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部测量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013722三界址点测量精度及适用范围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101010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75151515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202013722第四节测绘地籍图地籍图是土地管理的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包括行政界线地籍街坊界线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地籍号面积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地籍要素其次要反映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及文字注记一般不反映地形要素
(3)地籍号:地籍号由区县编号、街道号、街坊 号及宗地号组成。在地籍图上只注记街道号、街坊号 及宗地号。街道号、街坊号注在图幅内有关街道、街 坊区域的适中部位,宗地号注在宗地内。在地籍图上 宗地号和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 分母表示地类号。
2013-8-18
24
对于跨越图幅的宗地,宗地在不同图幅的各部分 都须注记宗地号。如果某街道或街坊或宗地只有一小 区域在本图幅内,相应的编号可以注记在本图幅内图 廊线外。如果宗地面积太小,在地籍图上可以用标识 线移在宗地外空白处注记宗地号,也可以不注记宗地 号。
2013-8-18
25
(4)地类:在地籍图上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 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地籍图上应注记地 类的三级分类。对于宗地较小的住宅用地,可以省略 不注记,其它各类用地码一律不得省略。道路用地, 包括分割街坊的道路和街坊内的道、巷、通道的宗地, 都应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的规定要求注记其相应 的地类代码。
2013-8-18
7
(3)由于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是根据界址点位 臵及其密度决定的,几乎所有的道路上都要敷设 地籍图根导线。一般说来,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比 地形图根控制点密度要大,通常每平方公里应布 设100-400个地籍图根控制点。
2013-8-18
8
2.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方式 在城镇建成区,通常采用导线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 为减少图根控制点的二次扩展,应优先布设导线网,以一 个或几个街区为单位,布设一级地籍图根导线网,然后采 用二级附合导线或导线网加密。在建筑物稀少、开阔的地
2013-8-18
6
(2)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 而布设的,测图(整个项目)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 用。因此,埋点时原则上设临时性标志。而地籍图根 控制点不仅要为当前的地籍细部测量服务,同时还要 为日常地籍管理(各种变更地籍测量、土地有偿使用 过程中的测量等)服务,因此地籍图根点原则上应埋 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地籍图根控制点在内业处 理时,应有示意图、点之记描述。
(x x , ) 2 (y y , ) 2 ≤14cm(或21cm)
其中:X 、Y——首次观测的界址点坐标
X,、Y,——再次观测的界址点坐标
2013-8-18
17
(2)用钢尺丈量细部点之间的距离,与按两点坐标反 算的距离相比较,其差值ΔD应满足下列条件: ΔD≤10cm(或15cm) 注:上述公式中21cm、15cm,适用于街坊内部的点。 权属调查时,勘丈的相邻界址点间距,可以用来对 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作全面校核。
2013-8-18
26
(5)座落:宗地的座落由行政区名、道路名(或 地名)及门牌号组成,地籍图上应适当注记行政区名 及道路名,宗地门牌号可以选择性注记。 (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在地籍图上可选择性 注记单位名称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因单位宗地较 小,可以不在地籍图上注记单位名称。在地籍图上不 需要注记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者名称。
(7)土地等级:对于已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城镇, 在地籍图上绘出土地分级界线及相应的土地等级注记。
2013-8-18
27
