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9谈礼貌_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9谈礼貌_苏教版
《谈礼貌》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主旨明朗,语言浅近,结构严谨。
面对如此一篇课文,第一课时的教学该如何处理,才能把这一篇思想性专门强的文章上出语文的味道来呢?通过反复的研读,我找到了教学的方向。
一、让文体知识穿行在问题情境中
蒋军晶老师曾说过,一堂课的教学主线最好清晰点,要紧问题最好精简点,否则学生的精力和聪慧就会在不断的环节转换和问题切换中消耗掉了。
因此我在教学伊始,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三个问题:谈什么?如何谈?什么缘故谈?学生在对这三个问题答案的寻查找觅过程中,既可依照那个提示专门迅速的将课文划分成了三个段落,体会到本文的层次清晰,结构严谨的特点;又能够通过这三个问题初步认识议论文,从感性上了解有关议论文的知识:论点、论据、论证过程。
此举可谓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二、让明白得道理贯穿在故事对白中
本文作者精心选取了三个事例:当自己有求于别人时,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别人无意中损害了自己的时候。
这三个事例从不同侧面来说明问题,再加上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大人又有小孩,既有伟人又有一般人,因此说服力专门强。
因此我在教学时,就紧紧抓住这三个故事来关心学生明白得其中的道理,让明白得道理贯穿在故事对白中。
例如:在明白得“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一句时,我先让学生结合第三个故事说说“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指的是哪一句(周总理安慰的话),再说说朱师傅听了以后心情有了什么变化,来明白得“沟通了人们的心灵”,最后让学生结合周总理说的话来体会他是个如何样的人,明白得“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因此讲道理就不再是讲空泛的道理,读故事也不再仅仅是读有味的故事,二者在相互印证中让语文课上成了“读书”课,读中明白得,体会中再读。
三、让礼貌待人渗透到学生心灵中
“礼貌”一词在课文中显现在五句里,共八次,就象乐曲中的悠扬旋律贯穿始终,萦绕在人们的心田。
因此,我想,何不让“礼貌”一词也贯穿在我的教学始终,成为我教学的主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学生的心间里回荡。
因此,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就让他们读读古训、俗语“礼到人心暖,无力讨人嫌”;在回答三个问题、划分段落时,也让他们找找课文中同时显现两个“礼貌”的句子,读一读;在明白得三个事例时,也让学生反复读那些含有“礼貌待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到了最后,仍是不舍,依旧让学生又配乐再次回忆读这五句。
努力让“礼”成为这堂课的种子,让“读”促成它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