硬度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排斥力
B.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
C.在空调房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中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平常物体不带电
4.如图所示,两匹马各用1000 N的力沿完全相反的方向拉一弹簧测力计,则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A.2 000 N B.1 000 N
C.0 N D.500 N
5.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的原因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
A.失去电子B.失去质子
C.失去中子D.得到电子
6.如图所示,用α粒子从很薄金箔中打出电子,建立原子结构类似行星模型的科学家是()
A.卢瑟福
B.汤姆生
C.查德威克
D.盖尔曼
7.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生力作用的两个物体,不一定要直接接触
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产生力的作用
8.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的实质就是创造了电荷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后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C.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其中恒星是绝对不动的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 V
20cm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A.体积为3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小
D.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10.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B.美味佳肴香气扑鼻C.扫地时尘土飞扬D.嗅气味鉴别物质
11.体育中考中,扔出去的实心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心球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实心球具有惯性 B .实心球继续向前运动是受到惯性的作用 C .实心球继续向前运动是受到向前的推力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2.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发改委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09元和0.10元…”据此估测90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90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A .0.80×103kg/m 3 B .0.75×103kg/m 3 C .0.72×103kg/m 3
D .0.70×103kg/m 3
二、填空题
13.为确定某种矿石的密度,用天平测量出一小块矿石的质量为35.2g .用量筒测小块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该小块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 cm 3.根据测量结果可知,该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 g/cm 3
14.(1)我们平常说的石头比棉花重其实是指石头的_________比棉花大;
(2)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生物实验包括疫苗实验对人类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己有不少国家进行过这方面的尝试。

假设存放于密闭容器中的某种生物样品在地面上质量为50g ,那么它在太空中的质量会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5.如图所示为防滑工具盘“Grypm”,其底部有序排列吸盘和柔软毛垫,吸盘通过增大_____增大摩擦,柔软毛垫通过______________增大摩擦。

16.现有密度为1ρ的液体甲和密度为2ρ的液体乙,质量均为0
m ,已知12ρρ<,则液体___的体积较多。

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 1∶1 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保持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

则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按要求配制后,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

17.空降兵在降落伞打开后的一段时间里将匀速下落,他的体重为650 N,伞重200 N,若人受到的阻力忽略不计,则伞对人的拉力是______ N,伞受到的阻力是______ N. 18.民谚俗语中蕴含了许多物理知识∶
(1)“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墙外可以闻到花香,这是____ 现象;
(2)“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明金刚石的___比陶瓷大;
(3)“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因为水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始终是____。

19.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支持力和____力的作用,其中受到的____力是弹力,此弹力是_____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20.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过程中
(1)需将小车从斜面的____高度处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支持面上运动的____。

(2)必须保证小车运动在水平支持面上,这是为了让小车在竖直方向所受____力和支持面对小车的____力相平衡,从而只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扫地机器人逐步进入普通家庭。

扫地机器人具有主动躲避障碍物、自动吸尘、自动返回充电座充电等诸多智能功能。

它净重是4kg,最大集尘量2kg,一次工作后,它集满尘后返回充电时的重力是________N,此时的滑动摩擦力与刚离开充电座时相比是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22.下列分别应用了物质的哪种属性?
用铜做导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塑料泡沫做电影场景中滚落的“石头”___________;
用铁做炒菜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明同学测定某液体密度时的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则容器的质量为
_________g;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g/cm3;当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54.9g时,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_cm3。

实验次数1234
液体体积/cm3 5.87.916.735.1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10.712.821.640.9
24.运动员撑杆跳高的过程中包含很多物理道理,如:
(1)撑竿由于发生____________,因此会产生弹力;
(2)弯曲的撑竿具有_______能;运动员由于被弹起一定的高度,具有_________能;(3)运动员会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_________的作用,该力的方向是________,其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
三、作图题
25.用黑方框在图中画出质量为 3.4g 时的游码所在的位.
26.如图,重为6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请你用力的图示法画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
F.
(________)
27.如图,物体沿粗糙面下滑,画出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示意图。

28.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在图中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_____)
29.(1)如图,物体A静止在斜面B上,作出物体B对A的支持力示意图;
(_____________)
(2)如图,画出使轻质杠杆保持平衡的最小力F的示意图;
(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30.小强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

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处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______(选填“远”或“近”);
(3)公元十六世纪,科学家伽利略已做了类似的实验,并进一步分析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任何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作_______(选填“加速”、“匀速”或“减速”)直线运动。