2.数学要素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数学要素包括:大地坐 标系、内外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及坐标注记、控 制点点位及其注记、地籍图比例尺、地籍图分幅 索引图、本幅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名及图幅整饰 等内容。
2013-8-18
15
一、解析法测定界址点
解析法测定界址点位臵按使用的数学公式,一般
分为极坐标法、截距法(或插点法)、距离交会法(即测 边交会法)、直角坐标法、前方交会法等几种方法。
2013-8-18
16
二、解析法界址点施测要求
1.全站仪极坐标法
(1) 用极坐标法测量界址点坐标时,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一般不 大于150m。搬到邻站以后,宜重复测量1-2个前测站测过的点, 两次测量同一点坐标之差,应满足下列条件:
等级
测回差(″)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 相对中误 差
水平角观测 的测回数
方位角闭 合差(″)
坐标 闭合差 (m)
DJ2 一级 ±12
DJ6
±24
n
120
1.2
18
1/5000
1
2
0.22
二级
70
0.7
±20
1/3000
1
±40
n
0.22
2013-8-18
14
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 测定界址点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测定界址点的 位臵有两种方法,即解析法和勘丈法。解析法测定界址点位 臵是利用地籍控制点起算数据(坐标、方位角)及实际观测 数据(角度、距离),按公式计算界址点的坐标。当所有界址 点都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时,叫做全解析法地籍测量;本 次地籍调查就采用这种方法。
2013-8-18
19
第四节 测绘地籍图 地籍图是土地管理的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 包括行政界线、地籍街坊界线、界址点、界址线、 地类、地籍号、面积、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 者及土地等级等地籍要素,其次要反映与地籍有 密切关系的地物及文字注记,一般不反映地形要 素。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2013-8-18
2013-8-18
3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 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 臵、形状及地类界线等,并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 绘制宗地图。
内容包括图根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 籍图、制作宗地图和面积量算等内容。
2013-8-18
4
第二节
图根控制测量
为满足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管理(主要是针对 权属界址进行各种变更测量)的需要,在基本控制(首 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 测量界址点使用的控制网称为地籍图根控制网。
2013-8-18
5
1.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 与普通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相比,地籍图根控制 网有下述特点: (1)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点位密度、 精度等)由当时的测图比例尺决定,不同成图比例尺 图根控制网的规格相差很大。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规 格,应满足测量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与地籍图的 8
3.地物要素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物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 水系、地貌、土壤植被、注记等。现分述如下: (1)建筑物:在地籍图上要绘出固定建筑物的占地状 况。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简易房可舍去;附属建筑物如 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但大单位大面积的 台阶、有柱的雨篷应表示;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 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小于6m2的房屋可以舍去;建 筑群内的天井或院子大于6m2时应该表示;应在建筑物右 上角注上建筑物层次。大型或线型构筑物应在地籍图上表 示。
(7)其他:电力线、通讯线、架空管线可以不 在地籍图上表示,但高压线的塔位及与土地他项 权利有关的管线应在地籍图上表示。
