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之酸两乡愁
《乡愁》教学设计文档精篇三篇

《乡愁》教学设计文档精篇三篇《乡愁》教学设计文档1教材分析:《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二.作者简介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三.指导朗诵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3.划分诗的节奏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5.指名朗读四.分析、解读本诗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生议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三分钟后,师生齐背)五.激情抒怀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六.迁移拓展1.仿句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很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乡愁作文600字

乡愁作文600字乡愁作文600字1天涯望断暮云收,游子思归明月楼。
惊寒雁阵鸣嘹唳,无边思绪弥芳洲。
犹忆故园春风暖,桃红柳绿遍山丘。
蜂飞蝶舞恰淑气,花海金黄幽香浮。
风筝高飞燕剪水,严父田间喝耕牛。
难忘夏日事稼穑,禾谷茁壮满平畴。
攀树偏摘青杏小,折花更嫌荷叶稠。
荷塘鱼戏碧波里,清圆盈水似珠流。
蛙声一片新雨后,枣花香侵笑庭榴。
落叶纷纷金风爽,云淡天高近中秋。
举家团圆清辉朗,硕果累累挂枝头。
篱菊数丛绽冷艳,红枫似火耀双眸。
不堪绵绵梧桐雨,点点滴滴无止休。
碣石洞庭残照里,烟波凄迷使人愁。
尚记严冬朔风号,雪花飘舞遏行舟。
檐下冰凌垂玉柱,网罗雀儿相与谋。
四季佳趣难尽道,节会庆典礼数周。
更念高堂亲骨肉,喜我所喜忧我忧。
勤劳持家友邻睦,已然年迈身佝偻。
血浓于水情切切,思儿盼归哽咽喉。
家乡父老期康健,乡音依稀著温柔。
无使白霜染双鬓,亦当还乡作计筹。
寰宇处处明月夜,最是故乡无相侔。
异乡信美非吾土,乡思乡情可淹留。
家国一体同心理,情自绵绵思自悠。
黯然一别乡关去,寓身逆旅若蜉蝣。
佳节思亲唯寄梦,孑然天地一沙鸥。
物候变换心旌荡,情比春水满渠沟。
尺素岂尽眷恋意,心结千千解何由。
纵信丈夫志四海,情系故土非楚囚。
思归花前近乡怯,茅店鸡声伴歌讴。
关山飞度千万里,魂萦梦牵故园秋。
人生穷达并悲喜,依依难诉是乡愁。
试问浮云游子意,乡情一怀今是不?乡愁作文600字2云水边静沐暖阳,烟波里久违的故乡。
别来无恙,您在心上。
——题记下雨了。
清亮的雨珠从湛蓝的跌下,跌成四瓣,空气里夹杂着雨那微微甘甜的气息,柳枝被雨点缠绕,迎着春风轻轻摇曳。
重走石板路,没有伤感,没有思绪,只有那一缕缕招之即来、挥之不去的思念。
门口的狗早已高声狂吠,时别五、六年,脑海中早已忘了这幢楼的模样,忘了太奶奶那慈祥、纯朴的笑容。
我抚摸着冰冷的大石墙,斑斑驳驳,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门口的龙眼树结满了果实,金灿灿的,连成一片。
我凝视着它,回想起小时候调皮地爬上树玩耍,却一不留神摔下来的情景太奶奶在门口呼唤着我的乳名,向我轻轻地招手。
《乡愁》说课稿一等奖3篇

《乡愁》说课稿9学习目标:1、体会诗中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理解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一、出示学习目标二、走近作者三、学习过程(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扫除生字障碍。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下面请4个同学轮流朗读这首诗,一个同学读一节,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词最清晰。
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听示范朗读,背诵课文。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体会朗读的语气和诗歌的感情,听完后模仿朗读。
1、学生听读,有感情朗读。
2、抽生读,有感情齐读课文。
自学指导:同学们试背诵课文,6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背得最好。
(提示:自己先一节一节反复背诵,再和同学相互抽背,并在背得不熟悉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8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课文原文乡愁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说课稿10一、教学目的:1.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2.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感受这首诗的优美意境和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马思聪《思乡曲》(二)出示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三)余光中简介(四)教师范读全诗,注意节奏和重音(五)学生齐读全诗(六)分析全诗(思想内容)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对母亲的思念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对妻子的依恋后来——坟墓——母子死别—对母亲的追念现在——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对故土的`眷恋母子深情绵长夫妻恩爱厚重绮丽迷人生死悲痛巨大最感人思乡哀愁绵绵无尽最惊人由个人思乡之情到普遍的家国之情的升华(七)分析全诗(艺术特色)1.意象新颖、单纯、明朗、集中、强烈2.正语反出3.形式美(1)结构变化中有统一的美,活泼,流动,生机蓬勃。
以乡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通用25篇)

