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孙成新石窟佛域作品的价值与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孙成新石窟佛域作品的价值与未来
编者按:在北三环的孙成新家中,我有幸看到了孙成新、任丽达伉俪合作完成的摹《清明上河图》、《千秋绝代图》等作品。
《清明上河图》原作我曾见过,今日看孙成新伉俪所摹,觉得与原作相差无几,画中几百个人物个个形象鲜活,虹桥楼阁,岸柳船只,似可乱真。
令人赞叹。
任丽达原是接受西洋美术教育的,但自从她有机会得以窥见《清明上河图》真迹,便抛弃西洋的东西,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全部热情投入到传统的绘画中,先后临摹的《清明上河图》被钓鱼台、历史博物馆、
钱币博物馆收藏。
我问他们完成一件《清明上河图》大概需时多久?答曰:一年左右。
期间,孙成新伉俪在艺术的领域中互相支持,互相鼓励,共同探讨艺术的传统与创新,根据二人性格的差异,他们选择了既有相同点又有很大不同的发展方向。
孙成新这位丹青高手,鬼使神差地走进洛阳,在驻足龙门石窟的一刹那,大千世界的喧嚣吵闹消散殆尽,卢舍那大佛肃穆安详的神态、恬淡纯洁的微笑,如电闪雷鸣般击中并震撼着他的心灵,那洞察包容一切的双眼,不知不觉将画家征服熔化,他顶礼膜拜,他心底欢呼,瞬息间茅塞顿开,大彻大悟,他惊奇地发现,这里就是他冥冥之中梦寐以求的艺术归宿。
多少年来,默默耕耘的孙成新,经历了酸甜苦辣
喜怒哀乐的百态人生,看惯了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
面对无声的石窟,无语的大佛,无需色彩,无需动作,晨曦的光亮将浩大佛域装扮得金碧辉煌,一切在朦胧中淡淡释解,一切在神秘中自然消融,从那一刻起,他便决心以绘制石窟佛域为己任,抛弃数十年来的轻车熟路,在前无古人的未知世界里,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开辟出一条通往佛境的大道来。
有人说:大凡古今之佼佼者,其平生作为辄有不寻常处,此盖源于其非凡之思、愤愤之志、壮烈之举也。
从他立下志愿那一刻起,他疯狂地勾画着一尊尊佛像,虔诚地记录着一处处场景,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云冈、看乐山、上五台、下南海,画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迦兰菩萨、渡海观音、弥陀佛、韦驮、姜护,他所画这一切给人以大慈大悲之盛、济世扶危之恩,乐普众生之法,真个是佛法无疆阿弥陀
佛。
几十年过去,孙成新在传统的海洋里,画山水、画人物、画花卉、画翎毛、画桥、画船,画所有能涉及到的题材。
俗话说:山后练鞭的时候够长了,他练就的十八般武艺,虽未像“笑傲江湖”中大侠们那样与别人比试比试,但凭此功夫闯荡江湖应该是游刃有余,得心应手了。
又是几年过去,孙成新改弦更张,专攻石窟佛像,原来的老传统、旧武艺似乎不太用得上,在没有技法之中,他寻找技法,琢磨手段,创出第十九般武艺,好似霍元甲创出“霍家拳”、陈家沟生出了“陈氏太极”,孙成新的佛像画法就权叫它“孙家样”。
那是他融汇提炼了多种积蓄、多样形式,使古代壁画、石窟的艺术传统延续,以久违了的新招式投身江湖,不敢说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在“武林”占有一席之地,应该是毫无
问题了。
我不知孙成新把近年来的作品铺开看时,当作何感想。
我看后第一句想说的话是:“他成了!”他成全了一个终生不渝的画人自己。
他创出了“孙家风采”的佛
土圣境,他开辟了个性绘画的独特语言。
汗牛充栋的画家群落中,称“大”称“王”者不在少数,“虎王”、“猫王”比比皆是,“大师”帽子廉价处理,有些还是我多年的朋友,每闻及此大不以为然。
而成新不愿称“王”,也不想当“老大”,甚至至今仍默默无闻,但不愿和不想不等于不能,事实上常常适得其反,我预言不久的将来,成新一定会成为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佛像”绘画大师人物。
佛说:平常心。
孙成新如是。
如今检验一个画家的标准是市场。
面对市场需要
有着良好的心态。
我经常听到友邻之间,甚至名家本人谈论他的“市场”,诸如“某某人的画已经三万元一平尺”或“我的画涨到三万五一平尺了”等等。
孙成新是一个只顾埋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画家,他至今还不太在意“平方尺的价格”。
如果在意,凭他的“北京胡同”、“江南水乡”,甚至凭他的“老山水”、“旧人物”,跟他同时出道的那些画家较量,怎么说也会上万元一平尺吧!但他没有比对,据说他至今的“画价”仍在五六千或七八千一平尺,这似乎有点不公平,或者应怪他只埋头拉车之故,我想他并不介意这些所谓的“市场”,因为他有一颗“平常心”,这颗心使他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或“一时半会儿的画价。
”要紧的是,一个画家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对得起自己的“市场”。
我常想,那些靠地位靠名气炒来的市场,一旦失去位置或人老珠黄,虚假操作出来的荣华富贵,
顷刻间便会烟消云散。
而如孙成新这样凭真刀真枪,真才实料打拼出来的艺术家们,从一文不名到成就大器,永立不败之地,才真正给那些收藏家、爱好者们留下了极大的升值空间。
成新怀揣平常心,他和他的作品的收藏者们,都应是笑到最后的人。
孙成新越是手不停息地创造着一幅又一幅佛像,他对“平常心”这三个字的体会就越显深刻,就越能对事、对物、对妻子、对孩子、对同事、对朋友,一如既往,永葆“青春”,难得他这颗平常心!
欧洲画坛有件轶事说,伦勃朗的一位学生问老师,他画了不少画,却总卖不出去,老师刚画好一张,就被人抢走了,这究竟为什么?伦勃朗答道,我100天画一张,自然一天就卖出去了,你一天画100张,自然就100天卖不出去。
我明白了为什么孙成新的“市场”兴旺!
破例讲了这许多俗话,其实我并非太俗的人。
论及孙成新佛像创作的真正价值,绝不仅仅在于金钱,他开创出的一派画风,才是留给社会的最大财富。
古语说: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
孙成新是个“多情”之人,他的“多情”在于他藏有一片佛心。
我与他相识时间不长,相知时间不短,尤其近时朝夕相处,更感受到他处事向善、对人友爱的多情之心。
以他的艺术、以他的为人,以他的方方面面,不久的将来必修成正果,铸成大器,名望实归。
写成新非洋洋万言不能尽兴,然发稿在即,催促太紧,亦只能浮光掠影,略沾皮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