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物质性质的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
2.掌握物质的密度、热膨胀、凝固、熔化、升华、沸腾、气化等方面的知识;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第一节:密度
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密度的单位;
3.密度的测量方法;
4.密度和物体浮沉的关系。
第二节:热膨胀
1.热膨胀的概念和种类;
2.热胀冷缩的规律;
3.热膨胀的影响和应用。
第三节:物质的凝固与熔化
1.凝固和熔化的概念和规律;
2.熔化与凝固的温度;
3.凝固和熔化对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第四节:升华、沸腾与气化
1.升华、沸腾、气化的概念与规律;
2.这三者的关系;
3.应用。
教学步骤
第一节:密度
1.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1)教师向学生介绍物质的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即导入密度的概念;
(2)引入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物体质量÷体积;
(3)与学生一起练习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理解密度的基本概念。
2.密度的单位;
(1)向学生讲解密度的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千克/立方米
(kg/m3);
(2)介绍常用的密度单位,如克/立方厘米(g/cm3)等。
3.密度的测量方法;
(1)介绍物体测量密度的方法:买卖鸡蛋的量称法、水位法、比重
法等;
(2)进行实验,让学生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和技巧。
4.密度和物体浮沉的关系。
(1)让学生探究密度和物体浮沉的关系: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会沉下去,密度小于水会浮起来;
(2)进行实验验证,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物体浮沉和密度的理解。
第二节:热膨胀
1.热膨胀的概念和种类;
(1)教师向学生引入热膨胀的基本概念和种类:线膨胀、面膨胀和
体膨胀;
(2)让学生理解这三种膨胀的含义和区别。
2.热胀冷缩的规律;
(1)讲解物体在热胀冷缩中的规律:物体受热膨胀,温度下降后又
会出现相反的现象;
(2)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热胀冷缩的规律。
3.热膨胀的影响和应用;
(1)向学生介绍实际应用中热膨胀的影响,如列车运行时轨道的变
形等;
(2)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热膨胀的实际应用。
第三节:凝固与熔化
1.凝固和熔化的概念和规律;
(1)引入凝固和熔化的概念和规律: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存在
不同的状态;
(2)教师向学生讲解固体、液体、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这种转
化的规律。
2.熔化与凝固的温度;
(1)让学生了解熔化和凝固的温度,以及这两种状态之间的均衡;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3.凝固和熔化对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1)让学生了解凝固和熔化能够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2)引导学生探索凝固和熔化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第四节:升华、沸腾与气化
1.升华、沸腾、气化的概念与规律;
(1)教师向学生介绍升华、沸腾、气化的概念和规律;
(2)让学生了解物质在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发生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
2.这三者的关系;
(1)让学生理解升华、沸腾、气化之间的关系:三者都是物质状态
转变的形式;
(2)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和掌握这三种状态的变化。
3.应用;
(1)让学生了解在实际工程中这三种变化的应用;
(2)让学生探究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规律。
教学作业
1.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回答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并提交作业本;
2.教师随堂抽查,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内容。
教学反思
本教案采用了“导入阶段—讲解阶段—探究阶段—应用阶段”的教学方式,通过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掌握物质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演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扩展自己的思维和探索能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