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题: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以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局部排列是()
A.②③①⑤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D.④③⑤⑥
【解析】秦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最终灭亡六国。

灭六国的先后顺序为韩、赵、魏、楚、燕、齐,分别对应图中的序号是②④③①⑥⑤。

最迟灭的齐国位于今天的山东(“齐鲁大地〞),找到这一打破口,就可较快地找出正确选项。

【答案】 A
2.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

他们都理解国王的权利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自身力量才能生存。

以下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
A.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舍生而取义者矣〞
D. “教亦多术矣〞
【答案】A
3.东周时期,各国相继扩大征兵范围,执行作战任务的军人,不但从“国人〞每家一名“正卒〞延伸到“余子〞,而且还扩大到原只肩负力役的“野人〞。

各国纷纷在既有城墙外修筑外城“郭〞,以扩大城区范围,建立户籍制度。

各国也先后公布成文法律,以普遍、一致的条文保障平民利益。

这些变化共同表达了
A. 战争的频繁
B. 平民的崛起
C. 法治的兴起
D. 专制的强化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东周各国对平民力量的重视与维护:扩大征兵范围〔平民成为战士代表平民地位进步〕,扩大城区范围〔修筑城郭保护更多平民〕,建立户籍制度〔户籍是对平民身份确实认〕,故答案选B。

AC项题干没有表达;专制王权的强化出现于明清,排除D。

4.皇帝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表现之一。

以下有关秦朝皇帝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皇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B.实行“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皇帝总揽全国的军政大权
D.皇权受到三公九卿的制约
【解析】秦朝的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军政大事最后都由皇帝裁决。

三公九卿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但不能制约皇权。

A、B、C三项都是皇帝制度的内容。

【答案】 D
5.2021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其主要原因在于秦
A. 人民习惯了压迫
B. 王朝财力充裕
C. 国内上下一心
D. 实现了中央集权
【答案】D
6.在秦朝中央机构中,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的是(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郡守 D.太尉
【解析】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地位仅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答案】 B
7.“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这段话反映的本质是( )
A.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 官僚制度的日趋完善
C. 中央的权利日益向帝王集中
D. 丞相权利被六局部割
【答案】C
8.?集解?引苏林曰:“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

〞秦始皇三十六年,在华阴平舒道有人对使者奉璧并诅咒“今年祖龙死〞,于是始皇大怒,“使御史观望〞。

材料中秦御史的主要职责是( )
A.负责监察工作B.行使行政大权
C.掌握司法刑狱D.组织史书编撰
【解析】“使御史观望〞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B项是丞相的职责;C项和D项没有信息依托,“使御史观望〞就是派御史去观察和监察的意思
【答案】 A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构造,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第一次“革命〞是指( )
A. 世卿世禄制度确立
B. 世袭制度确立
C. 宗法制家族制度形成
D.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答案】D
【解析】此题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才能。

公元前221年指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此题选择D选项。

A选项是先秦时期就存在的制度;B选项是夏朝建立时确定的;C选项实习周时期的制度。

点睛:材料中所说的三个革命分别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明确这三个内容此题很容易答复。

10.秦朝的郡县制开拓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

以下关于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A.都是地方行政长官 B.都直接由皇帝来任免
C.可以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是皇帝加强对各地控制的工具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郡守和县令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故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郡守、县令并无在辖区内建立武装的权利,军队由中央统一掌握,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11.下表是秦始皇时期所任丞相的情况,此表反映了秦朝
A. 注重实效和利益的功利主义
B. 以地域划分进展管理与统治
C. 丞相协助天子处理国家政务
D. 大事上存在明显的制度局限
【答案】A
【解析】材料只是涉及丞相的籍贯和任职年限,和以地域划分进展管理与统治无关,排除B;C只是涉及丞相的职权,和题意无关,排除;材料和丞相制度的局限性无关,排除D。

材料说明秦始皇大致同时设左右丞相,互相牵制,表达了注重实效和利益的功利主义,应选A。

12.秦朝统治者曾屡次将六国的大手工业主迁徙到遥远地区,同时又将许多私营工商业主迁徙到原秦国统治地区咸阳、巴蜀一带。

这主要是为了( )
A. 开发遥远地区
B. 落实重农抑商政策
C. 国家长治久安
D. 抑制手工业的开展
【答案】C
13.柳宗元?封建论?中说:“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

