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
卷(A)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环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篇,也称作“回环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为独特的文学体裁。
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
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这是产生回文诗的宏观背景;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文学色彩。
对于回文诗,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
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一首诗从末尾一字读至开头一字,能够成为另一首新诗,这样的文字功力十分了得,这般“文才”不是什么人都敢“卖弄”的。
有人把回文诗当成一种文字游戏,认为它完全没有艺术价值。
实际上,这是对回文诗的误解。
民国时期的学者刘坡公先生在1934年出版的《学诗百法》一书中就指出:“回文诗反复成章,钧心斗角,不得以小道而轻之。
“当代诗人、语文教育家周仪荣先生曾经认为,回文诗虽无十分重大的艺术价值,但不失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
据记载诗歌中的回文体在我国晋代就已经形成,而兴盛于宋代。
它有着“反复成章”之特点,其种类有很多,如“通体回文”“就句回文”“双句回文”“本篇回文”“环复回
文”“图形回文”等。
其中,尤以“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有人把这种形式的回文诗称作“倒读诗”,认为它是回文诗中的绝品。
例如,宋代大文豪苏轼(1037—1101)的《题金山寺》就是绝品中的绝品,该诗如下:
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鸥轻。
把诗句倒转来读也是一首完整的七言律诗:
轻鸥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苏轼被贬出北宋京城开封去杭州的路上,游览了镇江全山寺,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歌。
诗歌正读时,“江中的潮水一直奔向雪山之巅,远处的渔夫在明月下垂钓,只见远处的山上有无数的飞鸟,轻盈地飞翔着”,这是《题金山寺》沿着吟诵的时间所呈现的场景,描写了全山寺从午夜到清晨的景色,体现了黑暗过去后生命自由飞翔的无尽活力,以及由静到动的过程。
诗歌倒读时,“鸟儿都飞走了,只剩下茫茫江波一直连着水边,苦照万物的太阳也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明月在静夜中独自皎洁”,这是《题金山寺》呈现的真实场景,展现了金山寺从白天到黑夜的景色,体现了生机渐去、万物归静的过程。
这是一首内容与形式俱佳的写景诗作,正读倒读情境不同,可看作两首诗。
如果正读是月夜景色到江天破晓的话,那么倒读则是黎明晓日到渔舟唱晚。
由于构思奇特,组织巧妙,整首诗顺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境界优美,值得玩味。
由此可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回文诗读起来回环往复,连绵未尽,让人回味无穷。
经典的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音顺意通,意境优美,真是千古奇观,实在令人叫绝。
读完它们,不由感叹,古人的智慧真是了不起,他们的文学造诣深不可测,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
(节选自吴镇《回文诗:正读倒读都通顺,古人智慧了不起》)1.下列关千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语语素为单音节,语法手段看重语序,回文诗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的这两个特点。
B.回文诗产生的背景有二:一是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二是古人写文章一般不打标点符号。
C.回文诗博大精深,这对写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D.根据记载,回文诗形成于晋代,兴盛于宋代,其种类有很多,最难写的是“通体回文”。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项,“汉语语索为单音节”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汉语以单音节语索为主”可知,题干曲解文意;B项,“一是汉语缺乏形态变化,二是古人写文章一般不打标点符号”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另外,古汉语没有标点符号,这让回文诗作表现得更加富有文学色彩”可知,题干曲解文意,表述错误;C项,“回文诗博大精深,这对写作者和欣赏者的文化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表述错误,根据原文“回文诗体现了汉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深刻智慧”“不仅作者本人具有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欣赏者也必须具备相当的底蕴才能领悟其美妙之处”可知,二者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题干强加因果。
故选D。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回文诗的定义入手,对回文诗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B.作者引用刘坡公、周仪荣的观贞来证明回文诗有艺术价值。
