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案例教学法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的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
的地位。
直观生硬的“填鸭式”教学往往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然而通过
案例教学就可以将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的传授给学生们,学生更容易理解
理论化知识,教师也能更容易的完成教学任务。
因此,在中职教学中,运
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文章主要讲案例教学法
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职业道德;法律教学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德育课程,课
程涵盖的知识量较大,以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来分析,大多缺乏实际的社
会经验,所以难以透彻的理解知识。
所以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是一个
十分重要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便是一个常用的《职业道德与法律》学科教
学方法,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来更加形象的理解教材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
教师在课
前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与课程有关的案例,并且引导学生针对案例进行
分析和讨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
学习到理论知识。
因此,《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中加入案例分析法教学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重要性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分析
(一)借助案例,组织好讨论
利用案例分析法教学,教师要将课堂讨论作为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主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
分析、假设、提出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引导他们从多方面的角度出发,
剖析案例,勇敢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教师要综合考虑到各种可能性,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自由讨论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案例谈论中,
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在学生对该案例的看法不同时,教师要尊重他们,
不能急于否定他们,要积极引导他们,让讨论主题回到正常的轨道上去,
确保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二)借助案例,深入理解理论知识
法律法规、条文往往是枯燥、难懂的,直接、刻板的理论知识让学生
很难准确把握。
如果只是简单生硬的给学生传授理论化知识,或者直接让
学生死记硬背,学生就很难正确理解、把握法律法规、条文的含义,学习
积极性也难以提高,影响教师教学的顺利开展。
因此,教师要学会灵活的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联合实际生活,灵活运用那些典型的案例。
这样
不仅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变枯燥、
难懂的知识点为动形象,使学生更容易信服,不仅能够准确的把握知识点,还能够灵活的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
例如“崇尚程序正义,依法维护权益”一节,上中职学生的年龄来说,大多还没有过过类似法律纠纷的经历,更
不用说是法律诉讼了。
因此如果教师知识生硬的照搬书本内容,学生便很
难掌握知识点,也难以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中,这就无法完成教学目的了。
所以教师要采用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导线,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案例导入,以案例展开,以案例分析总结。
比如案例:2022年,某县
13岁的张某,被丁某的狗咬伤,张某父亲要求丁某赔偿医药费,丁某却
拒绝了。
在该案件中,张某父亲作为张某的监护人,应该如何维权呢?应
该哪个机关部门起诉,怎样起诉等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在此基础上,教师同样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一场相关的情景剧,扮演其中相关的角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下,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辅助工具,利用视频、图片等展示这些真实、典型的案例,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教师更加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