以乡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以乡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通用25篇)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特别是占有重要地位的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是提供了个话题,但对取材范围和表达方式不予限制的作文形式。
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以乡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通用2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乡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篇1层林尽染,北雁南飞,啊!又是一年秋来到。
洛阳城里人们行色匆匆,一阵秋风裹着寒意迎面扑来,片片黄叶翩翩起舞。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客居洛阳的诗人张籍漫步街头,眼望秋叶纷纷,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已近眼前,可是自己远离家乡,回乡的日子似乎遥遥无期……想着想着,一滴思乡的泪水不知不觉滚落下来,唉,那一缕乡愁……就在这时,一个背着包袱的送信人正策马而过。
张籍受到了启发,忙叫住送信人:“请等一等,也帮我带封家书。
”张籍三步并作两步,回到家中铺开纸砚,提笔蘸墨,刚要下笔时却又停了下来。
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一时之间不知从何说起。
思虑再三,终于写到:“年迈的父母大人身体还好吗?幼小的弟弟妹妹长大了吧?……我在外地一切都好,请不要担心……”可这短短的几页纸又怎能表达出张籍对家乡的思念和牵挂呢?无奈时间紧迫,只好匆匆收笔。
张籍小心地把信封好,交给送信人。
正当送信人骑上马准备出发时,张籍又担心起来:这么匆忙写成的信会不会遗漏什么?他急忙拦住送信人,拆开信封,仔仔细细检查了一遍,发现想说的都写到了,才重新封好信封,递给早已等得着急的送信人。
张籍不放心,又千叮咛万嘱咐送信人一定要亲手交到家人手里。
送信人快马加鞭,尘土飞扬中传来一句话:“放心吧,我一定会送到!”望着送信人远去的背影,诗人仍然呆立不动。
此时,诗人的心已随着送信人回到了故乡苏州,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父母亲人……秋风掠过,黄叶飘飘。
此时,诗人多么想借这阵阵秋风向家乡的亲人送去自己美好的祝福!唉,那一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以乡愁为话题的作文800字篇2“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说案(精选12篇)

《乡愁》说案(精选12篇)《乡愁》说案(精选12篇)《乡愁》说案篇1《乡愁》说案一、教材分析《乡愁》是九义教材初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九课《乡愁诗两首》之一。
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新诗。
五四前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诗应运而生,并得到蓬勃发展。
产生一百多年以来,一代代诗人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本首《乡愁》就是其中之一。
本诗的教学目标是: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2、体会诗中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3、体会本诗在构思上的特点和结构美、音乐美。
4、背诵本诗。
5、通过本诗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确中国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在读。
在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乡愁》的构思特点。
(四个时段,四个意象。
)2、一咏三叹,同一结构形式,反复陈说分离之苦,不仅富有音乐美,而且更有利于突出主题。
二、教学方法:诗歌教学重点应在读上下功夫,因此,教学本诗重在教会学生读,采用反复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品,读中感。
再初步结合我校中学语文“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给学生提供另外几首有关《乡愁》的诗作,拓展思路。
三、学习方法:诗歌重在读,学习本诗,要让学生加强诵读,运用反复育读法,适当辅以讲授法,充分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乡愁是文学艺术作品中常写题材。
请学生搜集举出几首关于思念故乡的有代表性的诗作、歌曲,借以导入。
(二)、初读本诗,整体感知。
注意诗的节奏和重音。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三)、精读全诗。
结合写作背景,适当联系中国台湾与祖国大陆长期隔离这一政治现实来讲解这首诗,可以使诗歌获得更深广的历史和现实内容。
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乡愁诗两首

乡愁诗两首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法、讨论探究法和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课时安排:1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美国,在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说,“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台湾,这个祖国的游子,因为我们共知的原因一直在海中孤零零的飘荡。
台湾人民远离祖国,有家难归,亲情难叙。
他们很多人的心里充满着浓浓的乡愁,深深的痛。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蓉的同题异作——《乡愁》,听一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唤。
(板题)二、明确学习目标:学习这两首诗,我们要品味诗歌的感情,分析诗歌的意象,领会诗歌的结构上的妙处。
三、听朗诵,品味美感:先听课文的朗诵,注意诗歌朗诵时的感情、速度、节奏和重音。
(课件展示诗歌配乐朗诵)自读诗歌,思考上面的几道问题:(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余光中《乡愁》抒发的是什么情感?2. 这种情感看得见吗?作者借助了什么来表达?这些意象与乡愁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要把乡愁比作这些呢?3. 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中,那对故乡缠绵的思念一直萦绕在心头,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作者用了哪些词来修饰意象,有什么作用?4. 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把它背诵下来?明确:1、思念亲人,思念故乡,思念祖国的忧愁。
2、 意象(借物言情)——空间上的阻隔(1) 我们先从第一个形象——“邮票”开始,为什么把乡愁比作“邮票”?欢迎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儿子在外想家了,就给母亲写信,然后通过邮票寄给母亲。
装在信封里,仅仅是那几页信纸么?家书该有什么内容?——还有对家、对母亲的思念。
是啊,出外求学的儿子,把对家、对母亲的思念装进信封里,一枚小小的邮票不管万水千山,总把母子连在一起。
(2) 哪位同学比较喜欢“船票”这意象,你对“船票”怎么理解?——诗人结婚后,可能夫妻分居两地。
诗人回家可能经常乘船,连接诗人和新娘子的就是船票了。
2023最新-小学语课文《乡愁》的阅读答案【优秀5篇】

