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导学案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美猴王》导学案
班级姓名座号
【课标要求】学会欣赏美。
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一个集“猴”“神”“人”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
2、找出文中描写石猴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3、归纳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描写石猴的动作、语言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成功塑造一个集“猴”“神”“人”于一身的艺术形象的。
【自主学习】
1.写字注音。
开辟.()迸.裂()遂.()径.直()
瀑.布()夜宿.()玩劣.()麋.鹿()
2.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瞑目七窍天造地设B.石碣镌刻力倦神疲
C.避署山涧滔滔不竭D.遮闭家当天真地秀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自己享受其中的乐趣。
()(2)内心十分不安。
()
(3)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4)自然形成而合乎理想。
()4.《美猴王》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着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小说家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阅读课文第4段(即从“好猴”至“遂称‘美猴王’”),完成题目。
1.请补充概括选段内容。
初入水帘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指出下面两个句子是什么描写方式,并分别说说表现了石猴怎样的个性特征。
A: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B: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
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
中间一块石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
3.文中描写众猴随石猴入洞并“拱服礼拜”,对表现美猴王有什么意义?
4.你喜欢孙悟空这个形象吗?结合课外阅读谈谈原因。
【拓展提升】
1.美猴王的“美”表现在哪里:
2.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其中,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石猴赤条条的在花果山水帘洞这美丽如画的背景上活动呢?
【课堂检测】
1.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
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情节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情节的发展,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自然段):。
第二层:(第3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
:。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
2.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句子。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多妩媚;
月亮说,__________;
海燕说,___________。
太阳说,___________。
【我的疑问或问题设计】
七年级上册《美猴王》导学答案
【自主学习】
1.(pì)(bèng)(suì)(jìng)(pù)(sù)(li è)(mí)
2.提示:C项中“避署”应为“避暑”。
答案:C
3.答案:(1)自得其乐(2)惴惴不安(3)喜不自胜(4)天造地设
4.提示:《西游记》是课标要求的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篇目,应着重了解。
答案:《西游记》明吴承恩
【合作探究】
1.提示:需要在把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得出答案,只要能够抓住出入水帘洞的次序即可。
答案:出洞复入洞
2.提示:分析时注意抓住重点词语作答,如动词等。
A 句很明显表现的是动作,B句介绍的是语言,从中表现的个性特征要结合对动作特征和语言反映出的心理作答。
参考答案:A:动作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石猴跳入水帘洞的三个瞬间,体现了他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B:语言描写,表现了石猴向往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并能与大家分享的优良品质。
3.提示:注意侧面描写的作用,并且结合选文中心作答。
参考答案:衬托美猴王的形象,突出他在众猴心目中的领导地位。
4.提示: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能结合选文及课外阅读谈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即可。
答案示例:喜欢。
孙悟空勇敢、无畏、热情,敢于同恶势力斗争,具有反抗精神,主张正义。
【拓展提升】
1.美猴王的“美”表现在哪里:
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进洞居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这是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孚众望的猴王。
2.提示:(1)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2)表达人们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课堂检测】
1.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
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
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进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2.提示:该题是问答式的仿写,在回答上运用拟人的修辞,要求针对性进行回答,有一定的开放度,但是在解题时,要注意结合回答对象的特点。
答案示例:我纯洁的心灵多明亮我奋斗的人生极美好我燃烧的青春极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