31.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同学们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接触面所受的压力;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③接触面积的大小;④物体运动的快慢等;为此,小明通过下图所示的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中需用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_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根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木块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对比实验__________是为了验证猜想①;
(3)对比实验甲和丙,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___(选填猜想因素的序号);
(4)小明利用图甲实验装置验证猜想③,须在把木块___放,并按正确的方法拉动木块,发现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____(有关/无关)。

32.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研究重力的方向。

(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 的
方向_______(选填:“变化”或“不变”)。

(2)剪断细绳OA,观察_____方向,从而说明重力的方向是_____的,该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

33.小芳的妈妈每年都要腌制一些鸡蛋,为了帮妈妈减轻一些负担,小芳提前配置了一定浓度的盐水,她想知道配置的盐水的浓度,就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1)小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后,发现天平指针如图甲所示,她将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2)然后小芳进行了测量,步骤如下:
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1;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得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2,如图乙所示;③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得盐水的体积V,如图丙所示;
④根据图中的数据利用公式求密度,请你帮小芳同学把下表填写完整:
空烧杯的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V/3
cm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2
m/g
盐水的密度
ρ/kg•3
m
①30②_____③_____④__________
(3)在测烧杯和盐水总质量的过程中,小丽发现放上最小砝码后,指针又如图甲所示,她
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使天平平衡。

(4)经分析,小芳认为以上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
小”)。

为减小误差,小芳对上述步骤进行了改进,你认为她改进后的合理顺序是
________(填序号)。

3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冰雪运动装备与力学知识
如图所示是冬奥会的三个比赛项目:短道速滑、单板滑雪和冰壶.参加这些比赛项目的运
动员各有不同的装备,在运动员的装备中都蕴含着有趣的力学知识.
为什么短道速滑运动员要穿紧身衣,而单板滑雪运动员穿的较宽松呢?其中有与空气阻力相关的原因.空气阻力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空气阻力大小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单板滑雪运动对速度的追求不像短道速滑运动那么高,因此也就不像短道速滑运动那么在乎空气阻力的影响,所以单板滑雪运动员并没有穿那种紧身的衣服.
冰壶运动员比赛时脚穿的运动鞋,如图示.冰壶运动员的两脚所穿鞋的鞋底材料为什么是不同的呢?冰壶运动鞋两只鞋底质地不同:蹬冰鞋底是橡胶制成的,穿在蹬冰脚上;而滑行鞋的鞋底是由专业塑料制成的,穿在支撑脚上.蹬冰时,地面给运动员蹬冰脚施加静摩擦力,运动员蹬地时蹬冰脚要不打滑.滑行起来后,支撑脚在冰面上滑行,受到冰面的滑动摩擦阻力要尽量的小.因此,蹬冰脚穿的鞋为橡胶底,支撑脚穿的鞋为塑料底.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相比单板滑雪运动员,短道速滑运动员比赛服更________,是为了减少________对运动的影响.
(2)冰壶运动鞋中的“蹬冰鞋”的鞋底是_________底,目的是_________摩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电子带有负电,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核带正电,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子不带电,故C符合题意;
D.质子带正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解析:A
【详解】
铜是导体,容易导电,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因此常被用来制造导线。

故选A。

3.B
解析:B
【解析】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诞生于大爆炸,爆炸引起宇宙膨胀.是正确的.所以选B.4.B
解析:B
【详解】
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受的力均为1000N,处于静止状态,挂钩一端受的力为1000N,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00N,故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5.A
解析:A
【详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起电的原因是丝绸对电子的吸引力大于玻璃,故玻璃中的部分电子移动到丝绸上,故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荷。

故选A。

6.A
解析:A
【详解】
A.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了原子中除了电子还有原子核,在此基础上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故A符合题意;
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故B不符合题意;
C.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故C不符合题意;
D.盖尔曼发现了夸克。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解析:A
【详解】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故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发生了作用,故A正确.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产生,至少要有两个物体,故B错误.
C.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故C错误.
D.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比如并排放置,不相互挤压的桌子之间没有力的作用,故D错误.
8.B
解析:B
【详解】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发生了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故B正确;
C.海绵里有气孔,压缩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海绵体积减小,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C错误;
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恒星在不断地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D
【详解】
A.由图像作竖线得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质量
为20g;
B.甲、乙均为过原点的直线,质量与体积成正
比密度均不变,则乙物质密度与质量不成比例;
C.坐标轴作竖线看,当体积相同时甲质量更大,
则甲密度大于乙密度;
D.质量相同做横线,由图像可得,乙体积为甲
的两倍.
10.C
解析:C
【详解】
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属于扩散现象,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
B.美味佳肴的香气扑鼻属于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引起的;故B项不符合题意;
C.尘土飞扬属于机械运动,不属于分子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
D.用鼻子嗅气味可以鉴别物质,是因为物质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可以嗅到气味,故D项不符合题意。