小学语课文《乡愁》的阅读答案【优秀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5篇《小学语课文《乡愁》的阅读答案》,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乡愁》阅读题及答案篇一[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诗歌赏析能力的训练二:课时安排1、课时:一节课2、课型:比较·品味课三:预习要求1:查字典、词典,扫清文字障碍2: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四: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板块之一:通读,了解诗歌大意1:结合对预习的检查,让学生通读本诗教师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2:了解大意,请同学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3:教师点拨:两首同题“乡愁”诗,真是一种愁情两首歌。
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旋律,吟咏着同一个主题——这就是思乡情意,别乡愁绪,道尽游子怀恋故土情。
教学板块之二:练读,品味诗歌的意蕴1:全班活动,教师指导两诗的朗读技巧教师指导:要把一首诗歌读好,必须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注意音的修饰、调的把握、速的调控、情的渗透、节奏的明晰,在对诗歌意象想象的基础上,把自己所形成的情思发之于声,见诸于音。
(依据图表,进行朗读练习)2:同学朗读练习,在朗读的过程中品味诗的意蕴教学板块之三:诵读,用声音表现诗歌的情感1:个人读,同学品评优劣得失2:分组读,全班齐读,共同感受诗歌的意蕴教学板块之四:比较赏析,获得丰富的感受1:比较两诗,加深理解先用图表事例,要求学生讨论作答。
(大屏幕显示)教师进一步简明分析1.余光中的《乡愁》(一):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段;(二):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三):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一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一层层加深。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学期诗歌鉴赏综合试题附答案一、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宿牛群头①(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②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③供晚厨。
【注】①牛群头:地名。
②拙:同“茁”。
③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本诗和《天净沙·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附】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的特点?(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3.古诗词阅读。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冷露无声湿桂花”中“冷露”写出中秋月夜的氛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一问,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2)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什么?5.阅读刘禹锡《秋词》,完成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1)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小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成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孤”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处境?(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7.阅读古诗题春晚①(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②数点傍林飞。
乡愁议论文高中中学高一优秀作文

乡愁议论文高中中学高一优秀作文乡愁议论文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乡愁,自古以来便萦绕在人们的身边。
古时,布衣书生寒窗苦读数十载,只为他日科举金榜题名步入仕途。
可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寥寥可数的人步入青云,参理朝政,迁来家人与其共享天伦之乐,但是更多的人却是只得一官半职,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更无法与家人团聚,心中的无奈与思乡的苦闷杂糅在一起,便成了乡愁。
有着像“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白居易因思乡所想与所叹;也有像“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王维所流露的浓浓思乡之愁。
不仅仅是古时人们有着思乡之绪,现如今依旧遍布在中国的各地。
因为对故乡的浓浓所忆与对家人的深切思念,孕育出了只有中国独有的——“春运”。
这场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类大迁移,究其原因,皆是因为浓浓的乡愁呀!人们不惜挤在拥堵的人群中,搭上人声嘈杂的归途火车,花上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的时间来回到家乡,与朝思夜想的家人团聚。
为什么他们能做到呢?是有魔力推动吗?或许是吧,那股魔力暂时赶走了纠缠千年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呢?是邮票吗?是船票吗?还是坟墓亦或是海峡呢?或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乡愁议论文高中中学高一优秀作文乡愁议论文2灯是城市的星河,星是乡村的灯火。
常在书上看到“乡愁”一词,听上去很厚重,对作者来说像是化不掉、甩不开的一种情绪。
对我来讲,乡愁更多是一种年味。
过年,相比大城市的冷清,我更喜欢故乡的热闹。
我的故乡在农村。
在那里,过年的时候家人的热闹团圆,村子里炊烟袅袅。
远方的游子归来了,东家西家地串门拉家常,每一家都非常热情。
常常是一大帮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吃饭喝酒打牌一热闹就是一整天。
通常轮流做东请客吃饭。
做东的一家一大早把菜洗好,鸡鸭杀好,鱼虾处理好。
一般来讲中午会简单一点,直到下午,“宴会”才正式开始,客人三三两两来了。
有的是突然到访,做东的一家也不介意,热情地唠上两句,递上一支烟,留对方坐下吃饭,而对方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坐下来。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六单元过关卷 部编版(含答案)

第六单元过关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8分)kàng yán() fā lèng() guǐ liǎn()gē bo()huāng máng() chèn jī() qiāng shuān()jiè zhi()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8分)1.李阳是一个坚强.(jiàng qiáng)的男孩儿,任何困难都难不倒他,但他的性格很倔强.(jiàng qiáng),人们与他交流起来很困难。
2.边疆战士在塞.(sài sāi)外工作时,发现穷苦人家的下水道坏了,就赶快把它修好,并用泥土塞.(sài sāi)住管道的漏洞。
3.白鹅在引吭.(háng kēng)大叫,公鸡呆呆地看着,一声不吭.(háng kēng)。
4.清晨,微.(huīwēi)风习习,同学们穿着整齐的服装,戴着红领巾和校徽.(huīwēi)到操场上参加升旗仪式。
三、选一选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填序号)(2分)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转折C.表示声音的延长1.确实,他吃饭吃得很好,量很多,范围很广——什么都要吃,而且吃得极有滋味。
( )2.“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4分)( )的苇絮( )的刺刀 ( )地挣扎( )地搓进( )地接受浑身晒得( ) 神情( ) 眼神( )五、照样子,写词语。
(6分)1.光溜溜(ABB式)2.忙忙碌碌(AABB式)3.乌溜乌溜(ABAB式)4.一字一句(ABAC式)六、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6分)不但……而且……宁可……也不……要是……就……是……不是……虽然……但是……即使……也……1.雨来( )说出了李大叔的下落,敌人( )不会放过他。
2.雨来( )牺牲自己,( )说出李大叔的下落。
3.他( )什么都吃,( )吃得极有滋味。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思乡之情作文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思乡之情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思乡之情】大家好啊,我是小明。
今天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思乡之情"的作文,我就来畅所欲言啦!你们有没有离开家乡一段时间后,突然觉得很想家、很想念家里的亲人和朋友呢?我有过这种感觉哦!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妹妹一起去了北京旅游,虽然北京很漂亮,但是离开家乡快一个月的时间里,我还是经常会想起家里的小伙伴们。
我们中国人啊,似乎从小就种下了一颗思乡的种子,无论走多远、在哪里,总会对故乡怀有一份深深的眷恋之情。
听爷爷说,从前他年轻的时候,也曾远走他乡打拼,虽然赚了不少钱,可是一想到家乡那片熟悉的土地,就会觉得阵阵酸楚。
所以他在外地奋斗了几年后,就决定回到家乡定居下来。
我想,这种思乡之情一定和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分不开关系吧。
我们的祖先就把"落叶归根"视为返乡的最高境界,无论身在何处、发展如何,终归是要回到自己的根去的。
而且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亲情,所以对故乡就有一种特殊的眷恋。
思乡之情不仅体现在普通百姓身上,就连很多仕人谋士也是如此。
比如诗人杜甫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他在离乡背景下对家乡的无限向往。
再比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他在异乡遭囚禁时,对故乡的深深牵挂。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也许暂时感受不到思乡之情的重要性。
可我想,当有一天我们真的离开家乡很远的时候,一定会油然而生一种对故乡的眷恋吧。
那就像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永远烙印在中国人的心里。
所以啊,当你有一天离开家乡去外地求学或工作时,一定要好好记住家乡的一草一木,时刻珍惜与家人团聚的点点滴滴。
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懂得思乡之情的独特意义。
希望大家都能时常怀着一颗淳朴赤诚的心,永远铭记家乡的模样。
好了,我的作文就写到这里啦!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我还是尽量表达出了对"思乡之情"的一些认识。
另类的课堂,别样的收获——《乡愁》教学案例(通用15篇)

