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象与骨髓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圆形或椭圆形,胞体较 原粒细胞大,直径12- 22um。
▪ 核大,圆形或椭圆形, 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呈 粗网状,分布不均。核 仁可见或消失。
▪ 胞质量较多,呈淡蓝色 或蓝色,核周的一侧可 出现淡染区。胞质有大 小、形态和数目不一、 分布不均的紫红色非特 异性嗜天青颗粒。
中幼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ic myelocyte)
▪ 胞核圆形,偏位 。核染色质凝聚 成块,深染,排 列呈车轮状。胞 质丰富,呈不透 明显深蓝或蓝紫 色,核的一侧常 有明显的淡染区 。
▪ 常可见小空泡, 偶见少数嗜天青 颗粒。
浆细胞
(plasmacytes)
由圆形变为卵圆形 核保持圆形 胞质由浅灰蓝变为深蓝
5. 单核细胞系统 (monocytes)
▪ 胞核开始有分叶、核 形不规则并有重叠。 染色质凝集呈粗颗粒 状或小块状,排列紧 密。核仁模糊或消失
▪ 胞质量增多,呈蓝色 或灰蓝色,近核处可 出现淡蓝色或淡红色 淡染区,可有少量嗜
天青颗粒。
颗粒巨核细胞
(granular megakaryocyte)
▪ 胞体明显增大,直径50 -70um,甚至达 100um,外形不规则
甚至分叶(粒细胞、巨核细胞),但淋巴细 胞和浆细胞变化不明显,成熟红细胞核消失 (3)核质比例:一般由大逐渐变小。
▪ (四)核染色质及核仁 ▪ 核染色质及核仁是衡量血细胞是否处于原
始和幼稚阶段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核染色质:由疏松、细致到粗糙、紧密,
并浓缩成块,甚至脱核(红细胞系)。 ▪ 核膜:一般由不明显到明显。 ▪ 核仁:由明显到模糊,最后消失。
▪ 全部血细胞共分六个系统: 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系、 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
▪ 每个系统分为原始、幼稚、成熟三大阶段 ▪ 粒系和红系细胞形态比较复杂,
其幼稚细胞又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血细胞发育演变规律图
血细胞正常形态学
Morphology of Normal Hemocytes
▪ 胞质中有稀疏的 大小不一、分布 不均、呈紫黑色 的嗜碱性颗粒, 颗粒常掩盖在核 上,致使核的轮 廓和结构模糊不 清。
粒细胞系统 (granulocytes)
胞体由大变小早幼粒细胞可比原粒细胞稍大圆形或椭圆形 粒系胞核一侧渐凹陷,后成分叶状染色质结构由细 致疏松逐渐变为紧密粗糙核仁由清晰到消失 由嗜碱变为嗜酸,颗粒由无到有
▪ 胞核与中性中 幼粒细胞相似 。
▪ 胞质内充满粗 大、均匀、排 列紧密、有折 光感的桔红色 特异性嗜酸性
颗粒。
嗜碱性中幼粒细胞
(basophilic myelocyte)
原始粒细胞 嗜酸中幼粒 嗜碱中幼粒
▪ 胞体直径10- 15um。
▪ 胞核与上述细胞 相似,但轮廓不 清楚,染色质结 构模糊。
▪ 胞质内含有数量 不多、大小不一 但较粗大、分布 散乱的紫黑色特 异性嗜碱性颗粒 ,颗粒也可覆盖 在细胞核上。
▪ 胞质量少,呈透明天 蓝色,不含颗粒。
幼稚淋巴细胞
(prolymphocyte)
▪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10-16um
▪ 胞核圆形可椭圆 形,有时可有浅 的切迹。核染色 质较致密粗糙, 使核膜浓厚而清 晰。核仁模糊或 消失。
▪ 胞质量较少,淡 蓝色,一般无颗 粒,或可有数颗 深紫红色嗜天青 颗粒。
▪ 细胞多呈椭圆形,直 径12-16um。
▪ 胞核圆形,占细胞 1/2,偏位。核染色 质开始聚集,染深紫 红色,可呈车轮状排 列,核仁基本消失。
▪ 胞质量多,呈不透明 灰蓝色,近核处有淡 染区,有时可见空泡 或少数嗜天青颗粒。
成熟浆细胞
(plasmacyte)
▪ 细胞呈圆形或卵 圆形,直径820um。
▪ 胞核常分为2-5 叶,以分3叶者多 见,叶与叶之间 有细丝状相连或 完全断开,核染 色质浓集或呈小 块状,染深紫红 色。
▪ 胞质丰富,呈淡 红色,布满细小 紫红色的中性颗 粒。
分叶核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嗜酸性分叶核粒细胞
