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教案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的行为》教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授课内容《动物的行为》是济南版生物义务教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设在《动物的运动》之后,这部分内容包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等等。

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课标要求是能区别动物的先天、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材在本节设计了一个观察实验《观察动物绕道取食行为》,目的就是要学生对动物的行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能比较熟练地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为随后做好《应用与实践》做好科学方法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动物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的概念。

并能举例说明所熟悉的动物的行为.
2.尝试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3.尝试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能力目标:
1、收集、交流有关动物行为的资料,能实地观察动物或通过相关图片资料分析有关动物行为问题.
2、培养根据学习任务熟练使用网络查找资料的技能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3、培养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2、理解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三、教学重、难点
1、动物行为的概念、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2、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联系与区别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动物行为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较为明确地描述动物行为有一定难度,往往只能说出大致含义,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思维较活跃,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这就需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一系列富有针对性观察性的课题供学生有效地分析和思考,对重难点内容应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强化感性认识。

五、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