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作者:田发兴
来源:《艺海》2009年第04期
有许多学习声乐的人,往往只注重声音技巧的训练和提高,而不大注意对作品的表现,一味地炫耀声音技巧,毫无感情可言。

“有了声音就有了一切”的思想影响着很多习歌者,他们凭着自身优越的嗓音条件及后天的刻苦精神获得了高超的歌唱技术、技巧,但他们最后没有达到歌唱的最高境界,没有成为艺术家而成了歌唱者(发声匠)。

有这种思想的歌者,他们没有认识到:对于歌者而言声与情是同等重要的两个方面,声与情是互为补充和相辅相承的。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声乐艺术是“唱声”、“唱情”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融化,技艺结合、声情并茂;歌唱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唱“情”,以“情”去激动和感染听从;而要达到“唱情”,必须借助于“唱声”,以声表情,寓情于声;没有“唱声”之功,也就无法达到“唱情”的目的,也就没有歌唱艺术。

声与情是辩证的统一,相辅相成。

由此可见,声与情对歌声而言是缺一不可,而且哪一点都是不可轻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乐府传声——曲情》上说:“唱曲之法,不但声之宜讲,而得曲之情为尤重。

盖声者众曲之所尽同,从情者一曲之所独异。

”如果“唱者不得其情”,“即声音绝妙,而与曲词相悖,不但不能动人,反令听者索然无味”。

这也就是说,只有当歌者对歌曲的思想内容有了认真、正确地理解,同时又掌握了表现思想感情的技巧时,才能使听众得到艺术上的享受。

深刻理解歌词唱出感情色彩。

当歌者拿到一首旋律优美的歌曲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歌词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就象作曲家那样,对歌词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就象作曲家那样,对歌词进行认真的分析、逐字逐句地琢磨、身监其境地体会,以达对歌词的内容有深刻地理解;通过反复地吟诵,分析歌词的语言节奏的逻辑重音等。

只有当歌者弄清楚歌词的内容,挖掘歌词的深刻思想内涵,并赋予歌词以新的感觉,才能懂得如何借助于歌曲的旋律去表现作品,感情上有所依靠,出色地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完整地演唱好歌曲。

如何准确地表达一首歌或一部作品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许多具体的手段体现。

除外部形体的表演外,更重要的是内心思想感情的刻画。

当歌者要演唱一部歌剧时,必须对整部歌剧剧情、角色、音乐进行分析,弄清时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之间的关系,歌剧的主要矛盾冲突,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内心活动等。

只有在深刻理解剧本的基础上,才能把握住所扮演角色的表演分寸,全身心地投入角色,也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准确地、活灵活现地去塑造一个人物。

《星光灿烂》是歌剧《托斯卡》中最著名的男高音咏叹调。

这首咏叹调的特定情景是这样的:黑夜即将过去,卡瓦拉多西缓缓地走到行刑的城墙上。

他用深情、留恋的目光望着闪耀的星光和梵蒂冈的圣·保罗教堂,情不自尽地思念着他心爱的恋人托斯卡(此时托斯卡还未来到他的身旁告诉他那两个秘密)。

于是,唱出了这般生死离别、感人肺腑的歌剧咏叹调。

只有当歌者对剧情和人物角色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唱出咏叹调应有的感情色彩。

演唱歌剧中的一个角色或一首咏叹调以及其它大型声乐作品时,需要对作品的内容和人物进行分析研究,演唱一首歌曲时也同样如此。

有些歌曲已规定了角色,例如歌曲《那就是我》,从歌词中可以看出,歌者要扮演的角色是“我”第一人称,是一个身在异国他乡的海外赤子对祖国亲人的依恋之情,也可以是一个远离家乡在异地人对家乡亲人妈妈地思恋之情,他们可以是工人、农民、解放军和知识分子,可以是青年人或上了年纪的人。

而有些歌曲则要靠歌者根据歌词的内容自己去设计角色:如歌曲《北京颂歌》,歌者则可以把自己设计成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也可以设想自己是远离祖国首都的边疆儿女,不管是北京人还是边疆儿女,都要重点突出一个“颂”字,唱出自己对祖国首都的神圣与伟大、心心相连与向往之情表现出来。

