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lbe–Schmitt反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olbe–Schmitt反应
1860年,J. Kolbe和E. Lautemann报道了在二氧化碳存在下加热苯酚和金属钠成功合成了水杨酸。

同年,他们报道了将对甲苯酚和麝香草酚转化为相应的对甲酚酸和邻麝香草酸。

但是此方法重现性差产率不稳定。

在1884年,R. Schmitt报道了将干燥的苯酚钠在二氧化碳高压釜中加热至100 °C当量得到水杨酸类衍生物。

此方法适用于苯酚和萘酚。

在二氧化碳存在下,苯酚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得到相应的邻位或对位芳基酚酸的反应被称为Kolbe–Schmitt反应。

反应特点:一、苯酚,取代苯酚,萘酚和富电子的杂环化合物(如,羟基吡啶,咔唑等)都是此反应很好的底物;二、酚类先转化为相应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酚盐(e.g., Na, K, Mg, Ca, Ba),接着在加压二氧化碳条件下(5-100 atm),加热反应;三、二酚或多酚可以在二氧化碳常压下进行反应;四、反应后酸化反应液得到相应的芳基酚酸;五、酚碱金属盐的金属原子大小会影响反应的位置,利用大原子半径的金属离子(如 Rb+ or Cs+)反应主要得到对羟基苯甲酸衍生物;而较小的碱金属离子 (Na+ or K+)主要生成水杨酸类衍生物;六、即使极少量的水也会明显降低反应产率,因此反应底物,试剂和溶剂必须在用前充分干燥。

反应机理
二氧化碳的芳基亲电取代反应。

反应实例
【Helv. Chim. Acta. 1948, 31, 988】
【Chem. Ind. 1957, 889】
【Tetrahedron Lett. 2003, 44, 2733-2736】
【Polyhedron 1999, 18, 3723-3727】
【J. Org. Chem. 1991, 56, 4525-4529】
【Liebigs Ann. Chem. 1997, 213-216】
编译自:Name Reactions (A Collection of Detailed Reaction Mechanisms), Jie Jack Li, Kolbe-Schmitt reaction,page 248-2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