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定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定线
思考题
1.什么是定线?定县的方法有哪些?
2.简述纸上定线的方法;
3.什么是实地定线?简述实地定线的方法;
4.什么是纸上移线?
习题
一、填空题
1.公路定线有__________定线、________定线和_________定线三种方法。

2.公路实地定线中放坡所需要使用的工具和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地形、地物条件受限制时,圆曲线半径的确定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控制。

4.利用导向线及各经济点与活动点,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进行最后定线,具体方法分________、__________两种。

5.放坡时一般采用_________坡度来控制,或直接放出___________坡度。

6.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_________半径,只有当受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________半径值,不要轻易采用______________半径。

7.在陡坡弯道路段上,不宜采用_________圆曲线,以免造成__________过大。

8.当转角较大、交点过远或交点落空无法安置仪器时,可采用________法或__________法定线。

二、选择题
1.为在地形图上某两控制点间确定路线的导向线,此地形图等高距为2m,比例尺1:2000,拟定此段路线平均纵坡为4%,分规所张的开度应为( )。

A.5cm; B.2cm; C.2.5cm; D.4cm
2.纸上定线中横断面的控制,主要为了控制( )。

A.路基设计标高;B.经济点最佳位置;c.路线的纵坡度
3.越岭线在实地定线前的试坡一般( )进行。

A.从上而下;B.从下而上;C.从中分开
4.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来确定。

A.曲线长;B.切线长;C.外距
5.导线交点内侧有障碍物,曲线半径一般应根据(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 c.外距
6.按照平均纵坡在等高线上所截取的长度的各个连线为( )。

A .自由型路线; B .均坡线; c .导向线
7.根据地形地物,以及工程艰巨性和地质不良情况,选择相应的控制点,调整控制点前、后纵坡,在等高线上截取的各点连线为( )。

A .自由型路线;B .均坡线;c .导向线 8.在垂直路线方向有特殊地形或填挖影响的位置上定出经济点、活动点和中线最佳的位置,插上标志,供穿线使用,称为( )控制。

A .纵断面;
B .横断面;
C .地形;
D .平面 9.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 )。

A .第一个曲线半径;
B .受地形控制较严的那个半径;c .第二个曲线半径
三、问答题
1.简述纸上定线的步骤。

2.简述实地定线的步骤。

3.平原微丘区的定线工作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4.山岭重丘区的定线工作主要考虑哪些问题? 5.越岭线放坡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6.纸上移线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四、计算题
1.如图1所示双交点曲线,已知:αA =60°,αB =30°,AB=50m ,JD A 桩号为K3+810.84。

试计算曲线要素和ZY 、YZ 、GQ 点桩号。

2.已知山岭区三级公路某段施测到平缓山坡时,拟设一回头曲线。

如图3所示(辅助曲线对称布置,其半径R=lOOm ,辅角β=30°),在MN 方向上的路线上、下线路基横断面如图2所
示,路基宽B=7.5m ,C=1.2m 。

求两辅助线曲线交点间所需的最小距离MN 。

3.已知山岭区三级公路某段,拟在平缓山坡处设一回头曲线。

如图3所示,辅助曲线对称设置,其交点间距离为10m ,转角β=30。

,已知路线上、下线所需的最小距离为17.2m ,求两辅助曲线的最小半径。

4.公路平曲线要绕过一建筑物,选定路线导线如图4所示。

已知偏角α=17°17′13″,缓和曲线长度L h =70m ,控制外距E 不得大于7m ,求平曲线最大半径值应为多少米(取10m 的整倍数
值)?
图 1
图 2
图 3
图4
5.公路平曲线的偏角α=6°15′32″,为了使曲线长度超过300m ,平曲线半径最小选多少米(取100m 的整倍数值)?
6.某桥头引道有一段平曲线,已知平曲线的偏角α=11°17′35″,为使平曲线起点至桥头保留一定直线长度故控制切线长度T 不大于l00m 。

求该平曲线半径值不得大于多少米(取100m 的整倍数值)?
7.有一虚交曲线,如图5所示,已知αA =45°,αB =75°,AB=40.00m ,R=70m ,请计算敷设单圆曲线起终点所需要的数据。