另类的课堂,别样的收获——《乡愁》教学案例(通用15篇)另类的课堂,别样的收获——《乡愁》教学案例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人把乡愁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
3、体会剧烈的思乡爱国之情,激发同学对家乡对祖国的喜爱。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意象,体会感情。
【难点】理解意象,感悟情感,激发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回忆王致远的《秋思》由古代的乡愁引入现代诗人的乡愁。
二、播放录音听读感悟,说出的情感基调。
(愁闷肤浅)三、自由朗读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初步感受的浓浓乡愁。
四、品位诗句1、在文中以多少幅画表达乡愁?(四幅详细生活画面)让同学理解“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
2、同学口述四个画面:⑴幼年求学,母子分别。
⑵成年后,告辞妻子,背井离乡。
⑶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
⑷同胞难得相间见,国家不能同意。
五、情感深化,领悟主旨六、拓展激发同学对祖国对家乡的深情。
另类的课堂,别样的收获——《乡愁》教学案例篇2《乡愁》(教学实录)执教者:南安试验中学李芳点评者:南安试验中学陈照星师:上课!生:老师好!师:同学们好! 请就座。
创设情景,导人新课师:(微笑)同学们,当你离家三五天,或十天半个月的时候,你们会想家吗?生:(齐声)会。
师:(微笑,亲切的俯身询问)想家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哪位同学来说说看?(生交头接耳,小声谈论,纷纷举手)生1:想哭又哭不出来。
生2:酸酸的,涩涩的。
师(微笑):什么地方酸酸的,涩涩的。
生3:鼻子、心里,还有眼泪也想掉下来。
师:(深情地说)同学们,其实老师跟你们一样,想当年老师在异地求学,每当夜深人静时,就是想家的时候,想起家中年迈的父母,想起家中门前屋后的小树,彻夜难眠。
这时老师心里总是悄悄吟诵着王慧玲的一首短诗——《想家的心情》,其中有两句老师特殊喜爱,至今还记忆犹新。
同学们有没有爱好听呢?生(急迫齐声):有。
师:想家的心情,是母亲倚栏凝视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凭窗凝阵的懂惯;想家的心情,谁都感受得到,谁也说不清。
九年级语文上册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

九年级语文上册读读写写注音及解释- 妖娆(yāo ráo):娇艳美好。
- 红装素裹(hóng zhuāng sù guǒ):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
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 一代天骄(yīdài tiān jiāo):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骄。
- 嘶哑(sī yǎ):声音沙哑。
- 汹涌(xiōng yǒng):(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
- 黎明(lí míng):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 腐烂(fǔlàn):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也指腐败堕落。
- 乡愁(xiāng chóu):深切思念家乡的忧伤的心情。
- 海峡(hǎi xiá):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片海洋的狭窄水道。
- 轻灵(qīng líng):轻快灵巧;轻细空灵。
- 娉婷(pīng 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 鲜妍(xiān yán):鲜艳美丽。
- 冠冕(guān miǎn):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 呢喃(ní nán):形容燕子的叫声;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 丰润(fēng rùn):(肌肤等)丰满滋润。
- 沉醉(chén zuì):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 凝望(níng wàng):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 枉然(wǎng rán):白白地;不起作用。
- 飘逸(piāo yì):飘浮,飘散;洒脱,自然,与众不同。
- 蛀虫(zhù chóng):指咬树干、衣服、书籍、谷粒等的小虫,比喻从内部造成损害的人。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 附答案 (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综合素质评价限时: 120分钟满分: 120分一、积累与运用(40 分)1.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A. 公孙衍. (yán) 傅说. (yuè) 胶鬲. (gé) 百里奚. (xī)B. 万仞. (rèn) 始龀. (chèn) 箕畚. (běn) 孀. (shuāng) 妻C. 智叟. (sōu) 穷匮. (kuì) 朔. (suò) 东彀. (gòu) 弓弩D. 诏. (zhào) 令驱. (qū) 驰介胄. (zhòu) 嗟. (jié) 叹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3 分)A. 固国. (国家)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之利。
B. 富贵不能淫. (惑乱,迷惑) ,贫贱不能移. (改变,动摇) ,威武不能屈. (屈服) 。
C. 寒暑易. (更替) 节,始一反. (同“返”,往返) 焉。
D. 曩. (先前) 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 (本来) 可袭而虏也。
3.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3 分)A. 介胄..之士不拜B.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 改容式.车D. 一狼洞.其中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3 分)A. 所以动心忍.性忍.能对面为盗贼B.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重而道远C. 人恒.过国恒.亡D. 管夷吾举.于士百里奚举.于市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 分)A. 承办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不仅成都展示了美育成果,还扩大了城市影响力。
B. 5 月22 日10 时40 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到达火星表面,执行一系列巡视探测。
C. 经过精心设计的大运会吉祥物“蓉宝”,外形憨态可掬,寓意丰富深刻,深受大家喜爱。
《出居庸关》赏析及译文

