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章怀太子李贤的身世之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探章怀太子李贤的身世之谜
今天在看章怀太子李贤的墓志铭的时候,发现一件有趣的事。
神龙二年唐中宗追赠雍王李贤为司徒,然后派人从巴州迎回他的棺柩陪葬乾陵,而监护李贤改葬一事的两位护丧使之一,是韩国公贺兰琬。
贺兰琬又是什么人呢?大概还有人能记得,当年唐高宗的后宫里一直有传言,“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一直有人在说李贤的生母其实不是武后而是武后的亲姐姐韩国夫人武顺。
而这位贺兰琬不是别人,正是韩国夫人武顺的嫡亲孙子,贺兰敏之的嫡亲儿子。
那么,李贤的生母到底是武后,还是武后的亲姐姐韩国夫人?李显让韩国夫人的嫡亲孙子给李贤送葬又有什么含义?如果这一切联系上武后一临朝称制就要杀李贤和李贤的儿子,所有问题就都有了答案。
《旧唐书·高宗诸子列传》:
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贤亦自疑惧。
李贤传闻是韩国夫人生的,于是唐中宗就让韩国夫人的嫡亲孙子给李贤送葬——
如果李贤真的是韩国夫人所生,那么他就不再是唐高宗的嫡出皇子,而只是一个庶出皇子,让韩国公给他送葬,无疑就是唐中宗在向世人揭短和强调,李贤不过是当今皇帝的一个庶出兄弟,地位没什么特别的。
如果李贤并非韩国夫人所生而是武后亲生,那么唐中宗此举无疑是在提醒天下人,你们忘了吗,当年李贤的身世可是有疑问的,他很可能不是当今皇帝的同胞兄弟,很可能不过是个庶出的皇子。
所以无论李贤是谁生的,韩国公这一出,都足够恶心到李贤。
只不过唐中宗神龙复辟,这时候李贤人死得都只剩一堆骨头了,长子李光顺也早就被武后杀了,为什么唐中宗还要这样恶心李贤一把?
因为唐中宗李显只是李治与武后的第三子,李贤是李显的兄长,李贤的长子李光顺是死了,但李贤还有个儿子李守礼还活着。
而李显的嫡长子被武后弄死了,剩下来的儿子中勉强立个太子也不是他想要的,李显这一支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按古人最重视的名分,这皇位最终会花落谁家?
所以到了该李贤入土为安的时刻,唐中宗都要在送葬的人选上大做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膈应一下李贤,更是为了自己的皇位能够顺利传承打下基础。
再说回李贤的身世,其实单从技术层面来讲,李贤是武后生的完全没问题。
史官自己都说了,是宫人潜议云“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
对于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在没有任何史料做证据的情况下,传闻就是传闻。
今天看到李贤的丧事由韩国夫人武顺的嫡孙韩国公贺兰琬负责,我们有了八卦的兴趣,不过八卦也就是八卦,并非就此否定史实。
唯一令人在意的是,李贤出生的永徽五年这一年,算算时间本该是武昭仪最得宠的时候,因为不久之后武昭仪就要被唐高宗立为皇后了,可这段时间里武后都在忙什么呢?