11.A
解析:A
【详解】
AD.扔出去的实心球具有向前运动的速度,离手后由于惯性,球会继续向前运动,故A正确,D错误;
B.惯性是物体具有的属性,它不是力,所以不能说球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C.扔出去的实心球已和手脱离接触,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时不再受到向前的推力,故C 错误。

故选A。

12.C
解析:C
【详解】
设汽油的密度为ρ,故1吨汽油的体积为V =
1000kg
ρ
,根据题意,1L 汽油降低0.09元,故
1000kg
ρ
×1000L/m 3×0.09元/L=125元
解之得ρ=0.72×103kg/m 3。

故选C 。

二、填空题
13.3.52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矿石的体积是:V=V2-V1=40mL-30mL=10mL=10cm3,所以,矿石的密度是: .
解析:3.52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矿石的体积是:V =V 2-V 1=40mL-30mL=10mL=10cm 3,所以,矿石的密度是:
3
33.52g 3.52g/cm 10cm
m V ρ=
== . 14.密度 不变 【详解】
[1]在体积相等的前提下,“石头比棉花重”指的就是“石头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2]质量是指所含物质的多少,不随空间位置改变而改变,所以存放于密闭容器中的某种
解析:密度 不变 【详解】
[1]在体积相等的前提下,“石头比棉花重”指的就是“石头的密度比棉花的密度大”。

[2]质量是指所含物质的多少,不随空间位置改变而改变,所以存放于密闭容器中的某种生物样品带到太空中质量不变。

15.压力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 【详解】
[1]吸盘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2]柔软毛垫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解析:压力 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解析】 【详解】
[1]吸盘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
[2]柔软毛垫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

16.甲 【详解】
[1]因两液体的质量相等,,由可知,甲液体的体积较多。

[2]因甲液体的体积较多,它们按体积比1∶1 的比例配制,则甲液体有剩余,由可得,乙液体混合的体积 因
解析:甲 12
2
ρρ+ 1021m ρρ⎛⎫
-
⎪⎝⎭
【详解】
[1]因两液体的质量相等,12ρρ<,由m
V
ρ=
可知,甲液体的体积较多。

[2]因甲液体的体积较多,它们按体积比1∶1 的比例配制,则甲液体有剩余,由m V
ρ=可得,乙液体混合的体积
22
m V ρ=
因按体积比1∶1 的比例配制,所以甲液体混合的体积为
12V V '=
甲液体混合的质量
11111202
m V V m ρ
ρρρ''===
由m
V
ρ=
可得,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 1
0010
2
12
2
2
22
2m m m m m m V V ρρρρρρ+'++=
===

[3]甲液体剩余的质量为
11101000221m m m m m m ρ
ρρρ⎛⎫'''=-=-=- ⎪⎝⎭
17.650;850 【解析】
以人为研究对象,人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因为人匀速下落,所以人竖直向下的
重力和伞对人竖直向上的拉力相平衡.
即 F拉=G人=650N;以伞为研究对象,伞的受力示意图如图
解析:650;850
【解析】
以人为研究对象,人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因为人匀速下落,所以人竖直向下的重力和伞对人竖直向上的拉力相平衡.
即以伞为研究对象,伞的受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伞也是匀速下落,所以. F 拉′是人对伞的拉力,它与伞对人的拉力 F 拉是相互作用力,所以,即
故答案为:(1). 650 (2). 850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及应用,知道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对伞兵在空中的受力分析是此题的解题关键。

18.扩散硬度竖直向下的
【分析】
(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
(2)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它是一种由纯碳组成的矿物,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
解析:扩散硬度竖直向下的
【分析】
(1)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
(2)金刚石俗称“金刚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它是一种由纯碳组成的矿物,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
(3)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详解】
(1)[1]“墙内开花墙外香”,是鲜花的花香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到空气中,所以在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2)[2]金刚钻是自然界最坚硬的物质,它的硬度比瓷器的硬度大,所以它能钻透瓷器。

(3)[3]水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是因为水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这个力改变了水的流动方
向,这个力就是重力,水从高处流向低处,水向下运动的方向表明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点睛】
本题是一道学科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19.重支持桌面
【分析】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共同作用;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

【详解】
[1][2]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共
解析:重支持桌面
【分析】
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共同作用;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