《出居庸关》赏析及译文《出居庸关》赏析及译文《出居庸关》清朝:朱彝尊居庸关上子规啼,饮马流泉落日低。
雨雪自飞千嶂外,榆林只隔数峰西。
《出居庸关》翻译/译文居庸关上,杜鹃啼鸣,驱马更行,峰回路转,在暮霭四起中,忽遇一带山泉,从峰崖高处曲折来泻,顿令诗人惊喜不已:在这塞外的山岭间,竟也有南国般清冽的泉流,正可放马一饮,聊解旅途之渴。
站在潺潺的山泉畔,遥看苍茫的远夭,又见一轮红日,正沉向低低的地平线。
那犹未敛尽的余霞,当还将远远近近的山影,辉映得明荧如火。
此刻,峰影如燃的西天,还沐浴在一派庄严肃穆的落日余霞中。
回看北天,却又灰云蒙黎。
透过如林插空的千百峰嶂,隐约可见有一片雨雪,纷扬在遥远的天底下,将起伏的山峦,织成茫茫一白。
意兴盎然地转身西望,不禁又惊喜而呼:那在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的“渝林”古塞,竟远非人们所想像的那般遥远!从居庸塞望去,它不正“只隔”在云海茫茫中耸峙的“数蜂”之西么?《出居庸关》注释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区西北,为长城重要关口。
《嘉庆一统志·顺天府》:“居庸关,在昌平州西北,去延庆州五十里。
关门南北相距四十里,两山峡峙,巨涧中流,悬崖峭壁,称为绝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山峦间花木郁茂葱茏,犹如碧浪,因有‘居庸叠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子规:鸟名,一名杜鹃。
鸣声凄切,能动旅客归思。
嶂:似屏障的山峰。
榆林:榆林堡。
在居庸关西五十五里。
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己酉,上亲征,驻跸唐家岭,以四日至嚣庸关。
其疾行则一日而至榆林,榆林在岔道西二十五军。
”《出居庸关》赏析/鉴赏从山青水绿的南国,来游落日苍茫的北塞,淡谈的乡思交汇着放眼关山的无限惊奇,化成了这首“清丽高秀”的写景小诗。
朱彝尊早年无意仕进,以布衣之身载书“客游”,“南逾岭,北出云朔,东泛沧海,登之褱,经瓯越”,为采访山川古迹、搜剔残碣遗文,踏谊了大半个中国(见《清史稿文苑传》)。
现在,他独立于北国秋冬的朔风中,倾听着凄凄而啼的子规(杜鹃)之鸣,究竟在浮想些什么?是震讶于这“古塞之一”的居庸关之险酸——它高踞于军都山间,两峰夹峙,望中尽为悬崖峭壁,不愧是扼卫京师的北国雄塞?还是思念起了远在天外的故乡嘉兴,那鸳鸯湖(南湖)上风情动人的船女棹歌,或摇曳在秋光下的明艳照人的满湖莲荷?于是这向风而啼的“子规”,听来也分外有情了:它也似在催促着异乡游子,快快“归”去么?起句看似平平叙来,并末对诗人置身的关塞之景作具体描摹。
【人教版】2017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5)

文档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九年级上册】第一课 《沁园春·雪 》滔滔tāo tāo :1.形容大水滚滚:白浪~,无边无际。
2.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惟余莽莽 w éi y ú m ǎng m ǎng :只剩下白茫茫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红装素裹 h óng zhu āng s ù gu ǒ:指衣着淡雅的妇女。
本文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相映衬的壮丽景色。
妖娆yāo ráo :娇艳美好。
折腰zhé yāo :1.弯腰行礼。
2.爱慕;倾倒。
风骚fēng sāo : 1.《诗经》和 《楚辞》的合称。
2.才华;文采。
3.指妇女举止轻佻,不检点:卖弄~。
天骄tiān jiāo : 天骄是汉代的北方人对君主的一种敬畏的称呼。
风流fēng liú: 1.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数~人物,还看今朝。
2.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才子。
~倜傥。
3.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案件。
4.轻浮放荡:~女人。
第二课 《我爱这土地 》嘶哑 s ī y ǎ: 声音沙哑。
汹涌 xi ōng y ǒng: (水)猛烈地向上涌或向前翻滚:~澎湃。
波涛~。
黎明 lí míng: 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腐烂 f ǔ l àn: 1.烂掉,朽坏。
2.有机体由于微生物的滋生而破坏。
第三课 《乡愁 》第四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 qīng líng : 武术术语,指动作轻巧灵活。
引申为一种轻松、飘逸的心境。
娉婷 pīng tíng :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体态~。
举止~。
鲜妍 xiān yán : 鲜艳。
冠冕 gu ān mi ǎn: 这里指王冠。
1.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
冕,礼帽。
2.比喻受人拥戴或出人头地。
呢喃 ní nán: 1.拟声词。
家乡的风俗腌酸菜作文500字