8.已知某交点资料如下:交点桩号K1+560,α=60°,R=150m ,试求单圆曲线各要素及各主点桩号。

9.已知某段路线如图6所示,JD l 桩号为K3+235,切线长T hl =35m ,曲线全长L hl =69.80m ,JD 1~JD 2的距离为400m ,JD 2处设置R=l00m ,其缓和曲线长度L h =30m ,切线长T h2=72.94m ,曲线全长L h2=134.71m 。

求JD 2
及其各主点桩号。

10.已知某单圆曲线R=60m ,见图7所示路线
偏角α=90°,交点桩号为K+345.80,P 点桩号为K5+420。

由于发现该曲线与地形不相适应,把半径改为R=80m 。

请在P 点设断链。

11.已知某弯道R=200m ,缓和曲线长L h =50m ,p=0.52m ,q=24.99m ,ZH 点桩号为K1+200,主曲线上有一加桩,其桩号为K1+270。

请用切线支距法求该桩的X 、Y 坐标(以ZH 点为原点)。

12.已知某弯道R=200m ,缓和曲线长L h =50m ,
p=0.52m ,q=24.99m ,ZH 点桩号为K1+200,缓和曲线上有一加桩,其桩号为K1+235。

请用偏角
法求该桩的偏角值(仪器设在ZH 点上,偏角值△以度、分、秒表示)。

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纸上 实地 航测 2.花杆 皮尺 手水准
3.外距 切线长度 曲线长度
图 5
图 6
图 7
4.弃少就多保证重点先直线后曲线先曲线后直线
5.平均设计
6.一般最小一般最小极限最小
7.小半径合成坡度
8.虚交双交点
二、选择题
1.C;2.B; 3.A;4.B; 5.C;6.B:7.C; 8.B; 9.B
三、问答题
1.答:(1)拟定路线走向;
(2)试坡;
(3)定导向线;
(4)横断面控制;.
(5)定线;
(6)纵断面设计。

2.答:(1)分段安排路段;
(2)放坡;
(3)横断面控制;
(4)穿线定交点;
(5)设置曲线;
(6)纵断面设计。

3.答:平原微丘区地形比较平坦,路线一般不受高差控制,定线时主要考虑:
(1)正确避绕平面上的障碍;
(2)力争两个相邻控制点之问路线顺直、短捷。

4.答:(1)山岭重丘区地形比较复杂,高差大、横坡陡;
(2)定线工作主要是考虑利用有利地形,安排好纵坡;
(3)避让工程艰巨和不良地质地段。

5.答:(1)两控制点之间力求纵坡均匀,一般应避免反坡;
(2)结合地形选择坡长和坡度,地形整齐的地段纵坡可以稍大,地形曲折的地段纵坡宜缓;
(3)尽量不用极限纵坡,也不宜太缓,一般以接近控制点之间的平均坡度为宜,使之有利于行车,又有利于尽快越岭。

6.答:(1)绘制移线地段大比例尺路线平面图,注出各桩的位置;
(2)根据移线目的,在纵断面上试定坡度,读出各桩号的填挖数;
(3)根据填挖数,在横断面上找出最经济或控制性的路中心位置,量得与原中心线的距离,分别用不同符号在平面图上反复修改,得移线后的导线;
(4)用正切法求得各交点的转角值,并做到移线和原线的角度闭合;
(5)按偏移距离在横断面图上绘制移线后的中心线位置,推算新桩号与旧桩号的高差;
(6)根据高差在纵断面图上用虚线绘出移动后的地面线和平曲线,重新设计纵坡和竖曲线;
(7)进行路基设计和土石方计算。