C.作者例析《题金山寺》意在证明苏轼这首诗是诗歌中的极品。
D.末段在前文举例论述的基础上,赞美回文诗之美和古人之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
C项,“作者例析《题金山寺》意在证明苏轼这首诗是诗歌中的极品”表述错误。
作者详析《题金山寺》的最终目的是证明通体回文最难驾驭,是回文诗中的极品。
故选C。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文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种较独特的文学体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
B.回文诗的内容与形式俱佳,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意境优美,是千古奇观。
C.回文诗本身没有标点符号,普通欣赏者不一定能够体会回文诗倒着读的妙处。
D.回文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B项,“内容与形式俱佳”说法无依据,原文只说到了《题金山寺》内容与形式俱佳;“回文诗正读倒读都极为自然……”扩大了范围,原文是“经典的回文诗”。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一夜之间,官员直播“带货”风靡全国。
许多政府官员化身网红,为农副产品代言,成为老百姓眼中的“带货员”。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的背后,是一个包括物流、存储、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的产业系统。
领导干部的直播间,对接起农户与市场。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这更是一场政府服务的变革。
在新媒体日新月异的背景下,领导干部做工作不能只是会海、发号施令、签字审批、纸上来纸上去,还要走出办公室,走到田间地头,深入移动互联网世界,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实事儿。
不可否认,领导干部“直播带货”,兴起于疫情特殊环境,有其偶然性。
但其必然性,是新技术的滚滚浪潮对基层治理理念、方式和效能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也确实出现官员“直播带货”走样变形的情况。
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式主义。
然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任何一种新兴形式在初期都有利有弊,这并不妨碍基层治理理念更新与改革的大方向。
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间。
(摘编自翟永冠、唐弢《要带货,更要带新思维》)材料二:
前不久,南昌市民万女士向南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称,自己在某电商平台直播间购买了深圳一家贸易公司销售的虾,收到后发现部分虾已经变质,“虾头都是黑的”,她在直播间向商家询问原因时,竟被污蔑为“专业差评”。
无独有偶,今年,某明星主播一场直播下来销售额超1亿元,但其中多个产品此前涉虚假宣传曾被处罚过。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直播电商购物消费者满意度在线调查报告》也显示,消费者对于虚假宣传和商品来源渠道不正等乱象颇为担心。
“假货太多”“鱼龙混杂”“货不对板”,是消费者反馈较多的内容。
而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背后,是部分主播运营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有的甚至不问质量、给钱就播。
今年5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互联网营销师”列为10个拟新增的职业之一,并专门下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
业内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
(摘编自《半月谈》2020年第12期)
材料三:
在传统商业体系中,基于用户心理和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包括:20世纪早期出现的“饵与钩”模式,即“搭售”模式;50年代麦当劳率先推出的“特许经营”模式;60年代沃尔玛的“超级市场”模式……这些传统零售业的基本商业模式和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基于LDF:Location(位置)、Detail(细节)、Franchise(连锁化)。
而在新的商业形态里,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变成了SSS:Social(社群化)——企业与顾客不能只是交易关系,必须是社群化的生活伙伴关系,才能生存;Service(服务化)——传统零售的服务仅限于卖场内的便利,未来零售的服务必须提供直达家庭的服务;Supplychain(供应链)——在渠道决定购买的阶段,供应链体现为采购的强权与压价,未来供应链则体现为对优质供应资源的争夺与供应链关系的维护。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后,全球商业模式革新的速度始终在加快。
搜索引擎、社交媒体、O20、移动支付、数字货币、区块链等新兴思想和商业模式的诞生,对传统商业模式产生了巨大冲击。
商业模式从最早的线下实体商店,到后来的线上电商,再到移动互联网电商,此番疫情进一步催热直播电商模式。
直播电商是对传统电商的一场颠覆。
这不仅体现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等方面,更体现在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
流量就是网民的自然访问量,是所有互联网经济的基础。
传统电商需要靠其他网站引流,但是直播电商把直播过程做成内容,本身自带流量。
究其原因,是商业生态背后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巨变。