2013-8-18
33
二、数字法测图 1、概述
数字法测图是利用全站仪配合棱镜在野外测量测 站至待测细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并将野外测量 的数据自动传输(或人工键入)到电子手簿、IC卡或 便携式微机记录,现场绘制地形(草)图,到室内将 数据自动传输到计算机,借着计算机及配套的数字测 图软件,人机交互编辑后,按一定的比例尺及图式符 号自动生成数字地籍图,控制绘图仪自动输出地籍图 (也被人们称为计算机辅助地籍成图)。
区,可以采用rtk布设地籍图根点。
2013-8-18
9
3. 关于地籍图根导线布设的几点特殊规定 (1)当导线长度小于允许长度的1/3时,只要求导线全 (2)当单导线中的边长有短于10m时,允许不作导线角 度闭合差检查,但不得用该导线的边长及方位作为起算数
长的绝对闭合差小于13cm,而不作导线相对闭合差的检查。
20
一、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是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 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其次在图面荷载允许的条件 下,适当反映其它内容。地籍要素要反映得充分、明 显,其它要素摘要表示,一般可略去细部、次要的部 分。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地形、地物、宗地的 大小、界址线与界标物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 差别很大,在统一的规定下,各地应从本地具体条件 出发,对地籍图内容作出补充规定。地籍图内容主要 有: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及地物要素。
2013-8-18
12
当个别地方无法施测附合导线或图根点密度不足 时,可施测边数不超过两条,总长不超过160米的支导 线,边长要双向观测,角度左右角测一测回。利用支 导线测量的图根点点数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5%。
2013-8-18
13
图根导线主要技术指标:
平均 边长 (m) 附合导 线长度 (km)
2013-8-18
18
三、界址点测量精度及适用范围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 点点位误差(cm) 类 别 界址点间距 允许误差 (cm)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 点关系距离允许误 差(cm) 适用范围
中 误 差
允许误 差
一
±5
±10
±10
±10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 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二
±7.5
±15
±15
±15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 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
2013-8-18
31
(5) 土壤植被:在地籍图上,大面积绿 化土地、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园地、 河滩等,可以用土壤及植被符号表示。道路内 小绿地、单位内绿地、零星植被在地籍图上可 以不表示。
2013-8-18
32
(6)注记:在地籍图上,除地籍要素注记外,还 可以选择性注记一些地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称等。
据布设低一级导线或支点。
2013-8-18
10
(3)当用电磁波测距仪或电子全站仪测量导线的 边长时,导线总长允许放宽,但这时导线全长绝对闭 合差不得大于±22cm,而相对闭合差:一级地籍图根 导线不得大于1/5000,二级地籍图根导线不得大于 1/3000。
2013-8-18
11
(4)RTK用于图根控制加密时,适用于视野空旷、 观测信号良好的区域,除联测检查点外,要适当检 测点间距离进行检验,观测时要采用角架保证精确 对中,观测时间要适当延长,增强数据的可靠性, 两次较差平面坐标应小于3cm,否则无法保证图根 点和界址点的精度。
22
(2)界址要素有: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 街坊界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在地 籍图上界址点用直径0.8mm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 线用0.3mm的红线表示;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它界 线,在地籍图上可跳跃注记;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注 记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内。
2013-8-18
23
2013-8-18
34
这种方法是从野外实地采集数据的,所以又 称野外地面数字测图(以区别其它的数字测图, 如航测数字测图),其实质是一种全数字、机助 测图的方法。测绘出的地籍图是以计算机磁盘 (或光盘)为载体的数字地图,它是以数字的形 式表达地籍信息(几何信息和描述信息)。
