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民歌风格特征与演唱技巧探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不同于单纯 的器乐音乐结构 ,除了分析 音乐 结 构外 ,还应 考 虑 到词 对 音 乐组 织 手 法的影响 ,因此应包括歌曲结构 、歌词结 构 以及词 曲的对 应结 构 。
1.歌 曲 曲调 结构 哈尼族 民歌作为民问音乐,曲式结构多 为 简单 的一 句 体多 次 循环 重 复 或 以一 句 体 进行 展 衍 、改 变句 尾 落音 等 简 单手 法 发 展 而来 的多句体单乐段 的多节歌形式为主 。 在长篇叙事歌中也会使用结构松散相对 自 由的、类似变奏的多段体结构 ,这种结构 往往 以演唱者 自己的情绪及歌词内容决定 段落划分,变奏发展手法主要包括 :以衬 词 、衬句作为段落间的过渡衔接。 2.歌词 结构 哈尼族 民歌在长期发展 中形成 了独特 而 固定 的 结 构 形 式 :衬 词 一 正词— 衬 词 。 衬 词是哈尼族民歌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 常都使用 哈尼语 ,可根据使用位置不同分 为引句衬词 、伴 唱衬词和曲尾衬词 ,其中 引句衬 词 和伴 唱衬 词多为 专用 衬 词 ,例 如 : “阿达玛” “萨咿”为引句衬词。伴唱专用 衬词 分 为 助兴 伴 唱衬 词 和旋 律 多声 部 伴 唱 衬词 , (1)听众加入伴 唱助兴的衬词有 : “萨—一 萨”,演唱时常常是 口语化的热 烈 呼喊 ,显得活跃而而风趣 。 (2) “索 呃!素抽 J伊!索 !”演唱时富于音乐的旋律常 造成自由的多声部形态 ,显得除 而庄重。 正词是用于表达 民歌内容词句 ,哈尼 民歌的正词常用对偶 ,双音节成词 ,偶数 字成句 ,最常见八字一句 ,上下两旬为一 段 ,在此基础上穿插衬词并以偶数倍发展 扩 张正词 乐 句 。 3.词 曲对应结 构 民间歌曲多是依词填曲,因此歌曲乐 句往往与歌词节律直接相关 ,甚至完全对 应一致 ,哈尼族大部分 民歌符合词 曲对应
^
n ^l + t m
■ ■ ■ ● :● ●
使用 四音 列 的情况 ,多 以宫 、商 、 角 、羽四音构成 ,且常常是在三音列基础 上 ,加入装饰性的音调调节音。
哈尼 族 民歌 的 五声 音 阶 的使 用 又可 以 分为常规性五声音阶和风格性 五声音 阶。 常规I生五声音阶即传统的宫 、商 、角 、徵 、 羽 五 音组 成 ,且 以徵 调 式 最 多 ,其 次 为 羽 调式 、宫调式 、商调式 ,偶有调式转尾及 调式 交替 。而风格性 五声音 阶是 在 1963 年8月至1 964 ̄8月 由云南省文化局和云南 音乐舞蹈家协会共同组织参与的云南红河 民族 民 间音乐 调 查 组 ,经 过 一 年 的 田野调 查 发 现并 总结 了展 现哈 尼 族 音乐 独 特 风格 的调 式 规 律 ,即含 有 变音 的 五 声 调 式 5 b6 1 2 』3 5。并 以更准确的记谱法 进 行 了记 录整 理 。
哈尼族 自古 以唱代说 ,认为语言不足 以充分表达感情 ,在 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 中多以歌唱表达情感 、传递信息 ,因此 , 积累了大量形式不同、内容各异 、功能分 明的民歌。据考早在新石器时代哈尼先 民 便创作 了神话歌 、生产歌 、生活歌 、祭祀 歌等多种功能 、题材不同的民歌。并在历 史发展中约定俗成 的形成了以使用场合的 不 同为主要标准的分类方法 ,大致可分为 : 生 产 活 动 中 的 民 歌 、节 日活 动 中 的 民歌 、 爱情娱 乐中的民歌 、婚丧 礼俗 中的民歌 、 Et常生活中的民歌。此外 ,以题材又可分 为 :叙事 性较 强 的叙事 歌 “哈 巴”、儿 童嬉 戏 歌 “然 阿咕 差”、哄孩 子 的娃 娃 歌 “阿尼 托 ”、出嫁 时 的哭 嫁 歌 “咪 威威 ”、新 娘 女 伴们唱的送嫁歌 “哟却瑟赫”、亲友唱的嫁 姑娘歌 “苏咪衣”、女人唱的哭丧歌 “谜刹 同”、贝玛祭祀歌 “莫批突”等;以演唱形 式 的不同可分为:无伴奏独唱 、伴奏独唱 、 唱奏相问的 自吹 自唱、对唱 、多声部重唱 、 齐唱 、领 唱与 齐唱 、一领 众 和 的主唱 帮腔 、 舞蹈 伴 唱等 。