社会化媒体、即时通讯媒体的出现,使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息的无障碍、自由、高保真、即时化的传递及互动。
这让每个人都可以不受地域、生活圈的限制,与互联网上的任何个人实现交流。
自此,商品售卖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也无须在强势媒体上大搞宣传,只要掌握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便可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摘编自吕本富、王静云《直播带货风靡,商业模式升级》)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领导干部直播带货既是疫情催生的偶然结果,也体现了新技术浪潮对基层治理产生的根本性影响。
B.尽管直播带货出现虚假宣传等种种销售乱象,但面对新兴形式带来的这些问题,要给以容错空间。
C.从传统电商到直播电商,在渠道、终端、传播、支付和流量格局的重新分配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D.直播带货走样、翻车,一是因为地方官员搞形式主义,二是因为部分主播方缺少鉴别力,一味追求利益。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B项,“但面对新兴形式带来的这些问题,要给以容错空间”说法错误。
结合“尤其是这种嵌入移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手段优化行政生态、提高行政效能的有益尝试,拓宽了政府与民众互动的空间和渠道,增强了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感,值得大力探索并给以一定的容错空间”分析可知,给以容错空间的是直播带货这种新兴形式,而不是新兴形式所带来的这些问题,不能给种种销售乱象以容错空间。
故选B。
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嵌入了移动互联网和新技术手段的官员直播带货,优化提升行政生态和效能,增加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是政府服务的变革。
B.居民投诉被污蔑为“专业差评”以及消协发布的调查报告说明消除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矛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还需时日。
C.从线下实体商店到直播电商的发展,反映了零售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已从原先的位置、细节、连锁化转向社群化、服务化、供应链。
D.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使得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项,“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使得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说法错误,强加因果。
不受地域、生活圈限制本就是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具有的特点,而非由商业生态背后社会形态的巨变所致。
故选D。
6.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如何营造“直播带货”的健康生态。
(6分)
【参考答案】①提倡务实理念;②提升主播方产品鉴别力;③培养专业人才;④完善法律法规;⑤制定行业标准;⑥掌握新媒体社交化属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结合“部分领导干部将直播间当成秀场,有的地方专门发文搞摊派,有的地方‘亏本赚吆喝’,搞成了形式主义”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可概括出:提倡务实理念;结合“而直播带货频频‘翻车’的背后,是部分主播运营公司和主播缺乏足够的产品鉴别能力,有的甚至不问质量、给钱就
播”分析可概括出:提升主播方产品鉴别力;结合“今年5月,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将‘互联网营销师’列为10个拟新增的职业之一,并专门下设了‘直播销售员’工种”分析可概括出:培养专业人才;结合“业内人士希望,相关部门尽快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促进行业长远健康发展”分析可概括出:完善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结合“自此,商品售卖不用跨越万水千山,也无须在强势媒体上大搞宣传,只要掌握新媒体的社交化属性,便可相对容易地与目标顾客建立关系”分析可概括出:掌握新媒体社交化属性。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新坟
台静农
太阳将偏西了,大家都午梦醒来。
大家嚷嚷着,好像一窝马蜂。
都不提防,从西巷口传出一种破竹般的女人的声音,“哈哈,新郎看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大家都听熟了,知道这是疯了的四太太的叫喊。
“她又来了!”一个少年烟匠,带了讨厌的口吻说。
她果然从西巷口走出来,手拿着一个细竹竿;穿了一件旧蓝布褂,满身是泥土和鼻涕,头发如银丝般的蓬乱在头上;满脸都是皱紋。
她大声的叫喊着,嘴边流出白沫。
“西厢屋开两桌海参席,东厢屋也开两桌;大厅屋鱼翅席,是送亲的。
哈哈,真热闹!招呼作乐,啊,你听放炮了,劈啪,劈啪,劈啪——啪。
哈哈,新郎看香菜,招待不周,诸亲友多喝一杯喜酒——嘻嘻,恭喜,恭喜。
”
“恭喜四太太,娶媳妇了!”有人故意地打趣。
“同喜,同喜,多喝一杯,这喜酒!哈哈,真热阅,劈拍,劈劈拍——拍!”
“四太太,你那手里拿的什么呢?”
“哈哈,你不知道吗!小姐腊月腊八就出阁,这是她的衣裳料,你看,这是摹本锻,这是绫绸,这是官纱同杭纺。
”她左手拿起那小竹竿,右手一节一节地指着对人说。
“四太太真有福,娶媳妇又嫁囡!
