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浅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姓名:左悦单位:杨店中心校
2012年国家教育部向下印发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个指南的印发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都有很好的帮助,他使幼儿的实施者有了一致的方向。

我现在以一个家长和一名幼儿园老师的双重身份谈谈自己在运用《指南》进行教育的看法。

一、《指南》在家庭教育中的运用
《指南》不是单单试用于幼儿园教育机构的,它对幼儿的家庭教育同样也具有指导作用。

在《指南》的说明中这样指出:“指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帮助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因此作为家长也要了解学习《指南》,这样才能把家庭教育做得更好。

(一)《指南》使家长全面细致的了解幼儿教育的内容
1、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误区
中国传统的家长认为对幼儿的教育就是幼儿会数多少数,会背多少古诗等一些文化知识。

如果孩子没别人学的多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太笨。

还有的家长家长甚至会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而大大出手,进行棍棒教育。

这些家庭教育的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会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

而现在有了《指南》家长对幼儿的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家长知道早期教育并非“超前教育”,了解目前这种教育趋势的害处。

知道了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性,要关注孩子每个领域的发展发展,要具有全面性,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特点。

所以说指南改变了家长的观念,使家长们走出了误区。

2、明确了教育内容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的内容往往是以自身的理解和想法进行安排的。

由于家长的水平不同安排的内容也不同,有些可能是对孩子有帮助的,
而有的可能是没有帮助的,甚至还是有害与幼儿身心发展的。

现在家长通过《指南》知道幼儿的教育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又划分为若干方面。

如健康领域家长知道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它包括健康的体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并且对每个目标又根据年龄段做了细致的划分,每个目标下有附有教育意见。

这样的内容安排使家长能很全面很细致的理解自己的宝宝目前发育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这样家长通过《指南》知道了该教幼儿什么,知道如何安排内容才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

(二)《指南》使家长知道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老师经常说个体差异,而家长对这一点却不是很了解,他们总希望别的孩子会的自己的孩子就要会。

《指南》细致明确的指出了各个的年龄段各个领域的目标,这样家长可以很有针对性的了解自己幼儿学习与发的展的方向。

例如在语言发展发面有的家长看到别人的四岁半岁孩子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还会写几个简单的汉子,而自己的孩子五岁却不会写而且人都很困难。

这个家长就觉得自己的孩子很笨,而且让自己在朋友面前很没有面子。

于是她天天在家教孩子怎么写怎么认,教了很长时间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当这位家家长向我说出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特别心疼这个孩子,我和家长说了很多道理可她好像并不是很理解。

现在《指南》出来了,我推荐她看看,因为《指南》中针对每个领域每个年龄段的合理期望,我希望这些对她有帮助。

她后来和我聊天说对她帮助很大,他没事就会拿出指南看看,思考自己如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教育。

所以《指南》的出台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时更加理性。

(三)《指南》使家长了解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

《指南》中教育建议这一部分很清楚的告诉家长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建议很具体到位,家长容易理解。

这一部分使家长知道自己要如何引导幼儿。

例如在健康领域中有这样一条建议“保证幼儿每天睡11~12小时,其中午睡一般应达到2小时左右。

午睡时间可根据幼儿
的年龄、季节的变化和个体差异适当减少。

”在平时我们知道要让孩子多睡觉这样对身体好。

但我们并不知道多是多少如何来睡,但家长看到这条建议就很清楚的知道具体的时间范围,午睡该如何来睡。

平时有家长和我聊时会说我家宝宝脾气特别大,只要有一点满足不了就大叫。

我给他们的建议是他发脾气时你不要理他让他自己发泄一会就好了,发泄完了再解决问题。

但现在我看到指南中的这样一条建议“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

如:成人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

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

成人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

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现在我觉得这条建议比我运用的方法要细致全面的多,而且家长也和知道如何实施。

所以说这个《指南》就像一个贴身的老师能有效的帮助家长。

二、指南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一)《指南》使老师明确了每个年龄段每个领域的目标
目标在老师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就像是一个航标,它引领者我们老师带着幼儿向这个方向前进。

如果一个老师目标都不明确将不能正确的带领幼儿前进。

但目标如果过大或者是模糊也会使老师和幼儿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现在印发的《指南》相对于《纲要》的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总目标相比,更详细、更具体。

由此,我们能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每个年龄段孩子在每个领域所需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有了这个目标老师在设计教育活动是也就更有教育性。

(二)《指南》使老师知道要注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作为一个老师不仅要知道幼儿有个体差异,而且还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指南的说明中明确指出了这样一条。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

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

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
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平时总说个体差异但我们真正按照个体差异来实施来要求的不多,较多还是以一个标准来衡量幼儿。

现在学习了《指南》我知道幼儿的学习不仅有速度的差异,还有方式的差异,还有兴趣的差异。

所以我们老师要尊重他的差异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重视他们每一个发展阶段。

(三)《指南》使老师明确了自己的角色
我们总是说老师是一个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引领着幼儿陪伴者幼儿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但通过对《指南》的研究学习我觉得老师还是一个解说者,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解说,发现他们每一个亮点。

如我们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制定的活动目标只是一个对幼儿的合理期望,而并非是一个必须要达到了能力。

老师不能因幼儿的能力不同而做出判断性的评价。

而老师要做的是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个人差异提出不同的期望。

我认为这样的幼儿老师才是一个真正领会了《指南》意思的老师。

三、《指南》将家长与老师的教育目标统一化
幼儿教育是一项很全面很繁琐的工程,它的成功注定这个孩子的未来。

但如果幼儿园一套家里一套那么幼儿很容易造成双重性格,就是家里和幼儿园表现不一致。

这样是很不利于幼儿发展的。

作为专业的教师我深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意义,但是面对家长与家长交流时,家长与我们的意见常常出现冲突的情况,有时家长则完全不按照我们的要求来配合工作,但现在《指南》的发行使我们与家长有了共同的教育目标,我们的教育方法也较为一致。

这样家园目标统一了,幼儿受到了一致的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