四、计算题
1.解:m tg tg tg tg AB R B
A 15.592
2502
230
60=+=
+=
ο
ο
αα
m tg tg
R T B
A
15.592
15.592
90=⨯=+⋅=οαα
m R
L B A 91.92180
15
.5990180
)(=⨯⨯=
+=
ππαα
m tg tg R A T
15.342
15.592601
=⨯=⋅=ο
α
m tg tg R B T 85.152
15.592302
=⨯=⋅=ο
α
m
R A
L 94.61180
1==απ
97.30180
2
==
απB
R L
m
ZY 点桩号:K369.776384.8101
+=-
+K T
YZ 点桩号:60.869369.7763+=++K L K GQ 点桩号:63.83860.86932
+=-
+K K L
2.解:(1)求路线上、下线间所需的距离
m C B F 2.17145.13=⨯+⨯++=
(2)求辅助曲线的外距
m R E 53.3102
(sec
=-=β
(3)求两辅助曲线交点间所需的距离
m E F MN 14.102=-= 3.解:(1)求辅助曲线的外距
m E 6.32)0.102.17(=÷-=
(2)求辅助曲线半径
m E
R 05.1021
2
sec 6.31
2
sec
30=-=-=
ο
β
4.解:(1)假定P 为0.5m
m R E
5661
2
3171sec 5.071
2
sec
17≈-'''-=
-=
ο
α控
(2)取R=570m m R
P L
h
36.057024242
70
2
≈⨯=
=
(3)由P 计算R
m R 5781
2
sec
36.07≈--=
α
取R=570m 5. 解:(1)m L
R 27462351300
1801806='
''⨯⨯=
=
ο
ππα
(2)取m R 2800= 6.解:(1)m tg
tg
T R 42.10112
53711002
11='''=≤
ο
α
(2)取m R 1000= 7﹒解:(1)1207545ο
οο=+=+=
αααB A
(2)m tg tg
R T 24.1212
702120=⨯=⋅=ο
α
(3)m AB a A 66.32sin sin 40)sin(sin 6045180=⨯=
-⋅=
ο
ο
ο
αα
(4)m AB b B 61.44sin sin 40)
sin(sin 60
75
180=⨯=
-⋅=ο
ο
ο
αα
(5)m a T 58.8866.3224.121=-=-
(6)m b T 63.7661.4424.121=-=- 8﹒解:(1)m tg tg
R T 60.862
150260=⨯=⋅=ο
α
(2)m R L 08.157150180
60180
=⨯⨯=
=
ο
οο
π
απ
(3)m R E 21.23)12
(sec 150)12(sec
60=-⨯=-⋅=ο
α
(4)m L T D 12.1608.15760.8622=-⨯=-= (5)ZY 点桩号:40.47315601+=-+K T K (6)YZ 点桩号:48.630140.4731+=++K L K (7)QZ 点桩号:94.55112
48.6301+=-+K L
K 9﹒解:(1)
m L T D
h h 20.080.690.3522111
=-⨯=-=
求第二曲线的各桩号 (2)
JD 2
K3+235+400-0.20=K3+634.80
(3)ZH K3+634.80-72.94=K3+561.86 (4)HY K3+561.86+30=K3+591.86 (5)QZ K3+561.86+134.71/2=K3+629.21 (6)YH K3+561.86+134.71-30=K3+666.57 (7)HZ K3+561.86+134.71=K3+696.57 10﹒解:(1)计算原曲线的切线长 m tg tg
R T 00.602
6029011=⨯==ο
α
(2)计算原曲线的曲线长
m R L 25.944
6024
211=⨯⨯=
=
π
π (3)计算现曲线的切线长
m tg tg R T
00.802
8029022
=⨯==ο
α
(4)计算现曲线的曲线长
m R L 66.1254
8024
222=⨯⨯=
=
π
π (5)计算原YZ 桩号
K5+345.80-60+94.25=K5+380.05
(6)计算现YZ 桩号
K5+345.80-80+125.66=K5+391.46
(7)P 点新桩号
K5+391.46+[39.95-(
)]1
2
T T -=K5+411.41
(8)断链:)59.8(420541.4115m K K 短链+=+ 11﹒解:(1)计算加桩点至原圆曲线起点的弧长
m K K L
P
00.452/50)2001()2701(=-+-+=
(2)计算
m R R l X P P
62.44200
45sin 200sin =⨯==
m R R L Y P P
04.5)200
45cos 1(200)cos 1(=-⨯=-=
(3)计算坐标 m q x X
P
61.6999.2462.44=+=+=
m p y Y P 56.552.004.5=+=+=
12﹒解:(1)rad R
L
h
125.0200
250
2=⨯=
=
β
(2)m K K S 35)2001()2351(=+-+=
(3)rad h
L S
0204167.03
125
.03)5035()(2
2
=⨯==
∆β
(4)11010204167.01180'''=
⨯ο
ο
π
r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