“有什么福呢,哈哈,人在世上不都是为儿女吗?嘻嘻,我这一辈事算完了,儿女都安顿了,你看,要不是他们父亲死的早,我也不这样累!哈,招待不周,亲友们不要客气,多喝一杯,这喜酒!”她说了,白吐沫喷得满衣都是的。
“那不是来了轿么?请你喝亲家酒呢。
”拎茶壶的李大,故意这样说想叫她走,就是恐怕吴二先生来了,免得她在这里打扰。
“对啦,对啦,有偏大家,亲家接我喝酒呢,哈哈。
”她拿了竹竿向东走了,嘴里还咕噜着“女儿嫁了,媳妇娶了”。
大家目送了她走,吴二先生还未来,都不免有点烦躁,这时候有一个乡下人是顺便在这里喝茶的,他不知道她,于是就问他同位的萧二混子:
“她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大年纪的女人?”
“她吗,她是一个疯子!”
“他妈的,没有见过女人这样地出丑,女儿被大兵奸死了,儿子被大兵打死了,自己却疯了也不知前世作的什么孽!”汪老光愤愤地接了萧二混子的话,睁着他朦胧的醉眼,喷着酒气说。
这时候,吴二先生手里拿了一块被汗抹光的木令牌来到了隆盛的门口,向认识的打了招呼,顿时大家静默了。
黑云布满了天宇的夜,老更夫昂三打了三更以后,回到更楼上,打梆子的老七正在香油的灯光下,烧酒煨得冒直汽地等着他,每夜他俩都要喝几杯的,因为夜间不能睡,必得弄点酒才好过。
“怎么回来这样慢?”老七问。
“天黑得很,怕出事,四个栅门都看了一看。
”
他俩随坐在更楼板上喝起来了。
“哈哈,新郎看菜,……亲友们多喝一杯……好好地上轿到婆家去……在家是娇生惯养,在婆家可不行,……”从遥远处隐约地传到这小小的更楼里,老更夫昂三呷了一口酒,双眉蹙着说:
“我真有些怕听,好像鬼叫,在这夜里。
”
“她这将来也不知怎样?”
“到这样了,还想什么将来!唉,人世真不能说,没光复前赵四爷在衙门里,给人家说公了事,家里是出一屋进一屋,倒是何等的风光,现在是这样的结局!女儿被兵强奸,儿子被杀,四太太怎能够不发疯呢?四爷死后,四太太自然是眼巴巴地望着男婚女嫁,没想到儿女将长成人,遇了这样的凶事!”
“五爷为什么也不问她的事?”
“入他的,这不讲良心的!要是他问她的事,倒不至于这样了。
那次兵变,他自己只晓
得跑;要是着人招呼一声,她们母子不也跑掉了么?他妈的,有了这样的亲兄弟!”
“四太太的家产不都归了他么?”
“可不是?她家凶事出了以后,他便猫哭老鼠假慈悲地替她伤心,趁着四太太死去活来的时候将红契都哄去了,她是一个女人,自然没心,其实要钱也没用,根都绝了。
”
“要晓得倘若留点钱,也不至现在没饭吃!”
老七忽然想着什么似地将楼门开开,伸头向外探望,见没有什么,于是又将楼门重新关起。
“到婆家去可不行……新郎看菜……这喜酒……”那哑哑的声音依旧断续地传来。
“遭这大凶险,想是坟地不好的缘故,但为什么五爷家还好好的呢?真难说!”