家乡的风俗腌酸菜作文500字中国人食谱中,任何一种食材的更新迭代都有着历史渊源。
《诗经·谷风》有云:“采葑采菲”、“我有旨蓄”,葑是芜菁,今天称作大头菜,菲是萝卜,旨蓄是指美味的腌干菜。
宋朝时期,混种在北方的菘菜和芜菁,杂交演化出了一个新的品种,就是大白菜。
它奇迹般地适应了南北的水土气候,成为了南北皆宜的国菜。
我的故乡是东北的一座小城。
东北天气苦寒,冬季漫长,缺少新鲜蔬菜,腌酸菜就是世代东北人最主要的越冬菜。
对东北人来说,腌酸菜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保存食物的方法来自于金朝时期作为原住民的契丹和女真族。
东北酸菜做起来简单粗犷。
山东白菜黄心大叶,饱满紧致,是制作东北酸菜最好的品种,一层白菜一层盐,层层码满,压上石头,密封一月,自然发酵。
秋末冬初,市井长巷,那家家户户的酸菜缸便是满满的人间烟火气,令人心中更加充实自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腌酸菜方式渐渐转变成了机器人操作,大白菜在东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礼遇。
机器人把清洗干净的白菜放入密封的大罐里,严密控制时间和温度。
乳酸菌吸取白菜枝叶中的糖分,迅速生长繁殖,同时代谢出乳酸,大量乳酸分子进入白菜内部纤维,将白菜变酸的同时,也分解转化出氨基酸等一系列的风味物质,30天后,新鲜白菜就转化成家家离不了的酸菜。
自古以来,任何一种食材的转变都与人相关,从传统酸菜,到科技酸菜,酸菜承载着家乡人民淳朴善良的情怀走过了它的前世今生,就像这个传统与现代共存的时代,时代在变,口味在变,但不变的是东北人对酸菜的热爱。
在冬季江南阴冷潮湿的气候里,每当细雨绵绵的时候,时常会有一种隐藏在记忆中酸菜汤的劲爽涌上心头,鼻腔里也仿佛充满了酸菜白肉的浓香,那不仅是时间和亲情酝酿出的一种感受,更是一种带着酸味的乡愁。
从1000多年前的菘菜,再到东北人家饭桌上的酸菜。
故乡的酸菜,走过了他的前世今生。
而始终与之同行的,是行走在奋斗之路上,自强不息的东北人民。
美食让生活更加美好,这或许就是中国饮食丰盛多彩的原始动力。
乡愁读后感7篇

乡愁读后感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方案大全、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mprehensive plans, insights, surve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乡愁读后感7篇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自己对作品的喜爱和思考,与他人进行深入的交流,通过书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中的人生智慧和哲理,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乡愁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乡愁