【详解】
[1][2]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其中支持力是弹力。

[3]由于水杯受到重力,所以水杯会对桌面产生压力,即压力是桌面发生形变产生的。

【点睛】
本题考查了物体的受力分析、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一道基础题,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可正确解题。

20.(1)同一距离(2)重支持
【解析】
【分析】
(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相等的速度,通过小车在水平支持
解析:(1)同一距离(2)重支持
【解析】
【分析】
(1)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小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小车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相等的速度,通过小车在水平支持面上运动的距离可知动能的大小;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详解】
(1)让小车自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使到达水平面时获得相等的速度,比较小车在不同材料的水平支持面上运动的距离;
(2)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从而只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1.变大
【详解】
[1]一次工作后,扫地机器人集满尘后返回充电时的质量为
m=4kg2kg=6kg
则其重力为
G=mg=6kg10N/kg=60N
返回充电时的重力是60N。

[2]此时扫地
解析:变大
【详解】
[1]一次工作后,扫地机器人集满尘后返回充电时的质量为
m=4kg+2kg=6kg
则其重力为
G=mg=6kg⨯10N/kg=60N
返回充电时的重力是60N。

[2]此时扫地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滑动摩擦力与刚离开充电座时相比变大。

22.导电性好密度小导热性好
【详解】
[1]用铜做家庭电路的导线,是因为铜是良好的导体。

[2]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的石头是利用塑料泡沫的密度比较小,在相同体积时,质量比较小,
解析:导电性好密度小导热性好
【详解】
[1]用铜做家庭电路的导线,是因为铜是良好的导体。

[2]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的石头是利用塑料泡沫的密度比较小,在相同体积时,质量比较小,重力比较小,砸在人身上,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3]炒锅用铁物质制造应用了铁的导热性强,热量能够及时传递给饭菜。

23.9 1 50
【详解】
[1][2]第一次实验数据为
V液1=5.8cm3
m液1+m容=10.7g
ρ液×5.8cm3+m容=10.7g①
第二次实验数据为
V液2=7.9c
解析:9 1 50
【详解】
[1][2]第一次实验数据为
V 液1=5.8cm 3 m 液1+m 容=10.7g ρ液×5.8cm 3+m 容=10.7g ①
第二次实验数据为
V 液2=7.9cm 3 m 液2+m 容=12.8g ρ液×7.9cm 3+m 容=12.8g ②
联立①②式可得
ρ液=1g/cm 3,m 容=4.9g
[3]当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为54.9g 时,液体的质量
m 液=54.9g-4.9g=50g
液体的体积为
V 液=
350g =
1g/cm
m 液

=50cm 3
24.弹性形变 弹性势 重力势 重力 竖直向下 地球
【详解】
(1)撑竿会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
(2)弯曲的撑竿具有弹性势能,运动员由于被弹起一定的高度,具有
解析:弹性形变 弹性势 重力势 重力 竖直向下 地球 【详解】
(1)撑竿会发生弹性形变,会产生弹力.
(2)弯曲的撑竿具有弹性势能,运动员由于被弹起一定的高度,具有重力势能. (3)运动员会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三、作图题 25.
【详解】
由图知道,测量标尺的量程是5g ,分度值是0.2g ,所以,3.4g 时的游码所在的位置如图:
26.
【详解】
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重力,为6N,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下,作用点在接触面上。

如图所示:
27.
【分析】
摩擦力的方向问题
【详解】
由于物体向下滑,故斜面对物体有阻碍作用,即摩擦力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对斜面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故先找出斜面的重心,过重心画一条沿斜面向下的直线,并标上箭头和f ,如下图所示:。

28.
【详解】
从图中可看到,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斜面对它的垂直斜面向上支持力、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作用,作用点都在物体的重心,由此作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29.
【详解】
[1]A受到的支持力垂直于斜面向上,如图所示:。

[2] 由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积一定时,动力臂越长,动力越小。

图中支点在O点,当OA作为动力臂时最长,动力的方向应该垂直于OA向上,如图所示:。

四、实验题
30.控制变量远匀速
【详解】
(1)[1]小车从不同高度滑下,到水平面时获得的速度不同,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在实验中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里采取得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行驶的越远。

(3)[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31.匀速直线甲、乙②侧或立无关
【详解】
(1) [1]要使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相等,木块必须处于平衡状态,使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要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2)[2]要验证猜想①,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而物体间的压力不同,由图示实验可知,符合要求的是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

(3)[3]由甲和丙两实验可知,物体间的压力相等而接触面的材料不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对比实验甲和丙,可研究的是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即可以验证猜想: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