“也许是坟地不好,四爷家是长门,自然是先遭凶险;反正他也不会好的,我活了五十岁了,看的多,恶有恶报,你将来是看得见的。
”
他俩谈着,喝着,酒已尽了;老七觉得是时候了,拿了木梆下楼走去。
“……新郎看菜……到婆家去……这喜酒……”先是独自哑哑地在这凄凉黑夜的空虚里叫喊,现在却同了木梆的声音混在一起了。
(节选自1935年鲁迅编辑《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7.下列对于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了市井细民的群像,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表现,大部分人冷漠世故,老更夫昂三却对四太太的遭遇敢于仗义执言。
B.四太太一出场就是个疯子,她的出现是为了描写其他人物而设置的,因此在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不用特别关注四太太的疯言疯语。
C.在镇上的人们午梦醒来嚷嚷不休的时候,这时从西巷口传来四太太的疯话,人物还未出场,但传来的话语已让读者对其个性特点有了一个基本把握。
D.小说除了大量的语言描写外,还有零星的环境描写,这类描写虽然不多,但在营造氛围表达思想情感方面蕴含了很深的意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项,“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时不用特别关注四太太的疯言疯语”理解偏颇。
四太太的“疯言疯语”其实也能反映许多内容,从她对儿女婚事的幻想性描述中可以知道她家原来是生活很富裕的,从她对儿女婚事的期盼语气可以知道在四爷去世后为儿女成家立业是她的人生理想;她的“疯言疯语”不仅推动着故事情节的逐步展开,还为故事情节营造了浓重的悲惨氛围,有利于作品主题的表述。
故选B。
8.小说家为了把故事说的引人入胜,讲述时常常会选择不同的叙述视角。
常见的叙述视角有
全知视角、限制视角、旁知视角等。
你认为本文采用了哪种叙述视角?有什么好处?(6分)【参考答案】本文采取的是旁观者的叙述视角,即旁知视角。
采用这一视角,叙述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他站在旁观者角度,使沉闷的叙述富于变化,给读者带来新奇感,刺激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拓展了叙事空间,使故事情节显得更加客观真实;旁知视角是由作品中的多个人物来承担的,也产生了多重的价值判断。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本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本题考查叙述视角。
本文采取的是旁观者的叙述视角,即旁知视角。
叙述者并非故事里的人物,他站在旁观者角度,使沉闷的叙述富于变化,四太太的悲剧的一生慢慢经由看客的口中展开,给读者带来新奇感,刺激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同时拓展了叙事空间,使故事情节显得更加客观真实,作者虽未对四太太进行直接刻画,却通过“看客”的闲谈描写了四太太悲剧的一生,守寡操劳、儿女双亡、家产被夺、精神失常、凄惨辞世等一连串的悲哀集中于一个女性身上,让人同情、叹息。
旁知视角是由作品中的多个人物来承担的,也产生了多重的价值判断。
在《新坟》中,我们看到了作者农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尽管在“看客”们眼中“她是一个女人,自然没心”,然而台静农却就是将目光转向了“好像已经从人们的心中遗忘了”的女性,展现了这个妇女的悲剧命运。
9.小说除塑造四太太之外,还描写了李大、汪老光、萧二混子等,他们的形象特点如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1)这些人物的形象特点是冷漠、麻木,缺少同情心;(2)这些人物构成了冷漠麻木的社会环境,是四太太悲剧的根源,揭露了国民劣根性,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文中写“‘她又来了!’一个少年烟匠,带了讨厌的口吻说”“‘恭喜四太太,娶媳妇了!’有人故意地打趣”“他妈的,没有见过女人这样地出丑,女儿被大兵奸死了,儿子被大兵打死了,自己却疯了也不知前世作的什么孽!”“可不是?她家凶事出了以后,他便猫哭老鼠假慈悲地替她伤心,趁着四太太死去活来的时候将红契都哄去了,她是一个女人,自然没心,其实要钱也没用,根都绝了”,面对惨遭不幸疯了的四太太这些人物并没有给予多少同情,反而是厌恶、揶揄,体现了他们的冷漠、麻木。
这些人物构成了冷漠麻木的社会环境,是四太太悲剧的根源,作者用一份悲心,让人间的不幸不再沉埋在卑微黑暗的尘埃中,而把这不幸呈展在我们眼前,见证此苦难,以一掬同情之泪,故事中人与我们读者,在存在的大命运天盖下,彼此都沐浴到了悲苦的甘露雨,从而疗治了、净化了这人世悲苦。
这份悲悯之心,这种关注女性命运并哀其人生之多艰的人道主义情怀,作者借这些人物揭露了国民劣根性,深化了小说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