乡 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席 慕 蓉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 模糊 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 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 是一棵/ 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 老去
分析、解读课文。
1、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 愁?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 了怎样的气氛,包含着何种感情? 3 、第二节 连用两个虚实结合的比喻。 请问哪个比喻是虚,哪个是实? 它们是 怎样组合起来的?有怎样的表达的效果? 4、第三节的比喻有什么特征?有何表 达效果?
: http://219.148.101.253/music//music/caiqin/chusaiqu.rm
作者简介:
刚才我们所听到的歌是台湾著名女 歌手蔡琴演唱的《出塞曲》,它是 由席慕蓉作词的。
席慕蓉,台湾当代女诗人,1943年 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54年 赴台。她的好多诗作表达了自己的 家国之思。
一、月夜的笛声 、雾里的挥手别离、没 有年轮的树 。
二、营造出一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 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似 笛音萦绕耳边,表明自己的思乡情结。
三、故乡的面貌 ----模糊的怅惘----雾里的 挥手别离 [虚] [虚] [实]
四、乡愁(思乡之情)比喻、无理有情
乡 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深情朗读: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 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 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 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 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 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 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 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北之酸两乡愁插秧时节,正是家乡腾冲本地酸杨梅上市之时,别地的杨梅到成熟时就是甜啊,可腾冲的杨梅成熟了都还是酸酸的,腾冲这地儿薅一把草都带着酸味儿,不信看那叶子肥肥大大的就是酸浆草,掐尖去根留中间石臼里捣捣撒上点盐辣,酸味儿直扑入鼻翼,也许故土难离,多少年后家乡天然的酸味总能触动我酸酸的味觉神经。
酸甜苦辣咸,酸为什么排第一,自然对于这样的问题腾冲人往往不屑于去想去答的。
腾冲人蛮吃得酸的,或许有人会说吃酸嘛,捧起醋坛醋罐抱着猛灌就行了,此种喝法,粗犷有余失之情趣;或者像苗族一样做菜时无酸不成宴,此种做法,多了点小家常,却少了点小清新的文艺范儿。
腾冲人的酸,不是这样的,是泛着淡淡果香的酸,譬如老酒是那种愈陈愈醇的香,经年累月的时间浸泡,方能品味出那种独特的酸爽。
家乡人对于酸老少皆宜,酷爱酸酸的感觉,一年四季无酸不成欢,酸是少男少女的最爱,腾冲往往有酸姑娘一说,渣子果从绒绒的毛都还没有褪尽的豆粒大的小青果一直吃到鸡蛋大的黄果,梅子,杨梅,木瓜,岩酸果,青柠檬,青芒果等,一年四季酸味不断,简单平常,最多配点盐辣,吃酸嘛,你懂的!而在别地的酸,是时间的味道。
饮食里的酸味,除却一些自带酸味的食材外,大多,来自时间。
许多食物经过发酵之后,会产生酸味,变质有时也会发酸,数千年世代相传的经验告诉我们,哪些发酵后酸味可以利用,哪些是我们判断食物变质的重要依据。
人们需要一种酸的味道来满足味蕾,于是产生了酸味的调味品。
稳坐在首席的,是醋。
醋在今天已经是唾手可得的商品了,便利的交通和现代化的生产方式使许多不易得变得随处可见,也使醋作为中国饮食文化重要的调味品出现在千家万户的餐桌上。
据现有文字记载,东方醋起源于中国,文献记载的酿醋历史至少也在三千年以上,中国古代人民以酒作为发酵剂来发酵酿制食醋。
"醋"中国古称"酢"、"醯"等。
"酉"是"酒"字最早的甲骨文,同时把"醋"称之为"苦酒",也同样说明"醋"是起源于"酒"的。
中国著名的醋有"神秘湘西"原香醋、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河南老鳖一特醋及红曲米醋等等。
据说舌尖灵敏的人可以感知到不同种类醋的味道的细微变化。
我这个人愚钝,味觉也迟钝些,只觉得价位相似的味道也差不多。
山西陈醋价格经济实惠,常是我的首选。
对于醋的使用,我多用于凉拌菜,各种食材本身的清香,加醋调味,咀嚼时能感觉到一种淡淡的酸爽,若再配上点辣,清爽酸辣的味道,往往使人胃口大开,是炎炎夏日食谱中的首选。
工业化时代,一切要求高速、高产。
而醋,依然静静地守着自己的时间,不曾乱了阵脚。
第二故乡——内蒙通辽没有醋厂,酒厂也没听说顺带产醋,却有另一种酸味食材闻名于世,也是东北的一大特色——酸菜。
东北地区地处关外,无霜期较关内短,总得想办法储存足够的食物度过漫漫冬日,蔬菜易变质,家家户户的菜窖也没有那么大,腌渍菜成了首选。
其他的腌渍小菜多以咸味为主,酸菜,则以酸味为主打。
这种酸的味道,来自于少盐,适宜的低温,时间的发酵。
秋日,几场秋霜之后,天气渐冷,菜园里的白菜棵棵强壮,叶子早已绿的发黑,该是渍菜的时候了。
家里沉寂半年的头号大缸被主妇们纷纷搬出,并细细刷洗干净,放在厨房一角,准备担起渍菜容器这一重大责任。
白菜棵棵被齐根砍下,码在畦梗晾晒一两天,去除一些水分,然后洗净,层层码在缸里,踏实,为了保持酸的纯正,盐,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待到大缸被装得满满当当,还要在上面起一座“小山”,末了,压上一块洗净的石头,放入适量的水。