《旧唐书·王皇后列传》:初,武皇后贞观末随太宗嫔御居于感业寺,后及左右数为之言,高宗由是复召入宫,立为昭仪。
俄而渐承恩宠,遂与后及良娣萧氏递相谮毁。
《旧唐书·高宗本纪》:
(永徽五年十二月)戊午,发京师谒昭陵,在路生皇子贤。
(永徽)六年春正月壬申朔,亲谒昭陵,曲赦醴泉县民,放今年租赋。
陵所宿卫将军、郎将进爵一等,陵令、丞加阶赐物。
甲戌,至自昭陵。
(永徽六年三月)昭仪武氏著《内训》一篇。
之所以宫里会有“贤是后姊韩国夫人所生”的说法流传出来,根本原因就在于武昭仪怀上李贤前后的这段时间里,唐高宗也同样宠幸了武昭仪的姐姐武顺,更甚至武顺还跟着唐高宗一起去了昭陵,所以日后才会有李贤是韩国夫人所生的传言。
对于此时的武昭仪来说,一边要对付王皇后、萧淑妃的联手攻讦费尽心思争宠,一边要亲眼看着丈夫与自己的亲姐姐打得火热,一边要忍受着临盆前的身体不适与一路颠簸去昭陵,最后还在半路上就生下了李贤,甚至连月子都没坐好,就又一路颠簸赶回了京城。
武昭仪此刻的心中是什么心情,这里不加猜测只陈述事实,而生下李贤刚坐完月子,武昭仪为了讨好唐高宗,又煞费苦心亲自撰写了《内训》献给唐高宗。
只不过由于很多人只看到了武后最后利用皇太后的身份篡了儿子的皇位,自己登基称帝了,就觉得武后之前的路也一定是一帆风顺佛挡杀佛的。
至于武后当年为了一步步走上皇后之位,为了守住自己的皇帝之位,这期间所付出的血与泪,所吃过的苦头与打落和血吞的牙齿,那都是可以一概不究,甚至是要粉饰一番的。
相关史料:
故雍王墓志铭并序
王讳贤,字仁,陇西狄道人也。
太宗文武圣皇帝之孙,高宗天皇大帝之第二子,今上之兄。
述夫神源长发,圣构遐远。
白云垂祉,虞臣所以迈德;紫气凝祯,周史由其敷道。
至哉卫尉,播雄烈于陇西;赫矣武昭,定霸功于河右。
自兹以降,厥绪尤繁,克茂本枝,逾征后大。
故得神祗叶赞,天地会昌、弹压八荒,牢笼万古。
梯山航海,局疆宇于义轩;茅社桐珪,陋车服于梁楚。
王禀灵宸极,有纵自天,直置而高,自然斯远。
早标歧嶷,夙挺珪璋。
孝友基身,非得之于外奖;温恭植性,固不待於傍勗。
重以冲情峻举,雅量宏通。
落落千寻,汪汪万顷。
枝格上竦,波澜长迈。
邈与琼昆等列,郁将瑶碣齐高。
梁栋乾坤,舟舆宇宙。
公卿籍甚,遐迩讴歌。
既而傍该流略,博综坟典。
诗析齐韩,洞严扃於楚囿;易分殷夏,启秘键於沛场。
曹国有托论之声,丁廙致假词之润。
分镳并骛,重在兹辰。
故以冠冕庶邦,羽仪列辟。
为五宗之领袖,当百代之规模。
高宗御历牀,握金镜。
分司列职,右戚左贤。
式固邦家,用隆藩屏。
颁昭叙穆,峻以宠章;砺岳绅河,延其代载。
发天涣,叶良辰。
乃命秩宗,搜古今之令典;爰徵掌固,草封拜之嘉仪。
於是勾龙率职,分色上於宗社;司空画界,裂奥壤於方舆。
当宁昌言,徐申利建之义;扬庭在位,敬承永锡之休。
乃宅附庸,奄荒晋甸。
粤以永徽六年,封潞王,食邑一万户。
红兰被坂,朱荷冒池,东阁西园,枚邹列客。
一吟一咏,金石叶谐。