I I I■■■ 氏被,{}枣_
National foIk m usic
■ 王佐 伊 (中央 民族 大学音 乐 学院 )
r【, 尼族在我国西南 ,大部分聚居于云 口 南省哀牢山、无量山和西双版纳的
山区中,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 。其先 民 由于历经多次大规模迁徙 ,生活动荡而艰 难 ,因此并未创造文字记录其史事 ,而是 以 口口相传的民歌来 传承民族 文化历史 , 传播知识经验 ,加深沟通交流。其丰富的 民歌题 材 及体 裁 是 我 国 民歌艺 术 的 重要 组 成 ,是民族音乐的宝贵财产。
Q l‘1'
t^ I
c
■
Ii §、}i \址 }i 1 u I' u 1i I u l1 \
- )
‘ l* f & I
R-r ■ 。
_ )
( )■* T 女 t1 * ■
tt ● ^ t i * t ★ } ■ ●
+ t ( _ l, , t + +
■哈尼族 民歌的风格特征
作 为 哈尼 族 民 间音 乐 的哈 尼 民歌 是 哈 尼族人 民审美和智慧的结 晶 ,是在哈尼族 长期发展中由哈尼人 民集体创作并不断加 工而成 ,在民歌结构 、音阶调式 、旋律音 程 、节奏节拍等音乐形态上都具有很强 的
本 民族音 乐风格 特 征 。 (_一)哈尼族 民歌 的结构手法 民歌 的结
一 致的规律 ,但仍存在个别 民歌词 曲对应
不 一致 的情 况 。 (二)哈尼 族 民歌 的音 阶调式 牛寺| 。哈 尼
族 音 阶多 使用 完 整 的五 声 音 阶 ,个 别 曲调 结构简单 的民歌 中也有 以=三音作为核心曲 调 。
谱例 1
l ·R;
t唱共产 竟
I I
1.歌 曲 曲调 结构 哈尼族 民歌作为民问音乐,曲式结构多 为 简单 的一 句 体多 次 循环 重 复 或 以一 句 体 进行 展 衍 、改 变句 尾 落音 等 简 单手 法 发 展 而来 的多句体单乐段 的多节歌形式为主 。 在长篇叙事歌中也会使用结构松散相对 自 由的、类似变奏的多段体结构 ,这种结构 往往 以演唱者 自己的情绪及歌词内容决定 段落划分,变奏发展手法主要包括 :以衬 词 、衬句作为段落间的过渡衔接。 2.歌词 结构 哈尼族 民歌在长期发展 中形成 了独特 而 固定 的 结 构 形 式 :衬 词 一 正词— 衬 词 。 衬 词是哈尼族民歌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 常都使用 哈尼语 ,可根据使用位置不同分 为引句衬词 、伴 唱衬词和曲尾衬词 ,其中 引句衬 词 和伴 唱衬 词多为 专用 衬 词 ,例 如 : “阿达玛” “萨咿”为引句衬词。伴唱专用 衬词 分 为 助兴 伴 唱衬 词 和旋 律 多声 部 伴 唱 衬词 , (1)听众加入伴 唱助兴的衬词有 : “萨—一 萨”,演唱时常常是 口语化的热 烈 呼喊 ,显得活跃而而风趣 。 (2) “索 呃!素抽 J伊!索 !”演唱时富于音乐的旋律常 造成自由的多声部形态 ,显得除 而庄重。 正词是用于表达 民歌内容词句 ,哈尼 民歌的正词常用对偶 ,双音节成词 ,偶数 字成句 ,最常见八字一句 ,上下两旬为一 段 ,在此基础上穿插衬词并以偶数倍发展 扩 张正词 乐 句 。 3.词 曲对应结 构 民间歌曲多是依词填曲,因此歌曲乐 句往往与歌词节律直接相关 ,甚至完全对 应一致 ,哈尼族大部分 民歌符合词 曲对应
^
n ^l + t m
