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 课时综合测评(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综合测评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
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1.有人说:“称中国为河川之说,其意义……在于因为对河川进行了治理而极大地影响了它的历史。

”不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
A.春秋战国时期建成芍陂
B.秦朝时期建成郑国渠
C.西汉时期出现漕渠
D.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建成郑国渠,而非出现于秦朝。

答案 B
2.“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与朝贡贸易一起出台的,并构成了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基本内容。

明代海禁政策的出台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消极地抗倭”。

这表明,明朝“海禁”政策的出台( )
A.是明代朝贡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明代天朝礼治天下的要求
C.受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影响
D.是明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解析由朝贡贸易与抗倭斗争的联系可得出C项正确;A、B两项表述错误,可以排除;“海禁”政策推行于明初,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尚未出现,D项错误。

答案 C
3.“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看,西方社会“起飞”的进步意义在于( ) A.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B.使世界走向整体
C.西欧列强开始殖民扩张
D.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解析解读材料信息,西方社会的“起飞”喻指新航路的开辟。

注意题干的限制条件是“从生
产方式变革的角度”。

从生产方式变革的角度来看,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了罪恶的殖民主义,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答案 A
4.某学校举办一系列学术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讲座。

讲座的题目包括:《变革世界的引擎》《哭泣的泰晤士河》《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等。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 )
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B.东方国家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解析提炼关键信息,“变革世界的引擎”指的是蒸汽动力的发明对世界的影响;“哭泣的泰晤士河”指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灭”指的是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

综合上述信息,选择D项。

答案 D
5.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
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
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解析1921年2月,列宁决定调整政策,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商品贸易,恢复商品经济,即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

答案 D
6.史学家艾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

”这里的“旧制度”是指( )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自由资本主义体制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
D.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解析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因此“旧制度”是指自由资本主义体制,故选B项。

答案 B
7.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
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解析1924年苏联成立,A、B两项排除;从“早早送上工业化大道”可知,题干所述的是斯大林模式,因此排除D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反映了该学者予以斯大林模式某种程度的肯定,认为有其合理之处,C项正确。

答案 C
8.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

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

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解析20世纪50年代后中国在经济建设中照搬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的行政命令是资源调配的主要手段,市场的作用被忽视,作为市场经济产物的广告就消失了。

答案 D
9.“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农业体制,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
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可知答案选D项。

答案 D
10.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

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小块田里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解析上海浦东的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情。

答案 C
11.某组织曾经表示:“英国政府收紧财政的计划有利于长期经济复苏,但将损害短期经济增长,如果此风险显现,英国的货币政策需要快速作出反应。

”从其关注的内容看,该组织很有可能是( )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贸组织D.关贸总协定
解析从材料中的“收紧财政的计划有利于长期经济复苏,但将损害短期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可判断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旨在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并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帮助其解决外汇资金的需要。

A项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C、D两项则是涉及国际贸易。

答案为B项。

答案 B
12.一学者这样写道:“(经济全球化时代)穷国……必须养成一种持怀疑态度的信仰,避免教条,善于听和善于观察,努力明确目的并使之逐渐完善,选择更好的手段以促其实现。

”该学者认为“穷国”面对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态度是( )
A.排斥、抵制B.怀疑、选择
C.顺应、理性D.独立、自强
12.肯德基(KFC)因其独有的美食,被中国消费者公认为“顾客最常惠顾的”西餐,并名列中国前十个国际著名品牌的榜首,已成长为中国餐饮业规模最大、收益最好的第一餐饮品牌。

肯德基(KFC)在华迅速发展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人饮食结构西化
B.美国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C.西方饮食文明对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侵蚀
D.餐饮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KFC在华的迅速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当今经济全球化发展实质上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共26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致,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

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材料二据记载,1864年前后,上海港附近松江、太仓的手工织造业情况是:“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彭泽益编《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在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结构中“耕”与“织”有着怎样的关系?
(2)从材料二中能够看出,这种耕与织结合的经济结构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原因何在?
(3)这种因冲击而带来的变化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何积极意义?
答案(1)农业与家庭纺织业紧密结合,男耕女织。

(2)由于“洋布大行”,冲击了中国传统棉纺织业,导致纺与织、耕与织的分离加快。

原因: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商品输出)。

(3)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纺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

14.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一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是中国)的奇迹。

观点二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观点三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发生在西方(欧美),而是发生在东亚,日本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中国台北和韩国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正在紧随其后。

请回答:
(1)你是否支持观点一?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支持或反对的理由。

(2)观点二中“北大西洋的胜利”包括了西欧的发展,请概括指出自19世纪初到1945年西欧发展的主要原因。

(3)观点三提到了中国沿海经济的发展,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4)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进行评论,观点三是否明显忽视了西方(欧美)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

答案(1)支持:明清时期,我国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经济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反对:明清时期,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向工业文明过渡(或发生了工业革命)。

(2)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

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对外关系上: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思想文化上:民主自由思想、人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科技:自然科学发展迅速,进化论、相对论、量子论等成果促进人类进步。

(3)推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效果显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

(4)是。

西方国家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
界经济体系,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欧盟,推动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在西方国家主导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