声高宗国,誉表侯甸。
若乃八水朝市,五方交合。
实称天府,是曰国枢。
都鄙混并,衣冠杂袭。
辛家黑白之里,甲第王之居。
轻轩动而川流,长袂举而帷合。
实资良懿,雅望镇之。
显庆元年,拜岐州刺史。
其年,加授雍州牧。
振纲理日,宽猛相权。
曾不浃旬,政平颂举。
龙朔元年,改封沛王,加授使持节都督扬和滁润常宣歙七州诸军事、扬州刺史,兼左武候大将军,雍州牧如故。
外连甸服,内兼周卫。
远近悦豫,朝野肃宁。
麟德二年,加右卫大将军。
其年,从驾东封,摄兖州都督。
递参心膂,兼总股肱。
翊栏錡以星陈,建旌麾而岳列。
暨乎登封降禅,刊玉泥金。
大礼聿修,能事斯毕。
巡警克著,统摄攸宜。
咸亨三年八月,改封雍王,食邑万户。
出入云霄,负揭日月,君王邈矣。
度越前修,遐哉夐乎,固无得而称也。
夫前星著象,式标元子之尊;重震凝规,载列长男之位。
储副斯在,冢嫡攸归。
上元二年,册拜皇太子。
光膺守器,克嗣丕基。
而二疏不追,四友孤绝。
箴规有阙,调护匪宜,监抚亏良,宗祧弛盛。
摇山落构,望菀摧基。
一坠卯精,永托辰尾。
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薨於巴州之别馆,春秋卅有一。
至垂拱元年三月廿九日,恩制追赠雍王,谥曰悼,葬於巴州化城县境。
主上端旒黄屋,正位紫宸。
负扆长怀,陟岗永叹。
痛飞鴒之遽绝,切断雁之逾孤。
乃命司存,缅追休烈。
神龙二年,又加制命,册赠雍王。
礼盛汉苍,恩腧晋献。
乃敕金紫光禄大夫、行卫尉卿、上柱国、西河郡开国公杨元琰,正议大夫、行太子率更令、骑都尉、韩国公贺兰琬,监护丧事。
册赠司徒,仍令陪葬乾陵。
以神龙二年七月一日迁窆,礼也。
惟王调函律吕,质蕴珪璋。
荆山之下,瑜瑾挺其温润;轩丘之上,鸾凤昭其辉光。
包柱石於胸襟,动风飙於怀袖。
孤挺天爵,高擅人龙。
排阊阖而上征,凌扶摇而独运。
光前绝后,莫之与京。
倚伏纠纷,屈申舛互。
藏山易负,去日难维。
九原不追,百身奚赎。
虽天长而地久,谅海变而舟移。
敬缉遗尘,纪盛烈於黄绢;庶垂来代,勒不朽於玄房。
其词曰:两仪交合,五运递迁。
绿图沿渚,赤字浮川。
握符括地,受命承天。
本枝繁衍,茂绪蝉联。
天地降祥,山川纳祉。
乃资人杰,实纵英峙。
琼萼璇跗,皇孙弟子。
曾峤迥立,崇峰崛起。
赫矣飙举,悠哉海运。
兰桂异芬,琳琅奇韵。
晖映万古,磊落千刃。
凤穴骊川,含辉吐润。
康叔君卫,公旦封鲁。
於穆我王,重规沓矩。
茂实绵宙,英声溢宇。
服义佩仁,乃文乃武。
秦邦楚甸,继称藩国。
惟王戾止,人伦之则。
宽猛靡乖,弛张不忒。
帝室植干,天朝羽翼。
储副攸系,冢嫡斯俟。
师表列辟,津梁多士。
鸣玉锵金,旌旃猗狔。
令问令望,优哉美矣。
匡弼玄猷,翼宣王度。
庆吊纷纠,吉凶舛互。
遽迫夜舟,奄零朝露。
撤乐兴感,罢市缠慕。
乃筮图史,言占茔圹。
丹旐逶迤,素帷飘扬。
悲笳夜咽,薤歇晓唱。
去我桂岩,来兹松帐。
长天运节,短日摧年。
