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读后感优秀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读后感优秀作文
诫子书读后感优秀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诫子书读后感优秀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诫子书读后感优秀作文1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寥寥数字,融汇了一代高人的心血与智慧,是诸葛世家最精短的传家古训,也成了中华民族两千年来最著名的教子良方。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雄才韬略的出色军事家,他注重道德品行的修炼,知天命而尽人伦,怀大志而拘小节,为后世立下“大义”的标准。
综观《诫子书》,所谈无非“修养”二字。
修养的对象,一则为身,一则为心,亦即修身养性之谓。
修养的目标,入世则建功立业、济世利人;出世则入道得法、返璞归真。
修身养性还与心性有关。
现代作家于丹认为,心性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善恶成分,是判断自我与外界关系的一种综合反映。
现代的人都具备了与生俱来而好利的特征,但却很少有人会与生俱来的带有一种良好的心性,这就使人的发展、人命运的改变以及幸福的追求造成了一对矛盾体。
心性并不在对外部他人的影响力,而是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做事的成功与否,生活是否美满,乃至悲欢离合的遭遇,都在这个“心性”中。
在当下这个数字信息传媒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已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落,西方文化的汹涌而来,大大动摇了我们乃至我们上一辈经过数年、数十年培养、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它就象封闭的'房间打开的一扇窗户,吸取新鲜空气,同时空气中也夹杂着苍蝇,无情的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道德伦理。
对于五光十色、
纷繁复杂的尘世,我们更要保持一种不动摇的意念,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有意地修炼出一种好的心性,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人类文明历史长河已经过去了七、八千年,从古至今,凡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品行,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是依靠节俭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必须静下心来学习,为养性修身也好,为追求个人发展也罢。
不学习就不能有广博的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学业,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冒险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间流逝,意志随岁月消磨。
古人的教育思想、方法虽然简单,却是精辟、现实的。
人生一世,何其短暂。
一念之失,便入歧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穷庐”之悲,不在家徒四壁,而在心中;“将复何及”之憾,不在时光虚掷,尤其在永恒生命不得保全,而唯有诸葛亮的《诫子书》,以其独特的警世意义,鼓舞着我们不断向前。
诫子书读后感优秀作文2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修身立志之道阐述地十分深切。
其中有这么一句令我印象深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恬静便可以修养自身,俭朴便可以淳养品德。
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
《大学》开篇就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
《道德经》也多次强调“静以修身”的作用,如“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清静天下正”等。
《诫子书》中告诫我们的正是平心静气,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还记得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吗!他本可以入朝为官,享尽荣华富贵,可他毅然放弃仕途和官场生活,追求那种“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安逸;体验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享受那种“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的自在……诚然,只有当一个人内心平和,安静
时,才会知道自己最理想的是什么,才会从容的应对生活中的变故,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在守住了内心的宁静之后,勤俭节约,便是另一难能可贵的品质了。
李商隐的《咏史》中有这么一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样的名句。
毋庸置疑,勤俭之人,往往会有大的作为。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心慌”。
他给皇后过生日,只用几个简单的小菜,还告诫众官员以后摆宴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清宣宗道光更是出了名的节俭,他的龙袍是宫内旧料所制,破了不扔,致使衣服上打满了补丁。
他三令五申,宫中用款,岁不逾二十万。
平时国宴家宴,也只准备几个家常菜。
秦爱纷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奢华的阿房宫也只能是一堆焦土。
禅家说:“心静如止水,则无烦恼与忧愁”。
佛家宣扬“清心寡欲”,道家崇尚“清静无为”。
哲人又说过:“节俭是人一生中食不完的的美筵”。
沉下心来,守住自己的心,静待他日的破茧成蝶。
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我们的人生奠定基础。
我知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只是一句话,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诫子书读后感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