2013-8-18
21
1.地籍要素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 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座落、土地使用 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现分述如下: (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有:县界、镇街,两级行 政界线重合时在地籍图上表示高级界线,境界线在拐 角处不得间断,应在拐角处绘出点或线。
2013-8-18
2013-8-18
29
(2)道路:在地籍图上要绘出道路的道牙石 线。道路的附属物、里程碑和指路牌等可舍去。 桥梁、大的涵洞及隧道要在地籍图上绘出。
(3)水系: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必须测 量并在地籍图上绘出其边界。
2013-8-18
30
(4)地貌:在平坦地区,地籍图上一般不 表示地貌。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为了用图方便 起见,宜表示出大面积的斜坡、陡坎、路窒、 路堤、台阶路等。在地籍图上应注记控制点的 高程,散点高程可以选择性的注记。
地 籍 细 部 测 量
汇报人:许传新
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2013-8-18
1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2013-8-18
图根控制测量
界址点测量 测绘地籍图 宗地图的制作 面积量算 数据汇总的内容及要求
2
第一节 概述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利 用测绘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调查区域内,建 立地籍控制网,测量每宗土地的地籍要素,绘制 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的内容 包括: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
(3)地籍号:地籍号由区县编号、街道号、街坊 号及宗地号组成。在地籍图上只注记街道号、街坊号 及宗地号。街道号、街坊号注在图幅内有关街道、街 坊区域的适中部位,宗地号注在宗地内。在地籍图上 宗地号和地类号的注记以分式表示,分子表示宗地号, 分母表示地类号。
2013-8-18
24
对于跨越图幅的宗地,宗地在不同图幅的各部分 都须注记宗地号。如果某街道或街坊或宗地只有一小 区域在本图幅内,相应的编号可以注记在本图幅内图 廊线外。如果宗地面积太小,在地籍图上可以用标识 线移在宗地外空白处注记宗地号,也可以不注记宗地 号。
2013-8-18
25
(4)地类:在地籍图上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 规定的土地利用类别码注记地类,地籍图上应注记地 类的三级分类。对于宗地较小的住宅用地,可以省略 不注记,其它各类用地码一律不得省略。道路用地, 包括分割街坊的道路和街坊内的道、巷、通道的宗地, 都应按《全国土地分类》体系的规定要求注记其相应 的地类代码。
2013-8-18
7
(3)由于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是根据界址点位 臵及其密度决定的,几乎所有的道路上都要敷设 地籍图根导线。一般说来,地籍图根控制点密度比 地形图根控制点密度要大,通常每平方公里应布 设100-400个地籍图根控制点。
2013-8-18
8
2.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方式 在城镇建成区,通常采用导线布设地籍图根控制网。 为减少图根控制点的二次扩展,应优先布设导线网,以一 个或几个街区为单位,布设一级地籍图根导线网,然后采 用二级附合导线或导线网加密。在建筑物稀少、开阔的地
2013-8-18
6
(2)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点,是为地形细部测量 而布设的,测图(整个项目)完成后,便失去了其作 用。因此,埋点时原则上设临时性标志。而地籍图根 控制点不仅要为当前的地籍细部测量服务,同时还要 为日常地籍管理(各种变更地籍测量、土地有偿使用 过程中的测量等)服务,因此地籍图根点原则上应埋 设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地籍图根控制点在内业处 理时,应有示意图、点之记描述。
(x x , ) 2 (y y , ) 2 ≤14cm(或21cm)
其中:X 、Y——首次观测的界址点坐标
X,、Y,——再次观测的界址点坐标
2013-8-18
17
(2)用钢尺丈量细部点之间的距离,与按两点坐标反 算的距离相比较,其差值ΔD应满足下列条件: ΔD≤10cm(或15cm) 注:上述公式中21cm、15cm,适用于街坊内部的点。 权属调查时,勘丈的相邻界址点间距,可以用来对 解析法测定的界址点坐标作全面校核。
2013-8-18
26
(5)座落:宗地的座落由行政区名、道路名(或 地名)及门牌号组成,地籍图上应适当注记行政区名 及道路名,宗地门牌号可以选择性注记。 (6)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在地籍图上可选择性 注记单位名称和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因单位宗地较 小,可以不在地籍图上注记单位名称。在地籍图上不 需要注记个人用地的土地使用者名称。