总之,无论演唱什么歌曲,歌者都应该尽可能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具体环境中,这样会使演唱在表现上更加真实,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表现歌曲歌词所要表达的感情。

如果歌者在演唱每首歌时都能认真地对歌曲加以分析和设计,那么他的演唱在表现上会有很大的突破和表现。

著名声乐理论家凯萨利曾说过:“如果歌者献出足够的时间和思想来分析他的歌曲,并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他将对其结果感到愉快惊奇,如果他坚持下去,他将及时发展出一种敏锐的机能,从这中间他将能够即时进入与作家创作某特定作品时的,多少有相似的心理状态”。

歌者能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是与歌者对生活真实感情的体验与积累分不开。

不管是“一度创作”还是“二度创作”都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的艺术凝聚。

例如,笑与哭都是生活中的感情表现,生活中的笑与哭与舞台上的笑与哭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舞台上的笑与哭是来自于生活,而生活中的笑与哭是真实的,而舞台上的笑与哭是一种表演性的表情,是不能真笑与真哭,也就是在舞台上决不能将生活中的感情表现完全地模仿、照搬,原因是这样表演势必缺乏艺术的美和生动的感染力。

歌者的真情流露是生活体验之后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感情的再现。

一个只知道痛苦不懂欢乐的人,是很难表现各种不同笑声的。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感情,才能真实地表现它。

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歌唱者,就应该将感情的体验作为一门课程来学,随时注意观察生活,留心自己和周围的人在各种环境、不同氛围、不同事物矛盾冲突中的心态及感情表现的纷呈现象,并且要善于总结,经常记忆,将感情素材不断地积累起来。

这种体验与积累越丰富,对艺术的感情表现越有益。

艺术家应像一颗饱满的、富有生命力的种子那样,把自己的整个身体都埋在生活的土壤中,从中汲取养料,化成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才能对生活产生深刻的认识和真实的感受,从而由衷地生发起创作冲动。

因此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观念的富裕。

在艺术里不像在哲学里,创造的材料不是思想而是现实的外在景象。

所以,艺术家必须置身于这种材料里,跟它建立亲切的关系,他应该看得多、听得多、而且记得多。

他必须发出过很多行动,得到过很多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然后才能用具体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一个人的生活经历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经历感受过,那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一个歌唱艺术家来就尤显重要,学识修养能帮助艺术家从整体上提高创作的境界,文化修养直接影响艺术的表现力。

德国作曲家舒曼说:“有教养的音乐家能够从拉斐尔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启发。

同样,美术家也可以从莫扎特的交响曲获益不浅。

不仅如此,对于雕塑家来说,每个演员都是静止不动的塑像,而对于演员来说,雕塑家的作品也何尝不是活跃的人物。

在一个美术家
的心中,诗歌却变成了图画,而音乐家则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文化素养正是围绕着艺术感受力这个中心问题而作用于艺术家,使他们能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深层次地洞悉现实、领悟人生,创作和理解作品,用心灵去撞击生活和作品,使其具有更深广,更全面的表现力。

歌唱艺术家地演唱所体现出的,应该是高层次的文化修养,不但要有演唱作品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艺术修养。

由此可见,作为歌唱艺术家除了自己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更需要的是应该从文学、电影、电视、戏剧、美术等其他艺术领域中去汲取丰富的“营养”,不断丰富表演技巧。

深入生活、加强文化、艺术修养去积累感情素材,以便在演唱时做到心灵的投入与真情的流露,自然达到“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歌者要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发声技术与技巧,只有在具备了高超的技艺才能随心所欲地驾驶自己的歌喉,发出优美的声音,否则既使有柔情万种、豪情万丈也不能尽情地用自己美好的声音去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因此,发声技巧是歌曲情感的强大靠山。

丰富的生活经历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歌唱宝藏;歌者只在对作品有了深刻地理解,才能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难以想象一个生活阅历不深、文化知识浅溥、感情贫乏的歌者能把歌唱好,更不用说“声情并茂”。

因此,歌者应该不断努力提发声技术的同时,不断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蒋晗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