冥冥万古,查查三泉。
墓攒衰木,茔聚寒烟。
生灵共此,无圣无
贤
大唐故贺兰府君墓志
公讳敏之,字常住,河南洛阳人。
其先轩辕黄帝后也。
幽都为贺兰国公山下,因命氏焉。
十四代祖伏,后魏桓帝时中,为北部左辅姓西破拜平朔将军。
其后轩冕赫弈,圭组蝉联。
武穆文昭,银黄(十二字泐)候正替长、左右利真府总管、上开府仪同三司,隋累骑将军、将军、礼部尚书。
握韬云陛,玉誉光于六戎;曳履星台,金声(十二字泐)皇朝尚衣奉御、鲁王府长史、银青光禄大夫、散骑常侍、使持节州诸军事、囗州刺史、应山县开国男,赠司元太常伯。
翠(纟委)呜玉,辉桂苑而耀兰池;皂盖青囗,出囗囗而入天府。
父安石,袭爵应山县开国男,赠卫尉卿、户部尚书、驸马都尉、韩国公。
带河砺岳,百代光于本枝;鼎族公门,千龄复于神叶。
公郑国夫人武氏子,则天大圣皇后外甥,应天神龙皇帝从母兄也。
冲襟朗鉴,风度卓然。
瑶林玉树,不杂风尘。
鸾章凤姿,居然物外。
饰躬闻礼,承家必尽于孝慈;抗节从囗,囗国必囗于忠义。
峻学山于策府,则霞壁万寻;披翰苑于儒林,则云柯千丈。
虽智如囗輠,不以词气囗人;不若贯珠,不以浮藻辉物。
故得妙年莅职,弱冠升朝。
挥翰动风云,顾眄生光彩,解褐,尚衣奉御左庶子,俄迁左侍极太子宾客、检校兰台太史秘书监、弘文馆学士,封周国公,赠韶州刺史。
于是指云路,步天衢。
倏忽而鹤唳九霄,须臾而骥驰千里。
朝陪紫极,宝位纳其谋献;夕宴青宫,玉裕怀其黼藻。
鸣珂响佩,升甲观而遨游;飞盖驰轩,入明光而偃息。
铜仪辩纬,平子惠施五车,视如掌内。
故得坐为师友,入作腹心。
金殿异其恩荣,玉堂殊其礼囗。
既而时移代易,森秀风摧。
萋斐且行,薰获遽改。
一迁丹徼,遽变缇灰。
大厦不申,小年俄谢。
以咸享二年八月六日。
终于韶州之官第,春秋廿有九。
呜呼哀哉!暨乎圣皇再造区宇,重悬日月。
于是恩谕扣玉,礼晟镕金。
文物振其威。
囗明畅其气。
赠持节秦州都督,赠太子少傅。
敕太子仆王先进监护葬事。
歌堂馆。
既铿锵于昔年;尽授密章,复芬芳于兹日。
以景龙三年八月十八日,葬于雍州咸阳县奉贤乡洪滨原,礼也。
嗣子银青光光禄大夫、太仆卿琬,哀缠陟岵,
诉罔极而崩心,痛结循陔。
泣幽泉而走魄。
于是瞻仙访吉,卜宅祈祯,庶传芳于翠琰,终纪迹于玄城。
乃为铭曰:轩丘西峙,元天北列,鹏翥风高,龙据雾绝。
岳神诞秀,河灵产哲,祖有直道,孙多令节。
至矣周公,克明克聪,风情外朗,神彩内融。
潘江沃日,许月澄空,飞文染翰,为伯为雄,雄伯伊何,天人宠蔫,凌波见识,参乘流眄。
鸾渚晨游,龙楼夕宴。
驾振都辇,声驰宇县。
高明瞰室,丰屋部家,心水如镜,贝锦成哗。
非辜获罪,命矣长嗟,哀哀令子,复此光华。
鱼山故意,马鬣新裁,东瞻宫阙,西奉陵台。
薤歌凄断,楚挽悲哀,禽泪迸,瑞鸟声摧。
苦雾敛兮寒风急,青灯掩兮缟驷迥,庶龟囗于万古,垂凤篆于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