〞材料肯定了( )
A. 九品中正制的科学性
B. 分封制的稳定性
C. 三省六部制的合理性
D. 中央集权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唐朝实行府、州制,这都表达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延续,“无叛吏……无叛……无叛州〞肯定了中央集权的重要性,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九品中正制,且九品中正制再魏晋南北朝时期,故A 选项错误;秦朝也没有分封制,故B选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三省六部制的问题,故C 选项错误。

应选D。

14.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遥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郡〕守,以拒秦、韩〞。

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利。

这反映出当时( )
A. 各诸侯国设郡由郡守管理地方
B. 负责地方管理的郡守都是武将
C. 郡的设置具有稳固国防的意图
D. 吴起变法加强了魏国集权体制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遥远之地、拒秦、韩〞等字眼意在强调郡的设置在于稳固国防,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设郡由郡守管理地方是在后来的秦朝,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说法太绝对,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 在材料中无从表达,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此题选C。

15.秦的制度对西汉有很大影响,史称“汉承秦制〞。

这种继承性主要表如今
A. 沿用了郡县制
B. 开展了军功爵制
C. 继承了封国制
D. 强化了什伍连坐制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汉承秦制〞是指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其中汉朝继续推行秦朝的郡县制,A项正确。

汉朝主要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和征辟制,排除B。

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汉朝重新恢复分封制,排除C。

秦朝强化了什伍连坐制,汉朝不是,排除D。

综上所述,此题正确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
16.下面是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根据图示答复以下问题。

(1)根据图示,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权利的集中方向。

(2)根据所学知识,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在社会开展中的优缺点。

【解析】第(1)问观察图示内容,从箭头指向上即可概括出权利的集中方向。

第(2)问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辩证分析出优缺点。

【答案】(1)地方权利向中央集中;中央权利向皇帝集中;最终皇帝掌握全国一切大权。

(2)优点: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进展大规模的工程建立;加强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文化等的交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一般可以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开展;遇有自然灾害,可以调动全国人力和物力救灾、减灾;可以迅速增强国力等。

缺点:把全国的权利掌握在一个人手中,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造成中央决策失误,导致全国范围的大灾难;权利的过分集中也容易形成暴政,不利于调动中央、地方等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等。

17.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三公在秦汉时代并未真正存在。

三公只是对最高官吏的一般称呼。

三公正式成为法定官名,是成帝时的事,绥和元年,御史大夫更名大司空,金印紫绶,禄比丞相。

这是对丞相地位的进一步抑制。

东汉实行的就是这种三公制,但官名有屡次变化,且三公并没有实权。

国家大事,多由皇帝近臣尚书办理“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三公往往因为灾变而被策免。

至魏晋以来,中书、尚书之官始真为宰相,而三公遂为具员……
——安作璋?秦汉官制史稿?
材料二把“王权一分为二〞可以被看作是后世分权观念的萌芽,是柏拉图发现了混合政体的原那么,这项原那么就是假设干世纪以后孟德斯鸠重新发现的三权分立原那么的原型,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开展和理论了这一原那么。

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场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

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
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1〕分析汉代“三公〞与尚书关系的开展趋势,对后世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权利制约思想形成的背景,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利演变历程并分析其影响。

〔3〕上述材料表达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答案】〔1〕趋势:三公的实权越来越小,尚书的权利越来越大,并最后取代三公成为宰相。

中书省长官常参加决策活动,也握有宰相的权利。

影响:开展到唐朝,便形成为尚书、中书、门下并立的三省六部制。

〔2〕背景: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资本主义经济的开展;启蒙运动的影响;中世纪的相关经历。

演变:从传统的中央集权到近代的地方分权。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代中国军阀分裂割据场面的出现。

〔3〕权利的制约与平衡
材料一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制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那么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1)史料一的观点是什么?
(2)结合史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李斯决定推行郡县制的历史根据。

与分封制相比,该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1〕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2〕历史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混战不休。

特点:郡县制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悉归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无自主权,必须服从中央的政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