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师导向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困境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双师导向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困境与对策
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师职称评审的制度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制度体系。
然而,基于双师导向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一直存在着一些困境,制约着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
度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这些困境,并提出对策。
一、困境
1.难以确定双师贡献的具体标准。
双师贡献指的是教师所扮演的“双师”角色,既要承担传授知识的教学任务,又要充
当行业实践导师的角色。
然而,对于高职教师来说,行业实践导师的工作任务并不明确,
难以确定双师贡献的具体标准,导致职称评审标准不够明确。
2.职称评审存在异质性问题。
由于本地区、本学院、本专业的职称评审标准存在较大的异质性问题,评审标准难以
统一,给高职教师的评审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
3.评价体系缺乏灵活性。
当前高职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中,评审标准和评价办法比较固化和单一,缺乏灵活性和
多样性。
同时,评价体系中,对教学教育、行业实践导师的权重分配较为死板,缺乏细致
而严谨的制度规定。
二、对策
以正确、合理、科学的方式去规定双师贡献的具体标准,明确指出行业实践导师应该
有哪些具体的业务量水平、工作内容及任务完成情况等,使教师们可以更加清晰了解其双
师贡献的实际表现。
另外,可以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进行双师贡献的定量化
测评,为评审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
2.建立统一的职称评审标准体系。
通过制定统一的职称评审标准、验收标准等一系列具体制度,保障职称评审的公正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减少由于职称评审标准的异质性带来的评审误差问题。
3.打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在评价体系中,除了要评价教师“双师”贡献,还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管理
水平、教学研究成果等因素,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准确,评价结
果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结语
基于双师导向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困境并不仅仅是上述几点,分析其中的困境,有助于我们制定更加科学、公正、合理的职称评审制度,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事业的发
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