(eosinophilic granulocyte segmented
form)
3
第三节 骨髓象中类似细胞的鉴别
▪ 骨髓象中有许多相似的细胞,分类时存在 着一定困难,在熟练掌握各种细胞形态的 基础上,重点把握它们的区别要点,才能 正确划分其归属。
▪ 嗜酸粒细胞 胞体直径11 -16um,
▪ 胞核多分为 近似对称的 两叶。
▪ 胞质中充密 集粗大、大 小均匀的桔 红色嗜酸性 颗粒。
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
(basophilic granulocyte segmented sorm)
▪ 嗜碱性粒细胞胞 体直径10-12um
▪ 胞核分叶不明显 ,或融合呈堆集 状。
晚幼粒细胞
(metamyelocyte
)
▪ 圆形或椭圆形,直 径10-16um。
▪ 核明显凹陷呈肾形 ,但其凹陷程度一 般不超过假设核直 径的一半。核染色 质粗糙呈粗块状, 排列紧密
▪ 胞质量多,呈淡红 色。内含特异性颗 粒。
杆状核粒细胞
(Stab Granulocyte)
▪ 细胞呈圆形,直径 10-15um。
2. 粒细胞系统
(granulocytes)
原始粒细胞
(myeloblast) ▪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11~18
▪ 胞核占2/3以上 ,圆形或椭圆形 ,染色质呈淡紫 色细粒状,均匀 平坦如薄沙,核 仁2~5个,清楚 易见,淡蓝色或 无色
▪ 胞质量少,透明 天蓝色,无颗粒
早幼粒细胞
(promyelocyte)
▪ 胞质量较多, 呈不均匀的不 同程度的嗜多 色性
晚幼红细胞
(orthochromatic normoblast)
▪ 圆形,直径 7~12um,
▪ 胞核圆形,占 1/2以下染色质 凝集成大块状 或固缩成团, 紫褐色
▪ 胞质量多,均 匀的淡红色或 灰紫色
红细胞系统 (erythron)
浆由深蓝或浅 蓝变为浅红由 少渐多 胞体由大变小,始终呈圆形 核保持圆形,渐缩小,固缩,后脱核,成熟 红细胞无 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渐变 为紧密粗糙. 核仁由清晰到消失
▪ 圆形,直径10- 18um。
▪ 胞核内侧缘开始变扁 平,或可稍呈凹陷, 占细胞的2/3-1/ 2。染色质凝聚成粗 索状或小块状,核仁 消失。
▪ 胞质量多,淡红色, 内含细小、分布均匀 、淡紫红色的特异性 中性颗粒。
嗜酸性中幼粒细胞
(eosinophilic
myelocyte)
▪ 胞体直径15- 20um。
原始单核细胞 (monoblast)
1000 倍
▪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 15-25um。
▪ 胞核较大,圆形或椭 圆形。核染色质纤细 疏松呈网状,染淡紫 红色。核1-3个,大 而清楚。
▪ 胞质丰富,呈浅灰蓝 色,半透时如毛玻璃 样,边缘常不整齐, 有时可有伪足状突起 ,不含颗粒。
幼稚单核细胞

(Promonocyte)
• 胞核圆形或椭圆 形,或有切迹, 核着边,染色质 粗糙致密,呈大 块状,染深紫红 色。
• 胞质量极少,仅 在核的一侧见到 少量淡蓝色胞质 ,有时几乎不见 而似裸核,一般 无颗粒。
淋巴细胞系统 (lymphocytes)
胞体保持圆形或椭圆形 核呈圆或椭圆形,染色质结构由 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紧密粗糙,核仁由清晰到消失 胞质透明天蓝,颗粒少
▪ 胞核狭长,弯曲呈 带状,两端钝圆。 核染色质粗糙呈块 状,染深紫红色。
▪ 胞质中含特异性颗 粒的不同,也可分 为中性、嗜酸性、 嗜碱性杆状核粒细 胞三种,颗粒特点 同中幼粒细胞。
分叶核粒细胞 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粒细胞 (segmented granulocyte)
▪ 细胞呈圆形,直 径10-15um。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第一节 血细胞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
▪ 血细胞从原始细胞逐渐发育为成熟细胞,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 (一)细胞体积 ▪ 原始细胞随着细胞的逐步成熟,
其体积逐渐变小。 ▪ 但巨核细胞系例外,细胞由小变大; ▪ 粒细胞中,早幼粒细胞比原粒细胞略大。
(二)细胞质
(1)细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但淋巴 细胞系例外;