(7)土地等级:对于已完成土地定级估价的城镇, 在地籍图上绘出土地分级界线及相应的土地等级注记。
2013-8-18
27
2.数学要素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数学要素包括:大地坐 标系、内外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及坐标注记、控 制点点位及其注记、地籍图比例尺、地籍图分幅 索引图、本幅地籍图分幅编号、图名及图幅整饰 等内容。
2013-8-18
15
一、解析法测定界址点
解析法测定界址点位臵按使用的数学公式,一般
分为极坐标法、截距法(或插点法)、距离交会法(即测 边交会法)、直角坐标法、前方交会法等几种方法。
2013-8-18
16
二、解析法界址点施测要求
1.全站仪极坐标法
(1) 用极坐标法测量界址点坐标时,测站点至界址点的距离一般不 大于150m。搬到邻站以后,宜重复测量1-2个前测站测过的点, 两次测量同一点坐标之差,应满足下列条件:
等级
测回差(″)
测角中误差 (″)
导线全长 相对中误 差
水平角观测 的测回数
方位角闭 合差(″)
坐标 闭合差 (m)
DJ2 一级 ±12
DJ6
±24
n
120
1.2
18
1/5000
1
2
0.22
二级
70
0.7
±20
1/3000
1
±40
n
0.22
2013-8-18
14
第三节 界址点测量 测定界址点是地籍细部测量的核心工作。测定界址点的 位臵有两种方法,即解析法和勘丈法。解析法测定界址点位 臵是利用地籍控制点起算数据(坐标、方位角)及实际观测 数据(角度、距离),按公式计算界址点的坐标。当所有界址 点都采用解析法测定界址点时,叫做全解析法地籍测量;本 次地籍调查就采用这种方法。
2013-8-18
19
第四节 测绘地籍图 地籍图是土地管理的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 包括行政界线、地籍街坊界线、界址点、界址线、 地类、地籍号、面积、座落、土地使用者或所有 者及土地等级等地籍要素,其次要反映与地籍有 密切关系的地物及文字注记,一般不反映地形要 素。地籍图是制作宗地图的基础图件。
2013-8-18
2013-8-18
3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核心,是在地籍平 面控制网的基础上,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 臵、形状及地类界线等,并计算面积、测绘地籍图、 绘制宗地图。
内容包括图根控制测量、测定界址点、测绘地 籍图、制作宗地图和面积量算等内容。
2013-8-18
4
第二节
图根控制测量
为满足地籍细部测量和日常地籍管理(主要是针对 权属界址进行各种变更测量)的需要,在基本控制(首 级网和加密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的直接供测图及 测量界址点使用的控制网称为地籍图根控制网。
2013-8-18
5
1.地籍图根控制网的特点 与普通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相比,地籍图根控制 网有下述特点: (1)地形测绘的图根控制网布设规格(点位密度、 精度等)由当时的测图比例尺决定,不同成图比例尺 图根控制网的规格相差很大。地籍图根控制网布设规 格,应满足测量界址点坐标的精度要求,与地籍图的 8
3.地物要素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物要素包括:建筑物、道路、 水系、地貌、土壤植被、注记等。现分述如下: (1)建筑物:在地籍图上要绘出固定建筑物的占地状 况。非永久性建筑物如棚、简易房可舍去;附属建筑物如 不落地的阳台、雨篷及台阶等可舍去,但大单位大面积的 台阶、有柱的雨篷应表示;建筑物的细部如墙外砖柱等或 较小的装饰性细部可舍去;小于6m2的房屋可以舍去;建 筑群内的天井或院子大于6m2时应该表示;应在建筑物右 上角注上建筑物层次。大型或线型构筑物应在地籍图上表 示。
(7)其他:电力线、通讯线、架空管线可以不 在地籍图上表示,但高压线的塔位及与土地他项 权利有关的管线应在地籍图上表示。
2013-8-18
33
二、数字法测图 1、概述
数字法测图是利用全站仪配合棱镜在野外测量测 站至待测细部点的方向、距离和高差,并将野外测量 的数据自动传输(或人工键入)到电子手簿、IC卡或 便携式微机记录,现场绘制地形(草)图,到室内将 数据自动传输到计算机,借着计算机及配套的数字测 图软件,人机交互编辑后,按一定的比例尺及图式符 号自动生成数字地籍图,控制绘图仪自动输出地籍图 (也被人们称为计算机辅助地籍成图)。
区,可以采用rtk布设地籍图根点。
2013-8-18
9
3. 关于地籍图根导线布设的几点特殊规定 (1)当导线长度小于允许长度的1/3时,只要求导线全 (2)当单导线中的边长有短于10m时,允许不作导线角 度闭合差检查,但不得用该导线的边长及方位作为起算数
长的绝对闭合差小于13cm,而不作导线相对闭合差的检查。
20
一、地籍图的内容
地籍图是专题图,它首先要反映地籍要素以及与 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其次在图面荷载允许的条件 下,适当反映其它内容。地籍要素要反映得充分、明 显,其它要素摘要表示,一般可略去细部、次要的部 分。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地形、地物、宗地的 大小、界址线与界标物的关系,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 差别很大,在统一的规定下,各地应从本地具体条件 出发,对地籍图内容作出补充规定。地籍图内容主要 有:地籍要素、数学要素及地物要素。