一切大功告成,余下的,便交给时间去打理。
寒冬腊月,收储的冬菜将要吃尽。
酸菜恰好渍透,炒食,炖煮,拌馅都大受欢迎。
酸菜炖大骨头是我儿子最喜欢的菜品之一,酸菜吸收了汤里的油脂,而肉里浸满酸菜的酸香,虽然卖相粗犷一些,但不影响它的口味,也正是它不拘小节的品相,如同这块土地上的民族的豪爽,使它与四川的麻婆豆腐一样,成为一方菜系的主打。
到东北不吃酸菜,就如同到山西不吃陈醋、到四川不吃麻辣,还好意思说到过东北么?酸,之于人,却不是什么好词。
穷酸、酸腐、酸文假醋,说一个人酸,大多说的是读书人。
满口之言者也的,是“上大人孔乙己”,成了咸亨酒店“站着喝酒”人精神上的下酒菜。
大家都以戏弄、调侃他为乐,是完全的鄙视,没半点尊重意思。
当下社会,老师也被归在“酸”类:一是工资不高,“穷酸”;二是说话好甩几个名词儿,引经据典,“酸文假醋”。
大概穷才是关键,范进中举前是“穷酸秀才”,中举后也是满口之乎者也,却没有人再那么说他,都恭恭敬敬叫“老爷”,想来若是孔乙己也中了举人,自然也会摘掉“酸”帽子,跨入“老爷”的行列。
同是酸味,“吃醋”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房玄龄大人之妻可谓女权主义的代表,不仅娶了丈夫的小妾,还使得中国汉语中表示男女关系嫉妒情绪的心理描写有了一个可靠的名词“拈酸吃醋”。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醋吃得是刘姥姥手里的竹雕套杯远远装不下的,贾母说她“……从小世人都打这么过的,都是我的不是,他多吃了几口酒,又吃起醋来。
”琥珀借平儿倒醋说她“鸳丫头要是去了,平丫头还饶他?你们看看他,没有吃了两只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他也算不会烂酸了。
”而今男女相恋,患得患失,热恋时恨不得将对方挂在身上随身带着,随时看住对方不许与异性有半点暧昧,将一切可能的火苗熄灭在点点星火之中。
婚后相处,虽不至于粘在一起,但任何一方与外人搞“暧昧”都是不能容忍的,何止是吃一两口飞醋所能解决?回头再看凤姐,虽然表面上容下了平儿,贾琏还有鲍二家的、多姑娘等一干地下情人,设计了尤二姐,又来了秋桐,哪有一时的安稳。
“醋缸、醋瓮”都是小的,放到现如今,怕是早就是醋江醋海了。
如今想想,凤姐,也是可怜人。
所谓“望梅止渴”,则是更高的层次,还没有看见梅子,只是想到,便显垂涎之态,足见酸味对人刺激与诱惑是何等之高,且历史渊源是何等久远。
但回到现实生活中,只有做到了和乐爱家之酸爽,才能一解乡愁——和之酸爽。
吃酸是很讲究氛围的,田间地头,村寨巷道,广场人家,劳碌奔波后,休憩时,男男女女不约而同歇下活计就要找点酸的吃吃。
东家的梅子,西家的杨梅,老张家的木瓜,逮哪样恰好吃哪样。
独个儿抱一个大木瓜啃的,一般只有小孩子,大姑娘小媳妇青年男女老头老太三五个一群,七八个一伙,在一起吸嘴咂舌的,那绝对是在吃酸的,那叫一个热闹,那叫一个酸爽。
有那抱了咿呀学语的孩子的小媳妇来蹭酸的,粉嘟嘟白嫩嫩的小孩眼瞅着人们吃酸时的动静,在那不停的吞咽口水,有那好事的乡人就会将酸木瓜之类切一小片放到孩子嘴里,看孩子做嘴做脸的,人们欢笑连连。
什么东家长西家短,关于某某的小道消息,那个谁读书又怎么样了,某某在外打工什么怎么样了,那个谁和谁又怎么样了,人们借了这酸粘合了亲人分离的伤痛,粘合了独处的愁寂。
乐之酸爽。
家乡四乡八处,处处有酸的阴凉,木瓜树为篱,梅子树为桩,四季酸爽不断,梅子木瓜太稀松平常,如果你有幸看到人抱着一个大木瓜啃,肯定会想起腾冲人最爱说的一句话“腮帮子都酸掉了”。
当然腮帮子是没有掉,可是口水咽了不少,梅子木瓜一年四季不间断,春红一逝,篱边的梅子树木瓜树,梅子蛋木瓜蛋儿,指尖大小就是解馋佳品,蘸着盐辣,酸酸辣辣,胃口大开,劳作之余,腰酸背痛腿抽筋的,来点酸的,既能消暑解乏,又能除却一身疲乏,还有通经活络之功用,读书的也用它提神醒脑。
吃时热热闹闹,搭凑台的,唱主角的无需粉墨即登场,这家拿点盐辣,那家出点酸梅木瓜,或带着笑料,聚集起来来一场酸的盛宴,酸酸辣辣喜相逢,甭管是酸木瓜拌萝卜丝,还是腌酸果拌萝卜丝,只要有酸就快乐,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说说笑笑之间,要么是酸掉了大牙,要么是笑掉了大牙。
爱之酸爽。
犹记得那句广告词,“酸酸甜甜就是爱”,女孩对于酸木瓜酸杨梅酸梅的免疫力为零,因为喜欢女孩,三年高中男孩的书包里只要从家里来,包里装满了给女孩的各种各样的酸果,新鲜的刚从树上摘下的梅呀李呀木瓜呀,男孩很多时候都是在傻傻地看女孩津津有味地吃,“酸吗?”男孩悠悠的问,“不酸”,女孩脆生生地回答道。
“你再去树上摘些”,男孩心内腹诽不已,看你酸得龇牙咧嘴样,还不酸。
“咦,还不快去。
”男孩脚蹬手攀很快就上了树,专捡那汁水饱满欲绽的摘,女孩在树下雀跃欢呼这儿有一个大的,喏那儿有一个。
秋风渐起,叶儿凋零,树上的果子也没有了,女孩也不担心有没有酸果子吃,男孩的妈妈早早就泡了木瓜泡了山李子泡了梅子,而这些常常成了女孩的最爱,虽说是泡的,但和新鲜的味儿也差不多,后来像言情小说里的男孩女孩为了各自的理想劳燕分飞,男孩女孩独自在异乡打拼的日子,男孩女孩吃着到超市里买的不酸不甜的果脯,偶尔的一个不经意间就会念起吃酸的日子,终于有一天,男孩女孩不约而同结束了在外漂泊的日子,春天在老家的那棵梅子树下男孩女孩收获了一份酸酸甜甜的爱情。
家之酸爽。
如何让酸保质,是腾冲女子就会告诉你,泡呀,泡好的梅呀李呀木瓜呀又脆又酸,让人吃上就停不下了,那味儿倍酸爽。
带上一罐,走哪儿都会想起妈,想起家。
望着殷红的木瓜花,沉寂一冬的原野在微曦的风里开始积蓄春的梦想,荆棘丛生的木瓜衍生了看家护院的本领,寻常树木不一样的风景,青山绿水,乡野情趣,房前屋后,菜圃四周,田埂上,遍插着木瓜枝,有木瓜树的地方就有人家。
春天艳艳的木瓜花咧着嘴欢迎你,酷夏青翠欲滴的木瓜和你躲迷藏,秋天飘零的落叶也难掩你迷人的芳香,冬天四仰八叉的荆棘护佑着家的宁静,这就是家乡人眼中的木瓜映象。
见过精心栽种精心呵护的各种果树,再看漫山遍野的梅子树是腾冲人就会呵呵。
走路的人累了渴了,摘两个梅呀李呀木瓜呀,主人家是不会怪责的。
即使是冬天的萧瑟,也难抑酸的芳香,岩砾遍布的地方会生长出一种有红色小果的荆棘树,这就是岩酸果,这时节经了冰霜的岩酸果变得红艳艳的开始成熟了可以采摘了,不需要加工,采摘下来的岩酸果被妈妈封装在瓶瓶罐罐里加点盐,让酸保质,给出远门的家人人手一瓶,即使时空再怎么转换,也不能改变它的味道,牵牵绊绊的,还有母亲泡的梅呀李呀木瓜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