3. 淋巴细胞系统
(lymphocyte)
原始淋巴细胞
(lymphoblast)
▪ 圆形、椭圆形,直径 10-18um,
▪ 核大,圆或椭圆形, 稍偏位或着边。染色 质细致,呈颗粒状, 但较原粒细胞的稍粗 ,着色较深,在核膜 内层及核仁周围有浓 集现象,使核膜清晰 。核仁多为1-2个 ,小而清楚,呈淡蓝 色或无色。
▪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 11~20um
▪ 胞核圆形,占 2/3,染色质开 始凝集成小块 状,核仁消失
▪ 胞质量稍多, 不透明深蓝色

中幼红细胞
(polychromatic normoblast)
▪ 圆形,直径 8~18um,
▪ 胞核圆形,占 1/2,染色质凝 集成团块或粗 索状,似车轮 ,其间有明显 淡染区
▪ 圆形或不规则形,直 径12-20um,边缘常 见伪足突出。
▪ 胞核形状不规则,常 呈肾形、马蹄形、笔 架形、“S”形等,并 有明显扭曲折叠。染 色质疏松细致,呈淡 紫红色丝网状。
▪ 胞质丰富,呈淡灰蓝 色或淡粉红色,可见 多数细小、分布均匀 、细尘样淡紫红色颗 粒。
单核细胞系统
monocytes
大成熟淋巴细胞
(big lymphocyte)
▪ 呈圆形,直径1318um。
▪ 胞核圆形或椭圆 形,偏于一侧或 着边。染色质常 质密呈块状,排 列均匀,深染呈 深紫红色。
▪ 胞质丰富,呈透 明天蓝色,可有 少量大而稀疏的 嗜天青颗粒。
小成熟淋巴细胞
small lymphocyte
• 呈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6-10um
▪ 胞核明显增大,高度分 叶,形态不规则,分叶 常层叠呈堆集状。染色 质粗糙,排列致密呈团 状,染深紫红色
▪ 胞质极丰富,呈淡紫红 色,其内充满大量细小 紫红色颗粒,有时可见 边缘处颗粒聚集成簇, 但周围无血小板形成。
产板巨核细胞
(thrombocytogenous megakaryocyte)
▪ 胞质内颗粒明显聚 集成簇,有血小板 形成,胞质周缘部 分已裂解为血小板 脱落,使细胞边缘 不完整,其内侧和 外侧常有成簇的血 小板出现
1000 倍
▪ 圆形或不规则形,直 径15-25um
▪ 胞核圆形或不规则形 ,可有凹陷、切迹、 扭曲或折叠。染色质 较原单核细胞稍粗, 但仍呈疏松丝网状, 染淡紫红色。核仁模 糊或消失。
▪ 胞质量多,呈灰蓝色 ,边缘可有伪足突出 ,可见许多细小、分 布均匀的淡紫红色嗜 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 (Monocyte)
1. 红细胞系统
(erythron)
原始红细胞
(normoblast)
▪ 圆形或椭圆形, 直径15-22um 边 缘可见瘤状突起
▪ 胞核原形,占4/5 ;染色质细粒状 ,较原粒细胞色 深而粗密;核仁 1~5个,暗蓝色
▪ 胞质量少,不透 明深蓝色,有时 有核周淡染区
早幼红细胞
(basophilic normoblast)
▪ 其余的细胞特征均 与颗粒型巨核细胞 相同。
裸核巨核细胞
(naked nucleous)
▪ 产血小板型 巨核细胞的 胞质裂解成 血小板完全 脱落后,仅 剩细胞核时 ,称为裸核 。
巨核细胞系统 (megakaryocytes)
正 常 骨 髓 细 胞 形 态
1
正 常 骨 髓 细 胞 形 态
2
正 常 骨 髓 细 胞 形 态
胞体变为不规则形 核变为一侧凹陷,后成肾形,不规则形, 有扭曲折叠.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逐 渐变为紧密粗糙, 核仁由清晰到消失 单核系呈浅灰蓝,颗粒由无到有
5. 巨核细胞系统 (megakaryocyte)
幼稚巨核细胞
(promegakaryocyte)
▪ 圆形或不规则形,胞 体明显增大,直径30 -50um
(2)胞质的颜色:从深蓝色逐渐变成淡蓝 或淡红色(粉红色),淋巴细胞仍保持淡 蓝色(嗜碱性)
(3)胞浆的颗粒:从无到有,由少到多。
▪ 粒细胞系的颗粒由非特异性到特异性,可 分为嗜酸性、嗜碱性、中性三种颗粒。
▪ 红细胞无颗粒。
▪ (三)核形及大小 (1)大小:细胞核一般由大变小,但巨核细
胞则由小变大 (2)核形:由圆形或卵圆形逐渐变为有凹陷
4. 浆细胞 (plasmacyte)
原浆细胞
(plasmablast)
▪ 圆形或椭圆形,直 径15-20um
▪ 胞核圆形,占细胞 的2/3以上,常偏 位。染色质呈粗颗 粒网状,呈紫红色 。核仁2-5个。
▪ 胞质量多,呈灰蓝 色,不透明,核的 一侧可有半圆形淡 染区,不含颗粒。
幼浆细胞
(proplasmacyt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