2013-8-18
12
当个别地方无法施测附合导线或图根点密度不足 时,可施测边数不超过两条,总长不超过160米的支导 线,边长要双向观测,角度左右角测一测回。利用支 导线测量的图根点点数不得超过图根点总数的5%。
2013-8-18
13
图根导线主要技术指标:
平均 边长 (m) 附合导 线长度 (km)
2013-8-18
18
三、界址点测量精度及适用范围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 点点位误差(cm) 类 别 界址点间距 允许误差 (cm)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 点关系距离允许误 差(cm) 适用范围
中 误 差
允许误 差
一
±5
±10
±10
±10
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 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二
±7.5
±15
±15
±15
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 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
2013-8-18
31
(5) 土壤植被:在地籍图上,大面积绿 化土地、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园地、 河滩等,可以用土壤及植被符号表示。道路内 小绿地、单位内绿地、零星植被在地籍图上可 以不表示。
2013-8-18
32
(6)注记:在地籍图上,除地籍要素注记外,还 可以选择性注记一些地名、有特色的地物名称等。
据布设低一级导线或支点。
2013-8-18
10
(3)当用电磁波测距仪或电子全站仪测量导线的 边长时,导线总长允许放宽,但这时导线全长绝对闭 合差不得大于±22cm,而相对闭合差:一级地籍图根 导线不得大于1/5000,二级地籍图根导线不得大于 1/3000。
2013-8-18
11
(4)RTK用于图根控制加密时,适用于视野空旷、 观测信号良好的区域,除联测检查点外,要适当检 测点间距离进行检验,观测时要采用角架保证精确 对中,观测时间要适当延长,增强数据的可靠性, 两次较差平面坐标应小于3cm,否则无法保证图根 点和界址点的精度。
22
(2)界址要素有:宗地的界址点、界址线、地籍 街坊界线、城乡结合部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在地 籍图上界址点用直径0.8mm的红色小圆圈表示,界址 线用0.3mm的红线表示;与宗地界址线重合的其它界 线,在地籍图上可跳跃注记;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注 记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内。
2013-8-18
23
2013-8-18
34
这种方法是从野外实地采集数据的,所以又 称野外地面数字测图(以区别其它的数字测图, 如航测数字测图),其实质是一种全数字、机助 测图的方法。测绘出的地籍图是以计算机磁盘 (或光盘)为载体的数字地图,它是以数字的形 式表达地籍信息(几何信息和描述信息)。
2013-8-18
21
1.地籍要素
在地籍图上应表示的地籍要素包括:行政界线、 界址点、界址线、地类号、地籍号、座落、土地使用 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现分述如下: (1)各级行政界线要素有:县界、镇街,两级行 政界线重合时在地籍图上表示高级界线,境界线在拐 角处不得间断,应在拐角处绘出点或线。
2013-8-18
2013-8-18
29
(2)道路:在地籍图上要绘出道路的道牙石 线。道路的附属物、里程碑和指路牌等可舍去。 桥梁、大的涵洞及隧道要在地籍图上绘出。
(3)水系:河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必须测 量并在地籍图上绘出其边界。
2013-8-18
30
(4)地貌:在平坦地区,地籍图上一般不 表示地貌。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为了用图方便 起见,宜表示出大面积的斜坡、陡坎、路窒、 路堤、台阶路等。在地籍图上应注记控制点的 高程,散点高程可以选择性的注记。
地 籍 细 部 测 量
汇报人:许传新
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2013-8-18
1
主 要 内 容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2013-8-18
图根控制测量
界址点测量 测绘地籍图 宗地图的制作 面积量算 数据汇总的内容及要求
2
第一节 概述 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利 用测绘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调查区域内,建 立地籍控制网,测量每宗土地的地籍要素,绘制 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的内容 包括: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