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1 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11 人教版 "
对应学生用书P251
一、选择题
1.“有星的天旋转着……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诗句反映的是蒙古草原哪一时期的状况( )
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前
B.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
C.元朝灭亡前
D.忽必烈统一全国后
解析: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些诗句反映了12世纪中后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前,各部落互相混战情况。
答案:A
2.(2012临沂质检)《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下列选项中符合“大新制作”的是( )
A.“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
C.“有行省,统郡县,镇边鄙”
D.“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
解析:结合元朝开创的行省制度,即可判断C项正确。
答案:C
3.2010年11月1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展开,这将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提供较为准确的人口信息。
我国历史上的某个王朝曾三次派官员在西藏清查户口,还在西藏地区设立了15个驿站,连成通往大都(今北京)的交通线,并确立了西藏地方的“乌拉”(意为徭役、差役)制度。
这个王朝最早可能是( )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最早对西藏地方实施管辖的是元朝,故选D项。
答案:D
4.元朝时,“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
上述材料可以反映出元朝( )
①疆域辽阔②中原文化向边疆地区扩展③各民族交往密切④新的民族出现
A.①②B.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从材料中的“昆仑圃”、“大荒之野”等词可以看出元朝的疆域辽阔,“西域”、“学于南夏”则体现了中原文化向边疆地区扩展,而这些均反映了各民族的交往密切。
材料没有提及回族,故④不选。
答案:C
5.(2012黄冈统考)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一书中指出,蒙古帝国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发生了迅速相互接触。
这种接触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实现了中国大一统B.新民族回族开始形成
C.行省制度得以创制D.加强了对琉球的管辖
解析:抓住关键信息“使得许多区域性文明发生了迅速相互接触”的积极作用,A、C、D三项与此无关,故B项正确。
答案:B
6.我国历史上,中央政府对下列地区行使直接管辖权的先后顺序是( )
①广东②西藏③新疆④黑龙江流域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
解析:
答案:C
7.《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
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
”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 A.监察官吏B.征收赋税
C.行政管理D.笔录政事
解析:从材料中“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可以说明,御史台职责是监察官吏。
答案:A
8.中国的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帝国传遍欧洲大陆,对近代科学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对文艺复兴运动起到推动作用的发明是( )
A.①②B.②④
C.①③D.③④
解析:①是代表造纸术;②是指南针;③是代表印刷术;④是火药。
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进行。
答案:C
9.下列选项中符合《资治通鉴》的写作年代、编纂体例和选材原则的是( )
A.汉武帝生平集中于单篇
B.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收入其中
C.唐太宗事迹按时间叙述
D.成吉思汗西征路线详细记载
解析:此题主要测试对《资治通鉴》的写作时代、编写体例和选材原则的相关知识的考查,《资治通鉴》采用编年史的体例,记载了从战国到北宋时期的史事,其选材原则是便于人主“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为封建统治服务。
C项符合选材和体例要求。
答案:C
10.(2012冀州模拟)小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找到这样一段材料:“水涌山叠,年少周郎何处也?不觉的灰飞烟灭,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鏖兵的江水犹然热,好教我情惨切!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哪一本书( )
A.《元曲赏析》B.《诗经》
C.《全汉赋》D.《全唐诗》
解析:材料描述的是赤壁之战,排除B项。
该材料不符合汉赋讲究排比、辞藻华丽、气势恢弘的特点,也不是律诗或绝句,排除C、D两项,故A项正确。
答案:A
11.(2012武昌调研)朱熹编著的《小学集注》《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习惯均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
这反映出他对儒学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
A.树立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B.推动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C.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
D.使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解析:此题可以通过排除法排除C、D两项,因为初步建立儒学的教育系统和使儒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都属于汉代史实。
A项有一定的干扰性,但从题干信息来看,朱熹只是对人们的习惯提出了具体的行为规范,并没有提到他的治学观点;从儒学发展来看,朱熹非常注意从儿童抓起,提出的行为规范非常全面细致,这大大推动了儒学的普及化与通俗化。
答案:B
12.《中国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写道:“现代研究显示,中国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对于科学艺术的发展有强大地推动力。
”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看法的是( )
A.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章回体裁小说成为明清文学的主流
C.郭守敬编成《授时历》
D.关汉卿写成《窦娥冤》
解析:从材料看,本题考查国家在科技发明中的作用,四个选项中属于国家扶植科技发展的是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创新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元史·高智耀传》材料二(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令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古代行政区划史》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3)结合材料三说明元朝是如何加强对山东管辖的?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宝三年(970年)五月……时兵部令史冯继升进火箭法,命试验,且赐衣物束帛。
……咸平三年(1000年)八月,神卫水军队长唐福献所制火箭、火球、火蒺藜,造船务匠项绾等献海战船式,各赐缗钱……开庆元年(1259年)……又造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子窠(注:子窠,似今子弹),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宋史·兵志·器甲之制》材料二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耆旧出处,传于世。
——《宋史·沈括传》材料三守敬因奏:“唐一行开元间令南宫说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
今疆宇比唐尤大,若不远方测验,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即目测验人少,可先南北立表,取直测景。
”帝可其奏。
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元史·郭守敬传》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时期为什么会频繁地制造火器?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沈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梦溪笔谈》一书有何特点?
(3)材料三反映了郭守敬哪项重要成就?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重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