■ ■ ■ ● :● ●
使用 四音 列 的情况 ,多 以宫 、商 、 角 、羽四音构成 ,且常常是在三音列基础 上 ,加入装饰性的音调调节音。
哈尼 族 民歌 的 五声 音 阶 的使 用 又可 以 分为常规性五声音阶和风格性 五声音 阶。 常规I生五声音阶即传统的宫 、商 、角 、徵 、 羽 五 音组 成 ,且 以徵 调 式 最 多 ,其 次 为 羽 调式 、宫调式 、商调式 ,偶有调式转尾及 调式 交替 。而风格性 五声音 阶是 在 1963 年8月至1 964 ̄8月 由云南省文化局和云南 音乐舞蹈家协会共同组织参与的云南红河 民族 民 间音乐 调 查 组 ,经 过 一 年 的 田野调 查 发 现并 总结 了展 现哈 尼 族 音乐 独 特 风格 的调 式 规 律 ,即含 有 变音 的 五 声 调 式 5 b6 1 2 』3 5。并 以更准确的记谱法 进 行 了记 录整 理 。
哈尼族 自古 以唱代说 ,认为语言不足 以充分表达感情 ,在 日常生活及生产劳动 中多以歌唱表达情感 、传递信息 ,因此 , 积累了大量形式不同、内容各异 、功能分 明的民歌。据考早在新石器时代哈尼先 民 便创作 了神话歌 、生产歌 、生活歌 、祭祀 歌等多种功能 、题材不同的民歌。并在历 史发展中约定俗成 的形成了以使用场合的 不 同为主要标准的分类方法 ,大致可分为 : 生 产 活 动 中 的 民 歌 、节 日活 动 中 的 民歌 、 爱情娱 乐中的民歌 、婚丧 礼俗 中的民歌 、 Et常生活中的民歌。此外 ,以题材又可分 为 :叙事 性较 强 的叙事 歌 “哈 巴”、儿 童嬉 戏 歌 “然 阿咕 差”、哄孩 子 的娃 娃 歌 “阿尼 托 ”、出嫁 时 的哭 嫁 歌 “咪 威威 ”、新 娘 女 伴们唱的送嫁歌 “哟却瑟赫”、亲友唱的嫁 姑娘歌 “苏咪衣”、女人唱的哭丧歌 “谜刹 同”、贝玛祭祀歌 “莫批突”等;以演唱形 式 的不同可分为:无伴奏独唱 、伴奏独唱 、 唱奏相问的 自吹 自唱、对唱 、多声部重唱 、 齐唱 、领 唱与 齐唱 、一领 众 和 的主唱 帮腔 、 舞蹈 伴 唱等 。
I I I■■■ 氏被,{}枣_
National foIk m usic
■ 王佐 伊 (中央 民族 大学音 乐 学院 )
r【, 尼族在我国西南 ,大部分聚居于云 口 南省哀牢山、无量山和西双版纳的
山区中,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 。其先 民 由于历经多次大规模迁徙 ,生活动荡而艰 难 ,因此并未创造文字记录其史事 ,而是 以 口口相传的民歌来 传承民族 文化历史 , 传播知识经验 ,加深沟通交流。其丰富的 民歌题 材 及体 裁 是 我 国 民歌艺 术 的 重要 组 成 ,是民族音乐的宝贵财产。
Q l‘1'
t^ I
c
■
Ii §、}i \址 }i 1 u I' u 1i I u l1 \
- )
‘ l* f & I
R-r ■ 。
_ )
( )■* T 女 t1 * ■
tt ● ^ t i * t ★ } ■ ●
+ t ( _ l, , t + +
■哈尼族 民歌的风格特征
作 为 哈尼 族 民 间音 乐 的哈 尼 民歌 是 哈 尼族人 民审美和智慧的结 晶 ,是在哈尼族 长期发展中由哈尼人 民集体创作并不断加 工而成 ,在民歌结构 、音阶调式 、旋律音 程 、节奏节拍等音乐形态上都具有很强 的
本 民族音 乐风格 特 征 。 (_一)哈尼族 民歌 的结构手法 民歌 的结
一 致的规律 ,但仍存在个别 民歌词 曲对应
不 一致 的情 况 。 (二)哈尼 族 民歌 的音 阶调式 牛寺| 。哈 尼
族 音 阶多 使用 完 整 的五 声 音 阶 ,个 别 曲调 结构简单 的民歌 中也有 以=三音作为核心曲 调 。
谱例 1
l ·R;
t唱共产 竟
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